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PPT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概述
➢治 疗
手术治疗
目的:切开排脓、清除病灶 脓肿切开引流 清目除的病:灶消炎解毒、减轻症状、预防感染扩散
指治征疗:病21灶.. 搏明牙动显:性肿内跳胀科痛、治发疗亮、、拔发除红患牙 死骨刮3除. 局:限颌压骨痛骨点髓、炎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4. 穿刺有脓 清除异5物. 多:间外隙伤感等染,局部症状严重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优选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第一节 概
概 ➢概念:infection
述
述inflammation
由各种生物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 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 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组织
牙体 牙髓 根尖周 牙周(冠周) 皮肤及软组织 颌面部间隙 颌骨 副鼻窦 涎腺
体征
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 冠周软组织肿胀、充血、触痛;龈瓣糜烂、龈袋溢脓 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颌下或面颊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比例上升
冠周炎
➢临床表现
咽上缩肌 扁桃体
阻生智齿
扩散与蔓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引流扩散
翼内肌 下颌骨 咬肌
颊肌 咬肌
颊肌
下颌骨 下颌舌骨肌
冠周炎
➢诊断 根据症状和查体,易于诊断 X片检查:了解阻生牙的情况
6. 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7. 冷脓肿 操 作:低位、通畅、隐蔽与美观、操作轻柔 切至皮(粘膜)下、建立通畅引流
概述
➢治 疗
全身治疗
充分休息,对症、支持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明确诊断,针对用药 2. 个体化 3. 避免滥用广谱、随意联合 4. 剂量适当 5. 严格联合用药 6. 合理的预防用药
❖颜面部静脉多无静脉瓣 •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讲述PPT课件

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位置不同,命名不同 继发性感染
-
32
-
33
一 眶下间隙感染
•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 肌之间
•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
• 内容---眶下神经、内眦动脉、面前静脉等
-
34
感染来源:
1 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上颌切牙 的根尖炎和牙槽脓肿
-
55
治 疗:
• 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颞下间隙脓肿经上颌结节外侧前庭粘 膜转折处
B 口外切口――翼颌间隙经下颌角下弧形切口,贯通 翼颌及颞下间隙
C 如同时伴有颞间隙感染应由颞上线切开颞肌下达颞 下间隙直至下颌下缘的上下贯通引流
• 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 病因治疗
-
56
五 咬肌间隙感染
➢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严重,范围弥散,可向四周 扩散
➢ 可有张口受限
-
43
扩散途径:
• 前上---眶下间隙 • 后外---咬肌间隙 • 后内---翼颌间隙 • 内侧---颞下间隙 • 向上---颞间隙
-
44
治 疗:
• 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之上 B 颊部皮肤切口――脓肿表面沿皮肤皱褶切口 C 颌下切口――下颌骨下缘下1-2Cm平行于下
入感染 • 3 上颌磨牙病灶牙(如:根周感染、拔
牙后感染等)
-
53
临床特点:
➢颞下间隙位置深,感染后外观表现不明显 ➢可出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胀、
深压痛、或出现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 口内上颌结节区肿胀等
➢张口受限明显
➢常为多间隙感染
-
32
-
33
一 眶下间隙感染
•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 肌之间
•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
• 内容---眶下神经、内眦动脉、面前静脉等
-
34
感染来源:
1 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上颌切牙 的根尖炎和牙槽脓肿
-
55
治 疗:
• 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颞下间隙脓肿经上颌结节外侧前庭粘 膜转折处
B 口外切口――翼颌间隙经下颌角下弧形切口,贯通 翼颌及颞下间隙
C 如同时伴有颞间隙感染应由颞上线切开颞肌下达颞 下间隙直至下颌下缘的上下贯通引流
• 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 病因治疗
-
56
五 咬肌间隙感染
➢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严重,范围弥散,可向四周 扩散
➢ 可有张口受限
-
43
扩散途径:
• 前上---眶下间隙 • 后外---咬肌间隙 • 后内---翼颌间隙 • 内侧---颞下间隙 • 向上---颞间隙
-
44
治 疗:
• 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之上 B 颊部皮肤切口――脓肿表面沿皮肤皱褶切口 C 颌下切口――下颌骨下缘下1-2Cm平行于下
入感染 • 3 上颌磨牙病灶牙(如:根周感染、拔
牙后感染等)
-
53
临床特点:
➢颞下间隙位置深,感染后外观表现不明显 ➢可出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胀、
深压痛、或出现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 口内上颌结节区肿胀等
➢张口受限明显
➢常为多间隙感染
最新护理教学ppt---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ppt课件

未来护理发展方向与展望
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特点,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 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发挥中医护理在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 优势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其他原因
非牙源性感染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颈部间隙感染(如淋巴 结炎、甲状腺炎等)、口底多间隙感染(如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脓肿等)等。这些感染可由临近组织的炎症、损伤或感 染引起。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包括疼痛 、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压痛 明显等。这些症状可因感染部位和严 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合理使用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 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和 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护理操作风险防范
加强培训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 技能和素质。
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护士对安全 风险的防范意识。
建立静脉通道
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 时用药和补液。
实施护理措施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相 应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
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注意病人感受
在操作过程中,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 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和隐私。
保持无菌操作
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要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疼痛程度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ppt课件

口外:由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开,掀起翼内肌附着 口内:由翼下颌韧带外侧纵行切开进入翼颌间隙
47
CT翼下颌间隙感染
48
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感染
舌下间隙位于舌腹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舌腹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界及两外侧界为下颌骨体内侧面 内侧界为颏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后界止于舌根部
69
临床特点
化脓性:弥散性肿胀,自发性疼痛和压痛 腐败坏死性
发病急,发展快 广泛的副性水肿,可上至面颊部,下至胸部 皮肤红肿、发绀、有瘀斑,凹陷性水肿 皮下可扪及捻发音 舌体抬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严重者呼吸困难 全身中毒症状
70
治疗
全身--抗菌、支持、对症处理 局部--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咬肌间前界 咬肌前缘
后缘 下颌支后缘
上界 颧弓下缘
下界 咬肌在下颌支的附着
32
嚼肌间隙感染
33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磨牙后三角粘膜炎症扩散
34
临床特点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
2.Acute Neck Infections: Prosp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CTand MRI in 47 Patients Alberto Muñoz, Mauricio Castillo, Miguel A. Melchor, and Ramón Gutiérrez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5(5):733–741
选择倒“T”型切口 充分分离脓腔,引流通畅
47
CT翼下颌间隙感染
48
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感染
舌下间隙位于舌腹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舌腹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界及两外侧界为下颌骨体内侧面 内侧界为颏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后界止于舌根部
69
临床特点
化脓性:弥散性肿胀,自发性疼痛和压痛 腐败坏死性
发病急,发展快 广泛的副性水肿,可上至面颊部,下至胸部 皮肤红肿、发绀、有瘀斑,凹陷性水肿 皮下可扪及捻发音 舌体抬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严重者呼吸困难 全身中毒症状
70
治疗
全身--抗菌、支持、对症处理 局部--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咬肌间前界 咬肌前缘
后缘 下颌支后缘
上界 颧弓下缘
下界 咬肌在下颌支的附着
32
嚼肌间隙感染
33
感染来源
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 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 磨牙后三角粘膜炎症扩散
34
临床特点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
2.Acute Neck Infections: Prosp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CTand MRI in 47 Patients Alberto Muñoz, Mauricio Castillo, Miguel A. Melchor, and Ramón Gutiérrez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5(5):733–741
选择倒“T”型切口 充分分离脓腔,引流通畅
口腔颌面部感染总论 PPT-

切開引流的指征
局部疼痛加重,跳痛;皮膚表面緊張、發紅、光亮;觸及明 顯壓痛點、液波感;深部膿腫穿刺有膿液
急性化膿性炎症,同時出現全身中毒症狀者 兒童頜周蜂窩組織炎 結核性淋巴結炎
切開引流原則:
低位、通暢、隱蔽、安全
發際內切口
頜下切口 頦下切口 上頸部切、深淺、膿腔的大小,選擇不同的引流方法 口內:油紗條、碘仿或橡皮片 口外:鹽水紗條、橡皮片或乳膠管
去除病灶
拔除病灶牙 去除死骨
2.全身支持治療
補充液體 加強營養 降溫鎮痛
3.抗生素的應用
抗菌藥物作用機制 應用原則 適用證 禁忌證 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抗菌藥物作用機制
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 損傷細菌胞漿膜 影響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 影響核酸代謝
抗生素應用原則
確定感染的病原菌 掌握選用藥物的適應證 藥物的劑量和時間 選用窄譜抗菌藥物 嚴格聯合應用抗生素的指征 恰當掌握預防性用藥方法
3.全身症狀和生命體征
全身症狀: 不適感,如疲勞、發熱,嗜睡等 生命體征
體溫:感染涉及全身時,38C以上 脈搏:很少高於100次/分鐘 血壓:通常變化最小 呼吸頻率:正常14-16次/分鐘,中重度感染者可
升至18~20次/分鐘
4.影像及實驗室檢查
影像:B型超聲 X線片 CT MRI 實驗室
血 尿 便常規 肝腎功 電解質等
血象中白細胞升高
5.系統疾病對頜面部感染的影響
嚴重代謝疾病的患者
尿毒癥患者 酗酒的病人 營養不良者 嚴重的糖尿病患者
惡性腫瘤患者
白血病患者 淋巴瘤患者 其他惡性腫瘤患者
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
免疫抑制劑使用者 化療患者
三、口腔頜面部感染的診斷
膜間隙 病灶牙為感染發生提供了特有的條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1 ppt课件

危险三角
鼻根到两侧口角连 线形成的三角区
概论
感染途径
牙源性----最常见 腺源性----儿童 损伤性 血源性 医源性
概论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 厌氧菌 混合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最多见
概论
感染、发病与转归
治愈 细 菌 毒 力
慢性
抵
治
抗
疗
力
措
施
严重
概论
分 类
化脓性 特异性:结核、梅毒、放线菌
面部疖痈
治 疗
后果严重 需紧急处理
1.主张保守疗法,禁忌用热敷、烧灼、切开引流等方 法
2.全身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及时作脓培养药敏试验 调整用药
3.全身支持营养治疗,镇静止痛,卧床休息,进流食 ,减少面部活动
4.局部3%高渗盐水湿敷,及时轻柔去除脓栓
面部疖痈
护 理 措 施
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疗效, 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面部疖痈
定义
疖:单一毛囊及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称为疖。
痈:相邻多数毛囊及附件同时发生的急
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痈
面部疖痈
病 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机体抵抗力下降 3.局部皮肤不洁、受损 4.全身衰竭、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的病 人
面部疖痈
疖的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早期为一个红、肿、痛的 硬结 逐渐增大成锥形隆起,顶部出现 黄白色小脓栓 症状加剧,最后脓栓 液化破溃,排出脓液,疼痛消失 快 速痊愈 2.一般无全身症状
颌面部蜂窝织炎
致 病 菌
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感染—最多见 厌氧菌—腐败坏死性
颌面部蜂窝织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定期检查口腔,及时发现口腔问题 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定期使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检查牙齿,及时发现牙齿问题 定期检查口腔黏膜,及时发现口腔黏膜问题
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必要时 使用降糖药物
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必要时 使用降压药物
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饮食建议: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蔬菜、水果 等
营养补充: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等方式进行营养补充
康复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功能 的恢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临床检查包括口腔检查、面部检查和颈部检查等,以确定感染部位和范围。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扫描和MRI等,以确定感染部位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以确定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
口腔颌面部肿胀、疼痛
●
口腔颌面部皮肤红肿、发热
●
口腔颌面部皮肤破溃、流脓
●
口腔颌面部皮肤麻木、感觉异常
●
口腔颌面部皮肤颜色改变、皮疹
●
口腔颌面部皮肤溃疡、坏死
●
口腔颌面部皮肤发热、发红
●
口腔颌面部皮肤瘙痒、疼痛
●
口腔颌面部皮肤肿胀、疼痛
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引流:通过手术或穿刺引流脓液,减轻炎症反应 营养支持: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扩散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等,缓解疼痛和肿胀 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感染医学PPT

28
治疗
急性期 慢性期
全身---抗菌、支持、对症 局部---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病灶处理
编辑版ppt
29
脓肿切开引流指征
发病时间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 素治疗后,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者
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
局部有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穿刺见脓液
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
编辑版ppt
32
编辑版ppt
33
编辑版ppt
34
编辑版ppt
35
感染扩散
编辑版ppt
36
切开引流
编辑版ppt
37
编辑版ppt
38
编辑版ppt
39
口腔颌面部间隙
编辑版ppt
40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 情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
内容---眶下神经、内眦动脉、面前静脉等
编辑版ppt
41
感染来源
多由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化脓性炎症引起 小儿眶下蜂窝织炎,一般由乳尖牙及乳磨牙炎症
引起
编辑版ppt
42
临床表现
➢ 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疼痛 ➢ 可出现上下眼睑水肿,睑裂变窄,睁眼困
难,鼻唇沟消失 ➢ 病因牙的根尖部前庭沟红肿、压痛、丰满
编辑版ppt
4
感染途径
牙源性: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 腺源性:淋巴结丰富 ➢ 损伤性:继发于损伤后发生的感染 ➢ 血源性: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通 过血液循环 ➢ 医源性:局麻,手术,穿刺未严格 无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3
13
病历八
患者:王XX 男 52岁
病史:因左侧腮腺区肿痛伴发热12天,加 重伴呼吸困难1天,于2006年7月19日以咬 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感染收入 院。起病以来在本单位医院按“腮腺炎” 给克林霉素、病毒唑及地塞米松静滴无效。 入院时体温38 ℃,左侧腮腺、颌下、口底 区弥散性肿胀,皮肤红亮,触有凹陷性水 肿,张口度1 cm。于7月20日行左咬肌间隙 及颌下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术中有大约 15 ml黑褐色、恶臭脓液溢出,(下页)
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25×10^9/mm2 ↑
2020/3/23
9
病历六
患者:吴XX 男 3岁
主诉:右侧下颌区肿胀,哭闹,不肯进食2 日(父母代述)
现病史:一周前上呼吸道感染,2日前哭闹 不肯进食,左侧下颌区肿胀,今要求诊治。
检查:右侧下颌下区丰满,皮肤红充血、 发红发亮,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压痛(+)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X线,右下颌第二、三磨牙残根, 伴有根尖骨溶解,但没有骨质硬化。
2020/3/23
8
病历五
患者:周XX 女 48岁
主诉:高烧,头疼,张口受限两周
现病史:三周前为诊断三叉神经痛,行口外注 射法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两周前发现张口轻度 受限,今张口受限加重,高烧,头疼,要求诊 治
检查:开口度一横指,颧弓上下及颌后靠上部 微肿,压痛(+-)
2020/3/23
4
病历二
2020/3/23
5
病历三
患者:孙XX 男 36岁
主诉:渐进性开口困难及右侧面部肿胀疼痛
现病史:患者于三周前发现右侧面后部出现一 个坚硬隆起,两周前发现开口受限,并未影响 进食,今发现进一步张口受限,不能进食,来 我院就诊
检查:下颌角处坚硬隆起,表面感觉正常,右 侧下颌升支前缘肿胀,触痛(+),右下颌第 二磨牙和第三磨牙无活力,右下颌第三磨牙远 中有7mm牙周袋。最大开口度为4mm。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例讨论
2020/3/23
1
病历一
患者:赵xx 女 41岁 主诉:左侧面颊部肿胀4天 现病史:患者于四日前偶然发现眶下区肿胀,
后肿胀区域迅速扩大,发展到整个左侧面部, 有疼痛感。患者曾自服阿莫西林,并以青霉素、 甲硝唑静滴,肿胀未见明显缓解。遂于今日前 来我院求治。 检查:患者全身状况尚可。左右面部不对称, 左侧面颊部肿胀明显,有压痛。左上4远中邻 面龋坏,左上4叩痛(+-),探痛(-), 冷(-): 左上23叩痛(++),冷(+) 无明显龋坏,其中左上3牙冠已变色。
2020/3/23
2
病历一
2020/3/23
3
病历二
患者:钱XX 男 42岁 主诉:开口受限3天,伴有疼痛及肿胀。 现病史:右下颌第三磨牙三月前由于不能正常
萌出而拔除,几周前病人在右侧下颌有轻度的 不适,3日前发现开口受限,吞咽痛。今因不 能开口进食,来我院就医。 检查:右侧第三磨牙舌侧远中及咽侧壁黏膜红 肿,波动感(+),触痛(+),悬雍垂偏向左 侧,开口度一横指。 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右下颌第三磨牙位置 牙槽窝空虚,伴有反应性近中骨硬化和远中骨 溶解。
辅助检查:右下颌第二磨牙牙根间骨吸收。
2020/3/23
6
病历三
2020/3/23
7
病历四
患者:李XX 男 58岁
主诉:右侧面部下颌外侧及内侧肿胀三周
现病史:长期有较严重龋病,三周前发现右侧 下颌牙齿舌侧及颊侧肿胀,进而发展至右侧面 下部肿胀,现要求诊治。
检查:右侧下颌第二、第三磨牙残根,下磨牙 区前庭沟、下颌磨牙区舌侧、颊部红肿,波动 感(+),触痛(+)前庭沟变浅呈隆起伏,内 斜线不能触及,颊部皮肤肿胀发亮。
2020/3/23
15
病历八
2020/3/23
16
2020/3/23
17
2020/3/23
10
病历六
2020/3/23
11
病历七
患者:郑XX 男 26岁
主诉:张口困难,吞咽困难3日
现病史:左侧下颌磨牙疼痛3周,3日前发 现张口受限,伴随吞咽困难,今日加重, 来我院就诊。
检查:张口度二横指,左侧下颌第二磨牙 深龋穿髓,扣痛(+),无第三磨牙,翼下 颌皱襞肿胀、压痛(+),波动感(—)。
2020/3/23
14
病历八
脓液送细菌培养。术后先给阿奇霉素0.5 g、 替硝唑注射液0.8 g 静滴 1次/d。术后体 温上升至39.0 ℃~39.5 ℃,呼吸困难进 行性加重,21日气管切开术。面部肿胀波 及对侧和颈区。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8.91×109/L,N 0.889。
CT:双侧腮腺区、下颌升支内外侧、口底、 咽旁以及气管旁间隙、颈部软组织多间隙 液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