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3中考化学备考精讲题型: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人教版2023中考化学备考精讲题型: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图1
图2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考查点3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大小比较(省卷5年3考,兰州5年2考) (4)50 ℃时,KNO3的溶解度为_8_5_._5_g_;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 NaCl的质量为_3_6__g。 (5)温度小于t ℃时,NaCl的溶解度_>__(填“>”或“<”)KNO3。
考查点5 溶液相关量的计算与比较(省卷5年2考,兰
州5年3考)
(13)20 ℃时,将35 g KNO3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1_3_1_.6_g,溶质质量分 数约为_2_4_._0_%__(结果保留至0.1%),溶质和溶剂的 质量比为_7_9_∶__2_5_0_(填最简整数比);50 ℃时,137g 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3_7_g。 (14)10 ℃时,图示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为_N_a_C__l>__K__N_O__3_>__C_a_(_O_H__)2_。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 典例串讲 2 跟踪训练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典例串讲
考向1 溶解度曲线(省卷仅2022年未考查,兰州近5年连续考查)
例1
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考查点1 交含义(省卷、兰州均5年3考)
(1)图1中P点表示_t_℃__时__,__硝__酸__钾__和__氯__化__钠__
微专题8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返回目录
3.
(2021省卷)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
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的物质的最大质量或体积。

溶解度与物质性质、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为了研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科学家通常会制作溶解度曲线,以直观地表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以下几种基本形态:1. 直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几乎无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线性变化。

2. 正曲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吸热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正曲线变化。

3. 反曲线型溶解度曲线:当溶质的溶解满足放热条件时,其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体积的增加呈反曲线变化。

以上三种基本形态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溶解度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并在坐标系中进行画图,以便直观地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二、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形态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溶解度曲线向右移动。

但对于某些物质而言,温度的升高反而会降低其溶解度。

2. 压力:在大部分情况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通常在溶解度曲线的研究中不考虑压力的影响。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4. 其他因素:除了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其他因素如物质的晶体结构、溶液的浓度等也可能会对溶解度曲线产生影响。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寻找合适的溶剂和控制溶解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制定合理的溶解工艺:对于某些工业制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调整溶解度来控制产品的质量。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最佳溶解条件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溶解曲线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解曲线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解曲线的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溶解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物质逐渐溶解于液体中时,所达到的平衡溶解度与溶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图线。

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溶质的浓度,可以观察到溶解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溶解曲线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溶解过程的机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溶解曲线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和分析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溶解曲线的定义与特点,以便读者对溶解曲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着,将详细探讨溶解曲线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包括其在溶解度测定、晶体生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将深入分析溶解曲线分析的意义,探讨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溶解曲线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清晰的关于溶解曲线的意义的认识。

1.3 目的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探讨溶解曲线的意义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应用。

我们将介绍溶解曲线的定义与特点,分析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探讨溶解曲线分析的意义。

通过对溶解曲线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背后的机理,提高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探讨溶解曲线在未来的可能应用领域,为化学研究和实验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溶解曲线的意义,进一步探索其在化学领域中的潜力和价值。

2.正文2.1 溶解曲线的定义与特点溶解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溶质的质量或浓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溶解曲线通常以溶质质量或浓度为横坐标,溶剂中的溶解度为纵坐标,从而反映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能。

在溶解曲线中,通常会出现溶解度增大、饱和溶解度和饱和溶解点等特点。

随着溶质质量或浓度的增加,溶解度通常会增大,直至达到饱和溶解度。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目的其主要操作是
将水温升高至50℃以上,称取30gKCl固体溶
于70g水中

知识应用
9.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硝酸钾的一系列操作包
括“加热蒸发浓缩、再冷却到一定温度、过滤”等步骤。
温度/℃
0
10
20
30
40
硝酸钾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⑴请利用上表给出的硝酸钾的
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探究二:用水区别物质.自选两种白色
钾难溶于汽油
固体,用水区别它们,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两种白色固体
碳酸钙、
氧化钙
主要操作、现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论
分别取适量两种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如足量水,
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与水反应放热的是氧化钙。
知识应用
探究三:溶质在水中的溶解与结晶.
【查阅资料】⁠
2.解度曲线的应用
应用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转换
例3.要使t3℃时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可使用的方法有
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例4.要使t3℃时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
有 加溶质、升温、恒温蒸发溶剂

答题技巧:①不饱和变为饱和,温度往溶解度减小的方向变;
②温度一定时,不能改变温度;
是什么?
知识应用
【设计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⑴取少量晶体与熟石灰粉末混合、
研磨,无明显现象.实验目的

证明晶体不是氯化铵
于试管中,加入
②两条曲线的交点: 表示该点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个方面 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 ,可以 看出物 质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 Η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
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烫
3.面 :
对于曲线 下部面 积上的 任何点 ,依 其数据 配制的溶液为 赉
(B)t1℃时,用 l00 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

退
分数的 X、y、Z 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 Sy
(c)当 X 中含有少量 y 时,可用结晶法提纯 X 嘤
(D)t2℃ 时,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X&gt;y &gt;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 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 笠
出有关物质的 溶解度;(2) 根据物质的溶解 度查出对应 的温 度;(3) 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 溶解度的 大小或者饱 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或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 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 抑
影响越大; 反之,说 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 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
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 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 的点有三 个方面的作 用:(1) 根据已知温度查
两条溶 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

的溶解度 相同,此时 两种物 质饱和 溶液的 溶质 质量分数也相 她

溶解度的含义及其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的含义及其曲线的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行为
技术要素
学习行为
教学媒体
0.5分钟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的知识。
应该说,这一内容是溶液整章的重点。
下语
集中注意。
6分钟
(板书)
1、什么是固体的“溶解度”呢?
2、溶液由什么组成?
3、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中,溶液的状态怎么样?
4、饱和溶液里溶质、溶剂怎样规定?
2、不同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曲线图
0.5分钟
很好!我们从溶解度曲线图还能获得很多信息,但今天就总结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希望大家在复习本课题的基础上进行预习。
课后作业是40页2、5题。
下课。
指导性言语
集中注意。
饱和溶液的质量就是:(100+S)g。
5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很好!大家知道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因是:温度。
6、那么,随着温度的变化,固体的溶解度怎样变化呢?
回忆性提问
回忆性提问
回忆性提问
复述性提问
讲解性言语
回忆性提问
讲解性言语
启发性提问
回忆答问:
1、一定温度下固态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的溶解质量。
2、溶质和溶剂。
3、饱和。
4、溶质是S克(溶解度),溶剂是100克。
5、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和温度。
6、思考、想象。
粉笔
黑板
5分钟
请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图上的三条曲线分别说明什么规律?
2、图上的交叉点说明什么?
指导性言语
解释性提问
解释性提问
观察答问:
1、A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升高变化不明显,C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90
.
图像法: 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g)
表述: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80 70
.
60 50
. 40 . 30 .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曲线应用——1.根据温度查出某物质的溶解度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1_.6_g____ 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1_1_0_g____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6_g_____ 氯化钠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7_.3_g____ 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0_.1_8_g____ 氢氧化钙在_6_0_℃__ 时的溶解度是0.12g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知识回顾:

1.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 里到达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
的 质量 。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a.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b.溶剂的量:100g水 c.溶液的状态:饱和状态
d.单位: g
提笔小练: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有固体剩余
温度/℃
C点
溶液不饱和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溶解度/g
线下方的点转化为线上方或线上的点: 溶液状态变化: 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 方法:①向左平移:降低温度
②向上平移: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
温度/℃
不饱和 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饱和 溶液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它是描述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

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特点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压力和溶质浓度。

首先,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质分子的动能增大,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促进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

但是,对于某些溶质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反而会减小,这是由于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会使溶解过程的熵变增大,从而导致溶解度的减小。

其次,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在气体溶解度较高的情况下,压力的变化才会对溶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气体溶解度较高时,增大压力会使溶质分子更容易进入溶剂中,从而增加溶解度。

最后,溶质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溶质浓度越高,溶解度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溶质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增加溶质分子进入溶剂中的倾向。

二、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曲线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溶解度曲线的斜率代表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速率。

斜率越大,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快,反之则越慢。

其次,溶解度曲线在某些温度点上可能会出现突变。

这是因为在某些特定的温度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导致溶解度发生突变。

最后,溶解度曲线在不同的溶剂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这是由于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于溶解度的预测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溶解性划分: 难溶
0.01g
微溶
1g
可溶
10g
易溶
5、溶解度曲线 1)查找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交点的含义 :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判断物质结晶方法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
溶解度/g
P A
练习:概念辨析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解释正确的是( D ) A.20 ℃时,31.6g的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g硝酸 钾
课标要求
一、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二、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考题回顾
考题回顾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学会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信息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知道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5. 学会用结晶法分离可溶性混合物
知识回放 1.定义 固 体 溶解度 2.影响因素 3.表示意义
4.与溶解性的关系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定义: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 的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 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2、影响因素 (1)温度
(2)溶质的性质
(3)溶剂的性质
3、表示意义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1)20 ℃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 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 20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 氯化钠。
问题1 t ℃时A的溶解度是 50g ,将30g的A溶 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5g 。 问题2 交点P的含义是 。
溶解度/g A
50
问题 3 t℃分别用 50g 的 A 、 C 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 量A < C 。
B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t
0
tl
问题4 t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降温至 t1 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 是 A ,B。
B C 温度/ ℃
t1
t2
溶解度/g
KNO3 NaCl Ca(OH)2
温度/℃
结晶
结晶前提
形成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常用方法 冷 却 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变化较 小的物质 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变化较 大的物质
当堂演练:如图为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根据图回答问题
问题 5 t℃100g 水中分别溶解 A 、 B 、 C 形成饱 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A > B>C 将上述三种溶液降温到 t1℃,溶质质量分数由 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C>A
A
50
结论:
B C
P
0
tl
t
溶解度越大, 对应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越大
问题6 t℃时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A > B。
问题7 t℃时将A、B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析出晶体A > B
问题8 A中混有少量的B,要提纯可采用的方法
溶解度/g

A
50
结论:
B P C t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时, 谁的量多谁结晶
0
tl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