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上编综述.2013.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编综述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 的深刻变化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 就是逐步形成分别以美、 就是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 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控制中国, 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控制中国, 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 碍。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 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914年至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结 年至1918 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又卷土重来。 束后,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又卷土重来。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 1917年11月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一部分。 的一部分。
中 编
综述
翻 天 覆 地 的 三 十 年
中国所处的 时代和国际 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三座大山”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座大山” 三座大山 的重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种政治力量, 两个中国之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两种基本的选择,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命运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上编综述

公元1001——1500年 58%
上编综述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名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 言:火药、指南针、印 明--杰出的贡献 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 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 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 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 工具,总的来说,变成 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 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 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的这段话,充分 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 贡献。
四 大 发 明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 文明--辉煌的成就
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
天 文 学
战国时鲁国关于观 测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比欧洲早2000多年。
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 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 家郭守敬(1231年-1316年) 计算出一年的天数为 365.2425日,此数字比地球 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 比公历计算早上编综述 300年。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上编综述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对华贸 易逆差 对华鸦 片走私
清朝严 禁鸦片
英国诉 诸战争
•
• •
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对华贸易 逆差的手段。 英国为摆脱两次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 的视线。 英国殖民者企图武力征服中国蓄谋已久。
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 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 出君权、父权、夫权。宗 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 、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 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在 后期其保守性日益增强,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上编综述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
•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儒家思想为核心。它以三纲五常 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 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 。 儒家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 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 严刑峻法,实行暴力统治。他们 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 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 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 制主义 。
中国近代史综述

史近 )代 中 国 维 护 国 家 主 权 的 斗 争 ( 屈 辱 近 代 中 国 的 民 主 革 命 ( 抗 争 史 ) 义近 发代 展中 史国 )民 族 工 业 的 兴 起 ( 资 本 主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侵华罪行
天津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图
西方眼中的甲午战争
民族英雄邓世昌
马关条约
惨 败 于 日 本 后 签 订 的 《 马 关 条 约 》
瓜分狂潮
三元里抗英斗争
近 代 中 国 的 民 主 革 命
太平天国运动
镇南关大捷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辛革命
三元里抗英战争
辛亥革命
近 代 中 国 民 族 工 业 发 展 史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主要综述

中国近代史综述主要综述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
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第四,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 并起了一定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 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 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 化以至破产。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自强)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自强)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求富)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求富)
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转衰? 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转衰? 中国资本主义为何没能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为何没能发展? 中国为何没有演化出现代的科 学技术? 学技术?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1840—1919年的历史线索 年的历史线索
1919五 五 四运动
1840鸦 鸦 片战争
1864年 年 太平天 国失败
1901 《辛丑 条约》 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经济和 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侵略 势力勾结,成为资本— 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 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保持,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 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社会性质: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对这一概念,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1949年一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简称为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简称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大矛盾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尖锐程度不同,并且互相之间紧密结合,不可截然分开。
1949年一1952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3年一1956年主要矛盾是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以后,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提法)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法)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由于两大矛盾的作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简言之,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
1949年一1952年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1953年一1956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以后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中编综述

固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革命也曾历 经曲折。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正是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 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社会制度,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基本上完成 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它为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开辟了道路。
•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1916-1920
•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 1920-1924 •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1924-1928
4.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垒
大革命时期
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对垒 解放战争时期
二、“三座大山”的重 压 • 外国帝国主义
• 本国封建主义
• 官僚资本主义
1.官僚资本的特征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
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
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
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7.23-31)
一大会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革命的一项重要
任务。
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 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 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 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
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
中国官僚资本的四大家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 29.8%,略低于整个欧洲 所占34.2%,大大高于英
国和日本分别所占9.5%
和2.8%的份额。
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面貌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然经济 政治:中央集权官僚制 社会: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文化:儒家的一统地位和文化专制主义 教育:科举考试制度 军事:装备落后、军事废弛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Afyūm ):又叫阿片、阿芙
蓉,俗称大烟,是生鸦片经 烧煮和发酵制成的,即熟鸦 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 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 是作为药用,主要用于镇咳、 止泻等 。长期或过量应用 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 危害身体。(18世纪)
40200
箱
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
——马克思
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世界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向海外寻找 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 是把鸦片走私到中国; (3)为摆脱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视线, 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3.资本主义的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16-17世纪)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扩张 (17世纪)
侵入爪哇岛、雅加达等地,在巴达 亚洲 维亚(即雅加达)建立东方总部; 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锡兰, 并在当地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东亚,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 还在日本长崎建立了贸易据点 。 非洲 建立好望角殖民地,作为对亚洲侵 略的中继站。 北美 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1991年版,第626页。
毛泽东
(1)政治:由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 逐渐演变为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破 坏、受到外国侵略者干涉和控制的国家,开始成为 丧失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的半殖民地国家。
(2)经济:由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逐渐 演变为自然经济解体,开始沦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 场和原料供给地的半封建国家。 (3)社会主要矛盾:开始演变为资本—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步发展成为最 主要的社会矛盾。 (4)主要任务:对外反对侵略的民族革命和对内 反对地主阶级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纪在意大利出现了剥削雇佣工人的手工工 场,企业主和富商开始演变为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思想准备: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 革运动把人、人性从中世纪的禁锢中解放 出来,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 国际环境: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为欧洲 的殖民掠夺打通了的道路,另一方面使欧 洲的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 洋沿岸。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思考
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是否会顺利完成 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1840年前,中国可以克服周期性的社会动荡, 重新恢复社会的稳定与繁荣;1840年后,在 西方的炮舰政策和价值观念冲击下,为何不 能进行自我调适,再保持昔日的光荣?
是外来者的到来,还是自身的弱点,造成了 中国在19世纪的悲剧性的命运?
重点与难点:
怎样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过程?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旧阶级及其变化
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
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有的 地主将土地剥削所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 义工商业,转化为资本家。
农民:有的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雇农转
化,有的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 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2.新阶级的出现及其特点
2.鸦片战争及其结果
虎门销烟——甘结事件——林维喜案件——
九龙之战——穿鼻之战
鸦片战争(1840.6-1842.8),以清政府的
失败而结束。
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3.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
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 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罂粟(poppy):茄科
草本植物,一般株高1.5 米左右。罂粟开花脱落后 十余天,蒴果长成,其大 小和形状与鸡蛋相似。在 蒴果的壁体中有一种乳白 色的汁,收集的这种汁液 经自然风化变成深褐色, 这就是生鸦片。把生鸦片 加工后可得到吗啡,再经 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就变 成了海洛因。
鸦片(英语 opium 阿拉伯语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状况
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
经济学历史上最优秀的“考古学
家”与“预言家”,被公认为国
际最权威的经济历史数据的考证
和分析专家,著有《世界经济千
年史》、《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Angus Maddison,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五大总结回顾近百年来的中国
历史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 两大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 共同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区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 代 中 国 的 主 要 矛 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在 一起,帝国主义和中华民 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斗争地主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军血洗 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后的惨状。
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 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 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 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 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联系:前一个为后一个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
提;后一个是前一个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西洋人的腿不会弯,
建议在和他们打仗 时,地上撒些豆子, 他们摔倒就爬不起 来。
如果英国人不喝茶,
那就要烂肠子,如 果没有大黄,眼睛 就要瞎。
英国人马嘎尔尼1793年到访 北京,提出中国开放通商口 岸等要求,遭到乾隆拒绝。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
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4世
20331
35445
12576 7889 4000多
1820
1824
1829 1830
1835
1838
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
滋奏:“其初不过纨 绔子弟,习为浮靡, 尚知敛戢。嗣后上自 官府缙绅,下至工商 优隶,以及妇女僧尼 道士,随在吸食。”
吸食鸦片图
1838年,林则徐调查苏州、
汉口之后写道:“苏州之 南濠,湖北之汉口……近 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 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 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之 半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 则一言以敝之曰鸦片烟而 已。”
工人阶级: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
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具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 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
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
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 业转化而成。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 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 级。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较小,并受到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的压迫,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 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不同之处:发生时间、发展程度、
社会环境、 结局影响
相同之处:出现区域、产生结果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 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此后,美国、法国等国 先后通过不同方式建立 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 治上和经济上的前提和 保证。
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
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二千多万磅;铁路
数千公里;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
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首都伦敦的人口发
展到二百几十万;到1836年时,英国已拥
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天下体系(封闭)——世界体系(开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
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 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 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 (18世纪)
英国霸权建立的原因:即殖民优势
①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②经济优势:手工业非常发达 ③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军事优势:注重发展海军实力 ⑤政治优势: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 结果: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鸦片战争前的英国:每年煤产量达到3000
等。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 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
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 GDP排名世界第一。 1820年 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 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 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 的份额,比排名第二至四位的 印、法、英三国的总和26.6% 还要多。
保罗· 肯尼迪(Paul Kenne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