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单位温度下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呈现的曲线,对于理解溶解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克数”或“溶质在100毫升溶剂中溶解的克数”来表示。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为克/100克或克/100 mL。
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溶剂分子的大小与溶质分子的大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决定溶解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2.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极性、溶质分子的大小与溶剂分子的大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溶质分子越小、极性越大,溶解度越大。
3.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某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发生。
4.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较小。
但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下,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大。
二、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变化规律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变化而描绘的曲线图,用于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在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愈发有利,溶解度呈现上升趋势。
2.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3. 温度对溶解度没有显著影响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与温度无关,溶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
溶解度曲线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解度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溶解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工具,它们在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行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作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曲线,又称溶解度特性曲线,是一种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的曲线。
它反映了物质在固态与液态之间平衡关系的变化,是研究溶解度规律的重要工具。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时,通常将温度作为横坐标,溶解度作为纵坐标。
在曲线中,每个数据点表示在特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这些数据点,可以观察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溶解度曲线在化学中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化学实验设计、生产工艺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规律,为实验和生产提供依据。
四、溶解度表的编制与作用溶解度表是一种列举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表格。
它可以为实验者提供有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数据,以便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
溶解度表在化学、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五、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的关联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都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变化的重要工具。
溶解度曲线以图形方式直观地展示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而溶解度表则以数据形式提供了这些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往往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六、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实验温度,以实现目标物质的溶解或结晶。
2.根据溶解度表,确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实验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3.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条件是否合理,优化实验方案。
4.在环保、化工等领域,利用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进行工艺优化和废水处理。
总之,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1)t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是研究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基本工具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需要知道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便进行实验设计和参数计算。
因此,了解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的概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所呈现出的曲线。
一般而言,溶解度曲线通常都是S型曲线,也称为饱和溶解度曲线。
它是由两个基本参数决定的,即最大可溶性和溶解过程的平衡常数。
最大可溶性表示在饱和状态下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通常用g/L或mol/L表示,而溶解过程的平衡常数则是指溶解物质的离解度和水合度之间的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溶解物质在饱和状态下的最大可溶性。
二、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指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通常是水)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以g/L或mol/L表示,常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溶解度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实验测定得出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条件。
在实验中,一般都需要根据已知的溶解度数据计算出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或者根据溶解度表确定实验条件。
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来得出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压力:在一定温度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3. 溶剂的选择:当某种物质在两种或多种溶剂中均可溶解时,其溶解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4. 溶质的性质: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包括溶质的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等因素。
5. 溶质的浓度:当溶质浓度很高时,由于所占体积较大,易形成颗粒,从而降低其溶解度。
此外,对于部分物质,它们在一定浓度下溶解度会出现略微的上升或下降。
四、应用1. 实验设计:在化学实验中,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对实验设计非常重要。
比如,确定实验中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帮助确定用多少样品进行实验,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物质的浓度。
溶解度曲线--PPT课件

90
. . .
(2)溶解度曲线
80 70
.
60 50
. 40 . 30 . .20
10
-
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解 200
度 190
( 克
180 170
160
)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溶
解 度
所有气体 与 固体Ca(OH)2
0
温度/℃
①硝酸钾 ②熟石灰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
19
应用1: (1)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喷出。—— 压强
打开瓶盖, 瓶内压强下降,气体溶解度减小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 温度 喝汽水后,温度上升,气体溶解度减小
应用2: 烧开水过程中,不断有气泡冒出。
B.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C.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D. 甲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溶 解
甲
度
(g) 乙
冰水
甲
乙
-0
温度( C)
12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3课时)
-
13
三、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书》P38
101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中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
固体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
6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0g乙,则甲、
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比( D )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B.可溶物质
.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
话是否正确? 错 (2)20℃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 难 所以碳酸钙是_________溶物质。 (3)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 易 盐属于_________溶物质。
硝 酸 钾
138g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氯化钾
氯化铵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溶 解 度 (g) 甲 乙
甲
冰水
乙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0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温度 C) (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º C时,A 的溶解度
< B 的溶解度.(填< > 或=)
(2)A、B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 是 t2 º C。 (3)当A、B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 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 是 A 物质的溶液。
第三节 物质的溶 解性
第二课时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欲将某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可采取哪些方法?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么吗?不饱和溶液 一定是稀溶液?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得最大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2、溶解度的含义:20℃时,S NaCl = 36g/100g水含义:20℃,食盐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36克。
举例:20℃时,S AgNO3 = 222g/100g水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唯一因素是对于气体溶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和二绘制溶解度曲线图(1)请根据下表列出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坐标系中作出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13.3 31.6 63.9 110 169 KNO3温度(℃)0 20 40 100 溶解度(g/100g水)0.173 0.165 0.121 0.076Ca(OH)2(2)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溶液的点的位置所表示的含义及点的移动操作诀窍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2)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A物质的溶解度。
(3)℃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2:.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点所表示的意义(2)若X、Y、Z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气态物质,该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3)20℃时,N处物质X的溶液呈(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要使该溶液从N状态变为M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或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100 =m(溶质)m(溶剂)SS+100=((+(mm m溶质)溶质)溶剂)=m(m溶质)(溶液)例1、在T℃时,向80克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20克,恰好达到饱和,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例2、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则在此温度下,3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多少克?T℃,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2)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4克/100克水(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36.0g氯化钠,向盛有 40℃等量水中加入63.9g硝酸钾,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 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温度不同,无法比较
• (2)向100克20℃水中加入36.0g氯化钠,向50克20℃水 中加入15.8g硝酸钾,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氯化钠 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 二者的溶解能力? 溶剂的质量不同,无法比较
• C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5:6
•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4:1
PPT学习交流
8
【课堂练习】
• 6.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g甲物质,60℃时100g水中
最多能溶解10g乙物质。则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是
( D)
• A.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无法确定
PPT学习交流
9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
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
• C.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 D. 60℃硝酸钾的溶解度 是110克
• 5.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
• A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4
•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 (3)向100克20℃水中加入36.0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 向100克20℃水中加入20.0克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比 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 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溶液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PPT学习交流
4
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
• (1)在____一___定___温__度___下 • (2)在____一__定___量___溶___剂 • (3)溶液达到________饱__和_状态
易
PPT学习交流
11
联系生活:为什么用银质器皿盛放的 食品不易腐败?
•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喜爱用银质器皿盛放的食物招待 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人们发现,牛奶等食 物放入银器皿后,不易腐败,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 间。这是为什么呢?
• 一般认为,银是不溶于水的。但实际上,绝对不溶 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把食物放入银器皿后,总有 及微量的银溶解于水,因此水中就有了银离子。银 离子能有效杀死细菌,因此食物就能保存较长的时 间。
• (4)单位_________
g
PPT学习交流
5
溶解度
•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 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PPT学习交流
6
【课堂练习】
• 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2确、的2是0℃(时10)0B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PPT学习交流
10
【练习】
•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 (2)20℃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所以碳酸钙是
_________溶物质。
• (___3_)___2_0_℃溶难食物盐质(的。不溶)解度是36克,所以食盐属于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PPT学习交流
13
活动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
•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 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一些 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 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 •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解,这种 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
× •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
× •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 的溶解度是10克。( )
× •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是36.( )
PPT学习交流
7
【课堂练习】
• 4、在60℃时5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55克恰好饱和。下列叙述
D 正确的是( )
PPT学习交流
12
几种物质在不用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 解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度 /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g
• 气体的溶解度:
•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第三节 物质的溶 解性
第二课时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PPT学习交流
1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 1.欲将某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哪些方法?
•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么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 稀溶液?
PPT学习交流
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 食盐易溶于水,蔗糖也易溶于水,在水中二者谁的 溶解性更强呢?有没有一个量能将它们的溶解性定 量进行比较呢?本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 的溶解能力。
•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 • (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
85℃时的溶解度。 •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
PPT学习交流
14
思考: 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
PPT学习交流
15
讨论: 1、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 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还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