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百年简史
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热能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热能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
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渊源于1958年成立的铁道机械系。
学院一贯秉承严谨治学、诚朴务实的优良传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雄厚的学科实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机电类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机械等相关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300强。
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

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中国五所交大的历史溯源——百年交大,天下一家2014-04-25 WeAre稍稍对中国高校有些注意的人都会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中国冠以交通大学名的却决不止这两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也同样引人注目。
北大未名BBS里有一个交大国际论坛,由这四所交通大学,加上亚洲名校、台湾的新竹交通大学共同组成。
那么,这五所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相信大多数人除了知道上海交大与西安交大的血缘关系外,其他是一无所知的。
因为交大的这历史太复杂,条理太乱,以至便是交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与同为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
从此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
其实客观公正地讲,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府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也即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则为第二。
但由于19世纪末天津闹义和团,北洋大学堂师生被迫转移到上海南洋公学教学,因此近代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是在南洋大学毕业,学生中较为出名仍在世的有曾任清华副校长的张维等。
北洋大学堂虽然早于南洋公学,但由于战乱原因,发展一直不如南洋公学,特别是抗日迁自西安联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学院,备受抗日战争战火摧残,已经逐渐消亡,直到解放后在天津旧址成立天津大学,但历史脉络已断,今非昔比。
今日我们到天大网上主页上仍可看到“原北洋大学”字样,他们对历史传统的尊崇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话说回来,南洋公学由于地处上海,位于租界,免受战火侵拢,成立后发展很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前一直无可争议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这当然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北大、中央大学尚末觉醒,而清华还末成立的原故。
当时交大学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
其中李叔同更是交大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这在交大以工救国的办学百年历史上是罕见的。
北京的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原名北京化 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 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 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 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优势学科 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 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 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2004年 成为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结果 为优秀的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 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是首批进 入国家“2011计划”的14所牵头高校之一,是具有研究 生院的首批博士点、硕士点授权高校。历史渊源追溯到 1896年,其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 交通大学三大源头之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 理学教育的策源地。百余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已发展成协 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大学,成为推动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交通、管理和首都区域科技创 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 北京理工大学(英文名: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北理工”,是一所以“理 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 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2]后转战 华北,更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迁 入北京,与著名的中法大学合并,是新中国历史 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更名为 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定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简介北京交通大学座落在北京市西直门外,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她的前身是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
1921 年与上海、唐山两所工业专门学校合并,定名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我校称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为校长,并于 1951 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1 年国家批准我校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继批准可自行审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
1994 年7 月我校率先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 211 工程预审,成为首批进入 211 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 年 4 月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
旧校址府佑街校门百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管为主体,以信息与通信类和管理与经济类学科群为特色,工、管、经、理、文相结合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并成为培养铁路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和解决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北京交通大学占地 64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56 万平方米。
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三个职业技术学院和两个在职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中心。
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等 5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0 个部级重点学科;硕士点 102 个,博士点 60 个(其中自设17个),并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产业经济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电气工程、力学的 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北京交通大学校史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6.7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和美丽的校园环境,全面推行“一卡通”使用。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另有两所职业技术学院和在职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形成了特色突出与优势鲜明的学科体系。
百余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学校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
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面对新形势,学校提出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汇聚学科团队,构筑学科基地等措施,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依托所服务的行业优势或区域经济建设强势学科,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使优势学科发展壮大,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新兴学科异峰突起。
北京交通大学百年简史

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它与上海、西安、西南交通大学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四所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同创于清朝末年,先后创建南洋公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4月8日),山海关铁路学堂(西南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和铁路管理传习所(我校前身创建于1909年9月10日)。
1917年,交通部因培养管理业务人才和邮电业务人才的需要,将我校划分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交通总长叶恭绰将部属四校联合组建交通大学,共同前身是1896年4月8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
叶恭绰将交通大学校庆日定为4月8日。
一百一十多年来四所交大时分时合,但渊源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四校和台湾新竹交大联合更加密切,经共同协商将每年4月8日定为五所交大校庆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3月28日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讲话指出:“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一个世纪中,交大为祖国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神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交大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百年学府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年,诞生在黄浦江畔、只有几十人的南洋公学,如今已发展成为屹立于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大地的四所交通大学,成为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从建校到2010年我校共有13位党委书记、37位校长:现任校长宁滨,现任党委书记曹国永;我校第一任校长章梫;第一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第一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张福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北京交通大学自1909年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首批启动“211工程”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获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首批通过本科教学优秀评价的高校之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

请输入您的标题
历经双甲子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
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
的学科培养体系。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
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
校
简
介
学校在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稳步提升,在U.S.News世界大学排行、上
交通运输学院
4 交通运输学院与母校同庚,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教育的发祥地,现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 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物流工程系及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交 通运输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68人。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5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 目前设有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市政与环境工程 系、力学系、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校院共建北京交大建筑勘察 设计院有限公司以及14个虚体研究机构。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2 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我校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 1978年的我校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和科研基地。学 院目前有教职员工近200人,其中,院士3人(兼职),教授42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70人,副研究 员2人,高级工程师9人。
1
在此输入内容。
请在此输入内容请在此输入 内容请在此输入内容请在此
2
输入内容请在此输入内容请
在此输入内容。
请在此输入内容请在此输入
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技术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技术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
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为北京交通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我校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1978年的我校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和科研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它与上海、西安、西南交通大学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四所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同创于清朝末年,先后创建南洋公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4月8日),山海关铁路学堂(西南交大前身创建于1896年)和铁路管理传习所(我校前身创建于1909年9月10日)。
1917年,交通部因培养管理业务人才和邮电业务人才的需要,将我校划分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交通总长叶恭绰将部属四校联合组建交通大学,共同前身是1896年4月8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
叶恭绰将交通大学校庆日定为4月8日。
一百一十多年来四所交大时分时合,但渊源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四校和台湾新竹交大联合更加密切,经共同协商将每年4月8日定为五所交大校庆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3月28日接见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时讲话指出:“交通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一个世纪中,交大为祖国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学子遍神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交大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百年学府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年,诞生在黄浦江畔、只有几十人的南洋公学,如今已发展成为屹立于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大地的四所交通大学,成为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从建校到2010年我校共有13位党委书记、37位校长:现任校长宁滨,现任党委书记曹国永;我校第一任校长章梫;第一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第一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张福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北京交通大学自1909年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首批启动“211工程”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获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首批通过本科教学优秀评价的高校之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学校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校的创建与当时中国历史背景和中国铁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主义国家为掠夺中国资源,争相夺取中国铁路筑路权。
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清政府得知后以28万两白银赎回,将其拆毁。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列强见中国软弱可欺,趁机入侵用强硬手段夺取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和经营管理权,纷纷在中国修建铁路。
这就导致了1904年至1907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收回铁路权的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迫于人民压力,宣布向民间开放铁路。
之后国内出现商办铁路的热潮,许多省设立了铁路公司,纷纷兴办铁路学校。
这是1909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铁路急需管理人才,我校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提到我校的建立,不得不提曾鯤化先生,他是我校建校的首倡者对学校创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鯤化1882年生人,1903年留学日本,专攻铁路管理学科。
1906年回国视察中国铁路,足迹遍布全国十五省,历时三个月,并写出考察报告,著有《中国铁路现势通论》,最早提出了中国铁路全面、系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权为铁路命脉,权在我,则人为我用;权归人,则我用于人”。
1907年上书邮传部,建议创办铁路管理学校。
《上书》开头就提出“铁路为专门学问,而管理又为铁路之专科”,对管理这一门学科作了明确论断。
邮传部最终采纳了曾鯤化的建议,在邮传部北侧附近(即现在西单东边的府右街李阁老胡同)购地33亩。
1909年9月10日铁路管理学校校舍建成。
校名定为“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一所由国家兴办的铁路高等管理学校。
也是中国第一所管理高等学校。
标志中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开端。
1909年9月10号也即是我校的诞生日。
学校实行监督制学校机构设置:总负责人称监督,下设教务处(教师和学科事务)、斋务长(管理学生)、庶务长(文件、会计、后勤),学校隶属邮传部(路、航、邮、电)。
学校制定《铁路管理传习所规则》明确规定“本所以造就铁路管理人才为宗旨”。
学校专业性质为铁路管理。
学校采取因需而设的办学方针1910年清政府准备将关税邮政分开,邮政自成系统,邮传部因而急需邮政管理人才。
1910年4月邮传部决定在我校增设管理性质的邮电班,这是中国最早培养高等邮电人才的专业班级因此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
学校对外文课极为重视,规定英语班要兼学法语;法语班要兼学英语,主要是因为中国铁路大部分控制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手中,各路使用各国语言,主管是外国人,规章制度也都是外文。
学校教师为聘任制,均为来自交通界或留学归国专门人才。
其中知名学者有教育家马寅初,在校讲授英文;地质学家翁文灏,在校讲授地质学;曾鯤化,在校讲授统计学。
还有一批外籍教师(当时称洋教习)学校很重视实践,为加强学生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1913年校内装设有三十四瓦瞬火花式电报机等全套设备,供学生实验和学习之用。
假期到现场实习,毕业后分配现场要进行实习,根据本人才能安排实际工作。
1917年学校建立了留学制度,学习成绩优良者公派出国,到1921年路电先后派出国外学习51人。
开创培养电信人才先河—专门学校(铁路管理、邮电学校)1917年(叶恭绰担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长后)为发展邮电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强邮电人才的培养,遂将学校改组为两校,一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路科),一为北京邮电学校(电科)。
叶亲自兼任两校总监督。
这一决策使我校为中国培养了首批电信人才。
比如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他开创了中国电报民用之先河。
贡献比较突出校友的还有:北京无线广播电台第一任台长沈宗汉;天津无线广播电台第一任台长耿励;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任副台长陈淮清。
学校还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铁路管理人才。
其中有金士宣,建国初全国唯一的铁路科教授,后来在学校担任副校长。
另外,校友杨汝梅是我国四大会计师元老之一。
爱国荣校一直是我校的光荣传统。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我校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全市游行示威,学校选郑振铎为代表出席了联合会。
我校学生会组织在五四运动中诞生,郑振铎是第一任学生会主席。
比较著名的人物还有:陇海铁路大罢工的旗手——游泳站在“五卅”运动的前列——朱我农“三一八”烈士——李廉祯京、沪、唐四校组成交通大学交通大学成立是学校发展的重大转折。
其后学校虽分合变迁,但办学的理念和大学精神始终不变1920年8月11日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他热心中国铁路事业,重视人才培养,他赞赏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思想(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他认为发展中国铁路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提议将部属四所院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组建交通大学的方案,获通过。
交通大学在京、沪、唐分设三个学校,北京学校设经济部(铁路管理科)、专门部(铁路管理科、无线电科、有线电科、电信特科),上海学校设理工部(电气科、机械科、造船科)、专门部(电气科、商船科、机械科、邮电科),唐山学校设理工部(土木工科)、专门部(土木工科)。
1921年交通大学的诞生,举世瞩目,在社会上特别在教育界产生轰动影响,学校声誉大增。
叶恭绰对教育进行了革新一、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董事会(职责:规定教育方针、核定学科与规章、筹划经费、监督财政、推举校长)一、采用西方大学学制。
三年——六年(两年预科,四年本科),毕业后授予学位。
二、按照“通才”的教育方向办学。
着眼于“通识”的训练。
毕业后从事更高深、更专门的学问研究。
课程安排很多,共开63门。
人文、自然、社会各方的综合知识。
三、采用欧美原版教材用英语授课。
延聘教师。
四、严格的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极为严格,重视教学质量。
招生考试科目用英文出题。
期末考试将一个班学生分配在两个大教室内进行,每人独用一桌,以防相互舞弊。
京沪唐四所学校组成交通大学,标志我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由专门学校步入正规大学。
但是,学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政局动荡。
1922年4月发生直奉战争,叶恭绰校长受派系牵连被迫离职。
1922年7月交通大学解体,北京学校受到严重挫折,交通大学虽然仅存十个月,但对学校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
是学校走向正规大学的开端,为学校大学格局奠定了基础,是学校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
交大解体后,学校一度被取消。
交通大学京、沪、唐三校被改为沪、唐两大学,京校各科分别归并两校。
为了学校的生存,京校师生发扬团结爱校精神,上书大总统,面见参、众两院议长,阐明我校存在的理由,反对撤消京校。
迫于师生压力,交通部决定将北京学校隶属于唐校,称唐山大学分校。
1923年2月,张福运被任命为唐山大学分校校长。
在师生的团结奋斗下终于保存了学校。
并将学校命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命名是学校战胜第一次挫折的标志。
学校也聘请了一大批英美留学回国专门人才任教。
据1923年教职员表统计,全校教员90人中曾赴英美等国的留学生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
其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毕业者10余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交通大学第二次组建(1928—1937.7)——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28年国民党开始统治中国,交通部将上海改为第一交通大学,唐山改为第二交通大学,北京改为第三交通大学。
1928年9月交通部将三所大学再次组成交通大学下设四院: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交通管理学院(上海)、土木工程学院(唐山)。
我校改为交通管理分院,隶属上海交通管理学院,师生对此坚决反对,时任铁道部长孙科(孙中山之子)派人调查听取师生意见,将分院改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
1928年1937年这九年由于政局稳定,是旧中国时期最好的发展阶段。
学校多方筹资,兴建一批校舍(图书博物馆、教室楼、学生宿舍、府右街校门),1933年成立了研究所。
改革了教学,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学校采用单位制,相当于现在的学分制;1929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女同学;学生首次实行住宿制。
校训“知行”是1923年北京交通大学时期的校训,“知行”含义是:“知”是知识,“行”是行为、行动。
“知行”是理论与实际,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学校用“知行”做校训,其目的是要求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重视实践,重视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003年9月1日我校正式恢复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同时重新确立“知行”为我校校训。
表明学校将教学严谨扎实,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传统始终传承。
校歌:1936年词作者:梁启勋(本校国文教员,梁启超的弟弟)当时学校学术空气很浓,同学们成立各种学术团体,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经常有学者专家来讲演。
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