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变形的处理方法
塑胶件翘曲变形,预防和解决的结构化思路

塑胶件翘曲变形,预防和解决的结构化思路我们设计塑胶件时,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翘曲变形缺陷。
那么,如何去解决翘曲变形呢?首先,我们必须去明白翘曲变形的机理,即塑胶件为什么会发生翘曲变形。
在了解机理的基础之后,我们可以从塑胶材料、塑胶件设计、模具结构和成型工艺等四个方面入手,从而系统化、结构化和逻辑化的解决。
当然,面对塑胶件翘曲变形,预防比解决更重要。
我们必须在翘曲变形实际发生之前,就通过上述四个方面行优化。
而不是等到翘曲变形真正发生了,再去解决;这个时候,解决起来就非常麻烦。
—1—翘曲变形随处可见塑胶件翘曲变形,是在塑胶件最容易发生的缺陷之一,在任何产品上都有可能会发生;同时,也是最难以解决的缺陷之一。
▲塑胶件翘曲变形--千姿百态严重的翘曲变形会影响产品的装配,甚至会影响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
▲翘曲造成外观间隙不一致,严重影响产品美观▲翘曲造成洗衣机抓手与玻璃盖板粘接不牢固▲翘曲影响装配质量,降低产品强度及性能,具有潜在失效风险▲滚筒洗衣机前桶产品头部翘曲变形导致密封圈和不锈钢内桶间隙太小,密封圈和塑胶件发生翘曲变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塑料的收缩不均匀。
▲CAE软件中模拟收缩不均匀如果塑胶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在各个方向都均匀收缩,那么塑胶件尺寸会同时变小,但是会保持正确的形状,不会发生翘曲变形。
然而,如果在任意一个方向上的收缩与其它方向不一致,这就会导致内应力,当内应力超过塑胶件本身的强度时,塑胶件就会在顶出后发生翘曲变形。
▲左侧为收缩不均匀导致的内应力右侧为强度3.2 什么是收缩在了解收缩不均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塑胶材料的收缩。
为此,需要从塑胶材料分子结构入手来,看看塑胶材料在熔化和冷却过程中的发生的各种变化。
对于大多数的塑胶材料来说,熔化和冷却过程中的特性依赖于塑胶材料的类型以及是否添加了填充剂或玻纤。
1. 无定形塑料无定形塑料是指分子相互排列不呈晶体结构而呈无序状态的塑料。
常见的无定型塑料包括ABS、PC、PMMA和PPO等。
翘曲变形

变形的调试心得1、首先是温度问题,按照我们常规理解的,变形会往温度高的方向变,但是事实却不一定如此,这与产品的近胶口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胶口在产品中间的话,平板产品一般会完前模变形,这时通过增加后模模具的温度,产品的变形量会减小很多!如果胶口是在边上的话,变形那就不同了!2、二次压使用高大会导致变形量加大,所以建议尽量使用一次压,将转换位置减小,保压速度加快!二次压就能减到最小,但是这样如果锁模力不够的话,批锋会比较严重的哦!所以说,在新模调试的时候要尽量想办法去控制变形量,最好是从模具温度以及参数上去想办法!(这当然是建立在模具结构不能改变的基础上来说的)塑料射出成形先天上就会发生收缩,因为从制程温度降到室温,会造成聚合物的密度变化,造成收缩。
整个塑件和剖面的收缩差异会造成内部残留应力,其效应与外力完全相同。
在射出成形时假如残留应力高于塑件结构的强度,塑件就会于脱模后翘曲,或是受外力而产生破裂。
7-1 残留应力残留应力(residual stress)是塑件成形时,熔胶流动所引发(flow-induced)或者热效应所引发(thermal-induced),而且冻结在塑件内的应力。
假如残留应力高过于塑件的结构强度,塑件可能在射出时翘曲,或者稍后承受负荷而破裂。
残留应力是塑件收缩和翘曲的主因,可以减低充填模穴造成之剪应力的良好成形条件与设计,可以降低熔胶流动所引发的残留应力。
同样地,充足的保压和均匀的冷却可以降低热效应引发的残留应力。
对于添加纤维的材料而言,提升均匀机械性质的成形条件可以降低热效应所引发的残留应力。
7-1-1 熔胶流动引发的残留应力在无应力下,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处在高于熔点温度呈现任意卷曲的平衡状态。
于成形程中,高分子被剪切与拉伸,分子链沿着流动方向配向。
假如分子链在完全松弛平衡之前就凝固,分子链配向性就冻结在塑件内,这种应力冻结状态称为流动引发的残留应力,其于流动方向和垂直于流动方向会造成不均匀的机械性质和收缩。
塑胶加工中翘曲变形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 翘曲变形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
出现翘曲变形的原因很多,单靠工艺参数解决往往力不从心。
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下面对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二、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模具方面,影响塑件变形的因素主要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与顶出系统等。
1.浇注系统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
一些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或薄膜型浇口,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当采用点浇口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熔体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
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下充满。
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2.冷却系统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如手机电池壳)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
因此,注塑模的冷却应当注意型腔、型芯的温度趋于平衡,两者的温差不能太大(此时可考虑使用两个模温机). 除了考虑塑件内外表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型腔、型芯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
塑胶加工中翘曲变形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注塑质量经验总结本文来自:6sigma品质网 作者:peakdongfeng 点击1054次原文:/viewthread.php?tid=1991301. 刚开机时产品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产品缺胶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刚开机时注塑机料管内的熔胶由于加热时间长,熔胶粘度低,流动性好,产品易跑披锋,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在生产一段时间后,逐渐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2.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缺胶,有时增大射胶压力和速度都无效,为什么?解决方法?是因为生产中熔胶不断把热量带走,造成熔胶不足,胶粘度大,流动性差,使产品缺胶。
提高料管温度来解决。
3. 产品椭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椭圆是由于入胶不均匀,造成产品四周压力不匀,使产品椭圆,采用三点入胶,使产品入胶均匀。
4. 精密产品对模具的要求。
要求模具材料刚性好,弹变形小,热涨性系数小。
5. 产品耐酸试验的目的产品耐酸试验是为了检测产品内应力,和内应力着力点位置,以便消除产品内应力。
6. 产品中金属镶件受力易开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中放镶件,在啤塑时由于热熔胶遇到冷镶件,会形成内应力,使产品强度下降,易开裂。
在生产时,对镶件进行预热处理。
7. 模具排气点的合理性与选择方法。
模具排气点不合理,非但起不到排气效果,反而会造成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化,所以模具排气点要合理。
选择模具排气点,应在产品最后走满胶的地方和产品困气烧的地方开排气。
8. 产品易脆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品易脆裂是产品使用水口料和次料太多造成产品易脆裂,或是料在料管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胶料老化,使产品易脆裂。
增加新料的比例,减少水口料回收使用次数,一般不能超过三次,避免胶料在料管内长时间停留。
9. 加玻纤产品易出现泛纤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由于熔胶温度低或模具温度低,射胶压力不足,造成玻纤在胶内不能与塑胶很好的结合,使纤泛出。
加高熔胶温度,模具温度,增大射胶压力。
翘曲变形原因

翘曲变形原因统计第一种说法:注塑件的翘曲、变形是很棘手的问题,主要应从模具的设计方面着手解决,而成型条件的调整效果则是很有限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可以参照以下各项;1)由成型条件引起残余应力造成变形时,可通过降低注射压力,提高模具温度并使模具温度均匀及提高树脂温度或采用退火方法予以消除应力。
2)脱模不良引起应力时,可通过增加推杆数量或面积、设置脱模斜度等方法加以解决。
3)由于冷却方法不合适,使冷却不均匀或冷却时间不足时,可调整冷却方法及延长冷却时间等。
例如,尽可能地在贴近变形的地方设置冷却回路。
4)对于成型收缩引起的变形,就必须修正模具的设计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使制品的壁厚一致。
有时,再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测量制品的变形,按相反的方向修正模具,加以校正。
一般结晶性树脂(POM/PA/PP/PET等)比非结晶性树脂(如PMMA,PVC,PS,ABS,AS)的变形大。
另外,由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具有纤维配向性,变形也大。
第二种说法:一模具方面:(1)浇口位置不当或数量不足。
(2)顶出位置不当或制品受力不均匀。
二工艺方面:(1)模具、机筒温度太高。
(2)注射压力太高或注射速度太快。
(3)保压时间太长或冷却时间太短。
三原料方面:酞氰系颜料会影响聚乙烯的结晶度而导致制品变形。
四制品设计方面:(1)壁厚不均,变化突然或壁厚过小。
(2)制品结构造型不当。
第三种说法:肉厚不均、冷却不均。
塑胶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冷却快的地方收缩小,冷却慢的地方收缩大,从而发生变形。
☐料温高,收缩大,从而变形大。
☐分子排向差异;侧壁的内弯曲。
☐制品脱模时的内部应力所致的变形,是制品未充分冷却固化前从模具顶出所致。
☐一般为防止制品变形,可在顶出后,用夹具对制品定型,矫正变形或防止进一步的变形,但制品在使用中若再次碰到高温时又会复原,对此点需特别加以注意。
第四种说法:如果制件的收缩均匀,那么成型件不会发生变形或翘曲,只是单纯地变小了。
塑胶原料制品产生开裂和变形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塑胶原料制品产生开裂和变形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内容概要:塑胶原料产品开裂,包括制件表面丝状裂纹、微裂、顶白、开裂及因制件粘模、流道粘模而造成或创伤危机,按开裂时间分脱模开裂和应用开裂。
塑胶原料注塑制品变形、弯曲、扭曲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塑料成型时流动方向的收缩率比垂直方向的大,使制件各向收缩率不同而翘曲塑胶原料注塑制品开裂的原因分析塑胶原料产品开裂,包括制件表面丝状裂纹、微裂、顶白、开裂及因制件粘模、流道粘模而造成或创伤危机,按开裂时间分脱模开裂和应用开裂。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1.塑胶原料加工方面:(1)加工压力过大、速度过快、充料愈多、注射、保压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内应力过大而开裂。
(2)调节开模速度与压力防止快速强拉制件造成脱模开裂。
(3)适当调高模具温度,使制件易于脱模,适当调低料温防止分解。
(4)预防由于熔接痕,塑料降解造成机械强度变低而出现开裂。
(5)适当使用脱模剂,注意经常消除模面附着的气雾等物质。
(6)制件残余应力,可通过在成型后立即进行退火热处理来消除内应力而减少裂纹的生成。
2.塑胶原料模具方面:(1)顶出要平衡,如顶杆数量、截面积要足够,脱模斜度要足够,型腔面要有足够光滑,这样才防止由于外力导致顶出残余应力集中而开裂。
(2)制件结构不能太薄,过渡部份应尽量采用圆弧过渡,避免尖角、倒角造成应力集中。
(3)尽量少用金属嵌件,以防止嵌件与制件收缩率不同造成内应力加大。
(4)对深底制件应设置适当的脱模进气孔道,防止形成真空负压。
(5)主流道足够大使浇口料未来得及固化时脱模,这样易于脱模。
(6)主流道衬套与喷嘴接合应当防止冷硬料的拖拉而使制件粘在定模上。
3.塑胶原料材料方面:(1)再生料含量太高,造成制件强度过低。
(2)湿度过大,造成一些塑料与水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强度而出现顶出开裂。
(3)材料本身不适宜正在加工的环境或质量欠佳,受到污染都会造成开裂。
4.塑胶原料制品使用机台方面:注塑机塑化容量要适当,过小塑化不充分未能完全混合而变脆,过大时会降解。
塑胶变形原因及改善对策

塑胶变形原因及改善对策1. 塑胶变形的原因塑胶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咱们的水杯、玩具甚至是手机壳,都是塑胶的身影。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坚固的塑胶,其实也是有脆弱的一面,变形就像老虎不发威,谁敢欺负你啊!塑胶变形的原因,其实主要有几个方面。
1.1 温度变化首先,温度是个大因素。
就像咱们在冬天穿厚衣服,夏天穿清凉衣物一样,塑胶也是有自己的“舒适区”。
当温度过高时,塑胶会像小孩见到糖果,软得不成样子;反之,温度太低,又会变得硬邦邦,易碎。
这就导致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塑胶的变形和老化。
要知道,这个时候,塑胶就像一位迷路的小兔子,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家。
1.2 压力过大再者,压力也是个重要因素。
想象一下,长时间压在底下的塑胶制品,就好比一位坐在椅子上的大象,时间长了肯定要变形。
特别是那些需要承重的塑胶制品,比如车座、箱子等,长时间的压力就会让它们失去原有的形状,变得不堪重负。
所以,给它们一点“呼吸”的空间是相当必要的。
1.3 材质不良另外,塑胶的材质也不可忽视。
有些塑胶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使用了劣质材料,这就像在做饭时省盐,味道肯定不行。
劣质塑胶不仅容易变形,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
想想你手里的玩具,质量不好,简直就像纸做的,轻轻一捏就变形了,真让人心痛。
2. 如何改善塑胶变形知道了塑胶变形的原因,那咱们要怎么改善呢?别急,下面我就来给你几个小妙招。
2.1 选择优质材料首先,选材很重要。
就像咱们在买菜时总是挑那些新鲜的蔬菜,买塑胶制品时也要挑优质的。
高品质的塑胶材料不仅更耐用,抗变形能力也强。
可以说,优质材料是保证塑胶制品“坚挺”的第一步。
2.2 控制环境温度其次,控制好环境温度。
在家里,可以把塑胶制品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对于那些容易变形的产品,最好不要放在车里,尤其是夏天,车内的温度简直可以烤鸡蛋!保持适宜的温度,才能让它们“安然无恙”。
2.3 减轻压力最后,尽量减轻塑胶制品的压力。
就像人一样,工作太累了也得休息,塑胶制品也需要适当的“假期”。
翘曲及处理

翘曲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翘曲变形程度作为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模具设计者的关注与重视。
模具设计者希望在设计阶段预测出塑料件可能产生翘曲的原因,以便加以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注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降低成本。
一.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1.浇注系统的设计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
大型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或一个侧浇口,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或薄膜型浇口,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当采用点浇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表明,浇口位置具很重要,但并非浇口数目越多越好。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物料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
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下充满。
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内应力,因而可减少塑件的变形。
2.冷却系统的设计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
因此,注塑模的冷却应当注意型腔、型芯的温度趋于平衡,两者的温差不能太大。
除了考虑塑件内外表面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型腔、型芯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胶变形的处理方法
大家在开发产品时,经常会遇到烦人的塑胶变形问题,我积累了一点关于塑胶变形的知识,与大家共享,希望各位大侠多提建议。
一注塑对塑胶变形的影响.
1 注塑压力还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一下吧。
如图1所示平板胶件,中心采用点水口入水,在正常注塑压力下,由于前模温度比后模温度高,胶件出模后,靠近后模的塑胶先冷却”停止收缩”,但靠近前模的塑胶要继续收缩,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时胶件会如何变形?当然会如图1中所示,由于塑胶内应力,胶件会向前模变形。
可当我们加大注塑压力,如图2所示,胶件会朝后模变形,这是为什幺呢?这还得从塑胶的特性说起,其实塑胶除了收缩特性外,还有一个特性大家一直都没注意到,塑胶具有可压缩性,当塑胶处于高压时,塑胶分子间距离会压缩减小,塑胶体积整体也会减小,当高压消失时,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塑胶体积又会"膨胀"。
并且可压缩性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可压缩性越大。
这时我们再思考一下,就可得到在高压下,胶件会朝后模变形的原因.很简单,在高压下,前模温度比后模温度高,靠近前模部分塑胶可压缩率要大于靠近后模部分塑胶,当高消失后,靠近前模部分塑胶"膨胀"大于靠近后模部分塑胶,同样也是因为内应力,胶件朝后模变形。
另外大家都知道在同一个胶件中,压力大的地方收缩小,压力小的地方收缩大,也会引起塑胶变形, 所以在产品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入水口的位置。
这个比较简单,这里不再多说了。
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再来注塑速度对胶件影响。
如图1 如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