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策略课件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培训课件-班主任如何有效与家长沟通

目录
一、开好第一次家长会——达到效果
一、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具体做法
重点介绍本专业的优势(学校的硬件、软件)和发展潜力(就业的状况)。要让家长看到希望,满怀信心。
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可以介绍自己以前的成功教育案例。要让家长感到孩子在你的班里踏实、放心。
四、实施效果——放任不管型
入学:服饰仪表问题严重,染发烫发,欺负同学,脏话连篇,夜不归宿,社会关系复杂有了很大改观,关心班集体,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学习认真,现已自谋上岗。
谢谢大家!
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规章制度和班级的管理制度。要让家长看到班主任的责任心,进而配合班主任教育孩子。
一自我介绍
二专业介绍
三班级管理
二、判断家长的类型
三、“因材施教”
溺爱型
脾气暴躁型
放任不管型
四、实施效果——溺爱型
入学:没有学生的样子,发型奇特,欺负同学,顶撞老师,有特殊经历(工读学校),打架斗殴。
孩子的表现
现在:按时到校,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与老师进行正常交流,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认真准备等待上岗。
四、实施效果——脾气暴躁型
入学:服饰仪表问题严重,奇装异服,欺负同学,打架斗殴,从不完成作业,社会关系复杂,家庭环境特殊。
孩子的表现
现在:很少迟到,上课没有扰乱课堂,能够完成作业,明白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一、了解家庭背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每个家庭都是有特点的,不同的类型应使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的家庭背景,平常生活的环境都是影响学生性格及学习的重要方面。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对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年龄,家教思想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不同层次的家庭需要用到不同的沟通方法。
但是在了解家庭背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各个家庭保持一定距离,凡事都有度,不能过分亲密。
一旦关系亲密后,教师很容易参与到家庭矛盾中,再者学生会产生优越感,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要以诚相待1、主动联系家长当学生的某些方面差强人意时,教师一定要主动联系家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
这个时候的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教育愿望,急切又热情地想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持有审视的态度。
因此在这段时期内一定要创建与家长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
2、家长来后主动让座、倒水,表示尊重不管家长是以平和的心态还是愤怒的面孔出现在你面前,老师都应当给予家长充分的尊重。
家长如果心平气和的话,那一杯水,一个座位都会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样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家长是抱着打架的心态出现在办公室的话,那老师的一杯水会浇灭家长心中愤怒的火苗,为后面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不要当着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在家长心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优秀的!如果当面训斥,家长心里肯定不舒服。
把家长叫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平心静气地谈谈孩子的情况,直到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当家长了解到学校交流合作的氛围及老师们都是在非常耐心的进行教育工作后,他们自然会觉得将自己的孩子放到这样的环境中非常放心。
4、态度一定要诚恳家长都希望老师能经常征求并尊重他们的意见,所以和家长及时沟通很重要,这样能让家长觉得老师比较民主,善良,有利于交流沟通。
班主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策略班会课件

--老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一、教师和家长相处的基本原则
1.利益一致原则
2.平等交流原则
3.互相配合原则
4.服务帮助原则
二、教师对家长的态度
1.教师对家长应避免的姿态
俯视 仰视
忽视
歧视 漠视
二、教师对家长的态度
2.教师对家长应有的姿态
平视
平等地对待每位家长。做好 工作,提供服务,待家长“三个一”
一把椅子,体现尊重
贴
一杯热水,表达关心
士
一句寒暄,去除防备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育孩 子的路途上,修炼并成就自己,沉淀 为更有力量的人。
谢 谢 大 家!
重视
一个孩子往往寄托着家族的 期望。
注视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关注被认 可的需求。
三、教师与家长的策略
1.沟通前的准备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父母的年龄,从事什么职业,家住哪里,是不是 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掌握学生性格成因的“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教师与家长的策略
四、善于与不同家长沟通
5.气势汹汹的家长 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
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 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 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三、教师与家长的策略
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保持微笑。教师与家长交往时,手势要与语 言配合,运用准确、恰当、明了清晰,不能含混不清,使人无所适从。教 师的穿着打扮应得体,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相符教师的姿势应大方、 端正,“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才能做到庄重、自然。
教师与家长间有效沟通的策略

教师与家长间有效沟通的策略一、建立互信基础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起互信基础。
教师应该展现出专业性和诚信度,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全和良好。
同时,家长也应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相信其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独特的视野和经验。
二、双向沟通为了建立密切的师生家庭关系,教师和家长需要进行双向沟通。
教师应该主动向家长传递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关切。
只有通过双向的交流,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共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三、倡导定期互动定期互动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关键。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家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定期的互动,可以增强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
四、积极倾听在沟通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倾听的姿态。
无论家长对问题的描述是否完全准确,教师都应尊重其意见,并给予合理的回应。
通过倾听家长的反馈和意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教育方案的调整。
五、注重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注重语言的积极性和友善性。
用鼓励和赞赏的话语,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减少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六、建立沟通平台为了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高效,建立一个沟通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内部的在线平台,也可以是第三方沟通工具。
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通知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方便地向教师咨询问题和反馈意见。
七、教育家长沟通技巧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与家长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积极性语言,让家长感受到亲切和信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掌握时间和场合,避免冲突的发生;还可以借助书信、电话等沟通方式,让信息更加具体和温暖。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理论与技巧(周红五)PPT课件

同理 (Empathy)
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和体 验对方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信念和态度,并能有效 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使对 方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 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11
同理心的三个条件
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2、了解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 3、让对方了解你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对方;
从家庭人际交往模式来看,属于父亲和母亲之间界线不清; 母亲和孩子之间界线不清;母子和父亲之间界线比较清晰。
17
对案例二的观察和了解:
由于母亲是多年从事眼科护理工作,所以其职业特点更发展了她个 性特点中的仔细、谨慎和不放心等。因此,在面谈开始后的所有过程 中,她始终是处在“家长状态”,对孩子的所有表现都不满意,始终 要控制谈话的主动权。
12
案例讨论
□ 案例一:事情 观察了解 沟通交流 分析评估 □ 案例二:事情 观察了解 沟通交流 分析评估 □ 案例三:事情 观察了解 沟通交流 分析评估
13
典型案例一:
清早,某家庭的父母来找我。父亲头上裹着纱布,母亲额头 上贴着胶布。情况是,孩子A(男,16岁,重点高中学生)大清早 在上学离开家前,用开水瓶里的开水洒向还睡在床上的父母。直接 原因是,前一天晚上,孩子有些发烧感冒,父亲(大学教授,46 岁)劝孩子吃一些药,孩子坚决不吃,交谈中发生争吵。父亲认为 “我是对你好”,孩子认为“一点点病用不着吃药,我的事情不要 你来管”。结果,父亲动怒,用台灯打在孩子的额头上。母亲(幼 儿园教师,40岁)不管如何劝说,双反都不理她。最后孩子没有 说任何话,关上门就睡觉了。清早起来,就发生了本案开始的情况 。求助的主要问题是:孩子是不是有狂躁症?我们要不要送孩子去 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孩子来后的基本反应是“我恨死了我的父亲 !”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1]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1]](https://img.taocdn.com/s3/m/b92921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b.png)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概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沟通技巧1. 建立信任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家长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们的角色和决策,以及及时回复他们对学生问题和进展的反馈来树立信任。
同时,教师需要做到言行一致,保持诚实、透明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感到安心和放心。
2. 倾听和理解在与家长交流时,教师需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关切和意见。
尊重家长的观点,接受不同意见,并作出适当的回应。
通过主动询问和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3. 清晰明了的表达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使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教育理论。
对于学生的表现和进展情况,应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便与家长进行详细的讨论。
清晰明了的表达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家长与教师形成共识。
4. 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相关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了解,促进双方的合作。
5. 及时的沟通反馈教师需要及时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的反馈。
通过方式、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进展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也应主动聆听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及时做出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沟通策略1. 制定沟通计划教师可制定每学期的沟通计划,明确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间和方式。
这样可以保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被忽视,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2. 多种沟通渠道教师应提供多种沟通渠道,如面谈、方式、短信、电子邮件等,以便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沟通的便捷性和效率,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小学生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培训课件PPT模板家校沟通会班会 (21)

与家长沟通得多种途径
1、家访 提前预约 访谈内容 访谈目得 访谈前对孩子得观察和了解
提前了解家庭情况,针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家访得专业性体现:人员分工(班主任聊天,配班记录,保育 员和小朋友玩游戏)
在家访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孩子喜欢得小礼物,缓和气氛。
访谈时候真诚得态度,商量得语气,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发挥罗森塔尔效应得方法: 1、敏感得觉察家长渴望得到鼓舞得心理需求 2、倾听和肯定家长已经付出得努力 3、在教育孩子得具体方法上,给家长引导、支持和 帮助 4、不能总盯着家长得教育误区
爸爸得类型:
不管型爸爸 严管型爸爸 溺爱型爸爸 伙伴型爸爸 著名得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得出现是一个独特得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得力量。”
乐进区了,他大声嚷嚷起来:“这钱是假得,我有真
钱,谁跟我玩?”老师闻声走过来发现乐乐从口袋里掏出不少邹巴巴得5元、10元钱币,老师问他从哪来得,他 说是妈妈给得。下午接孩子得时候,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乐乐得妈妈,乐乐妈妈笑着说:“是我给孩子得,在家里 他老是缠着我和他玩儿,我哪有时间呀?他爸爸忙着进货,我忙着看店,我就给他点零钱把他打发了。”老师说: “孩子用它干什么呢?”乐乐妈说:“一点零钱,干不了什么得,让他买点自己喜欢吃得东西和玩具吧。”老是接 着问:“孩子买得食品是不是健康,玩具是不是安全,你不关心吗?再说,让孩子养成乱花钱得习惯也不好呀!” 乐乐妈说:“哟,我还真没想过,不过没多少钱,没关系得。”老师发现乐乐妈妈只顾忙生意,对孩子得教育意识 淡薄,尤其是在金钱教育方面存在误区。
12、针对家长对孩子提得问题: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老师有没有打你?老师有没有骂你? 你今天开心吗?你今天交到了几个朋友?今天是不是学了一首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老师很爱你,你喜欢老师吗?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2、冯玉祥将军在他的“丘八诗”中号召士兵:“重层 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他热爱体贴士兵,关 心他们的生活,曾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甚至 和士兵一样吃粗茶淡饭。所以,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 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而都尊重和听他的话, 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愿意找他说。
A
8
三、怎样与家长沟通,我们应通晓的四条 心理学效应。
A
16
四、教师应掌握的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
再次,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非语言交往一般包括:面部表情、 身体动作、空间位置、穿着打扮等。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 保持微笑。因为微笑在待人接物中式最珍贵的见面礼,是人际 关系中友善、谦恭、融洽、和蔼、可亲等的代词。身体动作如 手势、姿势等是非语言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与家长交往 时,手势要与语言配合,运用准确、恰当、明了、清晰,不能 含混不清,使人无所适从。教师的姿势应大方、端正,“站有 站相,坐有坐相”,才能做到庄重、自然。此外,教师的穿着 打扮应得体,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相符。服饰被称为物 体语言,它不但向人们传出诸如性别、年龄等信息,同时还展 现出一个人的品德、气质和风度,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如果 教师穿着奇装异服,打扮矫揉造作,则会令人生厌,给家长留 下不佳的印象,影响与家长的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要注意的是,调味品毕竟是调味品,不可过多使用。 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风格的调味 品才是真本领!
三、怎样与家长沟通,我们应通晓的四条 心理学效应。
(2)重视 一个孩子往往寄托着一个家族的期望。
(3)注视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关注被认可的需求。
三、与家长沟通交流时,我们应了解掌握
的四个心理学效应。
1、自己人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
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 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 效应”。例如,同样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说的,接 受起来就比较快和容易。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人说的,就可能本 能地加以抵制。我们要与家长搞好人际关系,就不能不强化 “自己人效应”。强化“自己人效应”,从个人这个角度而言, 就是要使他人确认你是他们的“自己人”。100多年前,林肯 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说过一段颇为精采的话,他说;“一滴 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 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 ‘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 大道上。
“可是效应”的分析
一是人的自尊心的作用。一个人在听到对方说“是,是,是”时,其自尊心便 得到了满足。满足了自尊心,其宽容心就受到了增强,反抗力就受到削弱。因 此,在后听到“可是”的观点时,也就不会那么强烈的反抗,最多在心理做做 肚里文章,一般不会表现于外,否则,就会给人感到“你这个人只会听好话, 连一点不同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这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做的,是一个要求太 苛刻、难以搭理的人。可见,一个人的自尊心在“可是效应”中起了很重要的 作用。
心理学效应。
2、调味品效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把看似废话的“调味品” 起到了增加人们心理交融作用的现象,称之为调味品效 应。这种调味品效应原意是指夫妻之间由于说些“废 话”、“闲话” 而产生心理交融的现象。这种废话、 闲话起到了“调味品”的作用,所以说它并非“废话”。 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起到了感情的交流和点缀 作用;通过它,使夫妻不断地、一点一滴地增加相互之 间的了解,相互默契,不大会产生误会。总之,夫妻之 间说说这种调味品的“废话”,可使两颗心挨得更近, 更增进相互之间的心理交融,使双方思想更加谐调,感 情更加融治,生活更加协调。
2、冯玉祥将军在他的“丘八诗”中号召士兵:“重层 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他热爱体贴士兵,关 心他们的生活,曾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甚至 和士兵一样吃粗茶淡饭。所以,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 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而都尊重和听他的话, 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愿意找他说。
三、怎样与家长沟通,我们应通晓的四条
“自己人效应”示例
示例1、为矫正中学生早恋倾向,有位教师在一次讲座 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自己年轻时,班上有一位异 性,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 不住看她一眼。”然后,这位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 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 果就比较好,中学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这位教 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
一、教师和家长相处的基本原则
1、利益一致原则 2、平等交流原则 3、互相配合原则 4、帮助服务原则
二、教师对家长的态度
1、教师对家长应避免的姿态
(1)俯视 (2)仰视 (3)歧视 (4)忽视 (5)漠视
2、教师对家长应有的姿态
(1)平视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做好工作,提供帮助,不卑不亢。
“调味品”效应的作用
第一:就如同做饭少不了油盐酱醋,它虽然不是主菜,但是少 了它,主菜就不好吃。恰当的使用调味品,能够让用餐的人胃 口大开,增加食欲。
煽情、挑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情感,鼓动人的心情,活跃 气氛,增加人的兴奋性,启发人的智慧,陶冶情操。
二是“可是”给人一种让步的感觉。事实上,我们给对方说是是是时,只是表 达了“你所说的话我懂”的意思,并未表示赞成认同对方的意见,但在对方听 来,似乎你已经在给他让步了,最起码你是很理解他、尊重他,因此,在听到 可是之后的观点时也要在面子上给你过得去,否则,“只要对方让步,不肯自 己做出半点让步”的失谐心理就会作怪,使心理更加不安、紧张,因此,对方 不得不做出同样的让步,以接受你所提出的观点,那怕是表面上的,对方装也 要装出。
3、可是效应
在说服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一人的态度加以改 变时先采取“是”的态度,后再采取“可是”的态度, 从而产生对方接受观点的现象,称之为可是效应。
例如:无论对方说什么,都回答:“是、是、 是……”,接着再寻找时机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可是,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考虑……”。就这样把话锋一转, 他便会自觉地听你细细道来,从而产生极大的可是效应。 如果一开始,你便打断否定对方的观点,必然会产生逆 反心理,就会拒绝你所提出的观点,即使明知你说得有 理,他也不听你说的道理,以致说服无效。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策略
相声《不会说话》
通过有效沟通,真正让我们和家长 成为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教师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 题;
如何让家长明白,他们才是孩子 最重要的老师,老师只是协助他 们进行教育的;
如何让家长成为我们工作的支持 者,成为我们的资源。
教师和家长沟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沟通的方法上 也有技巧,如果我们能加强这门学问的学习和掌握一 些技巧,那么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 果。古训有“养不教,父之过”,但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家长对自己肩负的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养 轻育”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有的甚至把责任完全推 给学校,推给班主任,这就增大了学校及教师的工作 难度,只有当“家,教”相一致时,才能形成真正的 合力。而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 长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教”关系,这更是 家校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关系非常关键的一步。作为教 师我们应当清楚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容忽 视的,家庭教育是庞大的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教育合力的重要分力,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 进行友好的合作,是形成这一合力的基础。那么怎样 和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