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组建网络部队目标直指中国巴基斯坦
印度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研究

文献引用格式:吕玮,万兵,龚汉卿.印度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1(4):17-25.LV Wei,WAN Bing,GONG Hanqing.Overview of India's Cyberspace OperationCapabilities^].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Privacy,2021(4):17-25.印度网络空间作战力量研究*吕玮,万兵,龚汉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网络战是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作战手段,并有可能决定未来战场的胜利者。
考虑 到印度的体量和其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印度今后可能会在包括网络战在内的国际竞争 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下介绍了印度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政策导向,梳理了印度政府和 军队中与网络作战有关的体系架构,并探讨了印度网络作战能力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作战;网络安全;印度;国防网络局;印度计算机应急响应组;国家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保护中心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8054(2021)04-0017-09Overview of I ndia's Cyberspace Operation CapabilitiesLV Wei,WAN Bing,GONG Hanqing(No.30 Institute of CETC,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Abstract: Cyber warfare is a vital means in modern warfare and the winner in future battlefield may depend on it. In consideration of India's size and position in the India-Pacific Strategy of United States, India ma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cyber warfa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dia's policy orientation in terms of cyber security, describes the cyber warfare architecture within India's government and armed forces, and discusses the main issues and trends of India's cyber warfare capabilities.Key words: cyber operation; cyber security; India; defense cyber agency; CERT—In; NCIIPC* 收稿日期:2021-03-12;修回日期:2021-03-25 Receiveddate:2021-03-12; Revised date:2021-03-25APR2021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170引言过去十年来,随着各国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曰益加深,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冲突的最新 舞台。
中国战略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战略的现状及未来美智库战略预测公司负责人弗里德曼3月6日发文针对中国战略现状及未来展开了分析,指出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
而且,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其导弹战略也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文章称,维护国内安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利益,而国家安全取决于对四个非汉族缓冲区的控制: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
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意味着中国可免受来自西部草原以及南部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任何直接攻击。
控制这些缓冲地区不但为中国提供了丛林、高山、草原和西伯利亚荒原等难以跨越的地理屏障,还为其提供了可把任何敌对者置于劣势的防御纵深。
目前,中国西藏和新疆地区一直不安定,其中以西藏的情况最为棘手。
只要印度和中国仍被喜马拉雅相隔,两国就不可能发生直接大规模冲突。
两国都经受不起在那种地形中的大规模战争。
不过,如果中国和印度要穿过喜马拉雅,在山系另一侧建立军事存在,那么两国会出现彼此威胁的情况。
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巴基斯坦,那么这种威胁就会出现。
对中国而言,如果大规模印度部队进入西藏,这种威胁也会出现。
因此,中国一直做势派大量部队进入巴基斯坦,但实际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实际驻军并不感兴趣——哪怕是针对印度的。
而且,中国也无意在巴基斯坦采取安全行动。
同样的,在西藏发生重大变动时,印度也不会派军进入。
对印度来说,虽然没有中国部队的独立西藏会很有吸引力,但其却并不想向那里派驻大量部队。
西藏发生动乱可能会得到印度的稍许鼓励和支持,但并达不到威胁中国控制的程度。
中国的重点是维持国内稳定。
维持国内稳定要求资源转移,而这反过来要求中国沿海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以产生资金来流往内陆。
如果出口流动和原材料进口活动停止,国内收入会迅速下降至可能发生政治动乱的程度。
(现在的中国不可能发生变革,但社会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中国必须利用其安全机构和解放军和控制这些紧张局面。
7-印度军事战略目标讲稿

印度军事战略印度军事战略的演变印度独立后迄今,其军事战略在保持霸权主义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之下,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内容.其军事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推行了三种不同的军事战略。
一、“西攻北进”战略(1947-一1961年)1947-1961年间,印度执行“西攻北进”军事战略。
西攻,是指对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实行进攻政策.北进是指在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势头的同时,对我国领土推行蚕食的“前进政策”。
自印度独立至五十年代中期,由于印度独立不久,尚未摆脱英国殖民体系。
国内阶级斗争、民族矛盾、教派矛盾的角逐加剧。
其军队和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英殖民者遗留下来的;国防预算开支很小(整个50年代,其国防开支每年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8%左右),军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其军事活动主要限于国内。
与此同时,因印、巴分治的克什米尔领土归属问题,印度在军事上对巴采取进攻政策,以此来解决两国边境的领土归属间题。
于是,印度在1947年10月向巴基斯坦挑起了长达14个月的克什米尔战争。
印度抢占2/3的克什米尔领土后,为巩固在克什米尔地区已取得的成果,保持对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和进攻势头。
将绝大多数军队部署在印巴边境,对巴形成进攻之态势。
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印两国比较友好.但到五十年代末期之后,印度称霸扩张的野心开始显露,妄图吞并我国整个西藏,策动西藏上层叛乱,企图使西藏脱离中国归印度势力范围,并把其军队推进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前沿(1959年8月,印宣布“麦线”以南地区由其陆军接管),逐步将军事矛头指向我国,对我国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越线大肆入侵,蚕食我国大片领土(蚕食我领土9.245万平方公里)。
同时,又对我国另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印度蚕食我国领土和对我领土的要求,实质上是继承了英帝国主义者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前进政策”的衣钵。
在整个这一时期,印度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巩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国民经济;针对巴基斯坦适度扩充军事实力(其总兵力由印巴分治时的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以保持对巴的军事优势,不使巴威胁印度的安全;把英殖民军“印度化”,统编全国各土邦王公的部队;注意加强中印边境的军事力量,逐步推行以蚕食中国领土为目的的“前进政策”。
对对中国国防的认识

对中国国防的认识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是处在由二极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时期。
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严峻,中国国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中华民族要从容应对,居安思危。
本文由以下各方面阐述我对中国国防的具体认识: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二、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圈。
三、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四、面对当今国际大环境,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做。
关键词:周边安全美国包围圈台湾问题贡献力量世界多极化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国际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
虽然国际形势日渐缓和,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横行。
我国既要加速发展,也要确保安全。
“国富”“兵强”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以《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主张各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试图走向政治大国,印度军事力量悄然崛起,克什米尔屡衅争端,南中国海波起云涌,美国又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与经济的封锁,台独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一直阻碍两岸的和平统一,境内的疆独藏独势力活动猖獗,破坏国内的和平安定。
中国国防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仍面对着巨大压力!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北方邻国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人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改善。
在政治领域,两国高层领导人频频互访,积极对话;在经济领域,两国经贸关系虽然经历一个从剧增、锐减到逐步回升的过程;在军事领域,两国军事互访不断增多,军事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两国的合作也在加强。
印度正在走向“世界军事大国”

尔问题和对 付西线的巴基斯坦 , 避免 陷人东 、 西两线
对敌 的 境地 , 可 达 到 牵 制 、 制 中 国 的 目 的 , 时 又 遏 同
巴基斯坦 国力相对较弱, 因此 , 以优势兵力摧毁或控
制 巴基 斯 坦 就 是 成 为 印 度 近 期 战 略 利 益 的 基 本 目 标 。 这 也是 印度 始 终 对 巴 采 取 进 攻 战 略 的 主 要 原
一
、
控制战略。 由于“ 印度 洋直接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
在 超 级 大 国 的角 逐 中 , 控 制 了 印 度 洋 , 谁 谁就 能 够把 两 大 洋 的 力 量 连 接 在 一 起 ” 因 此 , 度 把 印 度 洋 。 印
2 世 纪 初 争 当 世 界 军 事 大 国 的 目标 , 制 定 了 “ l 并 北
以信 息 软 件 业 为 核 心 的 高 科 技 实 力 的增 强 , 度 的 印 “ 世界 军 事大 国 ” 正 日益 变 成 现 实 。 梦
拉伯海尉近 , 基本 对巴基斯坦形成较大的兵力优势。
在南面 . 印度 采 取 把 印 度 洋 变 成 “ 度 之 洋 ” 印 的
新军 事战略 目 为“ 标 世界军事大 国” 引舫 世界之交 , 度调整了国家安全战略 , 印 明确 提 出
为印度将 来突入亚太 地区提 供战略立 足点。 因此 , 与东盟及大洋 洲国家联 合 , 为其实 现长远 战略 目 可 标莫定地缘基 础。近些 年来 , 印度 海军频繁与 东盟
作 : : .青岛海 军潜 艇学 …治教 … … 2J ̄r 者 仲光 一0 … 研宣讲 师, ̄ l 简 盘3… 升 02 . a ・ 院政
洋 看 成 是 其 争 当世 界 军 事 大 国总 体 战 略 的 一 部 分 近年 来 , 度 不 仅 提 出 了“ 海 歼 敌 ” 略 , 提 出 要 印 远 战 还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名词解释两条线战略: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
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
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
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
“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
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非传统安全对中国未来周边环境的影响

⾮传统安全对中国未来周边环境的影响2019-07-07受美国全球战略重⼼东移、重返亚太步伐加快,中国崛起势头强劲、周边国家借美抑华意图加深等内外因素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趋复杂。
其中⾮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不断上升,尤其在恐怖主义、核安全、⽹络安全、⽔源争端、能源安全、⾛私等问题上⾯临严峻挑战。
妥善应对⾮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未来维护周边稳定、赢得战略主动意义重⼤。
中国周边⾮传统安全挑战加剧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复杂,邻国众多且情况各异,各种敏感问题、热点区域汇聚,民族、宗教、边界、资源等各种⽭盾交织,成为中国周边⾮传统安全挑战上升的源头。
另⼀⽅⾯,随着两极格局结束,中国周边环境和平因素增长,⼤规模外敌⼊侵等传统安全威胁减弱,但是⾮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加⼤,并越来越不容忽视。
同时,美国加紧部署“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增强,⽽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猜疑增多,两者相互借助使中国在周边⾯临的⾮传统安全挑战将更加严峻。
⼀、恐怖主义威胁上升“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威胁逐渐上升。
西南部南亚地区⼀度作为“基地”组织的⼤本营,各种恐怖活动猖獗。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事成效有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等极端势⼒虽受重创然势⼒犹存,恐怖袭击频发,其外溢效应极⼤刺激了中国西部地区“三股势⼒”再趋活跃。
西北部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局部动荡,恐怖势⼒活动频繁的塔吉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费尔⼲纳⾕地与中国南疆邻近,“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扎布特”等宗教极端组织趁机加⼤对中国边疆地区的渗透。
尤其是“疆独”组织“东伊运”与“基地”、塔利班等联系密切,长期接受其培训、资助和武装庇护,仿效“圣战”⼿法,在新疆地区不断制造暴⼒恐怖事件。
同时,暴⼒倾向⽇益加剧的“藏独”势⼒也加紧与境内外分裂势⼒串联,以“藏青会”为代表的激进组织极⼒主张,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杀式袭击在内的恐怖活动。
军事理论课试题库及答案 (1)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考试试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分2、密封线外不得有姓名及相关标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得分()1、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_______、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效果精确化、作战样式多样化、战场行动快速化。
2、目前美军将C4ISR发展为C4IKSR,这里的“K”代表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将是信息战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4、与“以镒称铢”相匹配的军事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5、信息化战争作战要素一体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
6、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______、平等、______。
7、毛泽东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_______________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_______________的。
”8、_________是争取时间,保障部队快速实施机动,夺取战争主动最有效的措施。
9、江泽民提出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_______________、不变质。
10、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发展,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_______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1分,共10分)得分()1、( )是由计算机系统开发者或程序员按一定的系统特定条件设计的、蓄意埋置在系统内部的一段特定程序。
A、“蠕虫”程序B、“特洛伊木马”程序C、截取程序D、逻辑炸弹2、()是一种利用卫星定位实现精确制导的新技术,一般用于攻击地面静止目标。
A、遥控制导B、卫星制导C、惯性制导D、匹配制导3、地地战略导弹飞行轨迹分为地地弹道战略导弹和地地巡航战略导弹。
射程在()以上。
A、800千米以内B、2000千米C、6000千米D、1000千米以上4、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组建网络部队目标直指中国巴基斯坦
印度陆军指挥官会议日前作出决定,将组建一支规模达1.5万人的网络安全部队,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攻击。
有报道认为,这是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举措。
《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军方决定加强目前已经连接到师级单位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据称,除了把网络安全组织建立在师级单位以应对网络战外,陆军高级官员还将通过建立陆军网络安全研究所来满足对“定期网络安全监察”的紧迫需求。
一名印军高级官员说:“目前像美军这样信息化程度很高的部队每年可能遭受3000 到4000次网络攻击。
我们的陆军也将面临类似的威胁。
”
报道称,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网络战和信息战能力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已经把网络战作为最优先的发展项目之一。
印度的“网军”也是主要针对这两个国家而设立的。
对于印度“以中国巴基斯坦为主要假想敌”的观点,有分析认为,尽管印度不断渲染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压力,但并没有证据可以显示这两个国家向印度军方发动网络袭击。
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借助西方渲染“中国黑客威胁”的时机,减少印军组建网络战部队引起的争议,并让政府为军方大开绿灯。
印度军方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种网络逐渐成为印军作战不可或缺的平台。
在印度三军中,印度陆军首先加速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代号为“闪光信使”的印军最先进的战略宽带网2005年8月正式开通使用。
与此同时,印度海军已成功开发被称为“第三只眼”的保密数据信息传输网络。
此外,为实现三军现有各系统间的联网运行,印陆海空三军正在共同开发适用于未来战争需要的跨军种网络,印度国防部正在开展一项计划,建立包括总理办公室、国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间的网络。
印度军方已在位于新德里的陆军总部建立了专门负责网络中心战的网络安全部门,还将在所有军区和重要军事部门的总部建立网络安全分部。
这些部门将负责审查印军现有网络的安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