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长汀县政区大典
长汀县县情概况

长汀县县情概况长汀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
全县辖18个乡镇,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城区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5万人,属福建省第五大县。
长汀历史悠久,风光秀美,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
长汀历史文化悠久。
长汀从汉代置县,自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置州后至清末的一千多年间,是各个朝代的州、郡、路、府的治所。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长汀客家文化丰富。
长汀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先民从中原辗转而来,在长汀与原住民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千锤百炼,博取众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众多的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并走向五湖四海。
长汀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第一个美食名城。
长汀被誉为“客家首府”和“客家大本营”,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长汀红色文化厚重。
长汀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
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汀开展革命实践,瞿秋白、何叔衡在长汀就义。
革命战争年代,长汀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老将军13名。
1932年,第一个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省军区等机构设在长汀,成为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
长汀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一座正迈向现代化的县域新兴城市。
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长汀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长汀实际,围绕建设海西西部名城的战略目标,积极抢抓机遇,不断增强发展合力,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经济发展转变,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琼海市·龙江镇一、政区概况龙江镇位于琼海市西南部,(万泉河中游南岸,待定),地处北纬19°8′,东经110°30′,与嘉积、万泉、石壁和阳江接壤,镇府所在地距市府嘉积镇22公里。
整个区域沿万泉河中游南岸分布。
民国初渐成集市,称龙江市。
此地有蛟龙过江之传说,故名。
1987年置镇。
镇区为阳(江)龙(江)路终点站,万(石)龙(江)路终点站,南通中会公路抵中原镇,东北经椰子寨达万石,接海榆东线通嘉积,水路由万泉河经嘉积达博鳌港,(拥有渡口8个。
待定)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8亩,其中水田面积14435亩,旱田面积4273亩。
镇区中心面积1.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街道呈直尺形,总长0.9公里,有义隆街、金龙街和万泉河街。
镇区东南侧建有龙江革命烈士纪念塔。
下辖蓝山、南正、龙江、滨滩、中洞、博文、蒙养、深造、南面9个村委会,134个村小组。
全镇总人口22192人,6293户,其中农业人口21485人。
二、自然条件龙江镇地处万泉河中游南岸,沿万泉河呈东西走向,丘陵地貌,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2——26℃,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时,年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118.99千卡,终年无霜雪。
万泉河贯穿全境。
上市农副产品有生猪、三鸟、鱼鲜品、瓜菜、水果、家具、农具等30多种。
输出品以橡胶、槟榔、胡椒味大宗,名产“龙江豆豉”为上乘佐料。
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
三、经济概况龙江镇集市初期以农产品贸易和交易山货为主主要镇民主要经济来源,建国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成了XX农场,XX农产品基地,XX农业产业园),以农副产品、畜牧业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立足优势产业,完善流通业等配套的第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橡胶、槟榔、胡椒产业为主的热带农业经济作物,(建立XX生产基地,XX槟榔加工基地,生源橡胶加工厂),逐步向热带农业经济作物大镇迈进。
政区大典(2)

回龙乡政区概况名称来历回龙叶氏宗谱序言上载:“永一秀精通地理百家之书,熟游凤岭间,慕其地有龙虎蟠结乃人杰地灵之验,于元至大二年迁居风岭间。
从此村庄迅速发展。
凤岭者古名横龙街,因其在乃凤冠岭支脉,从东往西南蜿蜒而下,潜入南浦,形似出水苍龙,而古渡口东西岸两个大旋涡,逝水回溯循环不息,明嘉靖间改名回龙街。
据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至此而回,故名回龙。
地理位置回龙乡位于南平市建阳市东部,地处东经118°23',北纬27°54'之间;东邻政和县,南接建阳市水吉镇、建瓯市,西连武夷山市,北界浦城县。
政区沿革清代以前均为瓯宁县所辖;民国二年回龙属建瓯县北区星会乡禾供里辖地;民国十七年,回龙属水吉县所辖;1956年水吉县制撤销,回龙为建阳县第六区;1958年置回龙公社;1965年至1975年5月为漳墩公社辖地;1975年5月从漳墩公社分出成立马岚公社;1982年更名回龙公社;1984年成立回龙乡人民政府。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回龙、浒洲、垅下、白沙、均中、西瓯浦、坪洲、马岚、澄埠、白洋、高门、半天霄等12个行政村。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602人,其中常住人口9612万。
总人口中,男性7789人,占53.3%;女性6813人,占46.7%。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
2011年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2.4‰,人口自然增长率7‰。
辖区总面积2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占总面积的8.3%,山地25.9万亩,占83.4%。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回龙乡西北高,东南低,四周山峦叠嶂,河谷小平原与低丘陵盆地错杂其间。
东北猪头山1045米,西北平坑岗850米,西部高峰顶917米,东南部高峰山937米,南部西峰岗1118米,分别成为与浦城、崇安二县崇雒、漳墩、水吉三乡(镇)的天然界线。
气候回龙乡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8℃,无霜期230—280天,降雨量约1800毫米,日照1804小时,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产。
长汀——精选推荐

长汀县隶属汀州古城墙长汀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
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
“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
”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
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3]公元282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公元7 58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
公元769年(大历四年)。
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公元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
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潮弟审之为闽王,公元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
公元943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公元944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公元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
公元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
县人宋版图。
公元985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
公元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
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为囊加真公主赐地。
公元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公元139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公元139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
公元1407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
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
福建政区沿革治所考

福建政区沿革治所考
林汀水
【期刊名称】《历史地理》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根据本人参与编绘《福建历史地图集》的心得,现就本人也曾参与的、由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福建政区沿革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若干不同意见,供以后修订时参考。
【总页数】7页(P193-199)
【作者】林汀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6
【相关文献】
1.禹州市历代政区沿革考 [J], 刘英英
2.秦国陇西郡郡治所在地考 [J], 张润平; 白文科
3.唐邺县两治所考附:隋邺县两治所 [J], 张之
4.唐代河东道政区沿革考 [J], [韩国]任大熙;赖青寿(整理)
5.西汉初年陇西、北地、上郡治所考——以张家山汉简《秩律》所见各县等第为中心 [J], 马孟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汀的历史典故

长汀的历史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长汀,古称“崇仁”,是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闽西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长汀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见证了长汀的发展与变迁,也传承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
长汀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梁代,当时称为“崇仁县”。
据史料记载,崇仁县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是闽、粤、滇、湘诸省通商之门,名利原郡藏、霭庄纵横、香火而旺,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长汀曾是福建西南地区军事要塞和商贸重镇,被誉为“西南门户”。
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典故,让人耳熟能详。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便是《临涯拜鬼》。
相传清代诗人宋又和在长汀谒祠后,整理诗文时看见书案上多了十八个大字,诗人顿起惊恐之意,诗成。
《临涯拜鬼》便是宋又和忍辱逢鬼,谒文昌庙。
古往今来,这个故事一直传颂不衰,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长汀还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如“钓鱼村”、“苍游窑”的传说等。
这些典故或让人感怀古人智慧,或让人感叹时代变迁,每一个典故都承载着长汀人民对历史的留恋和传承。
长汀的历史典故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如今,长汀虽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但这些历史典故始终贯穿在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这片土地,也成为了长汀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篇示例: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风景秀美、历史悠久的地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汀县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这些典故传承着古老的智慧和文化传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
长汀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据史书记载,长汀县在汉代就已经建立,当时称为长兴乡。
隋唐时期,长兴乡改称长乐乡,后来又演变为长兴县。
宋代,长兴县改称长溪县,至明代才定名为长汀县。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长汀县历经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长汀县有一座古老的城隍庙,相传建于唐代,是当地的信仰中心。
传说在唐代,长汀县遭遇饥荒,人们纷纷去祈求城隍保佑,城隍听到了他们的祈祷,便降下甘露,救了长汀县的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长汀管八县,武平是都城,永定从上杭分裂,新罗归漳州管了千年…

长汀管八县,武平是都城,永定从上杭分裂,新罗归漳州管了千年…龙岩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来源” 龙岩龙岩2022-11-01 17:57收录于合集#龙岩热点244个汀州管八县,武平原来是都城,连城以前叫“莲城”,永定从上杭分裂出来,新罗归漳州管了1000年……龙岩的前世今生,涨知识了!文|邹文清西晋太康三年(282),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丛林中的闽西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管辖了闽地西部辽阔的地域。
在乱朝的劲风中,这座荒野中的小城,像一枚蜡烛薄薄的火焰终于熄灭,时在南朝宋秦始四年(468),不过,“新罗”这个名字并没被人遗忘。
265年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福州都督府在荒远的闽西招抚了三千余户逃赋税徭役的“遁逃户”,官员们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以管理这些隐身密林的化外之民。
三年之后,诏令从遥远的长安传来,一座新洲城——汀州在长汀溪边的长汀村建起。
汀州成为大唐福建的五州之一,领长汀、宁化、新罗三县。
汀州是闽西第一个州级行政建置,辖区包括了今龙岩市全境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地。
汀州的设置,是唐代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结果。
当初是如何选上“汀”这个简约却美感沛然的汉字,给新洲取名的呢?后世一直流传着“字形说”:州城的河流朝南方,“南”的八卦图位是“丁”,“南流之水”合成“汀”字。
还有一种“字义说”:“汀”是指水边平地,“长汀”就是长形水边平地,州城设于长汀村,所以称“汀州”。
州城没在美丽的长汀村流连多久,就往上游250里的东坊口大丘头走去。
不过仅几年——唐大历四年(769),州城又很快迁到附近的卧龙山向阳南坡的白石村。
南宋《舆地纪胜》想象了重建汀州城的情景:人们砍倒了白石村坡地上的一千余棵大树,赶下大树上安巢尚未开化的原始民——山都。
唐代汀州东部的新罗县有一条无名河,曲折东流婉婷入海,后来它有一个豪迈的名字——九龙江,江的上游叫北溪,流域涵括了今天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卷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卷(安远分区)政区概况政区名称来历:安远县据唐《元和郡县图志》,位水南以水名县。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
元二十四年(1287)并入会昌县。
到大三年(1310)复置安远县,相沿到今。
地理位置: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5°9′52″-115°37′13″、北纬24°52。
东毗会昌、寻乌县,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按赣县和于都县,距赣州市170公里,距省会南昌市586公里。
县政府驻地:欣山镇、县城中山路与解放路之间。
政区沿革:南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分于都县南三乡地,属南康郡,隋开皇中(公元581年至600年),安远县并入于都县。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州为隶属。
唐贞元四年(788年),分于都县南三乡地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
五代十国吴杨隆演天佑七年(公元910年),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安远县先后隶属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改百胜军为昭胜军。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昭胜军为军州。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军州为虔州。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赣州为赣州路。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并入会昌县,至大三年(1310年),复置安远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汀县(Changting Xian)长汀为福建西部重镇,地处闽赣边陲要冲,是“客家首府”、“红色小上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政区概况【名称来历】长汀,又名汀州,因建县时境内有长汀村得名,简称汀。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59′48″~116°39′20″,北纬25°18′40″~26°02′05″。
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
东与连城县交界,东南与上杭县接壤;南与上杭县、武平县毗邻;西与江西省瑞金市相邻;北与三明市宁化县相连,东北与三明市清流县为邻。
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兆征路19号,电话区号0597,邮政编码366300。
距龙岩市149千米。
【政区沿革】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汀州,州治初驻长汀村(今上杭临城)。
同年,于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
天宝元年(742 年),改汀州为临汀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州郭。
后随州治迁东坊口大丘头东之“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
大历四年(769年),县治又随州治迁于东坊口大丘头西之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宋开宝八年(975年),南唐亡,县入宋版图。
雍熙二年(985年),长汀县属福建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
清代沿用明制。
长汀县始终为州、郡、路、府属县。
1913年12月,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
1930年5月,在涂坊成立长汀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0月,在长汀城关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
12月,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
市、县均属闽西苏维埃政府。
1932年3月,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同时撤销新汀县。
10月,建汀东县(县治设于馆前)。
1933年9月,建兆征县(县治设王衙前刘氏家庙),均属于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10月,红军北上,长汀复由国民政府辖,仍合称长汀县,属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翌年,改属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长汀县。
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50年2月,暂建平宣、三平、宣成、河田4个区,设城区等10个工作团及腊口行政工作委员会。
4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属龙岩专区。
6月,撤销腊口行政工作委员会。
8月,重划全县为15个区。
1951年4月,划四堡区及罗坊乡归连城县,全县辖14个区94个乡。
1952年9月,划新桥区属乡馆前、洋陈、坪坑及童坊区属乡珊坑建馆前区,全县共15区124个乡(街)。
1955年10月,并馆前、新桥2区为新桥区。
12月,划城关区属乡大源、七里、罗坊归大同区,城关区改称城关镇。
1956年3月,划宣河区归连城县。
1958年1月,划池岗乡归连城县,划南上、涂车、阳南、黄罗、射双、朱茶、石连等7乡归上杭县,撤消区级建置,全县分32个乡镇。
9月,32个乡镇组成14个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60年,撤消涂坊、馆前、红山3个公社,时全县共11个公社。
1961年,全县分为32个公社,辖421个大队。
1970年,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属龙岩地区。
1971年1月,全县辖1镇15个公社232个大队。
1984年撤社建乡,城关镇改称汀州镇,附城改称大同,全县3个镇13个乡。
1987年增设三洲乡。
1993年,大同、新桥、童坊、南山、濯田、古城等6个乡撤乡建镇。
1994年,建羊牯乡。
1995年,四都乡撤乡建镇。
1996年,龙岩撤地设市,属龙岩市。
1997年,涂坊乡撤乡建镇。
至2003年,全县辖11个镇7个乡。
2011年6月,策武乡撤乡建镇。
8月,三洲乡撤乡建镇。
至此,全县设13个镇5个乡。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汀州、大同、新桥、馆前、南山、古城、四都、策武、童坊、河田、涂坊、濯田、三洲等13个镇及铁长、庵杰、红山、宣成、羊牯等5个乡,有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6个居民小组、290个村民委员会 162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5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3万人;全县常住人口39.3万人,城镇化率44.6%。
另有流动人口15747人。
总人口中,男性26.38万人,占52.1%;女性24.3万人,占48%;18岁以下9.62万人,占19%;18~35岁16.27万人,占32.1%;35~60岁18.05万人,占35.6%;60岁以上6.74万人,占13.3%。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共50.57万人,占99.8%;有畲族、壮族、苗族、彝族等25个民族,共1092人,占0.2%;超过50人的有畲族、壮族、苗族 3个民族,其中畲族65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0%;壮族116人,占10.6%。
2011年人口出生率15‰,人口死亡率16.2‰,人口自然增长率-1.2‰。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0千米,总面积309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3044.2平方千米,占98.3%,水域面积54.8平方千米,占1.7%,为福建省第五大县。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4人。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属武夷山南段,境内支脉纵横交错向腹地延伸,形成全县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自北向南倾斜的地势。
西部以低山为主,东部、北部以中山为主,山峰连绵,构成东、北部屏障。
千米高峰有19座。
全县最高点是白砂岭,海拔1459米;最低点是汀江河口,海拔238米,高差1221米。
全县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阶地五个类型。
以低山为主,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71.1%。
地势北高南低,周围高,中间低,地形破碎,岭谷相间;山中有丘,丘内有山,平地狭,盆谷相间。
【气候】地处海洋性气候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
冬夏季风环流转换,形成夏长冬短、春秋对峙、垂直气候明显、干湿两季分明和灾害性气候较多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5°C~19.5°C。
极端最高气温39.5°C(2003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8°C(1999年12月23日)。
生长期年平均285天,无霜期年平均260天,最长达309天(1973年),最短为222天(1962年)。
0°C以上持续期351天(一般为2月1日~次年2月1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1792小时,日照率41%。
年平均降水量1717.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66天,最多达190天(1973年),最少为127天(2003年)。
极端最大年降雨量2455.2毫米(1975年),极端最少年降雨量1093.4毫米(2003年)。
降雨集中在每年4~6月,6月最多。
【水系水文】地表水长汀境内河流众多,分别属于韩江水系、闽江水系、赣江水系。
全县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17条,其中5条集水面积50~100平方千米,8条100~200平方千米,2条200~500平方千米;1条500~1000平方千米,1条2000平方千米以上。
汀江发源于武夷山南麓东侧的宁化县治平乡木马山北坡,全长328千米。
境内河道长153.7千米,流域面积2603.8平方千米,占全县境内流域面积84.2%;河道坡降4.9‰,水能资源蕴藏量6.2万千瓦,多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
集雨面积50~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濯田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
地下水长汀境内盆地地下水有3个含水类型:松散岩孔隙水、石灰岩溶洞水、基岩裂隙水,日蕴藏量20万立方米。
【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土地面积3099平方千米,居全市首位,全省第五位。
其中,耕地面积29159公顷,园地面积4011公顷,宜林地面积25.3万公顷。
水资源长汀溪河纵横,河流坡降大,河床切割深,地表土层较薄,潜水蒸发小,河溪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由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构成,水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1.57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径流量平水年10.57亿立方米,枯水年4.78亿立方米。
野生植物资源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31科868属2544种。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水杉、水松、银杏、种萼木(伯东树)、香果树、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等27种。
野生动物资源全县陆生脊椎动物有4类73科198属326种。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动物有云豹、豹、虎、黑鹿、梅花鹿等25种。
有水生鱼类68种。
河田温水鱼圆扁光鳞,肥大色美,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显露丝丝血迹。
矿物资源煤矿储量20万吨,尚不具备开发利用条件。
铁矿储量50万吨。
钨矿工业储量1000余吨,远景储量6000余吨。
稀土矿主要分布于河田、濯田、三洲等地,远景储量53万吨,上国家储量表2.1万吨,具有储量大、矿点多、品位高(以中、重稀土元素为主)、埋藏浅、有害元素含量低、易选易采易治等特点。
黄铁矿工业储量200万吨,远景储量400万吨。
石灰石储量6000万吨以上。
白云石储量1000万吨以上。
石英砂储量3000余万吨。
硅石储量400万吨。
钾长石储量1000余万吨。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寒害等。
水灾洪涝是长汀的主要自然灾害。
日降水50~100毫米造成的洪涝几乎每年发生。
发生于1996年的“八八”洪灾,日降雨量达384.1毫米,属百年一遇。
旱灾全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多为秋冬旱,次为夏旱,春旱较少,且以小、中旱为主。
2003年春旱连夏旱,2~3月和7~8月雨量比常年偏少50%~90%,导致17个乡镇受灾。
全县受旱农作物8666.7公顷、山地作物4666.7公顷,经济损失5097万元。
冰雹降冰雹期多在3~5月,以午后到傍晚时分居多,一般持续时间短,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但往往强风带雨夹雹,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1997年11月25日,馆前、新桥、铁长、庵杰、南山、童坊、四都等7个乡镇降雹,冰雹直径8~10厘米。
计损坏民房364间、香菇棚16座、烤烟房1493座、食用菌530万袋;受灾27村8782户、学校16所、粮食仓库8座、通讯设施51处、各种农作物143.3公顷,其中农作物绝收73.1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4150万元。
寒害寒害主要有倒春寒、五月寒、早秋寒。
倒春寒出现于春天早稻播种育秧季节,日平均气温12º以下,且持续三天以上,造成烂种烂秧。
自1956年有观测记录始至2011年,境内倒春寒平均3年一遇至4年一遇。
经济概况海峡西岸新近崛起的一座边贸新城。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37亿元,总量首超百亿,同比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2.32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36.56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为20: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