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__上皮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 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 第一章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变移上皮
第二节 基本组织
2.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由多层细胞组成。
单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型: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等的腔面 角化型:分布于皮肤的表皮
2.复层上皮 (2)变移上皮
第二节 基本组织
第一节 细胞
2.细胞膜的功能
维持细胞的完整性 物质交换的通道 选择通透作用 受体作用
(二)细胞质
第一节 细胞
是细胞新陈代谢与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称为细胞质(cytoplasm)。
基质
细胞器
内涵物
1.基质
第一节 细胞
基质主要由水、无机盐、糖、脂类及蛋白质组成,并含有多 种酶,是细胞进行各种物质代谢的场所,也为细胞器提供必需的 环境。
的ATP酶,不仅能自我复制,参与细胞分裂活动,而且能为细胞运动和染色体移动 提供能量。
2.细胞器
(7)过氧化物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是由一层单
位膜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参与细胞内 脂类代谢及过氧化氢的形成与分解。
第一节 细胞
2.内涵物
第一节 细胞
内涵物是细胞质中一些有形的代谢产物或储备的营养物质,包括糖原、 脂滴、色素及分泌颗粒等。
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又 名移行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处,细胞形状和层数 可随所在器官功能状态而改变。
第二节 基本组织
(二)腺上皮和腺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以腺上皮为 主构成的器官称腺(gland)。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本组织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本组织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本组织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基本组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四大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 上皮组织:覆盖在人体表面和内脏器官表面的组织,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异上皮。

3.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4.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但都由肌肉细胞构成。

5.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根等部分。

6. 人体各部位的组织特点:例如,心肌主要由多角形心肌细胞构成,有分支和闰盘结构;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有横纹;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等。

7.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受精、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神经胚等阶段。

8.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以及它们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以上知识点需要掌握它们的定义、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月丕胎学绪论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面和轴1、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自然卞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

2、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

3、面和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章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一、细胞膜1、电镜下观察分为内、中、外三层结构。

2、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保持一定的细胞形态,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胞核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四部分构成。

三、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液、细胞器、细胞骨架和包含物。

第二章上皮组织一、一般特点:1、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

2、上皮细胞有极性。

3、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

4、上皮组织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一)被覆上皮1、分类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

(1)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2、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离面上:微绒毛、纤毛。

(2)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3)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

(二)腺上皮和腺1、有腺细胞构成的上皮称为腺上皮。

2、由腺上皮构成的结构称为腺。

3、人体的腺体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一、疏松结缔组织(一)细胞1、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2、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3、浆细胞:核成车轮状,来源于B细胞,具有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4、肥大细胞: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细胞间质1、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基质:基质中还含有由血管中渗出的液体,称组织液。

二、致密结缔组织三、网状组织四、脂肪组织五、软骨1、透明软骨:主要分布于关节、呼吸道和肋软骨等处。

病理中级考试笔记—组织与胚胎学

病理中级考试笔记—组织与胚胎学

1章基本组织组织与胚胎学考试指导1.上皮组织:内皮细胞:心血管和淋巴管。

间皮细胞: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胆囊和子宫等器官处。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道黏膜表面。

复层扁平上皮: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构成皮肤;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衬覆于口腔和食管。

外分泌腺:汗腺、涎腺;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

外分泌腺包括:浆液性腺:腮腺。

黏液性腺:十二指肠腺。

混合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浆液性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分泌颗粒。

黏液性细胞:核扁圆,居细胞基底部,大部分胞质呈泡沫或空泡状,几乎不着色。

2.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结缔组织来源:胚胎期的间充质。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功能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游走的活化细胞。

组织细胞:固定性(非游走)巨噬细胞。

浆细胞:肥大细胞:胞质充满粗大的分泌颗粒(嗜碱性,醛复红染色为紫色,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合成、释放白三烯。

常沿小血管分布,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结缔组织内较多。

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具多向分化潜能(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Ⅰ、Ⅲ型)—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原纤维蛋白,醛复红染色:紫色。

网状纤维:胶原蛋白Ⅲ型,镀银染色:黑色(嗜银纤维)基质:黏多糖(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致密结缔组织: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和腱膜(胶原纤维+腱细胞)、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位于真皮、硬脑膜、巩膜和许多器官的被膜、弹性致密结缔组织:项韧带和黄韧带,弹性动脉的中膜。

脂肪组织:黄色脂肪组织:分布皮下组织、网膜、肠系膜等;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新生儿肩胛间区、腋窝和颈后部网状组织: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1章-皮肤

形成屏障
C间的粘合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LM: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和 细胞器已消失,
HE:胞质 强嗜酸性,折光性强。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horny cell)组成。
EM:
粗大角蛋白丝
1)充
满 组氨酸的蛋白质(均质)
2)细胞间隙充满脂质 3)细胞膜内面外皮蛋白坚固 4)细胞间桥粒消失
板层颗粒多,透明角质 颗粒出现、不规则、无
板层颗粒与胞 膜贴连,释放

化,强嗜碱性。
界膜。角蛋白丝插入其 糖脂、固醇

(屏障)。
透 细胞扁平,界限不清,核与 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与角质层相似。


细胞器消失,嗜酸性。
角 细胞扁平,完全角化干硬, 均质透明角质颗粒(富 浅表细胞桥粒 质 无核,无细胞器,嗜酸性均 含角蛋白丝)。外皮蛋
增厚细胞膜
EM:板层颗粒内含 糖脂和胆固醇。
形成膜状物
排放到细胞间隙
胞 吐
(3)颗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
结构:位于棘层上方。 C层数:3—5层 C形状:梭形,C核、C器已退化。 C质:充满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EM—无膜包被,角蛋白丝插入其中。 EM:板层颗粒增多
内容物 细胞间隙
细 角质形成细胞: 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1、角质形成细胞:主体、分层
kerationocyte 5.角质层 4.透明层 3.颗粒层 2.棘层 1.基底层
手和足底表皮厚,结构较典 型,从基底到表面分五层。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1)结构:附于基膜的基底细胞 C层数:单层 C形状:矮柱状 C质:嗜碱性、富含游离核糖体 角蛋白丝—属中间丝。张力丝 相邻C的连接:桥粒、半桥粒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名词参考答案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名词参考答案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名词第一章绪论1.解剖学:是持刀切割尸体,凭借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2.组织学:是借助于切片技术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的科学。

3.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在发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4.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构成。

5.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称谓组织。

6.器官:是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称谓器官。

7.系统:是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连接在一起,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8.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脚尖向前。

9.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10.前和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11.内侧和外侧: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12.浅和深:近体表者为浅,反之为深。

13.内和外:指以空腔的关系统,近空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14.近侧和远侧:用于四肢,近躯干者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15.矢状轴:呈前后方向的轴。

16.冠状轴:呈左右方向的轴。

17.垂直轴: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

18.矢状面:能将人体分左右两对面。

19.冠状面:能将人体分前后两对面。

20.水平面:能将人体分上下两部分的面。

细胞一、名词解释1.生物膜:细胞表面的薄膜称细胞外膜;细胞内细胞核和细胞器的膜称细胞内膜。

细胞内、外膜统称为生物膜。

2.线粒体:为一种细胞器,在光镜下呈粗线状和颗粒状,内含各种酶。

可促进物质氧化并释放能量。

3.高尔基复合体:又称内网器,为位于细胞核附近的囊泡状膜性结构。

其主要功能是对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形成分泌泡和溶酶体。

4.染色质:染色质的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因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得名,是染色体的分散状态。

5.溶酶体:为颗粒状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主要功能是清除细胞内的异物和残余物。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版]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版]

第一篇:《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学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

是学习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以及临床各专业课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组合课程,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的一门科学。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组织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则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及先天性畸形。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人体"整体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位置与毗邻;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与畸形;学会正确运用本课程知识和术语,为后期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因此观察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应注意运用:①进化发展的观点:人体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学习本课程应运用发生发展的观点,适当联系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的知识,以帮助理解人体的由来和发生发展规律,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与功能;②形态和机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形态和结构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机能活动又影响到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运用这一观点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③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或器官都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一个系统研究人体的组成与形态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必须建立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观点;④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本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实验、实习,要把理论的学习与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组织切片及活体观察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内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临床)考试模拟题+答案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临床)考试模拟题+答案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临床)考试模拟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属于胸上肢肌的是A、三角肌B、肩胛下肌C、前锯肌D、斜方肌E、肱二头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2、分布于膀胱内表面的上皮是A、间皮B、变移上皮C、单层柱状上皮D、内皮E、复层扁平上皮正确答案:B3、成年后不具有红骨髓的是A、长骨骺内B、扁骨内C、短骨内D、板障内E、长骨干内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骨髓是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一种海绵状组织;在长骨的骺和短骨主要由松质构成,板障也是由骨松质构成,因而这些部位含有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骨松质内,终生是红骨髓4、关于小脑损伤的表现错误的是A、肌张力减弱B、平衡失调C、蹒跚步态D、肢体瘫痪E、共济运动失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古小脑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的病变,可致患者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

旧小脑主要与调节肌张力有关,旧小脑的病变表现为肌张力降低。

新小脑主要协调骨骼肌的运动。

新小脑的病变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5、下列关于老年人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机物质相对少些B、骨的脆性较大易骨折C、有机物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8∶2D、有机物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2∶8E、易出现骨质疏松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老年人的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约为2:8,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6、关于头静脉正确的是A、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B、在肘关节处位于深筋膜深面C、肱二头肌内侧上行D、续为肱静脉E、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头静脉沿前臂桡侧上行;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浅静脉。

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7、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分泌腺?A、甲状腺B、垂体C、胰腺D、松果体E、胸腺正确答案:C8、成人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拉向A、上B、下C、后上D、后下E、前上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外耳道软骨部可被牵动,成人检查鼓膜时需将耳郭向后上方牵拉,可使外耳道变直,方可窥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③间骨板: 不规则,填充于骨 单位之间。无中央管。
30
2、 骨松质: 由针状和片状的骨小梁构成。 主要位于骨骺和骨干内侧面。
31
四、血液
I. 基本构成: 细胞间质: 血浆,占血液 总体积55~56%左右。
血清:血凝块中渗出 的淡黄色液体。
细胞:
32
红细胞(RBC) : 1.最多,男性体内为
1、透明软骨:新鲜时呈半透明的淡篮色。
内含 胶原原纤维。最常见,分布于呼吸
道、关节和肋骨等处。
23
2、 弹性软骨: 新鲜时略呈黄色含大量弹性 纤维。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
24
3、 纤维软骨:新鲜时乳白色,基质含 大量胶原纤维。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盂、 关节盘等处。
25
三、骨组织与骨 1. 骨基质: 又名骨质。 是钙化的细胞间质,是 人体最大的Ca2+ 库。 A. 有机部分: 由胶原纤 维和粘蛋白构成。 B. 无机部分:又名骨盐, 主要为钙盐,很坚硬。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
主要分布
内皮: 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
其他:肺泡、肾小囊等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胃肠、胆囊、子宫内膜等
呼吸管道 角化型:皮肤表皮
非角化型:口腔、食管、阴 道 肾小大盏、肾盂、输尿管、 膀胱
4
(一)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特点: 细胞扁平, 核椭圆形。
(二)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特点:
表 层----扁平细胞 中间层---多边形细胞 基底层---矮柱状细胞
分布:
皮肤表皮、口腔、食管、肛管、阴道 10
复层扁平上皮
11
6.变移上皮
特点:
越是表层,细胞越大 细胞形状和层数可变
分布: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12
变移上皮的变化
膀胱空虚时
膀胱充盈时
38
b. 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3~8%。直径
12~20µm,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
* 卵圆形,细胞核马蹄形或肾形。胞质多嗜碱
性。
* 有活跃的变形运动,透过血管壁变为巨嗜细
胞。
39
C. 血小板: 100~400×109/L,双凸圆盘状。常成群存在。
年幼的血小板体积较大。 有被膜,来源于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无细
4.0-5.5×1012/L, 女性体内为3.55.0×1012/L。 寿命120天。 2.双凹圆盘状。
33
白细胞(WBC): 无色有核。4-10×109/L。可 做变形运动。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2类。
34
1. 粒细胞(Granulocyte): 细胞核形状多样。细 胞质内含特殊颗粒(溶酶体)。 a. 中性粒细胞: 最多, 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核分叶,常为2~5叶。细胞寿命越长则叶数越多。
第l节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
类型:
被覆上皮 腺上皮
1
一、 被覆上皮:
覆盖于体表和某些实质器官 表面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的上皮。
2
被覆上皮的类型、结构及分布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
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
单层立方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3
上皮类型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16
分类
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18
(二) 致密结缔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 分布于肌腱、真皮、硬脑膜、巩膜 及内脏器官的被膜等等处。
19
(三)脂肪组织 含大量脂肪细胞
的结缔组织。 占体重的20%左右:
13
二、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 为主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 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 血液.
14
外分泌腺
15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特点: 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无极性。 2.细胞间质发达,由基质和纤维构成。 功能: 连接、保护、支持、营养、 修复、防御。
5
2.单层立方上皮
特点:
侧面为立方形 核圆形居中央
分布:
肾小管、胆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6
3.单层柱状上皮
特点:
棱柱状细胞为主 核椭圆形居基部 常夹有杯形细胞
分布:
胃肠、胆囊、子宫等
7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特点:
柱状、杯形、锥形、梭形细胞组成 以柱状细胞为主 细胞高低不一
分布:
呼吸管道
8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9
a. 可缓冲震荡, 绝缘并储存能量。 b. 填充于器官之 间。塑造体型。
20
(四) 网状组织 由网状细胞,网状
纤维和基质构成。 主要存在于骨髓和 淋巴器官内。
21
二、软骨组 织和软骨 (一) 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 和细胞间质 构成。
22
(二)
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不同,软骨分为透
明软骨、弹性软骨和 纤维软骨
35
b. 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3%。 细胞核通常分2叶。颗粒粗大均匀,强嗜 酸性染成橘红色,含过氧化物酶和组胺 酶等,是一种溶酶体。
36
c.嗜碱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左右,
数量最少。细胞核由几个不规则的叶构成。
37
2. 无粒白细胞:核圆形,无特殊颗粒。 a. 淋巴细胞: 大小不一,血液中多数是小淋 巴细胞。核圆嗜碱性染色深。 胞质稀少,呈 环状染成天蓝色。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可分 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26
C. 骨板:骨胶原纤维分层排列成板层状
结构。骨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骨板内有骨陷窝,从骨陷窝放射状发出
的骨小管连接相邻的骨陷窝。
27
2.骨的结构特点: 1) 骨密质 ①环骨板: 分布 在骨干的内、外 表面。
28
②骨单位(哈佛氏系统): 密质骨的结构 和功能单位。长圆柱状有分支。其长轴 和长骨长轴平行。
胞核但有细胞器。参与止血和凝血。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