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地形、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4个生字,重点学习“制”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淹没无家可归治理挖通千辛万苦制服英雄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

可归。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冲到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 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 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 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 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通被制伟

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有什么不同?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补充习题》本课所有习题

2.《习字册》本课所学生字描红临写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部编版大禹治水优秀教案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大禹治水人教(部编版) 第六单元 历史的星空群星闪耀,名人的故事多不胜数:大禹一心为民,治水有方,智慧使他成为英雄;朱德穿草鞋,戴斗笠,与战士共同挑粮,以身作则使他备受爱戴;周恩来入乡随俗,与民同乐,和人民心连心使他受人敬仰。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不仅在于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更在于其精神和人格的闪光。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伟人的高贵品质。走进本单元,让我们一睹伟人的风姿,聆听伟人的教诲。“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音容宛在的伟人,以其精神品格激励着我们。他们就像一座座海上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伟人的故事。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 大禹治水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课后提示, 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 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 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 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品质。 难忘的泼水节 繁星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 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用“象脚鼓” 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 节的情景。 口 语交看图讲故事 1 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 序讲清楚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 幅图的内容。

际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 2 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 常见的交通工具;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 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给句子加上恰当 的标点符号;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 “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 规律;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 含的道理;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 受鲁班的智慧。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15大禹治水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第1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2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3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语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4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学生来说较陌生,他们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中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板书优 秀教案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板书:16大禹治水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二、继续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俺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大禹治水》教案(第二课时)

《大禹治水》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研读课文3.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大禹巧妙疏导的治水方法,一心一意的治水精神。 2.能正确、流利、熟练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 3.通过拓展积累,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故事,并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重、难点: 1.熟读课文,尝试复述。 2.引导探究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大禹治水》。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洪水毒蛇猛兽伤害 灾难仍然认识恢复继续消退教训被动 (1)开火车读(横着读); (2)开火车读(竖着读); (3)全班齐读。 3.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2自然段,谁来说说1、2自然段讲了什么? (1)要求用自己的话说。 (2)指名说。 4.小结过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治水失败,百姓们只能继续过着痛苦的生活,怎么办呢? 引出:“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二、学习3、4自然段,体会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1.出示“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1)理解“继续”。 A.找近义词:连续。 B.选词填空。 连续继续 ①接力赛时,张轩琪摔倒了,他立刻爬起来()向前冲去。 ②洪皓()两年被评为“和乐好少年”。 ③取得成绩不能骄傲,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C.学生发现归纳“连续、继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都有接连的意思。 不同:“连续”重点在连着,没有间断。“继续”重点在接着,可以间断。 小结过渡:了解了“继续”的意思,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3、4自然段。 2.自由读3、4自然段,尝试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小声自由读3、4自然段。 (2)指名完成表格,并试着说说3、4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研读第四自然段治水方法部分。 交流出示:“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A.指名读语段,聚焦“疏导”。 用“拆词法”理解:疏通+引导就是疏导;联系上下文“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理解;看图想象等方法多维度理解“疏导”意思。 B.指导朗读,感受治水方法之巧妙。 3.研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治水精神。 (1)大禹治水成功仅仅靠用对方法吗?引导学生关注治水精神。 (2)交流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优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 课教案优秀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习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

整体上感知课文。]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 (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 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

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齐读第一自然段) [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身读、悟。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播放课件,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沛调动起来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大禹怎样想的句子,用“~~~”划出大禹怎样做的句子。 2、指名读写大禹怎样想的句子。读后评价:大禹的决心真大! 3、课文中怎样写他的决心之大的呢?(学生读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泰兴镇大生小学徐明香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仿写句子,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

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

《大禹治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泛滥倒塌堵塞英雄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你们认为自己全对的请举手,真不错,下课组长把听写本收起来,老师还要看看谁写的字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那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大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样治水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亲历洪水之灾,了解主人公治水的缘由(精读第一段) 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小节,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最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透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佩。 教学本课,我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课文。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用编故事的方式体会大禹坚持不懈、关心百姓的品质,使学生在心灵上与大禹产生了共鸣,感受大禹一心为民的高大形象。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1、本堂课,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时,我明白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悟,使学生对人物的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悟又带动了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朗读自然就更出色了。 2、教学时我采用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联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才、仅、却”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感悟禹“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领悟禹能够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爱,就是奉献。 三、不足之处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二上《大禹治水》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 2. 3.教师简介大禹。 1.

2. 3. (1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洪、伤:都是后鼻音。 (4 4. 5. 6. (1 (2 (3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

1. 2. 3. 4.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一、 1. 2.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1.指名读第1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2 (3 2.自由读第2

(1 (2 (3 3.出示第4 (1 (2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 4.指名学生读第3 (1 (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

5.学习第4 (1 (2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1. 预设:(1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板书] 15 大禹治水 鲧筑坝挡水 禹疏通河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泛滥、淹没、冲毁、到处”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3.说说“洪、灾、难”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鲧是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老师简要介绍下鲧)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洪、毒”等11个生字,书写“灾、难”,了解泛滥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一、二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 学习重点:借助文章内容,了解“泛滥”等词的意思 学习难点:按照提示,说一说一、二两段的内容。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特别喜欢故事,是吗?老师也喜欢。这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好看的图片,每张图片里都有一个故事,请你猜一猜。(PPT出示各种故事的图片,学生回答后归纳类型。)这么多故事都难不倒大家,小朋友们真厉害!今天,我们也来学一个故事!准备好了吗?上课! 学习过程: 一、揭题 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编的。(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一起读。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把文章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老师有问题要考大家哦。 读完了是吗?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2. 出示判断:举手回答 (1)课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分别是鲧、禹和大禹。() 【既然禹和大禹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课题又把他称作“大禹”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治水的结果是鲧成功了,禹失败了。()【你从哪里知道是错 的?】 (3)禹是鲧的儿子。()【哪句话写出来了?】 【做对这三道判断题,文章的大意就基本弄明白了,老师要来检查生字词是不是都会读了。】 3.检查词组 (1)我会读 (2)书写“灾难” ①“灾难”这个词不光要会认,还要求会写,看屏幕,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谁先来说一说“灾”?谁再来说一说“难”要注意的地方?(再请小朋友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写。) ②请小朋友们拿出笔,翻到73页,在方格里认真地写上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一遍。(同时打开实物投影)提醒:写字时背要挺直,身体要坐端正,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 ③投影展示,谁有办法记住“灾”这个词?

人教部编版《大禹治水》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写好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按照提示,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三、教具准备 1、课件 2、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大禹有关的神话故事。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师:看着课题,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是啊,题目往往是一个故事的眼睛。透过课题我们就能大体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大家齐读课题。 二、识写生字 1.出示词语 洪水淹没伤害灾难消退毒蛇猛兽 仍然驱赶认为继续教训恢复生产 师:课前大家都认真预习了课文,老师就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过关了吗?变红的是我们本课的新生字,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找三个学生读)

2.没有词语朋友的帮助你还认识吗? 同位两个开火车读。读对了给他一个赞,不对的教一教他。 师:得到同学点赞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识字小能手。 3、师:灾难这个词语的组合也特别的有意思。我们先来看灾这个字,结合字形,你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师:大家看灾上面的宝子盖还像一座大大的房子,房子里边着火可不就是灾祸灾难嘛。而难也表示祸患的意思。所以灾难这个词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词我们就可以借助一个字义就猜出了一个词义。一起读。 4、师:这两个字还是我们要求会写的字。要想写好字得先认真观察,用心分析。大家看灾这个字,他是什么结构?要想写好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就要注意什么?(上宽下窄) 我们再来看它的占格,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个字。 师范写(写灾时我们要注意上面的宝字盖要少宽一些盖住下面的火,还要注意撇捺的舒展,这样写出来的字更好看。 师:我们再来写一个左右结构的字——难,写这个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再看关键笔画:你发现了什么?体现了中国汉字谦恭有礼的特点,给右边的部分避让。 三看占格观察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 B 范写(捺变点竖站直在写四横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等距,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紧凑) E 描写一个,描红一个,练写一个。 师:咱们一起评一评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C 评议,修改 5、得到三个星请举手,恭喜你成为咱班的小小书法家。得到一颗星和两颗的同学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分析,你也能写的一手好字。 三、品读课文,理清文路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地形、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4个生字,重点学习“制”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淹没无家可归治理挖通千辛万苦制服英雄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 可归。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冲到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治水”艰辛

《大禹治水》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并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叙述下来。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动画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题设疑 1、考考你们,(出示大禹的图片),猜猜这人是谁。 2、介绍大禹:古时候蛇虫泛滥,有一个英雄,他曾擒获危害人们的蛟龙,消除水患,因此,人们你他为禹。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禹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老百姓非常敬重他,又称他 为大禹。 3、引入课题: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4、设疑: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相机打上小问号,引导学生从治水的起因(为什么要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的结果怎样)来提问。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大家有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怎么解决呢?对,到课文里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 (1)相机出示生字词: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知道仍然消退继续认为教训被农业生产恢复耕种安居乐业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提示:“洪、耕、仍”是后鼻韵母,“兽”是翘舌音。 “灾难”的“难”在这里读“nàn”,理解“灾难”的意思:灾祸造成的苦难。它也是一个多音字,有时,它读“nán”,指名学生组词。(相机出示课件,学生读读记记) 学生齐读生词。(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记住每个生字。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洪”:众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左边三点水,右边就是“共”;“被”:古人将兽皮裹在身上取暖,叫做“被”,左边是衣字旁,“衣”的竖提变成竖,撇、捺变成撇、点。 (4)在交流了认字方法后,同桌间互相检查认读认字条中的生字。 出示单独的生字,同桌两人开双轨火车认读同一个字并组词。 洪毒蛇猛兽伤灾难 认继续训被恢仍退

【教育资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教育资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神话故事 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请学生讲其中三个神话故事

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2、导入课题 师: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通过这些

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教学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那在现实生活中,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课件播放图片) 对,正因为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所以人们才要去治理它。那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一课。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师: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部编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大禹治水》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第1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2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3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语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4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学生来说较陌生,他们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中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2.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结构。 3.学习第1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要点把握】 1.识记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层次。 3.结合第1自然段,想象治水前人们的痛苦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生自由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大禹”。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大禹治水》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大禹治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 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①大禹【大班教案/daban/】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活动延伸】 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

大禹治水教案公开课

2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2.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有两个人曾经去治水。他们分别是怎样治水的呢?结果怎么样?治水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洪水泛滥,有人出来治理洪水吗?这个人是谁呢?(鲧)(3)鲧治水的方法是什么?结果如何?(偷息壤去堵塞洪水;结果:洪水被挡住去路,却向四处漫溢,鲧的办法失败了。)(4)鲧最后怎么样了?(天帝命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2.引导学生学习第4—6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 ①禹是一开始就直接去治水吗?(不是)他做了些什么? (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足迹遍布九州。) ②禹是怎样治水的?找出描写禹治水时动作的词。 (凿开、疏通、垒起、引向) ③禹治水的方法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概括?(疏) ④从这里可以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聪明) (2)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 ①禹仅仅是因为改变了治水方法,所以治水成功的吗? (不是,还因为他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②禹为了治水,做了哪些牺牲? (三十岁才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婚后仅仅在家住了四天;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 提问: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板书:洪水,并认读“洪”。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 1.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特别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2.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3.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知。 1.大家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 看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下教师叙述: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指名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请阅读课文,找一找。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冲毁、痛苦”要重读。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生生、师生间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提到了谁和谁治理洪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