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图像题 重点

合集下载

(小专题)溶解度曲线解题ppt课件

(小专题)溶解度曲线解题ppt课件

2、图为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
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B )
状态
措施
A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
和溶液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B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和溶液
C X、Y都是饱和溶液。
D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给Y溶液加热蒸发 适量的水
;.
3

终点:是否形成平台(过量问题)


位置: 线的上方、下方、线内

三看走势: 上升、下降、不变
越缓受温度影响越小 四看缓陡:
越陡受温度影响越大
;.
2
习题小练
1、.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判断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两条曲线1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2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5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6结晶的方法越陡受温度影响越大二看点三看走势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两条曲线)
1、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知 识
2、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点 3、判断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归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纳 5、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

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面

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面

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王敏溶解度曲线是《溶液》⼀章的重要知识点,溶解度曲线试题也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更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出错的题型。

现以2006年各地市的中考试题为例,将易错解的溶解度曲线试题作以下归类解析。

⼀. 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的含义例1. 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曲线上Q点表⽰_____________。

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中不同位置的点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

曲线下⽅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是⼀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是⼀定温度下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上⽅的任意⼀点代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和未溶晶体(溶质)的共存。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则表⽰在该温度下,这两种溶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掌握结晶⽅法的使⽤范围例2. 下图是甲、⼄两种物质在⽔中的溶解度曲线。

(1)在_____________,可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甲、⼄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我国西北部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有⼤量的NaCl、,那⾥的⼈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据此,你认为图中(填“甲”或“⼄”)___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第(2)问,⾸先要考虑的是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的⼤⼩。

蒸发溶剂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是从溶液中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的物质。

由题意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所以可通过蒸发溶剂(夏天晒盐)使其结晶,⽽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所以可通过降温(冬天捞碱)使其结晶。

因⽽图中甲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答案:(1)(2)甲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三. 认清溶液的状态例3. 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2℃时,往盛有100g⽔的烧杯中先后加⼊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格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课件: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格
27.6 31.0 34.0 37.0
13.3 20.9 31.6 45.8
40
36.6
40.0
63.9
50
37.0
42.6
85.5
60
37.3
45.5
110
70
37.8
48.3
138
80
38.4
51.1
169
90
39.0
54.0
202
100
39.8
56.7
246
/g Ca(OH)2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0.094 0.085 0.077
【命题方向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1)t2 ℃时,100 g水中溶解________g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25
(2)t2 ℃时,将15 g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
饱和
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2
(3)t2 ℃时,210 g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是________g。
27.6 31.0 34.0 37.0
13.3 20.9 31.6 45.8
40
36.6
40.0
63.9
50
37.0
42.6
85.5
60
37.3
45.5
110
70
37.8
48.3
138
80
38.4
51.1
169
90
39.0
54.0
202
100
39.8
56.7
246
/g Ca(OH)2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0.094 0.085 0.077

初中溶解度图像专题复习

初中溶解度图像专题复习

溶解度图像专题复习一、必备基础知识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s/(100 + s)]×100%3.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二、图像意义点:1.比较溶解度大小:在相同温度下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3.若对应温度下,s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

线:1.分离或提纯方法(1)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硝酸钾。

①从溶液中提纯该物质的方法为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2)缓升型:少数物质,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

①从溶液中提纯该物质的方法为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3)下降型: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①从溶液中提纯该物质的方法为升温结晶。

从溶液中提纯该物质的方法为蒸发溶剂。

面:(1)曲线下方的平面上的点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曲线上方的平面上的点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

三、注意事项1.要比较甲乙两种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多少:必须是等量的饱和溶液。

2.升温或降温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改变温度,物质的质量分数判断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依据末温下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依据初温下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虽然发生变化,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按照初温下溶解度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方法:温度改变: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

3.等质量饱和溶液问题:先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再进行相关分析,质量分数大,表明所含溶质多,溶剂少。

四、例题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M点表示20℃甲物质的______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中考溶解度图像题解析

中考溶解度图像题解析

溶解度图像问题解析图11、如图1,t3摄氏度时,将1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是/否),所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所得溶液质量,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升高温度后溶质质量(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如图1,t3摄氏度时,将40g A物质放入7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是/否),所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所得溶液质量,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升高温度后溶质质量(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降低温度后溶液质量___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如图1,t3摄氏度时,将10g C物质放入12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是/否),所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所得溶液质量,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如果升高温度会如何变化?)4、如图1,t3摄氏度时,将15g C物质放入12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是/否),所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所得溶液质量,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CAC序,温度处于t1与t2之间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顺序,A物质溶解度大于C物质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解析:溶解度图像中,两物质图像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若该点有明确的溶解度值,应答在回答时明确答出溶解度的具体值,而不是仅说“相同”。

同一温度下,图像的高低代表了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答案:温度为t1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A>B>C;B>A>C;温度高于t1例题4:如图1,t3摄氏度,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液质量保持不变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溶液质量减轻的是,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溶液质量由大到小排序,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 .解析:由例题1可知,溶液质量的变化,在溶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只取决于溶质质量的变化,而溶质的质量变化可以从溶解新物质和析出晶体两个方面入手。

高考化学重难点考点: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解析版)

高考化学重难点考点: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解析版)
4:当温度发生改变,如果几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有晶体析出,同时必须指明原来溶液是否等质量才能比较哪种物质析出的晶体多些。
5:在某一温度下如果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但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时,通常溶解度大的物质对应的溶质多,所需的水少,而溶解度小的物质,所需的溶质多些而水少些,如要配制时给出的溶质等量,则溶解度小的物质,所需的水更多些。
【解析】(1)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P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故填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2)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4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a,则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40克a,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克,故填140。(3)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填降温结晶。(4)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b>c,则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b>c,所以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则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故填c、b、a。
4: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得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情况,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通过溶解度曲线分析当温度改变时不同的物质的溶质析出质量多少及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
【帮你归纳】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通常有三个含义:①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所对应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重、难点考点05—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
考点剖析:
此考点重点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图像中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对溶解度的知识进行考查时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什么是溶解度曲线图溶解度曲线图是描述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图表。

通常,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通过绘制曲线来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溶解度曲线图可帮助我们了解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起到重要作用。

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技巧1.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的物质量。

通常,溶解度用质量百分比(如g/100g溶剂)或质量分数(如%w/w)表示。

2.分析曲线的走势首先,观察溶解度曲线的走势。

曲线可能是上升的、下降的或呈其他形状。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曲线的走势来得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趋势。

–上升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通常用于描述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下降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少,通常用于描述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3.确定反应条件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时,通常需要确定特定的反应条件,例如温度或溶剂的种类。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到相应的数据点,以便计算或推导出所需的结果。

4.利用曲线计算溶解度一些题目可能需要我们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计算某种物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曲线上的数据点,并进行线性插值或直接读取数值来计算溶解度。

5.判断饱和溶液条件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我们还可以判断饱和溶液的条件。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而不能再溶解的溶液。

通过观察曲线图上的数据点,我们可以确定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以及可能出现的沉淀和溶液的稳定性。

6.考虑其他因素在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题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压力、固体颗粒大小和搅拌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将其纳入考虑。

总结溶解度曲线图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专题4-10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原卷版)

专题4-10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原卷版)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与解题思路【常见图像与解题思路】 1、溶解度曲线图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曲线可知信息①曲线上各点的意义: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溶液,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溶液 ②曲线的变化趋势:A 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③分离提纯:A(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A):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④计算K sp :对于难溶电解质来说,若知道溶解度的值S g ,可求出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时的浓度c =MS 10mol·L -1,进而求出K sp 【对点训练1】1、溴酸银(AgBrO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 .60 ℃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4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2、双曲线(1)阳离子~阴离子单曲线图:横、纵坐标分别为阳离子或阴离子以“BaSO 4(s)Ba 2+(aq)+SO 2-4(aq)”为例图像展示曲线可知①曲线上任意一点(a 点、c 点)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Q c =K sp 。

在温度不变时,信息无论改变哪种离子的浓度,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只能在曲线上变化,不会出现在曲线以外②曲线上方区域的点(b点)均为过饱和溶液,此时Q c>K sp,表示有沉淀生成③曲线下方区域的点(d点)均为不饱和溶液,此时Q c<K sp,表示无沉淀生成④计算K sp:由c点可以计算出K sp点的变化a→c曲线上变化,增大c(SO2-4)b→c加入1×10-5 mol·L-1 Na2SO4溶液(加水不可以) d→c加入BaCl2固体(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c→a曲线上变化,增大c(Ba2+)溶液蒸发时,离子浓度的变化原溶液不饱和时,离子浓度都增大;原溶液饱和时,离子浓度都不变溶度积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无关,在同一曲线上的点,溶度积常数相同【对点训练2】1、某温度下,难溶物FeR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FeR(s)Fe2+(aq)+R2-(aq),其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图像题(重点)
1. (2014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
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

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2.(2014玉林)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3.(2014北京)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5℃时,a、b 的溶解度均为20g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向100g 水中加入20ga和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4.(2014龙岩)右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5.(2014泉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6、(2014毕节)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是()
A.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
溶解后溶液的质量是200g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7.(2014厦门)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
C.t2℃时,60g物质a与100g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g
D.将t1℃b,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b溶液
8.(2014武威)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9.(2014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10. (2014哈尔滨)右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g
B.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11.(2014大庆)图中a、b、c分别表示KNO3、NaCl、Ca(OH)2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点表示KNO3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且变为T1时KNO3的饱和溶液
C.T1时,将Ca(OH)2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为饱和溶液
D.温度高于T1时,KNO3溶解度大于NaCl溶解度,温度低于T1时,KNO3溶解度小于NaCl溶解度
12.(2014鄂州)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
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
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
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
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13.(2014黄冈)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a 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时,所得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 a=c
D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14.(2014咸宁)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 2℃降温至t 1℃,析出甲多
B .t 2℃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将甲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t 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15.(2014孝感)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 .t 2℃时,A 、B 、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 >C
C .将t 1℃时A 、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A 、C 两溶液都
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B 中含有少量A ,要提纯B 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6.(2014郴州)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t 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C . t 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
D . 将t 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1-5:BDDCC 6-10:BDDDD 11-16:BBCABC 甲 乙 溶解度/g t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