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观察_0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疗效观察

般取仰卧位连接 鼻塞 , 常规治疗原 发病 。对 患儿 进行心 电 监护 , 根据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节参数 。对检测 结果持 续 异常 、 急性进行性 加重 的呼 吸衰竭 , 改用气 管插 管机械 通气 。 治疗成功 为病情改 善 , 生命体 征稳定 , 绀 、 发 呻吟 、 吸气性 胸 骨 凹陷逐步减 轻 , 吸 困难逐 渐 缓解 , 呼 呼吸 暂停 消 失 , p SO
泡 易萎 陷 , 一旦 出现呼 吸 困难 、 呻吟 、 凹征 和紫绀 , 三 很快 发 生呼 吸衰竭。C A P P是治 疗新 生儿 轻 中度 呼 吸衰 竭 的常 用
技术 , 对有 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 呼吸周期均提供一定 的正 压, 保持气道处 于一定 的扩 张状 态 。新 型 n P P还可避 免 CA 气 管插 管 , 早期应用可减少 机械通气 , 防止呼吸衰竭 , 且设 备 简单 、 容易安装 、 于操作 。压力过大 时气 体可逸 出, 便 空气氧 气 混合技术使吸人氧浓 度可 调 , 能有效 避免 氧 中毒 , 尚未 对 发生呼吸衰竭 , 可协 助其度过呼吸 困难期 。本研究 对存在 都 发生呼吸衰竭潜在 危险 的 呼吸 困难 患儿 , SO ≤8 % 且 当 p 5
综合 征( R S 1 。1 A D)例 7例经 x光线 检查 明确 诊断 。1 O例
符合 《 实用新生儿学 》 吸衰 竭诊断标 准。患儿均 用 n P P 呼 CA
治疗 , 器 为 C A —Y T M- 德 国 , . t hn G b 公 仪 P P S S E A( F S p a m H e 司) 带 吸入气 加 温湿 化装 置 , , 空气 和 氧气 的混 合 由双 流量 表调节 , 体 流 量 调 节 0~2 / n 氧 浓 度 范 围 2 % ~ 气 0 L mi, 1 9 % 。C A 9 P P压力 3—8c H O, i,为 0 3 m , FO . 0—0 7 。患儿 .0
新型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观察

疗前 与 治 疗后 05h比 较 差 异 不 显 著 ( >0 0 )但 治 疗前 与 治 疗后 6h比 较 则 示 显 著 性 差 异 (P < .1 。 . P .5 , 0 O )
河北 医药 20 年 1 0 8 2月 第 3 卷 第 1 0 2期
H bi ei l ora, e 0 8 V l 0 N . ee M d a Jun D c 0 , o 3 ,o 1 c l 2 2
19 85
炎的早期诊断 。对 3 例恶性胸 腔积液行实时荧 光定量 P R检 2 C 测阳性 1 ( .3 , 虑其 原 因可 能为 同时合 并 结 核 菌感 例 3 1%) 考 染、 或试剂 、 实验 因素所 致 。如 何减 少假 阳性率 尚需 进一 步探 讨, 但采取相应措施减 少标 本采集 过程 及实 验室 环境 污染 、 严 格实验操作 流程无疑可减少假阳率 。 既往认 为结 核性 胸膜 炎 的发病机 制 主要为 结核感 染 引起
核性胸膜炎胸腔镜检查 或开胸 探查 约 8 %患者胸 膜上 有结核 0 病灶形成 , 目前认为结核性胸膜 炎 的发病 是胸膜 在遭受结 J故 核杆菌感染后产生针对其抗原成分 的变态反应 , 免疫 调节细胞
3 邝小佳 , 林兆源 , 冯玉玲 , . 核分 支杆菌 荧光定 量聚 合酶链 反应 等 结 及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对结核性渗 出性 胸膜炎 的检测意义 . 国际医学
1 及 6hPO ,a O , 1h 2 a 2P C 2氧合指数 (a 2FO )p PO /iz ,H值 的变化情 况 , 各指标 分别进行 统计 学分析。结果 对
改良鼻塞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观察

Ke y wo r d s Na s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Mo d i f i e d f i x a t i o n ; Na s a l c o n t i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 a i r wa y p r e s s u r e v e n t i l a t i o n;
重性 , 心理 上抵触 治疗 , 护 理 人 员要 耐 心 给 予讲 解 , 帮助 患儿 了解 自己 的病 情 , 积极配 合 医生开 展治疗 。 还有 的患 儿缺乏 对 哮 喘过 敏 原 的认 识 , 不 会 使 用 吸 人剂 , 病情 反复发 作 , 容 易 产 生 失败 的复 性 心 理 , 护 理人员 要 注重在 技术 上 帮 助 患 儿 , 并通 过 与 患 儿 家
1 资 料 与 方 法
助通 气 方式 , 广 泛 用 于 新 生 儿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 NR D S ) 、 湿肺 、 新生 儿肺 炎 、 呼 吸暂 停 、 拔 管撤 离 呼
吸机后 的过 渡等口 ] 。常规 鼻塞 固定 依靠 与硅胶 鼻 塞 相连 的乳 胶软 管借用 自缠绷 带绕 头分 别 固定 在 头部
义 。由于哮 喘 的特殊 性 , 护 理 人 员要 针 对 每 一位 患 儿 的具 体情 况 , 开 展个 性 化 的 护理 工 作 。有 的患儿 由于缺 乏对 哮喘 正确 的认 知 , 错 误地 估 计 疾 病 的严
属沟 通协 同开展 护理 工 作 , 让 患 儿感 受 到 医 院 的 热
护士进修杂志 2 0 1 5 年 8月 第 3 O 卷第 1 6期
精 神负 担非 常大 , 常常抵 触治 疗 , 产 生反抗 情 绪 。糖 皮 质激 素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较 好 地 控 制 哮 喘 的病 情, 只要 患 儿 配合 使 用 就 可 以逐 渐 控 制住 病 情 , 因 此, 治疗 过程 中患 儿 的依 从性 非常 重要 。 采 取合适 的个 性化 护理 可 以在 一定 程度 上帮助 患儿提 高生 活质 量 , 减 轻心 理负担 , 从 而逐渐 提高 患 儿 的依 从性 , 这对 于 疾病 的控 制 具有 非 常 积 极 的 意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注 : 使 用 前 比较 , < . 与 P 0 叭
3 讨
论
早产儿尤其是 极低 出生体重儿 , 由于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 能均 发育不成 熟 , 易出现 多种并发症 , 吸衰竭是 较严重 的临 呼 床表现之 一 l 。呼 吸衰 竭 可 引起 组 织缺 氧致 脑发 育 不 良障 2 ]
1 1 一般资料 .
科使用具有调节氧浓 度 、 流量 、 吸气 峰压 、 呼气 末 正压力 、 温 加
湿化和手动通气等功能 的德 国斯 蒂芬 C A 治疗 各种 新生 儿 P P, 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 尤其 对早产 儿呼 吸暂停 、 生儿 肺透 明 新
膜病等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 与方 法
( m g= .3 k a , 1 m H 0 1 3 P ) 如果不能维持在 5 mm H , 0 g 就需要改 用 气 管插 管机械通气 。加 能维持在 5 8 mm Hg可按 1m H 0 0— 0 , c 2
范围调节 0— 0 / i, 3L mn 呼吸正压调节为 0~15 P , .k a空气和 氧气 混合的双流量表来调 节 , 氧浓度 调节范 围 2 % ~10 , 以很 1 0% 可
的相对抑制 , 需要 C A P P支持治疗 , 通过使用前和使用后血气变 化显示 ,P 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最有利的辅助通气措施之 CA
鼻塞型号 , 开压缩 空气机 , 节 吸气 压值 , 打 调 呼气末 正压 力值 、 氧气流量 、 空气流量 、 化加 温器 。然 后将鼻 塞插 入患 儿 的鼻 湿 腔, 固定好 鼻 塞。呼 气 末 压 力 开 始 调_ 到 4~6 m H 0, 节 c : 用
1 5例 , 2型呼吸衰竭 3 。 0例 12 治疗方法 . 首先 接好 管道 , 根据 患儿体 质量 选择 合适 的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的临床应用分析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的临床应用分析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可以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一定的压力,避免肺泡发生萎陷问题,起到有效改善通气与换气功能的作用。
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一旦出现了呼吸困难、两肺充气不良的问题时就可以应用CPAP,适应症主要包括新生儿湿肺、早产儿呼吸暂停或者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
CPAP 作为一种鼻塞法,能够起到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的作用,是一种适宜于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呼吸支持技术。
标签: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来说,无论是其肺容量还是功能残气量都非常小,致使患儿特别容易产生呼吸困难、呻吟、呼吸衰竭等问题。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指的就是为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其整个呼吸中,为其吸气与呼气提供一定的正压,增强功能残气量,确保在呼气的状态下呼吸道与肺泡处于扩张的状态,避免发生肺泡萎陷的问题,以此来增强肺顺应性以及通气/血流比值(V/Q)。
如果在患病早期就使用CPAP还能够有效避免气管插管。
它的简便性也使其成为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最普遍应用的呼吸管理技术[1]。
1.CPAP的适应症及其临床应用分析1.1CPAP的适应症第一,患儿胸部X线所显现出的弥散性透亮度不高,呈现出多发性肺不张、肺水肿、支气管充气征等问题;第二,在FiO2>0.4-0.5的基础上,Pa(O2)<6.67kPa,Pa(CO2)<7.33kPa的情况;第三,患儿有自主呼吸,但是存在呻吟、呼吸频率加快、发绀、三凹征的问题。
1.2CAPA的临床应用1.2.1NRDSNRDS,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早产儿PS缺乏而引发的肺顺应性能降低,继而引发肺泡萎陷问题,Pa(O2)降低以及功能残气量的降低。
将CPAP应用其中,可以促使肺泡的稳定扩张,增加肺功能残气量,起到改善氧合的作用[2]。
对于NRDS不甚严重的患儿来说,可以先使用CPAP,压力控制在0.38-0.59kPa左右,或者根据病情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但是最高不宜超过0.78kPa。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9O ・ 1
西部 医学 21 0 2年 5月 第 2 4卷 第 5 期 Me We t hn , y 2 1 , 12 , o 5 dJ s ia Ma 0 2 Vo. 4 疗 生儿 呼 吸窘 迫 气治 新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应 用
20 0 8年 8月 ~2 l 年 6月本 院 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病 房 收 治的 6 O1 O例 N D R S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观 察 患 儿 的 临床 症 状及 血 气
指 标 在 治 疗 前 后 的 变化 。 结 果
6 例 忠 儿 中 ,4例 患 儿 C AP治 疗 呼 吸 困难 及 低 氧 血 症 明 显 改 善 , 治 疗 前 比 较 , O 5 P 与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血 气 分 析 p P C 2 P O 值 治疗 前 后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尸 . 5; H、 a O 、 a 差 P< O 0 ) . 5 。6例 C AP治 P
疗 无 效 转 为 肺 表 面 物 质 活 性 +机 械 通 气 。结 论
[ src] Obet e Toe po et ec rt eefcso a a o tn o sp st ear yp e s r NC Ab ta t j ci v x lr h u ai fe t fn s l n iu u o iv i v c i wa rs u e( PAP v n i ) e t —
卓平辉 杨 钊 , 英。 , 熊
( . 江 堰 市 人 民 医 院儿 科 , 1都 四川 都 江 堰 6 13 ;2 四川 大 学 华 西第 二 医 院新 生 儿科 , 18 0 . 四川 成 都 6 0 4 ) 1 0 1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血气正常早产儿呼吸困难疗效观察

呼 吸 困难 消失 或 减 轻 , 有 效 率 为 9 . , 总 4 1 观察 组 为 7 , 疗 组 气 插 管 、 械 通 气 率 为 2 9 , 察 组 为 1. , 5 治 机 . 观 88
治疗 组 平 均 住 院时 间为 ( 15 12 d 观 察 组 (7 3 1 5 d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显 著 意 义 。结 论 对 血 气 正 常 呼 1.± .) , 1. ± .) , 吸 困难 早 产 儿 早 期 使 用 N C AP可 防 止 呼 吸 衰 竭 的 发 生 , 能 减 少 机械 通气 的应 用 以 及缩 短 住 院 时 间 。 —P 并
例, 呼吸暂停 3 , 生儿 呼吸窘 迫综 合征 2例 。观 例 新
察组 中男 2 4例 , 8例 ; 龄 < 3 女 胎 2周 6例 , 4周 ~3 1 6例 , 7 1 ~3 周 0例 , 均胎 龄 ( 3 2 . ) ; 平 3 . ±2 6 周 出生 体 重< 15 0g6 , 9 ~20 0g1 0 例 1 9 0 6例 , 9 ~2 4 19 9
两 组计 数资 料用 Y 检 验 , 两组 计 量资 料用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
验 。
2 结 果
治疗 组 3 4例 , 显效 2 3例 , 效 9例 , 效 2例 , 有 无
何 玲, 王启新 , 郭建 明 , 丽萍 陈
( 西省 儿 童 医院新 生儿科 , 昌 30 0 ) 江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观察新 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P P 治疗 血气 正常早产 儿呼吸 困难 的疗 效。方法 采用病 例 CA )
对照方法将 6 6例 血 气 正 常 呼 吸 困 难 早 产 儿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疗 组 3 治 4例 采 用 新 型 鼻 塞 C AP仪 ( C AP Fo P N— P lw S se E ytm, ME, 国 ) 英 治疗 , 察 组 3 例 采 用 低 流 量 给 氧治 疗 , 观 2 比较 分 析 两 组 病 例 的临 床 资 料 。结 果 治 疗 组 呻 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价值分析

气 道 正压 通 气 治 疗 新 生 儿 呼 吸 困难 临床 价 值 分 析
【 摘要 】 目的 研 究持 续气道正压 通 气治疗新 生儿呼吸 困难 的临床价 值。方法
选择 2 0 1 1 年 2月至 2 0 1 3
年 1月高平市人 民 医院接诊 的 9 0例新生儿呼吸 困难的 患者进行研 究。随机 分为 实验 组和对 照组两组 。实验 组 患
・
l 8・
2 0 1 4年 3月 第 4 1 卷 第 5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Ma r . 2 0 1 4. V o 1 . 4 1 , N o . 5
续 : 持 嘏
c h i l d r e n wi t h c o n t i n u o us p o s i t i v e a i wa r y p r e s s u r e t r e a t me n t , a n d t he pa t i e nt s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o x y g e n h o o d wa y s t o i mp r o v e c h i l d r e n’ s r e s pi r a t o y r s t a t u s .A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t用新型鼻塞 C P A P仪 对患儿进行持 续气道 正压通气进 行治疗 , 对照组 患儿采 用头罩吸氧方 式对 患儿 的呼吸状 况进行改善。在治疗后 , 分 别对 两组 患者在 治疗后 4 h 、 1 d及 2 d的 0 : 、 C O 2 分压情 况、 呼吸频率( R R) 及氧合 指数 ( O I ) 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相关临床 诊 断标 准对 两组 患者 治疗 的临床 疗效及不 良反应 发 生情 况进 行 比较分 析。 结果 实验组 患者在治疗后 1 d 、 2 d的动脉 血 氧分 压 ( P a O : ) ) 明 显 高 于对 照组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1 ) 。治 疗后 4 h 、 1 d及 2 d的 患者 的动脉 血的 C O 2分压 明 显低 于 对 照组 , 两 组差 异 比较 有 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1 ) 。 治疗后 1 d及 2 d后 , 实验 组 患 者 的 R R 明显 低 于 对 照组 ,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1 ) 。 实验 组 患者 的 0 I 明显 高 于对照 组 ,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1 ) 。实验 组 患者 治疗 的 临 床 总有 效率 ( 9 5 . 6 %) 明显 高于对 照 组 ( 7 5 . 6 % ), 两 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x :7 . 5 0 1 5, P=0 . 0 2 3 5 ) 。 两组 患者 的不 良反应 发 生情 况差异 无统 计 学意义 ( P>0 . 0 5 ) 。结 论 持 续 气道 正 压 通 气治 疗新 生 儿 呼吸 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在2010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困难患者,将他们随即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头罩吸氧及药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以及血气分析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6例,占12%,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3例,占26%,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困难;临床观察
新生儿呼吸困难在临床上指新生儿呼吸增快,大约在60次/min,同时伴有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吸气性凹陷以及呼气时呻吟的一种症状[1]。
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等,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临床上一种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方法,通过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院就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这个课题展开研究探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在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困难患者,这100例患者中足月儿有43例,早产儿有52例,过期产儿有5例。
其中出生体重0.05),具有可对照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仪的全面、及时的监测,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类似的症状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同时要提供给患儿足够的营养,维持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相关器官的正常运转。
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辅助治疗即常规化的吸氧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首先根据患者的鼻腔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鼻罩和鼻塞,采用专门的帽子固定好鼻罩和鼻塞。
然后初次调整FiO2为40%,按照患者的胎龄和体重设定大约6~10L/min的氧流量,对应的压力为0.29~0.58kPa之间,将吸氧FiO2调整到20%~100%的范围内,根据吸氧FiO2的大小适当的调整压力[2]。
整个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口鼻和呼吸道的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吸痰、抽气等操作,患者的氧浓度要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整个过程都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可以运用多巴酚等药物,并且要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等进行监测,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
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后的上机时间为3.8±0.6d,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后的上机时间为4.9±1.2d,研究组患者的上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腹胀3例,视网膜病变1例,鼻腔黏膜损伤2例,占12%;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腹胀5例,视网膜病变3例,鼻腔黏膜损伤5例,占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但是两组之间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一种辅助患儿自主呼吸的可采用的人工通气法。
它的机理在于通过持续的氧流量产生的气道压力,将病变的肺泡打开,增加减少的气道残留量,有效的扩大了氧面积,从而达到改善氧合面积,提高肺气功能,抑制肺内分流的作用[3]。
据有关研究报道,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的气道变化和预计值压力比较接近,波动比较小,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的呼吸做功。
我院就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症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PaO2,氧饱和度,并且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时有效的防止了呼吸的进一步加重[4]。
我院通过研究还发现在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过程中,及早运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越好,控制病情的恶化以及避免通气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叉感染[5]。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肺容量较小,肺泡容易萎缩,容易发生呼吸衰竭,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生存率,促进了肺泡发育,改善了肺泡的活性,降低了肺泡的堵塞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立华.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6(2):782-783.
[2]陈琪棠.持续气压正压通气在新生儿科的临床运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6).
[3]聂涛.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10).
[4]兰菊红,李勇昕,蔡莹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3例[J].浙江实用医学,2009,(1).
[5]陈俊华,孙夫强.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2).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