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

引言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本论文旨在探讨陶瓷艺术的认识,介绍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其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陶瓷制品通
常由黏土经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工序而成,具有丰富的质感和多
样的形态。

同时,陶瓷艺术还表现出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风格特点,
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社会文化背景。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陶瓷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
陶瓷制品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

从简单的土坯器皿到
精美的瓷器,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同朝代和地域的
陶瓷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例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陶瓷茶道具等,都展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技艺传承。

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艺术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和审美价值的载体。

陶瓷艺术通过独特的形态、装饰和材料运用,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同时,陶瓷艺术也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例如陶瓷设计对建筑和生活用品的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结论
通过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也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其在当代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寿山石雕传统工艺论文(五篇范文)

寿山石雕传统工艺论文(五篇范文)

寿山石雕传统工艺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寿山石雕传统工艺论文一、寿山石雕的传统工艺远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已初具原形,当时的寿山石雕主要用于祭祀,雕工粗糙。

唐代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寿山石雕的发展,在种类和雕刻技法上得以丰富。

进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福州成为了沿海重要城市之一,寿山石雕的发展随着福州的经济的复苏,迈入了新的阶段。

在宋代,寿山石雕已趋于成熟。

传统的寿山石雕刻工艺是纯手工制作,在选石、雕刻和造型上都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并受当时文化的熏染,使寿山石雕更具艺术内涵。

传统的寿山石雕制作工艺,每一步都是经过无数次积累和验证的成果,内里蕴含,博大精深。

(一)相石“相”的含义多种多样,其中也有观察的意思,而“相”石也可以称作选石,在古代有关寿山石的文字记载中,把观察、分析寿山石称作“相”石。

古有伯乐相千里马,寿山石亦如是。

相石主要是从寿山石的形状和纹理以及质地来相,其目的是为了雕琢成器。

古代相学认为“富贵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将骨比作寿山石的外形,而容色就好比寿山石的色彩、纹理和质地。

寿山石的外形是雕刻造型的关键所在,一块寿山石的形状如何,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艺术形象。

摸骨,相形,是寿山石雕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相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寿山石的纹理和质地是其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寿山石的标志所在。

寿山石是火山喷发的热液与地下水中的矿物质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经过上千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纹理和质地独一无二的珍稀石种。

相石,就是要将寿山石的质地、纹理把握到位,在保持这些天然美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雕琢,在雕刻的时候因材施艺,最大程度的体现寿山石的纹理之美、质地之润。

寿山石的色彩富于变化,层次分明,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石过程中,色彩最为夺目,古人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最为讲究。

古人造器“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白琥礼西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玄璜礼北方”。

寿山石色彩丰富,在处理的时候注重巧色妙用,将色彩的碰撞归于和谐,依循天地至理,展示万物神奇变幻。

华南理工大学文物鉴赏论文玉器篇

华南理工大学文物鉴赏论文玉器篇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论 文(2012 -2013 学年第1学期)古玉小考姓名 师兄就能帮你这里了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学 号 学 院 电子与信息学院课程名称 文物鉴赏任课教师 鲁方教师评语:成绩评定: 分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说 明1、课程论文要有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

2、论文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如发现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按作弊处理,本门课程考核成绩计0分。

3、课程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

字体全部用纸双面打印。

字体全部用宋体简体,题目宋体简体,题目要求用要求用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要求用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加粗小四号字加粗,,正文正文内容要内容要求用求用小四号字;小四号字;行距为2倍行距(方便教师批注);页边距左为3cm 、右为2cm 、上为2.5cm 、下为2.5cm ;其它格式请参照学位论文要求。

4、论文题目、篇幅、内容等由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古玉小考摘要 :首先对中国的玉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精要的叙述,然后对古玉的最基本的鉴赏方法进行了描述。

此后,以普通人的角度介绍了古玉的一些保养方法,并解释了一些误区。

最后对当代的一些古玉的鉴伪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玉文化 玉色 审美价值 养护技巧 鉴伪方法古玉品鉴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之一,《周礼》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徽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矩,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可见玉之有生有色,玉之辉煌,所以玉自古就是高贵,典雅,美好,纯洁的象征。

古玉按年代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史前玉器:最原始的玉器分为斧,刀,凿,锥等生产工具。

夏,商,西周玉器:夏代玉器秉承新石器时代艺术风格并继续发展,玉器以礼器,兵器为主;商代玉器尊贵,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玉”;西周玉器由于礼乐制度趋于完备,对玉器作为礼仪用具的规定最为系统化。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论文素材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论文素材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论文素材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这些艺术品包括绘画、陶瓷、雕塑、玉器等,每一件都代表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在进行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时,我们不仅要欣赏其美感,还要了解其艺术价值、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提供一些论文素材,介绍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的相关内容。

一、绘画艺术品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在进行绘画艺术品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1 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工笔、写意、意境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1.2 画家风格: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画家,如顾恺之、李唐等。

他们的作品在笔墨运用、构图和技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1.3 画作主题: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主题广泛,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通过欣赏不同的主题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二、陶瓷艺术品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在鉴赏陶瓷艺术品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窑口与釉色:中国古代陶瓷的釉色丰富多样,如青瓷、白瓷、红瓷等。

每个窑口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2.2 纹饰与题材:陶瓷作品上的纹饰和题材通常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有关。

通过分析纹饰和题材,我们可以了解到陶瓷作品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3 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独特精湛,如青花瓷、龙泉瓷等。

了解不同的制作工艺可以增加我们对陶瓷作品的欣赏和认识。

三、雕塑艺术品中国古代雕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备受赞誉。

在鉴赏古代雕塑艺术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 材料与造型:中国古代雕塑采用的材料包括石头、青铜、木材等。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和表现力。

3.2 主题与寓意:雕塑作品的主题通常与宗教、历史和文化有关。

通过分析主题和寓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雕塑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古代工艺赏析(艺术类选修课论文)

中国古代工艺赏析(艺术类选修课论文)

中国古代工艺赏析之古代陶瓷赏析中国陶瓷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艺术特色浓郁,技艺精湛而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瓷器的发明也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瓷原料硅酸盐无毒的特性,特别是瓷器造型的典雅适用、釉面光滑,便于拭洗等优点,现在已成为世界使用得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生活用具。

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

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宗巨大的财富,吸引着各国的历史、考古学家、陶瓷学家、工艺美术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以下就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及艺术成就,作一个介绍:一、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在生活中广泛地使用了陶器。

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多种陶系,如分为灰陶、红陶、彩陶、彩绘陶、黑陶以及印纹硬陶等等。

陶器本身有一定的颜色,是由于原料中含有呈色金属元素的关系,也是由于人们掌握了在烧成后期控制各种火焰的技术所取得的结果。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碗、钵、勺、杯、小盒、瓶、罐、盆、瓮等类。

二、奴隶社会的制陶成就和瓷器的发明(1)夏代的陶器(2)商周时代的陶器:最突出的是在结构上运用弧线灵活自如,富于弹性美,所以器物多用圜底、圈足或袋状足。

其装饰纹样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圆圈纹、双钩纹、云雷纹、四瓣纹、轮焰纹、曲折纹、方圈四瓣纹、回纹、涡纹、附加堆纹、夔龙纹、饕餮纹等。

(3)战国秦汉的陶瓷:多生产大量制作各种雕塑品,有鱼、飞鸟、鸭、鸡、马、虎、舞蹈人物等作品。

(4)东汉青瓷:青釉色泽较正,透明而有光泽,没有流釉。

青瓷的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

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瓷技艺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5)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白瓷的烧制成功,为瓷器的美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反映了北朝制瓷工艺已达到先进的水平,同时黑瓷工艺开始成熟。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全5篇)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全5篇)

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古典家具设计的研究论文一、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搭配原则倡导绿色生活。

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讲究功能与结构通过人的行为才能建立联系,实现环保、节能、生态、古典气息等多方面的功能,设计更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茶几不同于市面上普通的规则式茶几类型,它在造型装饰上更别致更突出。

四块菱形顶面构成了茶几的主体结构,菱形面可组合易拆解,既可以组合成单面菱形的超小型茶几,又可组合成两面菱形小型茶几,还可组合成普通规格的三面菱形,以及四面菱形的大型茶几。

茶几四角可收缩和折叠,不占用空间面积,整体线条流畅,功能简约而不简单,菱形面的手工油彩图案使得它多了几丝艺术的气息。

主材采用北美白橡木与高密度板的组合,木材表面贴木皮和涂绿色环保的NC硝基漆。

简洁中蕴含中国味。

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把设计回归到它本质,以最质朴的形态展示出来,强调它内在的文化魅力,突出中国古典情结。

把现代生活倡导的简约融入到设计之中,褪去中式风格中的繁琐,提炼设计精华,展现高深的创意,简而不空。

追求自然视觉效果。

古典家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引自然之象,就是将自然元素直接引进室内,使室内空间可以分享自然视觉环境。

比如原木纹、天然雕花等。

电视柜主体材料采用实木框架与高密度板,表面贴木皮,用LS-3668白胶粘合剂粘合,辅材是高分子材料运用在茶几的顶面。

油漆工艺采用绿色环保的NC硝基漆,经过复杂的擦色工艺保留橡木材料本身的纹理与质感。

饰面喷漆使表面光滑,易清洁和美感。

木材是北美白橡木通板直拼,而非下脚料碎块拼接,白橡木色差小,防腐耐侵蚀。

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柜的造的设计少了色彩上的单一和沉闷,多了很多亮丽明快的色彩,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再有太大的局限性。

古典家具运用空间色彩来降低中式风格中沉重颜色的比重,用一些不饱和色来为空间做大面积的铺垫,也可以利用亮丽色彩来打破中式家具的单调氛围,比如利用一些饱和度高的颜色,这样会让人情绪高涨,充满激情。

《古玩收藏与鉴赏》论文

《古玩收藏与鉴赏》论文

《古玩收藏与鉴赏》论文浅谈丝绸之路玉器探宝——甘肃酒泉“夜光杯”的文化发展甘肃酒泉夜光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品。

这种酒杯是用祁连山一带的酒泉玉石巧磨细琢而成的。

祁连玉又名祁连山玉,产于蛇纹石化超级岩中,主要由钠铝硅酸岩矿、绿铀矿、磁铁矿、铬铁矿、铬尖晶石等组成,因其含有多种矿物质,使祁连山玉呈现出浅绿、翠绿、褐绿、墨绿等多种颜色,其中,含铬、镍离子的祁连山玉可与高绿翡翠媲美,故又祁连翠玉之美称。

酒泉夜光杯惯地细腻,纹理天然光滑透明,杯壁薄如蛋壳。

色泽有脆绿、墨绿、鹅黄、羊脂白等。

夜光杯具有耐高温抗严寒的优点。

斟烫酒,不爆不裂;历寒冬,不冻不炸。

盛酒后,色不变,味更浓。

这种酒杯含有50多种与人体生命相关的微量元素,长期使用能充分补充人体矿物质营养和微量元素之不足,又能调解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洗涤病毒,抗拒衰老。

现已远销欧、亚、美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酒泉夜光杯是一种用玉琢成的名贵饮酒器皿。

当你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曰“夜光常满杯”。

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干古。

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记述了西域夜光杯的特色。

酒泉是河西通衢之地,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北通沙漠,南望祁连。

制作夜光杯的玉料就是采自距酒泉城百余公里的祁连山中。

据说,公元前七世纪时,周穆王当政。

当时,西域的一个小国便送礼上朝,以求得和平共处。

第一年,使节带着产自新疆当地的和田玉前往朝觐。

周穆王见到那玉石,龙颜大悦,对使节及其随从盛情款待。

第二年,使节如法炮制,又选出上好的玉石进献。

然而,周穆王的反应十分冷淡。

使节回国后,向国王讲述了周穆王的态度,并商量如何才能讨得周穆王的欢心。

此时,有人提议,不妨把玉石做成酒器。

艺术品鉴论文模板(10篇)

艺术品鉴论文模板(10篇)

艺术品鉴论文模板(10篇)1.文物。

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2.艺术品。

艺术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商品。

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通过流通才得以体现。

在流通中体现价值,提高价值,实现价值的巨大飞跃是艺术品的特性。

艺术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上,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来完成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文化意义。

艺术性:艺术品的原始用途是为审美而创造的作品,其艺术质量包含着文化质量、思想内容和制作工艺等,蕴涵其中的是高超的文化艺术性。

价值不确定性:艺术品的价值见仁见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面世之后若干年都无价值可言,但一些作品却一问世就价值连城。

历史性:艺术品成为后人了解历史进程的证物,凝结了其中一个时期的一般人类劳动。

以文物艺术品为例,其价值就体现在可供教育借鉴和科学研究。

3.纪念往事或是纪念历史。

例如在2004年5月5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一亿四百万美金的天价成交的毕加索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

如此高昂的拍卖价,刷新的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名震一时。

但直到后来,通过媒体的曝光,世人才看到天价成交幕后的“真相”――这幅画不仅是出自名家之手,其背后还深深隐藏着一个跨世纪的爱情故事。

三、文物鉴赏1.鉴赏的定义。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选课《古玩鉴赏》结业论文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
年级 2014级
学号 ***********
姓名王晶晶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吕传建职称讲师
成绩
2015年12月
景德镇青花瓷及其青花瓷鉴定
摘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瓷器在中国也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

青花瓷是一种工艺复杂、手艺精湛的一类瓷器,而近些年也被鉴赏领域较为知名。

通过对于青花瓷发展演变,鉴定方式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青花瓷器发展的重要性与青花瓷独特工艺。

关键词:青花瓷发展史鉴定特点
引言:
根据目前所发表的考古瓷资料来看,青花最早应萌芽于唐代,到了元代,在对外贸易推动下,景德镇青花瓷走向成熟,至明代,青花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典雅瑰丽的色调、优美生动的纹饰被公认为我国制瓷史上发展前古之未有,开一代奇葩而走向鼎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使汉唐以来素瓷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终结。

青花瓷的发展高峰期基本处于明代时期,而在明代青花瓷最为著名的属于景德镇所铸造的瓷器,代表着当时时期最为高超的技术。

本文通过对青花瓷演变及其对于青花瓷鉴定文物的简单介绍,来了解中国国宝级文物的现代价值。

一.青花演变及其景德镇青花辉煌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然而唐青花并不是唐代陶瓷装饰的主流,在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瓷片上,青花主体及装饰多为植物纹,如花草相缠的蔓草纹、宝相花,团形花等,只有少量动物纹、青花色调虽鲜艳,并有晕散现象,但色调浓处有黑色小斑点、胎釉灰、釉质多气孔,加之唐代尚豪华、器丰满、色华丽,多采用釉色装饰,如:唐三彩在唐代大量盛行。

这使得唐青花昙花一现,没有得到推广和发展。

同样宋代青花色暗蓝,不鲜艳、坯体釉质灰黄,如:浙江龙泉城南北宋金少寺出土的青花瓷残片、胎质较粗糙,腹壁胎体作红色,口部呈奶白色;内外均施釉、口和腹上部釉层较厚,釉色白中泛蓝,青花纹饰绘在外壁胎面、形如盛开的菊花,青花色调暗淡,色泽不鲜艳,这与钴土矿色料不纯有关,些因素致使青花装饰的魅力无法展现。

直到元代,青花才开始得到大量发展,元代前中期的青花虽然呈色蓝中暗灰,但从纹饰构图和绘画技巧看来却颇具匠意,如:狮首纹、象首纹、如意朵云纹等丰富了器形的变化。

到了元代中晚期,景镇青花烧造技术完全成熟,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泛青,光润透亮,青花料色青翠披离,色泽光彩鲜亮,装饰题材也十分丰富,如植物题材方面,除了宋代的牡丹、莲荷、菊花、宝相花等外还新增了松、竹、梅、灵芝、蕉叶、枣花、山花、月季等,动物题材方面则新出现了孔雀、白鹤、麒麟、狮子、海马、异兽等。

元代青花还采用流行的戏曲故事作为装饰画面,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元代青花装饰艺术,不仅继承了汉唐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明代景德镇青花很大程度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的青花艺术。

从烧造技术到制瓷原料和青花色料上都为明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青花瓷综合之前的经验已经形成了高超的技术。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从明晚期开始,
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二.青花瓷鉴定方法
1.看胎釉要先从认识真品入手,首先对真品特征心中要有数
与真品相比,假的或新的仿品,其胎质不是过轻就是过重,这是因为真品和伪品所用胎料、制作工艺和烧制方法过程等都有较大的区别。

由于仿品大多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条件,如新的仿制品多采用灌浆法、压模法,胎体过于规整,且在胎釉加工时,胎质有的显得过于疏松,有的则过于细腻,但仍不如真品坚硬掂手。

仿品的胎质釉面往往过白,也有呈现过青或带青灰色的(与明清时期的亮青釉不同),如釉面未经做旧,大多显得浮燥、火光十足。

且釉水或稀薄或厚薄不匀或呈疙瘩状,并带有现代瓷特征。

经过人工做旧的仿制品,有一种干涩、或暗淡感,釉面毫无生气,没有古瓷那种因烧松柴而出现釉面莹亮、特有的自然泛青色(含有铁分)和因时代久远而形成的宝光(包浆)内含温润感。

还有古瓷(多见民窑)大多施釉肥润,多出现缩釉点,胎体亦多含有杂质或出现细砂或带孔隙现象。

不过现在的造假高手也都能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和所获得的有关数据、信息来分析研究,并利用所掌握的真品胎釉成分配方或仿造古代窑炉、模拟出真品烧成气氛、并恢复当时各种生产工艺过程,如利用有经验的老画工绘图、手工拉坯和修胎、成品再经过松柴烧制、最后进行人为做旧,故所仿伪品几可乱真,应特别引起注意。

2. 看纹饰纹饰内容和装饰风格往往决定文物的年代特征
高明的作伪者多是鉴定方面的行家里手,对真品的面貌、特征、用笔、用料方法都十分了解,而且其手上大都有古瓷样品,故所作仿品在纹饰题材、图案布局、绘画手法及造型变化方面都很逼真。

不高明的作伪者的仿品大多是依照图录或照片模仿,依葫芦画瓢,主要是模仿真品的外型和纹饰概貌,有的为了追求逼真效果而面面俱到,但由于过于仔细而适得其反。

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只能模仿看得到部分或一些表面现象,其中隐蔽部分或难以发现的细微特征常被忽略,往往由此而露出马脚。

还有的过分强调或有意突出真品的某些特点反而弄巧成拙。

更有甚者,所仿的纹饰图案没有任何根据,只是凭空想象,胡拼滥造,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漏洞百出。

3. 看“包浆”
仿古和作伪的器物表面多带有“火气(或为浮光)”,年代愈近火气愈强,给人一种锋芒毕露感觉,这与历代老的仿品也有所区别。

虽经过人工做旧处理,如手磨、酸蚀、茶煮、烟熏、土埋等各种去光处理,但总会在某处或某点暴露出人为的做旧痕迹,如器物表面的光亮不自然,或在釉表出现酸咬现象,更没有真品那层柔和、光亮的“包浆”。

大凡传世品或老旧的器物(包括瓷器、木器、铜器、玉石、纸绢等物品),由于使用年代久远,又经过长期用手抚摸、把玩、擦拭或在空气、灰尘、油渍作用下,在器物表面,特别是用手经常接触的地方都会自然形成一层由内而外很温润的光泽,行话就叫做“包浆”。

4.看画风
由于新仿品刻意模仿真品蓝本,只能依样画葫芦,故用笔就显得拘谨、迟缓、缺乏连
贯性,其轮廓线条生硬呆板,软弱无力。

构图亦多显松散或感觉累赘。

不能像真品绘画那样用笔随心所欲、浑洒自如,其线条十分生动有力,自然流畅,且画面布局也比较紧凑、合理。

有的绘画高手仿制纹饰也画得很像,但往往只是形似,不能神似,显得工细有余,生气不足,缺乏真品那种自由奔放、一气呵成的艺术韵味。

三.结论
通过选修课古玩鉴赏,使我认识到中国文物的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到中国技术性文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在看《寻宝》央视节目,看着专家对文物鉴赏的专业性,使我迫切想要去了解青花瓷。

在我心里,我一直将青花瓷当做一个古色古香的女子,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都是大家闺秀的气质。

她是独特的,是令人神往的。

面对中国青花瓷,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对青花瓷这一文物的认识,简单地了解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清楚地认识青花瓷文物的魅力。

青花瓷的发明使得陶瓷艺术家不再单一地追求“如冰似玉”的效果,而是向彩绘瓷的领域进军与发展,青花瓷的烧造成功震惊了整个世界,使过去的素瓷暗然失色。

青花瓷具有庄重、典雅、幽雅、明快的东方文化艺术风格和强烈民族色彩与装饰风貌。

从元代开始青花瓷便成了中国陶瓷装饰一大主要装饰形式,特别是到了明代瓷器便成为了青花的世界。

景德镇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正是因为那千年盛烧不衰,永放不败的青花艺术。

如今的青花瓷市场价值上涨,主要是因为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业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所决定的。

现代的青花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品。

在日常生活、社会交流甚至是国际贸易上都会发现青花瓷的影子,可以看出“青花”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和情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