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5年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部编版2025年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部编版2025年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比如: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 2 元,一个笔记本 5 元,小明买了 3 支铅笔和 2 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2、新授(1)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列式:方法一:2×3 + 5×2 = 6 + 10 = 16(元)方法二:(2×3 + 5)×2 =(6 + 5)×2 = 11×2 = 22(元)(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从而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讲解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给出例子:(2×3 + 5)×2 ,先算括号里面的 2×3 = 6 ,再算 6 +5 = 11 ,最后算 11×2 = 22 。

得出结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式子,如:15 + 3×4 、 20 5×2 等,让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

(2)给出一些稍复杂的式子,如:(12 + 8)÷ 5 、 25×(4 2)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3)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租了 5 辆车,每辆车可以坐 40 人,门票每人 15 元,车费一共 800 元,这次春游一共花费多少钱?让学生列式并计算。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2. 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同级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运算规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明确同级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

4. 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练习题3. 实物模型八、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九、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级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 学习材料:教材、练习题、PPT课件等。

八、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

1.2 教学内容:介绍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特点。

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1.3 教学步骤: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数学运算符号的用途和用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2.2 教学内容: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2.3 教学步骤:引入加减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第三章:乘除法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能够正确进行乘除法运算。

3.2 教学内容:学习乘除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掌握乘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3.3 教学步骤:引入乘除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第四章:同级混合运算的综合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4.2 教学内容: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4.3 教学步骤: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第五章:复习与巩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的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5.3 教学步骤:复习加减乘除法和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探究乐趣,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的好朋友熊大熊二来到了我们的学校,来,跟它们打声招呼吧!二、探究新知:我们先和熊大熊二一起参观学校。

第一站:数学趣味屋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二站:图书阅览室我们学校正在创建书香校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大量阅读外书,看,他们读得多认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书阅览室究竟一天里都有多少人来阅读图书吧!(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 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综合算式:53-24+38=67 (人)2.左边的是分步算式。

先求什么?像53-24+38是把左边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是它们的综合算式。

含有加减两种运算,就是混合运算。

加减是同级运算,所以这样的算式就是同级混合运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题目)。

3.以前我们计算这种同级运算,都是直接写得数,看不出运算顺序,熊大熊二还有疑问:有没有一种算法,能看出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你们也有这个疑问吗?4.学习脱式计算格式(边讲解边板书)计算之前先思考运算顺序。

这道题按什么顺序计算?先算什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在算式的下面先写“=”,要写在上面数的左下侧,不能和上面的数对齐。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同级混合运算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级别的运算。

3. 能够正确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解释同级运算是指在数学表达式中相同位置的运算符所表示的运算。

2. 举例说明同级混合运算,如:2 + 3 ×4,其中加法和乘法是不同级别的运算,不能直接进行。

3. 强调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只有当表达式中所有运算符的级别相同,才能进行运算。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同级混合运算的特点。

2.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不同级别的运算并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解释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即在表达式中,加法和减法可以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结果。

3. 举例说明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如:2 + 3 4,可以先计算2 + 3得到5,再减去4得到1。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特点。

2.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加减法同级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

2. 能够正确进行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解释乘除法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即在表达式中,乘法和除法可以任意顺序进行,不影响结果。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复习导入: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2+5-7= 25-4+9=18-8+3= 45+5-10=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

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案)小学数学教案主题:混合运算(二)同级运算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导学生进行混合运算中的同级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同级运算,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确保学生对同级运算有深刻理解。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同级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理解同级运算。

2. 学生能够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相应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和同级运算相关的问题,如:1. 如果有一则算术式,其中有加号和减号,那么怎么分析这两个运算符的作用?2. 有多个运算符的式子,怎么进行运算?3. 为什么进行同级运算?步骤二:讲解同级运算1. 此时,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同级运算的内涵和方法。

同级运算就是指相同的运算符号在一个式子中,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之间没有差别,先来后到。

2. 教师通过一些示例进行解释,如:(1) 4 + 3 * 2 - 5 ÷ 2在这个算术式中,乘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和减法,所以要先计算3 * 2 和 5 ÷2 ,然后再计算4 + 6 和 2.5,最后将这两个计算结果相加再相减,得到最终结果8.5.(2) 7 * (5 + 3) ÷ 4 - 2 * 6在这个算术式中,括号的优先级最高,所以先计算括号里的结果(5 + 3=8),然后再计算乘、除法,得到(7*8)/4=14再减去6乘以2,最后的结果是2.步骤三:练习现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同级运算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去计算。

练习如下:1. 2 + 3 * 5 - 4 ÷ 22. 10 + 3 - (8 - 1) * 23. 6 ÷ 3 + 2 * 4 - 54. 15 - 4 * (2 +1) ÷ 35. (7 + 2 * 3) * (10 - 6) - 56. (12 - 6) * 2 + (8 ÷ 2) - (3 + 4)7. 5 * 2 ÷ 4 + 1 - 2 + 4 * 3 ÷ 68. 7+8+9+11-25-19. 99-23-16+7*3+17步骤四: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同级运算的涵义和方法,以及同级运算对混合运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同级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运算符号的认识和运用,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在探讨混合运算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的方式。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运算顺序和优先级关系上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列举多个案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运算规律。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困扰。这说明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时,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加减与乘除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同级混合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用计算器或算盘计算24÷3+15-6,观察运算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关注他们在操作和讨论中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提高自己的提问和启发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那吉屯第三小学:孙立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你还记得计算顺序吗?(从左往右)
复习(课件1 )
二、新授课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你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多读好书。

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孩子。

和老师一起看大屏幕,看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读书)
1.请一名学生读题、出示例1(课件2)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题。

自己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
请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巡视)
学生:53-24=29
29+38=67 53-24+38=67
请两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两组算式,告诉学生:后边的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课件3)
师:既含有加法,又含有减法的算式是加减混合算式,你还记得它的运算顺序吗?(从左往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的看出每一步的运算和计算结果,数学家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板书:混合运算)
5、两步运算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特定的书写格式
: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粉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师:试一试:学生练习,注意格式:(课件4)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学习15÷3×5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
师:出示课件(5)
15÷3×5
师:应该怎样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尝试脱式计算
学生汇报,师板书:15÷3×5
=5×5
=25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对于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师:引导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师板书:(只有乘除法,都……)请学生读两遍,体会含义。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只含加减法
只含乘除法板书:同级(课件6)
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计你会计算了吗?试一试(课件7)
三:巩固练习
师:针对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你学会了吗?考考你
基础训练:填一填课件(8)
计算训练:课件(9)
综合训练:判断对错(课件10)
拔高训练:综合算式,小黑板出示
四、总结:在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五、布置作业:(课件11)
作业: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和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