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合集下载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探讨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探讨
2 4℃ ,0 mg L久 久 消 毒 液 湿 拖 地 面 、 拭 台 面 、 品 表 面 , 50 / 擦 物
司生 产 的 HF 0 一4 0型 人 工 肝 支 持 系统 对 全 组 病 例 进 行 人 工 肝 治疗 ; 治疗 模 式 包 括 : 浆 置 换 < E 9 血 P > 3例 次 , 蛋 白 透 析 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1 年第 3 卷第 2 期 00 l 4
人 工 肝 血 液 净 化 治 疗 肝 衰 竭 的护 理 探讨
李 霞
【 要】 目的 探 讨 人 工 肝 血 液 净 化 治 疗 急慢 性肝 衰竭 的科 学有 效 的 护理 措 施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摘 析我科 20 0 5年 9月~ 2 1 0 0年 8月救 治 的 急 慢 性 肝 衰 竭 患 者 l5例 。 全 组 病 例 进 行 人 工肝 血 液 净 化 治 1
评 估患者 的一般情 况 , 断 、 程 、 情 , 诊 病 病
竭 患 者 i 5 , 进 行 人 工 肝 血 液 净 化 治 疗 , 得 良 好 的 效 1例 均 取
果 , 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血 常 规 、 血 功 能 、 肾 功 能 等 实 验 室 结 果 , 解 患 者 的 心 理 凝 肝 了 状 况 , 细 耐 心 的解 释 人 工 肝 治 疗 目 的 、 法 、 中 配 合 及 注 详 方 术
( AHD> 例 次 , 2 血液 透 析 滤 过 < HDF 8例 次 , E 序 贯 C > P VVH沙 ) 长 邮 编 4 0 0 10 5 收 稿 日期 2 l - 1 —0 Oo 1 6
三 氧 消毒 剂机 消毒 2 。备 供 氧 设 备 , 电监 护 等 抢 救 药 物 及 h 心 物 品 , 少 人 员 走 动 。工 作 人 员 必 须 戴 好 口 罩 、 子 , 换 工 减 帽 更 作衣 、 内鞋 ; 者需更换病号服 , 鞋套 , 一次性帽子 。 室 患 穿 戴 2 13 用 物 准 备 采 用 HF一4 0血 液 净 化 仪 , 据 不 同 的 .. 0 根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肝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脏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

肝衰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酒精性肝病等,严重的肝衰竭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循环紊乱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肝衰竭的手段,其通过模拟肝脏的生理功能,帮助患者代谢毒素和废物,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对于肝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一、护理前准备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因此在开始治疗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肝功能、血液生化指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等方面的观察。

其次,护士需要与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护士需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安置导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体位调整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 导管护理导管是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负责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系统,并将治疗后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因此,导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护士需要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性,确保导管没有移位或者堵塞。

其次,护士需要定期更换导管的固定带和敷料,避免导管脱落或感染。

最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监测生命体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因此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等方面的观察。

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需要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血液灌注,因此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避免出现水过多或者水不足的情况。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肝脏功能帮助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技术。

在护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和经验。

首先,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身体状况往往较为严重,需要紧急救治。

作为护士,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准备好人工肝支持系统并启动治疗,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和演练,以确保自己熟练操作设备。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如血压、心率、尿量等。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胀、恶心、呕吐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给予药物治疗等。

另外,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

肝衰竭患者往往由于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原因出现营养不良。

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给予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

此外,护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感染控制。

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因此,在操作设备的时候要做好无菌操作,保持设备和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皮肤和黏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此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应注意设备的操作、患者病情的观察、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支持

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支持

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支持1背景在血液透析的一个新概念出现20年后,体外白蛋白透析(extracorpo real albumin dialysis ,ECAD)仍然是主要的人工肝支持手段。

白蛋白透析设备可以大量地移除晚期肝病患者体内的水溶性分子、白蛋白结合的分子、药物、毒素等。

在三种常用的吸收再循环系统中(MARS、百特、Dee rfield),成分血浆分离吸附系统Prometheus(Fresenius)和单通道白蛋白透析(single pass albumin dialysis)MARS是最常用的系统。

最近,血浆置换也用于肝衰竭患者。

MARS用于各种肝衰竭,包括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肝移植和肝切除后的肝功能不全和肝衰竭、难治性瘙痒、药物过量和继发性肝功能不全。

采用MARS的白蛋白透析用于各个学科,包括内科ICU、外科IC U、肾病科、肝病科、移植中心等,临床实践差异也很大。

尽管有很多临床RCT和meta分析,关于ECAD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最佳的治疗流程等都不明确。

对于重症患者,多器官支持治疗(multiorgan support therapie s,MOST)可以同时支持衰竭的器官。

这里主要探讨终末期肝病和器官功能不全如ALF和ACLF应用白蛋白透析的适应证和模式等。

科学委员会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⑴肝支持治疗白蛋白透析的原理。

⑵哪些患者适宜白蛋白肝透析。

⑶白蛋白肝透析的最佳时机。

⑷白蛋白肝透析的最佳技术方案。

⑸白蛋白肝透析时安全性的监测问题。

1.肝支持治疗白蛋白透析的原理1.1白蛋白代谢白蛋白是一种水溶性67 kDa的蛋白,中性ph下带负电,仅在肝细胞合成,半衰期约20d。

白蛋白是重要的转运分子,包括各种脂肪酸、亲脂类毒素、激素、维生素、金属、代谢物质和药物等。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作者:杨同伟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对照组40例未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日、好转率。

结果: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达到77.5%。

结论: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

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肝衰竭;护理肝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是威胁肝病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

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其原理是通过暂时和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和恢复创造条件,或者在肝脏损伤严重的情况下,通过人工肝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从内科治疗过渡到肝移植。

其中血浆置换是目前临床人工肝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随着人工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作为人工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肝衰竭患者80例,其中40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肝衰竭患者,病原学检测均为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诊疗指南,将其分成两组。

观察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3~76岁。

其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34例,慢性肝衰竭5例,急性肝衰竭1例,根据病情、经济情况每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术1~5次。

对照组选同期肝衰竭患者40例,基础治疗同观察组,未进行人工肝治疗。

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2岁。

其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31例,慢性肝衰竭8例,急性肝衰竭1例。

通过血浆置换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达到77.5%,治疗效果优于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组。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护理课件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护理课件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或慢性肝衰竭、药物或毒物 中毒、严重胆汁淤积等。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不 全、严重感染等。
0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护理流程
治疗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病因、病程及合并症,以 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肝 支持系统的原理、治疗目 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混合型人工肝
结合非生物型和生物型的 特点,提高肝脏替代治疗 的效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
01
年代开始探索人工 肝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研究阶段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动物 实验,验证人工肝支持系统的
可行性和效果。
临床试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临床 试验,验证人工肝支持系统在
详细描述
出血的原因可能包括肝素使用不当、导管位置不佳、肝功能差凝血障碍等。对 于出血的处理,应立即停止肝素使用,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输注 血小板或新鲜血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感染
总结词
感染也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引发败 血症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导管插入时的污染、长期留置导管引起 的局部感染等。对于感染的处理,应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 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对感染 源进行控制和消毒。
准备治疗用品
根据治疗方案准备所需的 仪器、设备和耗材,确保 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治疗中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防止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人工肝治疗护理

人工肝治疗护理

人工肝治疗护理一概述各种急、慢性因素损害肝脏,导致肝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肝脏合成功能障碍,体内各种有毒物质得不到及时清除,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及全身器官功能受损,危及生命。

人工肝是为患者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是重型肝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过滤、血液透析、血液/血浆灌流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等技术。

二目的1.为重型肝炎或肝衰竭时的肝细胞再生创造时间,使可逆性肝损伤者肝功能得到恢复。

2.作为肝脏特殊或应激情况下的辅助治疗手段。

3.协助治疗肝移植后的最初无功能状态。

三用物血液净化机及透析装置。

四操作方法首先采用常规方法在患者外周血管处穿刺,依据患者静脉类型以及全身血液流通情况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

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重型肝病患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加上其对人工肝治疗不甚了解,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人工肝治疗的原理、大致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术前准备认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做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等检查,评估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指导患者术前大、小便。

对治疗室进行全面消毒,室温夏季维持在26~28℃,冬季维持在28~30℃。

备齐各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2.术中护理(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检查机器运转状况。

(2)仔细检查管道连接状况,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排尽空气。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冷、生命体征等变化。

(4)观察并记录仪器的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的变化状况。

(5)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有无血浆过敏反应。

3.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观察神志变化,插管处是否有淤血、皮下出血或血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血管通路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导管脱出,尽量减少导管腔污染。

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

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

摘要: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肝术后护理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一、引言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必要物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重症肝炎、肝衰竭等肝脏疾病患者。

术后护理是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肌张力等神经系统状况,注意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黄疸、瘀斑等异常情况。

2. 生命体征监测(1)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观察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

(3)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1)出血: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插管处渗血情况,如发现渗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尿液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

(2)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3)肝功能衰竭: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等,观察患者黄疸程度。

若出现肝功能衰竭,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如出现电解质紊乱,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术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有利于毒素排泄。

(3)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调整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6-30T10:11:40.2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王国先聂海[导读]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指的利用体外机械或理化装置,代替肝脏功能。

王国先聂海(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7100)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 年12 月~2014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6 例患者治愈2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

经分析发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常见高危因素为皮疹、血压一过性下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护理人员务必机遇足够重视。

结论:为改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预后效果,临床护理工作务必要认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高危因素,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尽可能降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相关风险。

【关键词】人工肝;肝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6-01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指的利用体外机械或理化装置,代替肝脏功能,分解体内毒害物质。

该系统是临床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措施,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尽早恢复。

不过,肝衰竭患者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对预后十分不利。

本文将我院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6 例肝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56 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1 例,女性化妆你和25 例;年龄范围在7~84 岁之间,平均年龄(45.5±5.4)岁。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各项指标均满足2006 年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相关要求[3],无误诊。

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11 例,肝肾综合征12 例,肝胆系统感染9 例,原发性腹膜炎8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13 例,原因不明3 例。

1.2 方法全体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人工支持治疗方式。

治疗设备主要包括:血浆交换仪、职能多功能人工肝治疗仪以及血液透析滤过及。

其中,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CHF)患者26 次,PE 联合血液透析(HD)12 次,PE 联合血液透析滤过26 次,单独PE、CHF、HD 或HDF 工84 次。

平均每例患者至少接受治疗3.5 次。

2 结果56 例患者治愈2
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

治疗期间,有2
4 例患者出现皮疹症状,占比42.9%;
16 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占比28.6%;23 例患者有畏寒症状,占比41.1%;37 例患者血压下降,占比66.1%;3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占比5.4%;6 例患者有水肿症状,占比10.7%;1 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占比1.8%;2 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占比3.6%;堵管、破膜各1例,占比1.8%。

3 讨论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多合并各类并发症,死亡风险高,预后效果差。

使用ALSS 治疗肝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暂时性代替肝脏净化血液。

不过,该疗法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在本组研究中,56 例患者接受ALSS治疗期间,有24 例患者出现皮疹症状,16 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23 例患者有畏寒症状,37 例患者血压下降,3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血,6 例患者有水肿症状,1 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2 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堵管、破膜各1 例。

研究结果提示,ALSS 的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出血、低血压、激发性感染、堵管破膜为主。

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是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

高危因素的护理对策:①过敏反应的护理对策:皮疹、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畏寒等,均属于过敏性反应。

过敏性反应的发生,多与治疗过程中用到异体血浆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可机遇苯海拉明或10% 葡萄糖酸钙环节症状。

患者出现畏寒症状时,可加强保暖或加快血浆、置换液的输注速度。

倘若患者呼吸急促、有胸闷现象,则需给予吸氧,必要时可使用地塞米松等进行药物干预[2]。

②出血的护理对策: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故穿刺过程中易引起血管受损。

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务必要在治疗前,了解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量,正确使用肝素抗凝。

倘若患者凝血功能严重弱化,则实行无肝素处理。

出血后,需立刻使用止血敏等药物积极止血,必要时可停止治疗,并用沙袋等局部加压止血。

③低血压与激发性感染的护理对策:本组患者多在治疗后2h 出现低血压现象,多与循环血量一过性减少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可酌情使用抗凝剂,或在中预冲血浆200ml 后再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注意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调节流速。

一旦出现低血压,则需减慢超滤速度,待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

针对继发性感染,则需保持留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或缩短置管时间。

④堵管破膜的护理对策:堵管破膜均由抗凝剂使用不当有关,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使用肝素,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调整肝素用量。

本组56 例患者治愈23 例,好转27 例,死亡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

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ALSS 的预后效果。

该研究结论与刘晓敏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3]。

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对改善预后影响深远,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1] 张威, 王喜梅, 张晓利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3,22(01):22-24.
[2] 丛庆伟, 朱英.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B),2014,25(08):70-73.[3] 刘晓敏, 姚玉梅, 冯佩霞等.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04):380-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