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液的浓度变化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溶液的浓度变化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溶液的浓度变化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质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溶度曲线是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趋势的曲线。

本文将探讨溶液浓度的变化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一、浓度的变化溶液的浓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常见的有质量百分比、摩尔分数、摩尔浓度等。

质量百分比是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摩尔分数是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和溶质摩尔数之和的比值,摩尔浓度是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例如,当溶质的溶解度高于溶液的浓度时,溶质分子将向溶液中移动,使溶液浓度增加。

相反,当溶质的溶解度低于溶液的浓度时,溶质分子将从溶液中析出,使溶液浓度降低。

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溶解度曲线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

在实验中,可以固定溶剂的体积,逐渐向其中加入溶质,并记录每次加入溶质后的溶解度。

绘制溶解度曲线时,通常将溶解度表示为溶质在一定体积(如100 mL)的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数。

横坐标表示溶质的浓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可以使用线性坐标或对数坐标进行绘制,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结果和需要进行判断。

对于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可以绘制多个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曲线可以展示溶解度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三、溶解度曲线的解读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溶解度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曲线的趋势,可以了解溶质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曲线上升表示溶质随浓度增加而溶解度增加,曲线下降表示溶质随浓度增加而溶解度减少。

2.饱和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即为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

在该浓度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达到动态平衡,溶质的溶解与析出处于平衡状态。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ppt课件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ppt课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 物质如:KNO3
)80
2、蒸发溶剂法
60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如:NaCl
0
70 90 100
小知识 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的原因是什么?
纯碱:主要成分碳酸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 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 减小,水中溶解不了,所 以结晶析出。 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 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不大,所以,夏天 温度高水份蒸发,氯化钠 析出。
2019/5/6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从点、 线、交点三个角度来分析
自学指导一、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说出图中A、B、 C三点的含义:
(1)A点位于曲线的 上方 ,表示此时溶液是 饱和 溶液, 且在溶液中有 剩余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
(2)B点位于 曲线上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
的 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 饱和
练一练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度曲线示意图, t1℃时,A、B、C三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在温度 ﹥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
解度。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看点(或线)的位置 高低 注意:只有在一定温 度下才能比较!!!
2、线 自学指导二、观察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趋势,思考:
(1)在50℃时,向100g水里放入 60 gA物质,可
得到A物质的饱和溶液。
(2)在40℃时,向100g水里
放入50gB物质,得到的溶液
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
量之比是 2:5 。
(3)要使A从它的溶液中结

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讲解

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讲解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个方面 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 ,可以 看出物 质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 Η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
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烫
3.面 :
对于曲线 下部面 积上的 任何点 ,依 其数据 配制的溶液为 赉
(B)t1℃时,用 l00 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

退
分数的 X、y、Z 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 Sy
(c)当 X 中含有少量 y 时,可用结晶法提纯 X 嘤
(D)t2℃ 时,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X>y >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 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 笠
出有关物质的 溶解度;(2) 根据物质的溶解 度查出对应 的温 度;(3) 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 溶解度的 大小或者饱 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或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 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 抑
影响越大; 反之,说 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 俺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
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 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 的点有三 个方面的作 用:(1) 根据已知温度查
两条溶 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

的溶解度 相同,此时 两种物 质饱和 溶液的 溶质 质量分数也相 她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
溶解度曲线是分析有关液体溶解度的重要工具。

它具有许多应用领域,尤其是
从事生物学、晶体学和工业制药等行业中。

溶解度曲线由一条指定温度下溶体溶解度的函数构成,其意义是可以测量溶液中物质的结构变化、溶解物质的质量及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首先,溶解度曲线可以提供对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的有效分析。

溶解度是受温度、场强等因素影响的,而溶解度曲线可以清楚的表示出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情况。

其次,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确定溶解物质的本质性质。

在物理或化学实验中,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的含量以及溶解度的变化特性,从而对物质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溶解度曲线同样可以应用于工业制药行业和环境保护方面。

在用药行业中,买家恶搞担心该药物溶解度不足上市,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用药制造商确定该药物溶解度的最佳温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市场可接受度。

此外,溶解度曲线也可以帮助环境保护者从而更好地控制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总之,溶解度曲线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从事生物学、晶体学和工业制
药等行业的研究者更深入地洞察溶解性物质的结构变化、溶解物质的质量及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从而有效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在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溶解度曲线点线面意义
1.点:
-曲线上每一个具体的点代表了在某一特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或摩尔数)。

-例如,在溶解度曲线上,如果一个点位于50℃,且坐标值为
20g/100g水,则表示该溶质在50℃时,每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克该溶质。

2.线:
-整个溶解度曲线是一条连续的线段,这条线反映了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线的斜率可以体现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大说明溶解度对温度越敏感。

-在某些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形成上升曲线;而在其他情况下,溶解度可能随着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减小,形成先升后降的曲线。

3.面:
-在三维空间中绘制溶解度图表时,溶解度曲线可能会与其他参数(如压力等)结合形成一个面,这个面就展示了溶解度与温度及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二维图中,“面”通常用来泛指溶解度曲线所覆盖的整个区域,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溶质溶解度的变化范围。

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
摘要:
1.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概述
2.碳酸镁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3.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正文:
碳酸镁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的溶解度曲线对于理解其溶解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反映了不同温度下,碳酸镁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对于碳酸镁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

碳酸镁的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碳酸镁的溶解度越大。

然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碳酸镁的溶解度却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碳酸镁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二氧化碳,从而使其溶解度降低。

此外,碳酸镁的溶解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溶液的pH 值、压力等。

当溶液的pH 值偏碱性时,碳酸镁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当压力增大时,碳酸镁的溶解度也会相应地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碳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制备碳酸镁粉末时,需要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温度和pH 值,以保证粉末的质量和纯度。

此外,在处理含碳酸镁的废水时,也需要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防止废水中的碳酸镁对环境造成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A)从曲线图可知,只有Z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降低温度时,X、Y的饱和溶液均有晶体析出,而Z没有。

(B)在t℃时,X、Y、Z的溶解度分别为Sx、Sy、Sz,如需配制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其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x,不是Sy。

(C)当X中混有少量Y时,由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显著的改变,而Y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基本上不变,故可用结晶法提纯X。

(D)在t℃时,X、Y、Z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S,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是XYZ.
综合上述,不正确的说法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