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 第一章导论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导论

•
3)开放系统的界定: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 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三种组织定义的贡献
•
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视角为组织 分析提供了相互对抗的范式。因为这 些范式包含着不同的假设,所以,一 种可以取代另一种,但却不能否认另 一种的存在。
“同样,中国人无需这种社会环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所以自然语言(如法语、德语、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等) 这个宝库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操该种语言的社会文化群体所蕴含的 概念是不能等同的。要认识到这点并非易事,但这点的确很关键。 • “可是,正因为社会教化使我们相信,人类是‘自由’、有 ‘理智’、‘公正’并且‘有爱心’的,我们也就认为自己的行 为是这样的。词汇在人类生活中往往取代了它们所指代的现实世 界。这样,我们经常对一些生活中的矛盾或不一致视而不见,这 也是我们人类自我欺骗的倾向。”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 一、管理者技能
• 二、管理及管理者
• 三、企业、组织、组织行为 • 四、理性
• 五、领导
• 六、制度与制度化
一、管理者的技能
• 1,技术技能 • 2,人际技能 • 3,概念技能
• 什么是概念,概念有何用? • 概念与谬误!
•
以不变应万变?
•
•
索绪尔的语言学——符号学:能指、所指。
——哈耶克
•思想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康德
•
从教育行动是从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 的一种专断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行动 客观上都是一种符号暴力。
——P.布尔迪约
符号暴力 :“人类自我欺骗倾向”的普遍 性;流行的自我欺骗——有意识、无意识的欺 骗与被欺骗。 其深层原因之一:作为中介的符号——隐 含着“裂口”——潜在的不一致(当然还有其他 原因)。 符号的“定点”清除、创造:文艺复兴、 现代性建设……
《批判性思维十讲》札记(上)

《批判性思维⼗讲》札记(上)(董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5⽉版)。
第⼀讲,批判性思维:必要性和本质。
第⼀讲,批判性思维:必要性和本质作者的提⽰,要掌握的是:“三⼤必要性”“⼀般理解”“运⽤时的三组问题判断”等。
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对于“批判性思维”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本书作者的界定是:“理性的探究和实证的过程”,是由“理智品质和⾼阶思维能⼒”构成的。
作者进⼀步指出的是“它其实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这个概括有点新意。
⾄于“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作者概括为“始于反思⾃我的开放理性”;“批判性思维的品德”,作者强调“求真求理”的“习性”;“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则是⼀问题为中⼼的“六步12项”。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批判性思维不是什么”的讨论,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不是否定,⽽是质疑”、“批判性思维是关键再与过程不在于结论”、“批判性思维不等于不听别⼈意见”、“批判性思维也已符合逻辑基本规律为基础”等的命题,值得关注。
⾄于“快速运⽤批判性思维的三⼤启动问题”——“这是什么问题”、“有真的理由吗”、“还有别的说法吧”——倒是有⼀点“可操作性”呢。
第⼆讲,批判性思维进程:探究和实证第⼆讲,批判性思维进程:探究和实证。
作者的提⽰告知,讨论三个问题:其⼀,特征与实现;其⼆,基本要素;其三,起点的判断。
1、作者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基础:理性、理由和真理”,这⾥,“真理”是⽬的,“理由”是依据,“理性”是基础。
作者⽤“真理”=“论证了的真的信念”作为定义,⾃然就引出“凭什么”,即“理由”,作者指出⾄少有五种“理由”:客观的、具体的(基于语境)、全⾯的(事实与价值)、发展的(针对不同情况开放)、谨慎的(结论与理由相配)。
作者指出,“理由”是由对错好坏之分的,所以,需要有“理性”作为基础,“理性”⼜可以分为“认知理性”和“⼯具理性”,前者强调“符合客观事实”,后者强调“最好的⽅式实现⽬的”。
由此,作者给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核⼼精神”:求真、公正、反思、开放。
批判性思维(整理资料)

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批判性思维与世界观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1、思考问题要有层次——经验层面追根溯源层面逻辑层面2、思考问题要有条理3、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三、相关性:摆脱感情纠1、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2、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四、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1、不一致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2、自相矛盾是最尖锐的不一致五、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1、使用真实可信的理由为信念做出担保2、为信念担保的理由是强有力的六、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1、预见性意味着信念的实用性如果你拥有的信念能帮助你对周围的世界做出较好的解释和理解,而且能够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件做出较好的预测和控制,那么你的信念就是非常实用的。
2、预见性意味着行动的主动性了解事物的原因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除恐惧感,而是要引导我们的行动,知道要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如何去做,并为我们做决定提供依据。
第二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正确的态度思考态度是一种思维倾向,它引导我们向着好的思考者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原则性知识批判性准则:1、评估论证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的准则;2、评估论证中所给出的理由是否正当的准则;3、评估论证中所做出的推理是否强有力的准则三、勤奋的实践1、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注重实践。
2、注重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的思维品质等批判性思维基本功的训练。
3、训练过程中重视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目标:打破规性思考的条条框框,因为思维的一系列规性准则是限制思维创新的枷锁。
第三节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一、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风格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意义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性求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导论》教学大纲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通识教育课程。
作为师范专业的的一门重要的跨学科专业融合课,其主要任务是普及逻辑学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素养,课程重点和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创造力和创新技能以及交流、合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简明扼要的表达观点,构建、识别以及评价论证等。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和提升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技能。
本课程先系统介绍逻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然后探讨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
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思维科学的工具性,增强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素质。
将传授知识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
增加学生科学、理性和怀疑与批判精神。
3.要求学生掌握构建与评价论证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探讨批批判性思维与沟通。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融入教育情怀元素,体现爱国爱家的大爱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传递主旋律,在青年学生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注:毕业要求为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四、课程学时分配建议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方法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学生必须掌握思维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结合课程现状和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上给出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批判性思维第一章

Important skills in critical thinking
These are all cases that best illustrates how reason can take the day off once we let our emotions, our prejudices, or a bad idea get the upper hand. Human beings are clever and intelligent, but our remarkable intellectual accomplishments stand side by side with our bad judgments and our foolishness. But everybody makes errors of judgment from time to time. The wise person is the one who wishes to keep such errors to a minimum and who knows how to do it.
■ correctly and precisely use evidence to defend the argument; 精准地运用证据为论证辩护 ■ logically and cohesively organize the argument; 符合逻辑地组织复杂的论证 ■ avoid extraneous elements in an argument’s development; 展开论证时避免无关因素 ■ present evidence in an order that contributes to apersuasive argument? 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
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性思考、分析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估信息和观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判断力,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2. 培养学生辨别信息和观点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提出合理、有根据的论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5. 培养学生在群体中进行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第一模块:批判性思维导论1.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2.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3.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模块:逻辑推理与论证1. 逻辑推理与常见谬误2.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3. 论证的结构和要素第三模块:信息识别和评估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2. 数据统计的误导和使用3. 批判性阅读和信息筛选的技巧第四模块:问题解决和决策1. 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2. 多因素决策和权衡利弊3. 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第五模块:合作与交流1. 团队协作和角色分工2. 批判性思维在小组讨论中的应用3. 有效沟通和反馈的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锻炼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3. 个案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问题;4.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5. 课堂演练:设计判断推理、论证与辩论等练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评定:评估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Brookfield, S. (2012). "教授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的技术与实践"2. Paul, R., & Elder, L. (2003). "批判性思维发展:教育与自我策略指南"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热爱教学的教师团队进行授课。
批判性思维课件

获益最大化
双方利益的合理分配
信息寻求
需求信息
获得或提供信息
交换信息
商议 困境或实践选择 共同确定目标和行动 决定最佳行动路线
争吵
个人冲突 在言辞上猛烈打击对方 揭露冲突的深层基础
论证的定义
Argument 在英语的通俗用法中,往往指两个人之间的、常常会伴随着紧张 气氛和情绪的争论或争吵。汉语中,论证一词则无此否定性含义。
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人必须经过自 我塑造才能担当起公民的角色。
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求。民主要求公民具备思想 开放的批判性思维气质。
问题解决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能引发新的或更好的解决问题 方法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检测,以 保证其有效力的思维方式。
句子层面上的言语行为是基础的言语行为,而论证是复合的言语行为。论
证的言语行为功能最好从语篇而不是句子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首先,陈述、请求、许诺等言语行为,用一个单句可能就够了,但论证需
要一个以上的话语来完成。 其次,形成论证的话语有局部的和总体的交际功能。组成论证的每一话语
单句有自身的交际功能,而所有话语组合起来又具有论证的交际功能。例如, 论证中的某一话语或许是陈述,疑问或建议(在实践论证或建议性论证中), 但不管何种论证,其总体交际功能或意图,都是消疑或说服。
研究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者区分可靠的和不可靠的理由,并权衡证据,判断什么是 合理的,进而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提出证据或理由支持一个观点或信 念,就产生一个论证。分析该信念是否真的被证据或理由所支持的活动就 是辨识论证、澄清论证和评估论证。所以,论证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有几乎 相同的词汇。论证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讲授的核心是,最一般地帮助学生发 展有助于他们理解论证和非论证的交流技能,以使他们成为能够辨别伪装 的好论证的理性消费者。
Chp1

Hale Waihona Puke .2.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维(1) 冲破盲从
当今的世界,虚假比知识还繁荣 一边倒的舆论浪潮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层层蔓延 批判性思维考查和破除产生盲从的四大来源:
理由的虚假性 推理的无关性 隐含的假设性 论证的单一性
(2) 独立思考
问题不在于相信什么观点,问题在于是怎么相信的 “独立思考”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不在于受到什么影响而在于是否意识到了影响和局限 考查不同的观点,在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基础上来达到自己的判断 分析事实和结论之间的具体联系
有还效有性某些的定反理思作为论证形式虽说不是
明显谬误的,但是很可疑的。 例如:
* p→p∨q * p∧q→p * p→(q→p) * p→(p→q)
科学推理与有效性
全面的推理:演绎与归纳
科学 ==== 演绎 + 归纳
假设-演绎-实验
查拉图斯特拉决心独自远行。在分手的时刻,他对弟 子和崇拜者们说:你们忠心地追随我,数十年如一日;我 的学说你们都已经烂熟于心、出口成诵了。但是,你们为 什么不扯碎我头上的花冠呢?为什么不以追随我为羞耻 呢?为什么不骂我是骗子呢?只有当你们扯碎我的花冠、 以我为羞耻、并且骂我是骗子的时候,你们才真正掌握了 我的学说!
1.3 批判性思维的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来源
知识发展,就是思想家科学家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批判性思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开端
古希腊哲学中的分析和辨证方法 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的经验方法 理性主义哲学的逻辑分析推理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马克思)的对立统一观等等
现代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反思中国学术传统
很显然, “悟”这一方法既有诱人之处, 也有重大缺陷。 可以说,“悟”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中国学人 充满了诱惑力: 它是人文的, 既入世又出世; 思辨的, 意 味着智力的挑战; 综合的, 给予我们关于宇宙、人生的 总体画面; 诗化和浪漫的, 充满了神秘的美感。它有利 于形成一种审美静观式的人生态度, 听其自然、无为而 治的社会管理模式, 并且也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 荣。在中国学人看来,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打通宇宙、 人生、义理之间的界限, 打通学问、知识与诗歌之间的 界限, 体味“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的“意境”与 “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年:DouglasN.Walton和EricC.W.Krabbe
Commitment in Dialogue: Basic Concepts in Interpersonal Reasoning
近年来,北美地区的非形式逻辑学家、言 语交际理论学家与荷兰的语用论辩学家 还合作编撰了一些有关谬误研究和论辩 研究的读本与手册。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2020/10/16
1
导论
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兴起的缘由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敌人
——妨害批判性思维的定势
一、现实需要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
需要: 一门与日常推理(everyday reasoning)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练习: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 经过一个车站。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 一个很可怜的快要死的老人,一个曾经 救过你性命的医生;还有一个异性,是 那种你做梦都想的梦中情人,错过也许 就没有了。但除你之外,你的车只能再 载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2020/10/16
17
Analysis;Interpretation; Self-regulation;Inference; Explanation;Evaluation。
2020/10/16
18
批判性思维课程基本内容
(1)论证本体的理论 (2)论证的评价 (3)谬误理论
三、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一种发展能够用于评估、分析和 改进非形式推理的逻辑的尝试,而这 些非形式推理不仅出现在人际交流、 广告、政治辩论、法律论证之中,而 且存在于报纸、电视、英特网和别的 大众媒体所刊载的社会评论中。”
五、国内外发展状况
1958: The Uses of Argument 1958: The New Rhetoric: A Treatise on Argumentation 1981:Sonoma State University 年度讨论会:
7
思 考:
“有效性”
评估论证的充分条
件?必要条件?
A.充分条件?
任何一个重言式,不管其中的变项被代以 什么样的真值,都可以构成有效的推理。 例如:
p→p是定理 (p∧p)→q是定理 (p→q)∧p→q是定理
思考:从论证的角度看,上述定理有无 可疑之处?
还有某些定理作为论证形式虽说不 是明显谬误的,但是很可疑的。 例如:
理智的法官 克拉精神 上帝的鞭子 理智的剃刀 真诚的对话
四、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1、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技能 2、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
世界和人生给我们带来疑问, 疑问引起思考,思考要问为什么, 回答为什么要运用分析和推理,选 择判断答案要进行审验和评估,找 出接受或者拒绝某种信念与决定的 根据和理由。
有关的课程、一门与他们所听到和读到的关 于种族、污染、贫穷、性、核战争、人口爆 炸以及人类在20世纪后半叶所面临的所有其 他问题的论证(arguments)有关的课程。
2020/10/16
6
二、对现代逻辑规范效力的反思
1. 现代逻辑规范性的效力之源:有效性 2. 对有效性标准的反思
2020/10/16
* p→p∨q * p∧q→p * p→(q→p) * p→(p→q)
B.必要条件?
含义:
无效,坏论证(或错误的(fallacious)论证)
三、传统逻辑对论证 研究的不足
1、传统逻辑论证理论 的基本框架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含批
义判 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面对做 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 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
思考: 非形式逻辑与批
判性思维的关系。
二、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对象
1、批判性思维气质的培养 2、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
Truth-seeking;Open-mindedness; Analyticity;Systematicity;
Self-confidence;Inquisitiveness; Maturity。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的敌人 ——妨害批判性思维的定势
定势的各种表现方式
权威定势
书本定势
从众定势
经验定势
非理性定势
对定势的批判
查拉图斯特拉决心独自远行。在分手的时刻,他对弟 子和崇拜者们说:你们忠心地追随我,数十年如一日;我 的学说你们都已经烂熟于心、出口成诵了。但是,你们为 什么不扯碎我头上的花冠呢?为什么不以追随我为羞耻 呢?为什么不骂我是骗子呢?只有当你们扯碎我的花冠、 以我为羞耻、并且骂我是骗子的时候,你们才真正掌握了 我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