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纳米银银离子与电解银离子

合集下载

纳米银

纳米银

纳米银功效大早在明代,中国《本草纲目》中有“银屑,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可轻身”的记载。

韩国传为有很多优质银的国家之一,新罗(古朝鲜)的银也因质量好而有名,在东方也数一数二。

到了高丽之后,银的生产量更多,并向中国及欧美出口。

《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有十七种,四种为精好:新罗银(古朝鲜)、波斯银(中东地区)、云南银(中国云南)、林邑银(越南中南部)”纳米技术的出现后,更是大大增强了银的杀菌抗毒效力。

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

纳米银离子(Ag﹢)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

科学家们发现,银在纳米状态下,由于大大增大了银离子与外界的接触面,其杀菌能力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 50多种细菌。

纳米银离子作为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具有以下特点:广谱抗菌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强效杀菌,可以在数分钟内杀死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渗透性强,可由毛孔迅速渗入皮下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促进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抗菌持久,纳米银颗粒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外有一层保护膜,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所以抗菌效果持久。

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即银的安全性,早在明朝,《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生银,味辛,寒,无毒”。

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因为微量银元素本来就是人体必须的重要元素之一,纳米银离子不带电荷,不会与人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结合而沉积,在毛孔中吸附并杀灭细菌,并会从体内完全排出,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在美国纳米银的安全性被认为是和食品同级别。

人们针对银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

经试验考察发现小鼠在口服最大耐受量925mg/kg,即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的4625倍时,无任何毒性反应,在兔的皮肤刺激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刺激反应。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是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一般在20到50纳米。

纳米银是以原子结构组成的银粒子,而不是银离子。

纳米银不带电荷,是固体粉末。

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金属银单质加工成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

银离子是银原子失去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以带电离子的状态存在,比如Ag1+、Ag2+ 等。

而“纳米银离子”则是粒径为纳米级的、失去了电子的银离子。

溶于水的纳米银离子可以杀死99.9%暴露于纤维表面的大肠杆菌(细菌),金色葡萄球菌(细菌)、白色念珠菌(真菌)等。

纳米材料由于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因此,表现出特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三大效应。

纳米银产品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应用,被广泛应用到环境净化、医疗、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纳米银材料

纳米银材料

神奇的纳米银银在古代的时候金属银就已经很常见银元宝银水壶银饰品自古皇帝用银餐具据《国朝宫史》记载,皇太后和皇后每人应备银餐具98件,皇贵妃7件,贵妃、妃、嫔均为6件,贵人以下无人能用银餐具。

这些银餐具制作精良,在使用上还富有一定的科学性,如用银筷子插入食物或汤肴中,能够很快地检验出食物是否有毒,以防止有人加害皇帝等银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古埃及人在两千多年前,也已知道把银片覆盖在伤口上,进行杀菌。

现代,人们用银丝织成银“纱布”,包扎伤口,用来医治某些皮肤创伤或难治的溃疡。

纳米银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纳米银,什么是纳米银?纳米银(Nano Silver)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粒径小于100nm,一般在25-50nm之间。

纳米银的性能与其粒径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粒径越小,价态越高,杀菌性能越强。

纳米银的应用抗菌作用钠米技术的出现后,更是大大增强了银的杀菌抗毒效力。

纳米银粒子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

科学家们发现,银在纳米状态下,由于大大增大了银离子与外界的接触面,其杀菌能力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

医学上杀菌消炎作用创可贴纱布鼻炎净纺织领域抗菌除臭作用化妆品领域纳米银离子喷雾纳米银皮癣抗菌凝胶纳米银精华液导电作用由于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以把纳米银制成导电油墨以满足各种印制电子产品的需要,如RFID的超高频天线、薄膜键盘与开关、电池测试器、挠性显示器、电磁波屏蔽材料等。

导电作用纳米银导电墨水纳米银纤维导电布料薄膜键盘Thank you !。

实际上纳米银就是制作成为的粒度为纳米级别的银颗粒

实际上纳米银就是制作成为的粒度为纳米级别的银颗粒

实际上纳米银就是制作成为的粒度为纳米级别的银颗粒。

1 实际起杀菌作用的就是银离子,因此硝酸银和纳米银的杀菌机制是一样的。

只不过硝酸银等银盐光下容易降解,而单质银不易降解而已。

2 银离子由于带电,易于和其他负电性物质向吸引。

直接使用银盐溶液,在银离子达到患病部位前损失量较大。

纳米银颗粒可以避免这一过程。

纳米银水溶液和银盐溶液杀菌原理一致,某些网上的夸大宣传实际上是不符合实际的。

精密称取本品20g,置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重蒸馏水后,再加入6mol/L HNO315ml,加盖后于低温电热板加热并保持微沸,直至凝胶完全溶解,冷却后用少量重蒸馏水冲洗瓶盖和内壁,加入1~2ml 10%铁明矾指示液,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浅红色稳定,即到终点,计算滴定液消耗量V。

根据消耗的NH4SCN滴定液的毫升数计算纳米银含量。

上述方法从原理来说是正确的,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的标称含量是多少,据此可估算消耗的NH4SCN标准液(不称为滴定液)的毫升数,如消耗量在5ml-25ml(最好10-25ml)之间则比较合理,如过多或过少可调整硫氰酸铵标准液浓度。

2 凝胶是否可以完全溶解,无任何肉眼可见残留或浑浊,如有残留可能会存在不可溶的Ag卤化物,可能影响滴定。

3 铁明矾(即铁铵矾)的量似乎过多,本身被硝酸氧化后颜色可能较深,影响终点颜色准确判断,酌情减少。

4 做一份空白试验,以证明加入的蒸馏水和HNO3中基本不存在干扰物质。

如有不明欢迎追问。

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纳米银离子

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纳米银离子

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纳米银离子
佚名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7(28)1
【摘要】科学家们发现,银在纳米状态下,由于大大增大了银离子与外界的接触面,其杀菌能力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50多种细菌。

【总页数】1页(P329-329)
【关键词】银离子;纳米银;天然抗菌剂;杀菌能力;杀菌作用;科学家;接触面;强力【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天然纳米孔载体无机抗菌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丁浩;王福利;杨肖旭
2.新型无机抗菌剂载体天然纳米坡缕石显微且观结构研究 [J], 胡发社;罗淑湘;杨飞华;郑桂兵;程海丽;郑自立;张海梅
3.纳米载银树脂中抗菌剂的分散及银离子析出的观察 [J], 余日月;周永胜;冯海兰;刘希云
4.最新一代农业高科技产品皇嘉天然芸苔素——花卉、苗木、佛手、葡萄上使用效果介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银

纳米银
此方法实验条件简单,试剂易 得,成本低廉,而且制得的纳 米银粒子粒径很小,平均粒径 约为10 nm,不足之处就是反 应时间较长。
化学方法
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 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 银粒子。水热法系是指在高压釜里的高温、高 压反应环境中,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使难溶 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反应、重结晶而得到理想 的产物。
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的应用
导电作用
由于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 以把纳米银制成导电油墨以满足各种印制电 子产品的需要,如RFID的超高频天线、薄膜 键盘与开关、电池测试器、挠性显示器、电 磁波屏蔽材料等。
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的应用
其他作用
据报道,用70nm的银粉制成的轻烧结体作热交 换材料,可以使制冷机工作温度达到0.01~0.003K, 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将纳米银引入超导材料的合 成中,大大推动了超导领域的发展。由于纳米银粒 子表面等离子振荡吸收峰附近具有超快的非线性光 学响应,科学家发现把纳米银掺杂在半导体或绝缘 体中,可获得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利用这一特性 可制作光电器件,如光开关、高级光学器件的颜色 过滤器等。
体积效应:指体积缩小,粒子内的原子数目减少而 造成的效应。随着纳米银粉颗粒中原子数的减少, 能带中的能级间隔将加大,一些电、磁、热等性能 都会发生异常。 量子尺寸效应:颗粒尺寸减小时,本来是准连续能 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当分立能级之间的间距 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 聚能,产生的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颗粒尺寸减小时,本来是准连续能 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当分立能级之间的间距 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 聚能,产生的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评价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评价

纳米银材料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评价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涌现,其中纳米银材料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

纳米银材料具有极高的表面积、活性和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抗菌领域。

本文将围绕纳米银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抑菌性能评价展开探讨。

一、纳米银材料的合成方法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银材料的方法。

它采用溶液中银离子和还原剂发生反应,形成纳米银颗粒,并通过高温煅烧将其固定在基底上。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工艺成熟、制备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领域。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将电化学过程与还原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将含有银离子的溶液置于电解池中,通过电流的作用,使银离子在电极上析出并形成纳米银颗粒。

该方法可以直接制备成膜的纳米银,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

3、微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法是利用高频电磁场促进和加速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

将银离子溶液与还原剂在微波辐射下反应,可以快速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银材料。

该方法制备速度快,材料性能稳定,常用于制备抗菌材料、催化剂等。

二、纳米银材料的抑菌性能评价纳米银材料具有极高的活性和表面积,广泛应用于抗菌领域。

以下将从生物学角度对纳米银材料的抑菌性能进行评价。

1、体外试验体外实验是对材料在无活体环境下的杀菌作用进行评价。

通过在富含菌落的培养基上涂覆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材料,观察杀菌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银材料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可达到90%以上。

此外,低浓度的纳米银材料还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体内试验体内实验是将材料应用于活体体内进行评价。

通过将纳米银材料应用于小鼠、猪等动物体内,观察其对动物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银材料对动物的生长和生理功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反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感染病。

此外,纳米银材料可以被人体代谢分解,释放出无害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性。

“纳米银离银子疗法”

“纳米银离银子疗法”

疗法介绍广州空军458总医院“NAM纳米银离子疗法”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纳米技术,将“纳米银”通过仪器处理成“纳米银离子”形式,深入病甲根部杀灭真菌。

治疗时通过设定不同波长及波形中频电流的离子渗透仪,使“纳米银离子”透过甲板渗入甲下组织,定位于病灶,突破传统药物治疗无法渗透甲床甲根的难题,彻底杀灭真菌。

在消灭病菌的同时有效对受损上皮细胞进行修复,让指甲重新焕发光泽,疗效立竿见影,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疗法技术介绍“纳米银离银子疗法”特有的:“A+B双程疗法”、"免疫代谢疏通系统"、“生物激活分子缓释技术”、“纳米药物分子导入技术“四大技术,能针对灰指甲各种症状及感染真菌的不同类型,渗入甲床突破甲板的屏障。

杀灭致病真菌达到彻底治愈灰指甲。

“A+B双程疗法”:采用的药物在通过对甲床皮肤残损细胞DNA进行修复和重组的同时,其中所含有的甲板复原粒子还在不断地修复病甲。

使改良后的细胞群产生强大的病原真菌免疫抗体。

免疫抗体形成,病甲复原。

"免疫代谢疏通系统":修复疏通甲床免疫系统,促使甲床自动产生强大的病原真菌免疫抗体,这种终身免疫抗体彻底地斩断病原真菌在人体的复制,在体内建立绿色隔离屏障,并不断进行免疫的自我修复,促进甲床生态平衡,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阻断病原真菌对人体的侵入,防止灰指甲重生。

“生物激活分子缓释技术”:24小时持久药力源源不断作用于病灶,让药物快速渗透进入人体血液,捣毁真菌的病毒基因片段生存的环境,致使病毒基因片段死亡,真正标本兼治,彻底避免复发。

,受损的甲板也在进行快速的自我修复,治疗彻底,见效更快。

“纳米药物分子导入技术”:采用NAM纳米晶体技术,将药物颗粒转变为400nm大小的纳米分子,药物分子极小,渗透力强,缩短治疗时间,短期内清除病原真菌。

疗法成就介绍“NAM纳米银离子技术”的研发,标志着我国灰指甲治疗技术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被誉为 2010 年国内灰指甲界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说纳米银银离子与电解银离子一.预备知识1.分子、原子、电子、离子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且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

原子由原子核以及围绕在原子核旁边的电子组成。

原子整个极性呈中性。

如果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那么就成为了离子,如果电子数目大于质子数,离子极性为负,反之离子极性为正。

极性为负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极性为正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2.纳米、离子的体积纳米是长度单位,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大约为万分之一头发粗细。

1微米=1000纳米,即1~999个纳米单位都叫可称为纳米。

原子的大小是1毫米(mm)的千万分之一。

1微米(μm)的万分之一。

这样就可以知道,1个纳米大约为10个离子(原子)的大小。

纳米银的制造技术,日本为最高为4~5个纳米单位。

即,1个纳米银微粉颗粒,可以容纳40~50个离子(原子)。

而一般的纳米银制造技术,微粉颗粒的大小在10~20纳米单位。

也就是可以容纳100~200个离子(原子)。

3.微生物的大小以微米为准。

比如,一个标准的草履虫--一种单细胞的淡水小生物--大约为2微米宽。

球菌的直径约在0.75-1.25微米(μm)之间、杆菌长度约2-5微米(μm)、螺旋菌长约100-200微米(μm)。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

离子(原子)是细菌的几万或几十万分之一大小。

银离子作为阳离子,因此很容易和阴离子的细菌吸附,进入细菌的体内。

4.细菌是分裂繁殖,病毒是靠自我复制来繁殖。

细菌病毒繁殖速度极快,成几何级数增长。

一般细胞分裂一次需时仅20~30分钟。

条件适宜,病毒复制周期短,几十分钟内可能要增殖几百万次。

5.抗菌、杀菌、消毒、抑菌抗菌(anti-microbial): 是一个泛指词,包括杀菌和抑菌。

杀菌(microbiocide):指将待处理体系中的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杀死的过程。

消毒(disinfection): 指破坏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过程,但消毒过程一般对微生物孢子无效,消毒不需要杀灭体系中所有微生物,只需要达到预定的处理要求,一般需要将体系中的致病和条件致病的微生物出去或使之丧失活性。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抑制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活性,使之繁殖能力降低或停滞繁殖的过程。

二.无机抗菌剂中的银离子抗菌剂一般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大类。

有机抗菌剂主要是化学抗菌剂,通过化学反应破坏细胞膜,杀菌快,效果好,成本低,应用广泛。

但安全性差、效果不长久,容易出现耐性菌。

无机类抗菌剂,安全、长效、耐高温。

不会出现耐性菌。

金属离子是无机类抗菌剂很重要的部分,尤其银系抗菌剂近几年来应用最广。

银系抗菌剂的抗菌功能成份是银离子。

银离子作为抗菌剂,具有安全性、广谱性、长效性、无耐性菌、抑菌效果显著的优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抗菌剂。

缺点是银离子不稳定,加工成本高。

银离子无耐性菌出现,即菌对银离子没有抗药性。

这是由于银离子的独特的杀菌机理造成的。

一般的抗菌剂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来杀菌。

这样一来,曾经受到重创的细菌也在不断进化变异,不断适应越来越毒的化学药剂。

甚至出现了几乎“刀枪不入”,没有药剂可以对付的所谓“超级细菌”。

而这些“超级细菌”曾经是一些比较“温驯”的细菌。

就象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把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一样,也“锤炼”成了能够分解药物,且本身毒性十足,足可以置人于死地的超级病原菌,如大肠菌O-157、耐性葡萄球菌(MRSA)等。

银离子的抑(杀)菌机理概括而言,主要有两大学说。

其一,细菌细胞分裂繁殖阻碍说。

银离子是作为阳离子吸附并进入细菌的细胞膜内,和细胞内酵素反应,引起蛋白质代谢失调,导致新陈代谢障碍,细胞分裂(增殖)机能停止。

细菌在排除体内异己成份过程中,耗尽能量,丧失活力。

其二,是银离子激活产生活性氧(OH-),氧化分解细菌病毒说。

银离子是金属离子中最为活泼的一种,在光和水份(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份)存在的条件下,银离子会激活,产生活性氧(OH-)。

这种安全性等同于自然界离子的活性氧(OH-),确拥有数倍于紫外线和臭氧的氧化分解能力,对细菌和病毒具有杀灭分解效果。

近几年来,日本的夏普,松下等家电产品都采用了这种杀菌除臭技术。

最近,日本一些研究者确认,即使在无光的水中,银离子也会产生活性氧(OH-)。

以上两大抑(杀)菌机理学说都有电子显微镜等现代科学测试的佐证。

但是,不管是那一种论述都能够充分说明:银离子对细菌和病毒的抑(杀)菌方式,使细菌和病毒不可能出现耐性菌。

1.银离子抗菌剂的前世今生银离子是一个既传统又经常被推陈出新的抗菌剂。

金属银在水中,或者在空气中(空气中存在一定的水份),银的表面会游离出微量的银离子,所以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从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银器。

人们发现在银食器中的奶不会变质,食品不会变质,银耳环不会使皮肤感染发炎。

东南亚的僧侣现在还在使用银碗化缘。

这些都是人类经验性地利用银的抗菌作用的事例。

后来的研究者也正是从中获得启发,从经验到理性研究,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银离子抗菌剂产品。

人们很早就能够在试验室制备银离子溶液。

1884年,德国妇产科医生Crede将浓度为1%的硝酸银溶液滴入新生儿眼中,预防新生儿结膜炎,使婴儿的失明率从10%降至0.2%。

直到今天为止,许多国家仍在使用Crede预防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法国和旧苏联等国家将电解法银离子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也曾利用电解银离子对占领区的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

但是,当时由于制造技术差,银离子浓度低而成本高,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

到后来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只能让位于新出现的化学药剂--氯。

以氯为代表的化学合成抗菌剂出现以后,由于它们杀菌力强、速度快,成本低,很快统治了抗菌剂大部分市场。

银离子除了硝酸银眼药水等专用抗菌剂外,市场损失殆尽。

十几年前,纳米技术兴起。

科学家发现,银的杀菌效率和其表面积有很大关系。

通过增大表面积,可以提高银离子的释放量,使其杀菌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也就是说用极少量的银附着于纳米级的载体便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

于是,一时间纳米银粉剂(或称之为载银)成为时髦。

一些国家甚至作为新产业来扶持,竞相开发纳米银。

但是,近几年来,出于纳米对环境和人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心日益上升,“奔跑”的纳米银在发达国家出现了问题。

2003年底发生了韩国三星纳米银洗衣机在北美等地因受抵制而主动招回事件。

2006年11月22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要求在美国销售使用纳米银的企业,有义务向EPA呈示关于该产品的安全性的科学论证(见当天的华盛顿邮报)。

这实际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对纳米银的一种叫停,这将会对制造和使用纳米银企业的产生影响。

2009年,英国科研人员发表了纳米对DNA有损害的结论。

可以想象,纳米材料使用于人体的现象不久就会中止。

尽管现在国内还听不到这种声音。

在纳米银盛行的同时,传统的电解法银离子的研发,也在日本等国家深入进行。

由于纳米产品本身的问题,原先运用纳米银开发产品的公司,纷纷转而选择电解法银离子,也刺激和加速电解法银离子产品的技术升级。

电解法银离子抗菌剂的产业化生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的梦想。

一度流行的电解法银离子,最终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历史条件,没有实现。

工业化生产难度大的原因:银离子是一种极为活泼的离子,极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难以保存。

而高浓度、高纯度的银离子分解提纯和浓缩更是困难,生产环境要求苛刻。

这就是目前市场上较少看到电解法生产的银离子溶液的原因。

而浓度低,不稳定的银离子产品,没有使用价值。

物流仓储成本高,也没有商业价值。

近几年,在日本,电解法生产终于获得了技术的突破。

终于可以生产出可稀释上百倍,纯离子浓度高达数百ml/g以上,且纯度高的、性能稳定的电解银离子溶液。

打破了目前银离子只有纳米银单一品种的市场局面。

使银离子抗菌剂的普及性使用有了可能。

电解法制取的银离子溶液,没有纳米银的载体,所含成份简单纯粹,无杂质。

可直接使用于人体的皮肤、粘膜的杀菌消毒和环境消毒。

高度浓缩的银离子溶液,无色、无味、透明,易于复配加工和仓储运输。

电解法获取的银离子,是没有任何附着载体的纯粹的银离子制剂。

一定量的银离子消耗完后,银离子也就没有了,因此,是安全的。

不存在银离子的蓄积性问题,也就没有纳米银在环境或体内的蓄积性所引起生态和身体的安全担心问题。

电解法获取的银离子浓度为纯粹的银离子浓度,可以通过精确的浓度标准计量来测定。

0.5~1.0ppm浓度的纯银离子稀释液即可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一百多年来银离子的应用,主要是电解法银离子的应用历史。

包括国际卫生组织(WHO)在内的权威机构,都有关于银离子应用的经典性论述,多少浓度对何种病原菌有杀菌效果,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

而这些资料都是建立在电解法纯银离子基础之上的。

在国际卫生组织(WHO)的文献中,还没有关于纳米型银离子的资料。

2.银离子抗菌剂的分类及特点(1)药剂类。

有粉剂与溶液。

出现较早。

在现代药典中,先后收载过硝酸银、蛋白银、矽炭银、磺胺嘧啶银等四个含银药物,分别用于眼结膜炎、淋病、膀胱炎、痢疾、肠炎、烧伤等疾病的治疗。

其中代表产品为硝酸银眼药水。

使用最多的是硝酸银。

医疗上,1%浓度的硝酸银常用于新生儿滴眼防淋球菌感染和用于眼结膜炎的治疗。

(2)电解银离子。

液体。

出现早,但是很长时期难以产业化。

高浓度、高纯度制造是最近的突破。

(3)纳米银。

或称载银。

粉末。

制造方法上有多种载体材料可利用,所以市场上有众多产品。

纳米银的制造工艺,需要磷酸锆、磷灰石、沸石等矿物质做载体,其中银含量为3%左右。

原理上是通过将含银载体加工成纳米级微粉,增加银的单位表面积, 来提高银离子的释放量,提高杀菌力。

纳米银微粉的主要用途是加工抗菌纤维,如果要将纳米银微粉加工成水溶液,加工方法是把微粉溶于水中。

所以说纳米银溶液是包含载体的溶液,纳米银溶液的浓度是含矿物质载体的银离子浓度。

纳米银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多种制造方法,不同载体的,质量效果都参差不齐的产品总称。

纳米单位从1~999纳米单位都可叫纳米,每相差1个纳米单位,其表面积相差都会成几何级数增大。

可想而知,1纳米单位与999纳米单位的表面积相差会有多么巨大。

纳米单位越小,表面积越大,游离出来的银离子越多,杀菌效果越好。

所以,同是纳米银,品质价格相差很大。

目前,在国际最高水平的纳米银制品(日本东亚合成株式会社)的纳米单位为4个纳米单位。

而一般纳米银产品在20~30个纳米单位左右。

产品良莠不齐,价格悬殊可想而知。

再加上纳米单位很难验证,客人即使借助精密仪器,也难以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