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长汀:力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长汀:力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史文化名 城保护 、建设 已步入 实质 文 物保 护 管 理规 定》;20 0 4年 完成 稿 ,定稿 后 ,经人 大常 委会会 议 审
性 阶段。
了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规 划 编 制 ; 议 通过 ,转 交 县政 府 办理 。县人 大
长 汀 是 19 9 4年 国 务 院 第 三 批 2 0 年 完成 了历史街 区控制性 详细 常 委会提 出 的建设性 意见 ,促进 县 07
临 督 在 线
长汀 : 力促 历 史 文化 名城 保 护
★邓 永 梅 张 良莹
史 、客 家 、红 色 “ 三位 一体 ”文 化 风格 和特 征 。 了挖掘历史文化的活 为
精 髓 的原则 ,在规 划论 证 的科 学 性 力 因子 ,再 现 古 城 悠 久人 文风 貌 ,
20 年 1 月 1 日,长 汀 县 人 和实际操 作 的可行 性相 统一 的基 础 2 0 09 2 0 0 8年 4 6 , 汀县人 大常 委会 — 月 长
作 为长 汀 历史 文化名 城重 要组 的蓝 图和依 据 。可 以预见 ,随 着保
城总体规 划调整 和T 贸新 城概 念性 成部分 的县 城 四大历史街 区 , 具有典 护 措施 力度 的加 大 ,古 城将 焕 发 出 规划”等 活动 。提 出应坚 持保 护历 型 的唐宋 明清 时期 的江南 客家 建筑 更加迷人 的魅力 。
大常委会 召开 “ 长汀 古城保 护与 旅 上 ,把握 好长 汀历 史文 化名 城 的内 组 成调研 组 , 对县重点历 史街 区的保 游发展 概念性 规划 暨建设 街—— 五 涵 ,切 实做 到在保 护 中建设 ,在 建 护 整治选 择 店头街 ( 建设 街 ) 五通 和
通街修 建性详规 编制 征求意 见座谈 设 中保 护 ;重 点历 史街 区应 在修 旧 街作 为试 点 , 进行 了专题 调研 。调研

福建长汀古城保护与新区协调发展研究

福建长汀古城保护与新区协调发展研究
长 汀 地 处 崇 山 峻 岭 中 的 ” 闽 穷 七
处” .城市 与 其所 依 赖 的 自然 环 境 融 合 为一 体 . 有独特 的城 市 格局 . 具 包括 ” 三 山 两水 、 轴 三 圈 ” 山川形 胜 ” 一 的 佛 挂珠 ”式的 古城 墙格 局 . 成城 内 有山 形
山中 有城 、山环 水抱 之势 .体 现 了 古城
路 网结 构 建筑 布 局 充静 体 现 了i 代 中 国 的政 浩 制度 与 礼 硅序 在 吉城 从
卧 龙山 顶 延 伸至 宝珠 宙轴 线上 ]
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干 中心 的 是 唐采 时 期 作 为汀 府{ I 暂 子 城 I和 后是 的 州试 院 : 盈 3 与翼 如 ) 左 右 两 边 排 列 着 城 隍庙 ; H 府 文 1-
析 .巧妙 解 决 .才能 使城 市 的 文化 .城 市 的精 神得 到全 面保 护 延续 与发 展 。 本 文 以我 们 在 福 建 长 汀 的 工 作 为 例 .从面 临 的 问题开 始 .通 过 仔细 的分 析 理 解 .提 出解 决思 路 .以期对 其 他城 市 的规 划 建设 有 一定 借 鉴 意义 。



风 水理 念 的 薄 因 多 空 地
建 筑 质 量压
规 模均 较 博 部 、 东都 为 差 . 仅 反 映 出
礼 制 社 声 .乜 反 映 城 市 发 展 年 轮 訇 长 玎 周边概坦 示意 I 斑 2 南j乌




48
维普资讯
规 划 及 建 设 过 程 中 用 心 理 解 .仔 细 分
的 一 个 县 级 城 市 .具 有 丰 富 的 古 城

福建龙岩长汀古城说明文

福建龙岩长汀古城说明文

福建龙岩长汀古城说明文福建龙岩长汀古城,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作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长汀古城建于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古城的规模较小,城墙周长约2.3公里,城内布局紧凑有序,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传统的福建土楼、明清时期的府邸和寺庙等,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作为福建土楼的一部分,长汀古城内有多座保存完好的土楼群,其中最著名的是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古城的东南部,始建于明代,由四个不同类型的土楼组成。

这些土楼是以古老的土法建造而成,它们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工艺技巧,体现了福建传统建筑的精华。

每个土楼内部都设有厨房、厕所和供人居住的房间,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家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除了土楼,长汀古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值得一提。

其中,有明代的白沙井古井,清代的岭仓书院和义庄,以及古城的北门、南门和东门等。

这些建筑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了解长汀古城历史的重要窗口。

长汀古城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还有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独特,如木雕、石雕、剪纸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古城的街道巷弄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手艺人正在制作精美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是长汀古城的文化代表。

古城内还有许多寺庙和庙宇,其中最有名的是长汀文庙。

长汀文庙建于明代,是古城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庙内供奉有众多文学、文化名人的神像,是学子求学和祈福的地方。

每年的开学季和考试季,都有众多学子和家长前来祈福,希望能取得好的成绩和学业进步。

长汀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令人着迷。

每一座古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每一条古街巷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的风韵和人文气息,了解到福建的历史和文化。

长汀古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得到了重视,不仅进行了维修和保护,还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座古城的魅力。

【福建】秀起汀水的汀州古城,正以修旧如旧的风貌重新展现

【福建】秀起汀水的汀州古城,正以修旧如旧的风貌重新展现

【福建】秀起汀水的汀州古城,正以修旧如旧的风貌重新展现1、福建长汀汀州古城(翻拍)汀州古城位于福建长汀县汀州镇,是一座历经千年并与湘西凤凰古城齐名的唐宋古城。

古汀州城呈圆形,被一道始建于唐大历四年的古城墙所护围。

经过历代更替和岁月侵蚀,现今的古城墙早已不存旧貌。

近年为了打造旅游业,着手修复了部分古城墙和四座城门,并在汀江沿岸打造了一个客家古建筑长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汀州古城有客家首府之称,据说是古代中原人南迁后最早的落脚点。

中国历史上的数次战乱,迫使古代中原汉人数次举族南迁,到福建广东一带落脚扩土开荒。

汀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汀州古城外的汀江也成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中原人迁移到汀州,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汀州,现今汀州城内的客家特色建筑亦是中原建筑的风格。

2、位于市中心的三元阁,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

3、三元阁正对着汀州试院,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之意。

城门里的可供歇脚的长条凳,是为一景。

4、三元阁下的广场上,百姓载歌载舞、自娱自乐很是热闹。

5、老街正在整修,老街的一侧是一联排的客家宗祠建筑。

6、宗祠的空间成为老年人的活动室7、8、从三元阁逛着逛着,逛到了店头街老街。

9、一个熟悉的面孔让咱们停下了脚步10、这里是一座纪念美国飞虎队的纪念馆11、1941年8月1日,应中国政府招募,美国民间组织成立空军“飞虎队”到中国参与抗日战争。

1945年2月,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率部进驻长汀机场进行抗战。

12、八喜院子是老街上的一家传统饭店,以豆腐为主打菜品,看菜名有近五十种。

13、不知“泡猪腰”是啥小吃14、“老鼠干”像似地瓜干15、很有年代感的理发室16、竹刻木刻坊17、转到南门街18、走进一个建筑展览馆去瞧瞧19、木制藻井上雕刻着精细的花纹20、藻井下的太极八卦石22、士大夫家的会客厅堂23、随处可见的宗祠24、古色古香的房子是新建的25、卧龙书院原在长汀城之北,修建于南宋宝祐年间。

现在的卧龙书院,是重新选址老城区南大街新修建的。

龙岩长汀古城简介

龙岩长汀古城简介

龙岩长汀古城简介
龙岩长汀古城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境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这座古城坐落在美丽的闽西南山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长汀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这座古城曾是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闽南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

古城内保存下来的建筑群以清代建筑为主,包括庙宇、官府、商铺、民居等各种建筑形式,展现出了明清时期的繁荣景象。

古城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长汀会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会馆是明清时期闽西侨乡会馆的代表作之一,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会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展示了长汀人民的丰功伟绩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除了会馆,古城内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例如秀水苏祠、古城墙、古井等,每一处都展现着长汀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长汀古城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城外山清水秀,溪流潺潺,是远离喧嚣都市的理想休闲度假胜地。

游客们可以漫步古城街巷,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也可以欣赏自然山水之美,放松身心。

龙岩长汀古城作为福建省的历史名城,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无论是追溯历史风貌,还是领略自然风光,长汀古城都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福建长汀古城保护与新区协调发展研究

福建长汀古城保护与新区协调发展研究
在嚣器、凑寒、嚣寒竭受袋琵影淘, 中原汉人出现过三次大规模南迂.太爨 移民来到这个榈对安全的庇护所.成为 中原移民的重疑落脚点与发展的地方, 故有“客家首府”之称。中原移民带来 了先遂豹生产技术,与菝住民溺越族人 和睦相延,在猿立的袋状封闭的惫毽零 元内与原祖居住地失去联系.而保蹈祷 原祖居地的传统文化习俗、语言特征.
¨ou一∞一现代城市研究

万方数据
蚕5 长;了富城套毒±送人日净密寝
图6 长汀古城分区多层建筑分布圈
万方数据
设蛰调魏关键。 分丰斤长河吉城内建筑开发强度露发
现.古城内历史街区建筑密度及容积率 较高。目前长汀古城内人口密度已达 182人/hm2.必须进行严格调控。现在 吉城内基瑙设施、簸务谩麓集中。主要 的城市功襞仍黧在吉城之雨。县城大部 分人I:q集聚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显游离 于整个建成区的平均水平。六街道占地 面积275 9h吖,占汀州镇街道建成隰筒 积的46%;六衡道总人口为4.6万人,占 汀矗}l镶慧人秘豹8‘|%:六鬻遘豹人El密 度高达{66人/hm2。六街道内部的人翻 也呈不均匀分布(如图5).其中,汀江 中的小岛水东街与中心街人口最为稠 密,人口密度几乎超出六街道均值的一 倍;,吉城内豹瞧汪嚣个鹰道:东门锈与 南门鹰人日密艨也较高。如既分布的人 口。其生活废水及垃圾对汀江的环境构 成了很大的威胁。长汀古城内现状居住 人口过多,造成人均建设用地小。建筑 密度大、人均瑶住建筑面积狭小、交邋 压力大的帻滚,不仅影l鸯古蠛痰熬入器 环境质量,也严重破坏了古城的传统风 貌,加速传统风貌建筑的损坏(图6,图 7)。随着长汀经济水平的提高.古城内 的交通出行方式和交通流量不可避免发 生改交,基麓吉城凌熬交逢润题主鬟袭 现在路丽不成系统,通行靛力有限;摩 托车的增加遗成新的交通问题两个方 面。

福建长汀与湖南凤凰古城旅游开发比较研究

福建长汀与湖南凤凰古城旅游开发比较研究
第3 4卷
第 2期
哈 尔 滨 学 院学 报
J O URNA L OF HARB I N . 2
2 0 1 3年 2月
Fe b . 2 01 3
[ 文章编号] 1 0 0 4 -5 8 5 6 ( 2 0 1 3 ) O 2 一o 0 4 6 一O 4
年凤凰 古城 被评 为 “ 中 国旅 游 强县 ” 。随 着 “ 天 下凤凰 ” 品牌的叫响, 凤 凰 古 城 的名 气 不 断 提
地 之一 , 是 福建 最大 的客家 人 聚居地 , 它不但 以 山中有城 、 城 中有 山 、 山水 秀 丽 、 人杰 地 灵 而 名 扬 天下 , 更 因它有 唐 宋 古 城 、 客 家首 府 、 革 命 圣
保 护单 位 3 8处 。 凤 凰古 城始 建 于元 代 , 自古 以来 就 是 军事 重镇 , 为大 湘西 的政 治 、 经济、 文 化 中 心 。凤 凰 古城 以原 汁原 味的巫楚 文化 、 璀璨 的军 事文 化 、 神 秘 的 民族 风 情 、 各 具特 色 的古 建 筑 古遗 址 形
势、 开发条件 、 独 特 的旅 游 经 营 管理 体 制 等 使 古城 旅 游 独 领 风 骚 , 也为 长汀古城 的古城旅 游开发提供 了
有 益 的 借 鉴 。借 鉴凤 凰 古城 旅 游成 功 经验 , 创新旅游 经营管理体 制, 突 出古 城 文 化 内涵 和 地 方 特 色 , 才 能 提 高 长 汀 古城 旅 游 的 档 次和 品住 , 使 长 汀 古 城 成 为 对 游 客 具 有较 强 吸 引 力 的 古城 旅 游 目的地
品牌 的专业 旅 游经 营公 司运作 , 在产 品包 装 、 旅 游促 销 、 市场 策划等 方 面都能 紧跟 市场 步伐 , 用 全新 的经 营理念 和管 理 手段 , 依托资 金 、 人 才优 势, 充 分发 挥公 司 的品牌 塑造 和市场 推介 能力 。 2 0 0 1年 凤 凰 古 城将 县 内 8个 主要 景点 五十 年 的经 营权 以 8 . 3 3亿 元 转 让 给 黄龙 洞投 资 股 份

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摘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及自然文化遗产。

过去长汀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现还须不断地研究、探索、深入。

本文结合长汀工作实际,谈谈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政府与民间合力“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这是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对长汀丰富的文化自然遗产和人文景观作出的高度评价。

这掷地有声的赞语,传遍大江南北,享誉四海五洲。

长汀,位于福建西部,与江西瑞金石城接壤,置县于西晋,唐开元二十四年设汀州,驻地就在长汀,是唐代福建五大州之一。

直至清末,长汀均是州、郡、路、府的治所,是历史上的汀州故地。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薪火相传、发展壮大,成为规模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城市之一,也是福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被海内外客属乡亲誉为“客家首府”。

长汀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熠熠发光的革命足迹。

长汀还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94年荣登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列,2003——2004年先后被授予“福建美食城”,“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2022年,长汀城内四大历史传统街区之一的店头街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一、长汀文化遗产简介历史的长河给长汀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

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包括:境内迄今保存的古文化遗址300多处、革命遗址200余处;成片的古街区和古民居、民宅及已公布的文保单位112处(其中国保11处、省保34处、县保67处);文保点51处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曲艺《南词》、吹打乐《公嬷吹》、打击乐《长锣鼓》、踩高跷、《道士舞》、走古事、板凳龙、手龙舞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长汀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研究MPACC 2010210--- 吴---摘要:福建长汀于1994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古城的保护日益显得更加重要。

通过对长汀古城传统格局的了解,分析近年以来长汀古城的保护工作。

提出只有在对古城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才能使古城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这也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之路。

1.中国历史文名城的保护及其意义1.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国目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17座。

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分四批公布的。

国务院于1982 年公布了第一批共24个,1986年公布了第二批共38个,1994年公布了第三批共37个,2001年分两次公布了山海关与湖南的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2011年又增补16座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多,历史悠久。

但保存下来年代久远的文物古迹的特点是地下遗存多,地上遗存保留较少。

现存最早的古建筑可以推到汉代(石阙),木结构建筑在唐代(公元8 世纪),而希腊、罗马保存的古建筑的年代要早的多。

就其保护数量说,英格兰有登录建筑50万处,保护区8000多处;在我国有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在一起不足10万处,保护区只上百处。

需要注意的是,英格兰的面积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差73倍。

所以就我国的悠久历史和辽阔地域来讲,我们保护的文物古迹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我们更应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使之与文明古国的地位相称。

1.2 经济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良好发展。

城市化发展到了加速期,由于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方为了改善城市功能,更好的吸引到外资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常常以低价、不计成本出租或出让历史城区换取本地GDP的增长,有时为了能够吸引资金的投入,甚至向开发商承诺无条件的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在畸形发展城市建设中,历史名城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对历史城区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拆除,造成文化资源大量的消失,在“大开发”的背景下造成了中国传统的城市络脉悄然消亡。

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当地人们也意识到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造成的文化资源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人们逐渐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将保护范围由单体文物保护单位延伸至整个历史街区,甚至延伸至整座城市,遗产保护由局域性向全局性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其目的就是确保历史名城所传承的历史信息不受破坏。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就认为没有高楼和宽阔的马路,同样能向世界打出自己的名牌,创造出很好的经济效益。

因为平遥就是通过科学城市规划,将古城内一些与古城不协调的各种因素全部搬出城区,形成历史城区保护良性循环,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有目共睹的。

1.3城市规划与古城保护的关系贝聿铭先生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城市的格调的高低不是看一个城市里建筑高低,马路宽窄,而是看有没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从而将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及民风、民俗展现出来。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不仅是只保护文物古迹,应是整体保护,保护范围涉及到历史城区的原始轮廓、古街巷、河泊水系、古树名木、古城的东西南北轴线。

有科学的城市规划才能保障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如同生产力,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名城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历史城镇景观的历史连续性,保护好历史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特定历史空间布局。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城市的建造都有其独特背景,向来是先有规划,再实施建造,格局基本按照中国儒家传统思想一脉相承,但也受中国古代风水学的影响。

这些城市或建筑强调了“中轴对称”、“面南朝阳”、“以河曲之内为吉地”等构思,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同时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周工考记》记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规划布局来设计古代城市的建设,而城内纵横交错的街巷犹如城市的脉络为城市带来无穷的生机。

吴良镛院士曾提出:“中国古代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然一体,形成这些特点的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并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说’等理论有关。

”从中可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要传承先人的建城构想,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必须要保持原生态环境,在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将历史的文脉传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城市规划如果缺乏科学性不但能使历史文化城市遭受破坏,严重的甚至灭亡。

在我国,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已经完成保护规划,并加以实施。

有效地指导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有力地保证历史文化名城能够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历史特征,确保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义深远,有效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将祖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文化载体,又能折射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的痕迹。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载体之一,被公认为是“无烟工业”、“创汇产业”。

若开发得当、布局合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对国家旅游贡献十分巨大,占全国旅游收入的50%以上。

因而,从本质上讲,旅游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产业,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还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城市规划来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有效地推动旅游的发展这一点无可置疑。

2.历史文化名城----长汀2.1长汀简介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说:“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长汀的旅游资源以往开发保护不足,宣传不够,致使声名没有远播。

但是长汀在历史文化特色方面却丝毫不比凤凰逊色。

长汀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南与广东近邻,西与江西接壤,是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

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是唐代以来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因素有:传统城市格局、历史街区、不同时期的民居、丰富的客家文化和厚重的红色文化。

因为这样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长汀于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以往由于闭塞的地理环境,长汀至今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这种闭塞的局面被打破,加之地处经济较发达的沿海省份福建,如今经济建设与古城保护的矛盾在长汀这座古城凸显出来。

2.2传统城市格局和历史街区2.2.1.古城墙围起传统城市格局长汀古城是由汀州古城墙所包围起来的,各个重要的景点也是由其串联起来,古城墙决定了长汀古城的基本面貌。

汀州古城墙因势造形、因地设关、因情定规,是最具汀州特色的古建筑。

汀州古城墙走向造型奇特,民间称之为“蓝衣挂珠”,意思是说它像漂亮的佛珠披挂在长汀城,使之形成一美丽的风景线。

汀州古城墙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长约4公里。

它继承了北方中原城墙的基本格调,又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

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一直围到卧龙山山襟,构成“挂壁城池”,把半个卧龙山都圈在城内,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这种罕见的城市格局。

从远处望去,古城墙犹如“观音挂珠”。

观音指的是城中最高处的卧龙山,山上树木茂密,松涛阵阵,曲径幽幽,这是古时汀州八县人民的“圣山”,每年正月,来自汀州八县的群众,成群结队来到卧龙山顶的金沙寺朝拜、祭祀。

图1:汀州古城池图图2:汀州古城墙2.2.2.街道布局和空间尺度受城墙走势的影响,长汀的古城街巷形成了略具“放射状”的路网结构,有别于传统的“棋盘式”结构,并以汀州试院为圆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

古代的城区主干道形成了以汀州试院为端点的发射状路网,次干道、支巷则围绕汀州试院形成环状。

这些道路大部分为传统小巷,宽度一般为4 m~6 m,两侧房屋高度在2层以内,街道的宽高比在1:1.5左右,尺度适宜。

道路以卵石铺砌,继承了古闽越国的文化传统。

长汀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周围山体相对,形成视线走廊及通风廊道,使得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和谐地结合,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典型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的思想。

图3:长汀古城布局图2.3.客家传统文化与客家民居长汀是福建最大的客家人发祥地和聚居地,享有全球“客家首府”之称。

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且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从长汀走向五湖四海,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

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每年一度在汀江源头举行的客家母亲河公祭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的客家同胞来到长汀寻根谒祖。

浓郁的客家特色人文景观是长汀的一个亮点,客家先民在自身带来的中原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文化,交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在长汀,蕴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有形的建筑,将客家文化凝固下来,展现于世人面前,而更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式则由一代代的客家人传承至今。

有“活在21世纪的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话已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久唱不衰的客家山歌、八闽绝响的“公嬷吹”、纯朴的客家风俗均反映了浓郁的客家风情;以多美食著称的“客家菜系”誉满境内外。

长汀的客家民居是构成古城建筑风格的基础。

其在继承中原府第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有所演变,主要反映在用材及体现宗族内聚力方面。

用材以木构架和三合土墙为主,灰色小青瓦和黄褐色的墙面是城市的主色调。

客家居民非常注重对先祖的追忆,宗祠、家庙众多,分布集中,民居基本上都以郡望命名堂号,如‘颖川堂’‘渤海堂’等,众宅内供奉着先祖的牌位。

众多的宗祠和家庙体现了宗族的强大内聚力和对原祖居地的思念之情。

在客家民居中,还保存有大量的楹联、匾额,它们承载着许多的历史信息,反映出客家人的处世哲学。

长汀乡村的围屋独具特色,是以同姓为单元聚族而居的大型居住建筑,它和山区客家土楼一样,因地方不安宁,村民(家族)拥有自己的武装,形成聚居的堡垒。

2.4 近代红色革命遗址特殊的革命历程给长汀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

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

朱德总司令评价长汀时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