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和老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孔子与老子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因而其价 值越来越得到当代思想家的重视。
儒家文化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 的同质化,也反对不同事物的冲突、对抗
——新浪《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提倡大气做人,要“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抱朴守拙,即 做人不世故,不圆滑,保持孩童的纯真,不作秀!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反对严刑峻法,用“德” 教化百姓;要富民;要取信于民……。
哲学思想之天命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君 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归纳——老子的思想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 哲学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 的绝对权威。
单元知识概括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 基本线索是: 1、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演变过程; 2、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第一课 孔子和老子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儒家思想的 形成
1、孔子、老子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社秋会战存国在时(期的政时治代和特经征济:)社决会定大变社革会(根意本识原(因思) 想)
其博大精神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
孔子拜谒老子
孔子对弟子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 一般的人物。
儒家文化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 的同质化,也反对不同事物的冲突、对抗
——新浪《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提倡大气做人,要“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抱朴守拙,即 做人不世故,不圆滑,保持孩童的纯真,不作秀!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反对严刑峻法,用“德” 教化百姓;要富民;要取信于民……。
哲学思想之天命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君 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归纳——老子的思想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 哲学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 的绝对权威。
单元知识概括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 基本线索是: 1、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演变过程; 2、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第一课 孔子和老子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儒家思想的 形成
1、孔子、老子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社秋会战存国在时(期的政时治代和特经征济:)社决会定大变社革会(根意本识原(因思) 想)
其博大精神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
孔子拜谒老子
孔子对弟子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 一般的人物。
必修三课孔子与老子共张精品PPT课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巴黎的一次诺贝尔奖 获得者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70多位学者发表了一项 声明称: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生存道路, 必须到中国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
是什么原因,使孔子具有如此巨大的长久的魅力呢?
主题:“和衷共济”、“讲信修睦”
曲阜是我 国著名的历史 文化古城,孔 子故里。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 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 政》;
2、孔子的哲学思想
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存在。
孔子关于鬼神的言论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对待鬼神: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 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 下,为仁矣。”“请问 之?”曰:“恭、宽、 信、敏、惠。……” 《论语·雍也》
“仁”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内涵)?
“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及废疾者皆有所 养”。
——礼记
西方学者 将孔子与耶稣、 释迦牟尼齐称 为“世界三 圣”,以赞扬 孔子集古圣先 贤之大成。因 而孔子故乡曲 阜便被誉为 “东方圣地”。
一、孔子的学说
(一)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整理出 《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 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 一书中。
孔子与老子PPT8 岳麓版

关于“道”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 曰道。 ——老子《道德经》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当 仁 不 让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问题: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2.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当时社 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社会秩序稳定时,孔子往往受到重视)。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知之为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连 连 看
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 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 《书》、《礼》、《易》、《春秋》(五经)、 《乐》(佚失)
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具有很高的抽象 性,是指世界的本原,它高于万事 万物之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5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哲学思想 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之
辩证法思想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弱 胜刚强。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提倡“仁”和“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和任意刑杀。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 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 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 胜。 ——(日)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欲取先予
善者不辩
欲擒故纵
信言不美
遇弱示强
美言不信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老子《道德经》
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 积极 性。
3、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思考
仁
“仁”
爱 人
忠 恕
为 政 以 德
克 已 复 正 礼 名
礼
自律
仁与礼的关系?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孔子与老子 教学PPT课件

品味《论语》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2、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从诵读中谈我感悟到的孔子的仁
“仁”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忠恕”就是推己及人。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内乱,父子 在这样的时代会作出怎样的
夺位
选择?
一、孔子
(一)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死于公元前479年。
地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孔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仁”和“礼”
何谓“仁”和“礼”? 如何实现“仁”和“礼”? 实现“仁”和“礼”的最终目的?
59岁 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68岁) 返鲁(授徒讲学,编撰文化典籍)
73岁
去世
孔子年谱的部分内容
年份
年 龄
大事记
前 548
在鲁,齐国大 4岁 臣崔杼弑齐庄
公
前 517
35 岁
离鲁去齐,鲁
君昭公被权臣 驱逐至齐国
结年合代教有大材怎变,样说革的说特时孔点代子?生活的
前 493
59 岁
去卫西行,卫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生活
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4、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与老子PPT32(说课)(课件、教学设计共2份) 岳麓版

(2)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主要影响; (3)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对比,让学生体会儒家思想的影响,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
过渡 播放视频孔子拜师
突破难点
方法:展示三幅漫画。结合教材理解漫画含义。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知老子的思想
重 难 点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内容确定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仁”、“礼”、 “道”等 概念;体会老子思想 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
学 情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学生通过以 往的学习已有所了解,但对其思想内涵不一定有深刻 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 想家的主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以此领会中国传统 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复习巩固,梳理知识
历史影响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孔子
儒家
仁、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老子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五、迁移运用 当堂达标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D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 (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B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
孔子与老子ppt4 岳麓版

孔子生平
——经历十四年, 访问了卫、宋、陈、 楚、曹、郑等国,并未 能遇到明君; ——六十八岁时,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数年后逝 世。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
孔子继承周代的文化传 统,创造了以“礼”、“仁”、 “中庸”、“教”与“学”为主 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 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 的完整学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像
孔子思想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克己复礼为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要求。所以,礼以仁为 归仁焉” 基础, ——《论语· 颜渊》 以仁来 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 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 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 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 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 孔子像 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的思想
3、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的教育主张
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 之一。他广收门徒,打破了西 周以来“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 状况。相传他一生共收过3000 名学生,其中成就特别突出的 有72人,号称“弟子三千,贤 人七十二”。他还提出了 “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知之 知只之,不知为不知”、“温故 而知新” 等教育主张。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 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 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44、有志者事竟成。 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儒效》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 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 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孔子拜谒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东周典藏史官,有《道德经》传世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石像)
二、老子的学说
1、生平 2、思想学说
(1)哲学思想 (2)政治学说
(1)哲学思想
① “道”的思想 a、“道”,世界的本 原b、“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 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辨证思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礼”
实现方式:“忠恕”、“正名” (2)哲学思想(鬼神观) (3)教育思想
仁与礼的关系?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 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周礼规定: 王九鼎 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士三鼎
2、主要内容
(1)政治学说
核心:“仁”和“礼” 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 “为政以德” 实现方式:“忠恕”、“正名” (2)哲学思想(鬼神观) (3)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处——杏坛
2、主要内容
(1)政治学说 (2)哲学思想(鬼神观) (3)教育思想
A、教学原则:“有教无类” B、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C、学习方法:
) (3)“为政以德”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文化发展历程
——必修3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 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 内容,共有6个单元。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 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 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经济 是基础
政治 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文化
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 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 和作用(反作用)于一定社会 的政治和经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老子的学说
1、生平 2、思想学说
(1)哲学思想 (2)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二、老子及其学说
1、生平 2、思想学说 3、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 (2)“礼”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 (1)(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孔
子 与
第
1
老课
子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 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 思想家与哲学家。
2、主要内容
(1)政治学说
核心:“仁”和“礼” 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克己复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生平) 2、主要内容 3、历史地位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3
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 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