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

一、自主学习
• 目标:1、了 解作者简介。 • 2、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 3、梳理行文思路,划分结构。 • 方法:查资料法 • 时间:5分钟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
1988),湖南凤凰人,京派
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在
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 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
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
城》、散文集《湘行散
“金满斗会”
• 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 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 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 里?
民族文化 传承
盛 人 多 、时间 长 、 妆、
•
2、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场合听到的民 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 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 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 者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 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和自刻的印象。
“山路漫歌”
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 与同学分享。
仿照下面的句子, 讨论:本段写赶 “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 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 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 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 模仿天空而成的” 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 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 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 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 向碧蓝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的“歌”字? 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 透蓝空。”
云南的歌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 这一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 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 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
外貌描写。主要写了面容、牙齿、 外貌描写。主要写了面容、牙齿、衣 饰。
这段人物描写选自沈从文《 这段人物描写选自沈从文《边 》。它在写法上与课文第三段 城》。它在写法上与课文第三段 写对歌的女人有什么不同? 写对歌的女人有什么不同?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与空地,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与空地, 浓密的胡子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浓密的胡子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 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 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 颇有长者风度。 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像纠缠 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 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 个角度看, 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 的须发。
——运用比喻、夸张,抓住人物特征极 运用比喻、夸张,
力渲染,虚实相生, 力渲染,虚实相生,使人产生联想与想 象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 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 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 写应力求具体生动, 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 人物” 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老 师相信,随着我们学习的逐步深入, 师相信,随着我们学习的逐步深入,同学们 在今后的写作中定会妙笔生花! 在今后的写作中定会妙笔生花! 最后,有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最后,有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彝族)
男:
好歌才,只有三姐唱得来,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心想唱歌 就唱歌 (壮族)
男: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民歌:
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 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 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 都不相同。
阿诗玛
它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我陪阿诗玛回家乡 (我跟阿黑哥回家乡) 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 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蜜蜂儿不落刺蓬棵 蜜蜂落在鲜花上 笛子吹来口弦响 我织布来你放羊 (你织布来我放羊)
心想唱歌就唱歌
唱出美好新生活
速读全文,作者写云南歌会时分别写 了哪些地方表演的歌会?
1、山野 2、山路 3、山寨
•读全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 云南人民几种放歌形式?各有 什么目的?(画出关键词)
山野 对 歌 -----比试才情
山路 漫 歌 -----自在随兴
村寨 传 歌 -----传递文明
侧重 场景 描写
山野 唱歌 对歌 人
人美
以景衬人
景美 歌美
村寨传歌 场面
点面结合
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 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 有什么特色?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 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气息,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的情怀
作者借云南歌会,传达出他对自然、 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抒写 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别开生面:另外开辟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 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龙吟凤哕:形容声音如同龙吟,凤啼一般,抑 扬顿挫,十分悦耳。
云南的歌会

每个民歌又因各自居住环 境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歌 唱形式。其中被称为“东方小 夜曲的《小河淌水》就是云南 傣族民歌的曲调改编而成。在 云南各地都有不同民族的歌会。
蹲踞
jù
酬和
hè
譬喻
熹微 即物起兴
pì
xī xì nɡ
忌讳
淳朴 龙吟风哕
huì
chú n huì
蹲踞:蹲或坐。 酬和:用诗词应答。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比如。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 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来说道理 或抒情达意等。 悠游自在:悠闲自在。 龙吟凤哕:龙在吟啸,凤在鸣叫。传说中的神 奇声音。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共 描绘了哪几种云南歌会的情况? ◆为避免单一,作者写作的侧重 点有什么不同?
人物
环境 场面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云 南 歌 会
课文主要写在云南听到三种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它们 演唱的场合不同,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请默读课 文,整理出来。 场合地点 描写方法 歌会特点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回忆你听过、看过的各种音乐会、演
唱会,它们与云南的歌会相比较,各有 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 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比较)
赏歌悟情,领悟情感美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 歌会感兴趣?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有 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
◆作者借写云南的歌会传达了怎样 的情感?
(傣族)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 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 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山路
漫
山野
写 环 境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歌”字?
总之,这些内容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 一种烘托映衬,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起了一个 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的作用。
赏读“村寨传歌”
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 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 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人 、 多 时间、 长 妆、 盛 民族文化 传承
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 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山野丛林
山路小径 村寨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 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手脚勤快,生长 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 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 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 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 盘在头上.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苗族,湖南凤凰人,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 作有小说集《边城》、散 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 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检查生字新词
yǐ 迤西 xī 熹微
hè 酬和
pì 譬喻
zuò 柞木 xì ng 即物起兴
Hale Waihona Puke huì 龙吟凤哕听读课文
云南的歌会与我们
外貌,动作,神态如何品析
《红楼梦》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 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 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 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 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 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 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平时的歌会相比有
哪些特色?
人 人 是 歌 手 处 处 是 舞 台 事 事 都 歌 唱
《云南的歌会》解析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验收自学成果:
yǐ
迤西
hè
酬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ì
譬喻
zuò
柞木
xī
熹微
huì
xìng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淳 朴:诚实朴素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譬 喻:打比方
忌 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熹 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工笔细描(实)
写意白描(虚)
“山路漫歌”
齐声朗读第4段中的下列句子,说出它 好在哪里,与同学分享。
唱优歌美讨仅的论三语:句 句住仿本“, 描点 天段土却 写头 空写坎用 由, 而赶边了 呈总 成马的许贡令的女粉多一人”孩蓝疑色心报那春个花蓝,色在竟轻像和是微有风意里模不 路进城的景色。“这最是有否意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 离了“山路草漫丛歌中”起的飞“,歌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和从自不己发的愁,喜从好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返回
工笔描写:重写实,以工笔描绘 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 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 幅人物肖像,写面容、牙齿、衣饰, 细致生动,如在眼前。
水墨(白描):重写虚,写 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 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人物空 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显得飘忽灵 秀,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1、标题是“云南的歌会”,是否可以改 成“云南的歌”?
云南的歌会教案——了解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与魅力

云南的歌会教案——了解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与魅力云南的歌会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它简单地说就是一场唱歌的活动。
但是,却有很多人喜欢参加这个活动,也因为这个活动被提升到了一种文化艺术享受的高度。
在云南,歌会已经成为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并且始终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那么,云南的歌会教案中究竟包括了哪些特点和魅力呢?一、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1.地域性:云南地方歌曲是指在云南本地形成的民歌,由于云南的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民歌种类和特点。
这些歌曲有的是祭祀、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所用的宗教歌曲,有的是传统古歌,还有的是民间故事和谣言所唱的民谣。
2.多样性:云南民间歌曲繁多,它不仅有丰富的种类,还表现出了多样的形式。
例如,山歌和望族歌是云南民间歌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们传唱的方式都极具特色。
山歌多声多调,望族歌则是分男女声,在传唱时还要进行跳舞、扭腰等各种表演形式,以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
3.吸收其他地域歌曲元素:由于云南地理位置和人民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常常会吸收其他地方歌曲的元素,形成独特的云南民间歌曲。
例如,山歌和广场舞流行的时候,云南的山歌就开始融合广场舞的音乐元素,使歌曲变得更加欢快、跳跃。
二、云南地方歌曲的魅力1.歌曲内容丰富: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充满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云南的绕梁山歌,打油诗、苗族山歌等,都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元素,充满着各种原生态情感和感情色彩。
2.传统文化的体现:云南的歌会教案中也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会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云南传统文化。
例如,云南的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乐器演奏形式,而歌会中也会邀请到当地的乐团和歌唱艺术家进行表演,从而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民族音乐和舞蹈形式,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3.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云南的歌会教案通过举办歌会等形式,促进了地方歌曲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当地的歌曲和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弘扬了云南的文化艺术品格,也传承了地方文化的精神。
【语文知识点】云南的歌会主要内容概括

【语文知识点】云南的歌会主要内容概括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精神世界。
多阅读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们要习惯多读书。
下面介绍的是《云南的歌会》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对唱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小合唱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是本文重点段,因为是最热闹的。
——大合唱《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个场合写"对歌",注重对唱歌人的描写。
例如第2段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她唱败了三个对手之后,作者刻画了她的动作,神态:"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显得轻松快乐",我们会对云南的妇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不禁再次从心底萌生出几许赞叹。
第二个场合写"漫歌",注重对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的描写。
文章中第4段描写赶马女孩子唱山歌,与上一场合不同之处,本段没有着重对女孩子进行描写,而是描写了她们周围的环境:"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描写出云南美丽的风光。
特别对充满生机的山鸟的描写,更增添了"漫歌"独有的特色。
第三部分写"传歌",因为所介绍的"金满斗会"比较热闹,所以作者注重对场面的描写。
"金满斗会"的发起人是"村子里人",地点就设在"住处院子两楼"和"长长屋廊下",人员是"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妇女占多数",参加人员也大多为普通村民,但打扮得是珠光宝气,银光闪闪,像过年一样因此这个"盛会"显得隆重而热烈,并且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云南的歌会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
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来了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
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
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
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
朴本色美。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
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
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
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
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
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
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
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
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云南的歌会朗读八年级语文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