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水气氤氲膏腴地

合集下载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天府之国最早指秦朝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后指成都。

关中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后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成为“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11、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1。

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2、历史发展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2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也用来形容京师或天子的府库,并非四川的“专用名词”。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2首先,有充足的水。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水。

成都平原地处西南,但海拔相对较低。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四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天然水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第二,土壤肥沃。

在古代,衡量一个地方环境好于不好,粮食产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而成都平原上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非常多的河流在此穿过,一到洪水期改道便留下来肥沃的土壤,久而久之,成都平原上的土壤变得很肥沃,并且带有一些紫色,因此四川盆地也被称为“紫色盆地”。

第三,安全。

虽然近些年大家看新闻,四川挺多自然灾害的,但是在古代人祸比天灾还要可怕,动不动就打仗,而四川周边都是山,进入四川很不方便,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所以古代的四川很“安全”。

天府之国四川还是成都

天府之国四川还是成都

天府之国是四川还是成都
天府之国指四川,其名称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

秦灭巴蜀以后,以成都平原为基地灭齐伐楚建立秦朝。

西汉时继续开发巴蜀。

巴蜀大地繁富兴盛富甲一方。

巴蜀之地又称为“天府之国”。

在现代人的眼里,“天府之国”的称号独属于四川,尤其是最为“巴适”的成都。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

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做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四川成都避乱。

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因此被称为“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生产水稻。

物产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中国西部唯一一片一直保持较高发达的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

从两汉一直到唐宋时期,成都平原的蜀绣、蜀锦、藤艺、竹器、漆器等奢侈品营造工艺一直处于高度发达状态。

在北宋时期,成都平原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纸质货币——“交子”和银行机构——钱庄。

成都天府之国

成都天府之国

成都天府之国成都,古称蓉城,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省会。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

这个称号源自于成都地域特殊的气候、土地丰富的资源以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成都天府之国的特点。

一、气候宜人成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它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冬暖夏凉,降水充沛,阳光充足。

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形成了成都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使其成为避暑的天堂;同时也利于农业的发展,成都市区周边众多的农田和农业产出也成为成都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

二、资源丰富成都地处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成都平原,垦荒利田,肥沃的土地产出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农业基地;其次是世界闻名的都江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保证了成都地区的水源供应;此外,成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稀土等。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历史文化底蕴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之地。

蜀文化源远流长,成华文化、蜀绣、蜀剧等都是成都的代表性文化形式。

此外,成都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见证了成都的历史发展,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在现代,成都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

成都拥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和良好的城市管理,宜居宜业环境使其成为人们心仪的居住和投资之地。

同时,成都还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各类行业集聚于此,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城市中心,凭借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被称为"天府之国"。

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对成都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是对这座城市繁荣和发展的认可。

赞美川蜀之地的成语

赞美川蜀之地的成语

赞美川蜀之地的成语
【原创版】
目录
1.川蜀之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赞美川蜀之地的成语及其含义
3.川蜀之地成语的传承与影响
正文
川蜀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重镇,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四川和重庆两地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才辈出,深受世人赞美。

许多成语和谚语都源自于这片土地,它们承载着川蜀人民的智慧与才情,传承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赞美川蜀之地的成语。

其中,“天府之国”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四川盆地的。

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象征着富饶和繁荣。

此外,“巴山夜雨”这个成语也是源于川蜀之地,形容重庆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这两个成语都充分展现了川蜀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

川蜀之地的成语除了描绘自然风光外,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处世哲学。

例如,“百折不挠”这个成语,源自于四川民间故事《白鹿洞》,寓意着面对困难时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成语,则体现了川蜀人民在战争中总结出的智慧,强调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重要性。

川蜀之地的成语传承久远,影响深远。

它们既体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川蜀成语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融入到全国各地的方言和俚语中,成为民间交流的桥梁。

同时,川蜀成语还为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人们传颂和研究。

总之,赞美川蜀之地的成语是巴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展现了
川蜀地区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特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府之国的描述

天府之国的描述

天府之国的描述天府之国,这个称号常常用来形容中国的四川省。

它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也是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四川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特点而闻名于世。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四川省的地形起伏不平。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延伸,使得四川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四川省还是中国最大的水库群所在地,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这里的气候条件也适宜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丰收,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四川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个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以及中国四大古蜀文化遗址之一的金沙遗址等。

同时,四川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发源地,蜀绣、川剧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四川省还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点。

这里有巍巍雄伟的大山,如四姑娘山、贡嘎山等,还有宽阔的盆地和河流,如成都平原和岷江、嘉陵江等。

这种地理特点造就了四川省的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使得四川成为了旅游胜地。

四川省的天府之国的称号不仅仅是因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更是因为这个地区的人民勤劳智慧、热情好客。

四川人民以其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勤劳勇敢的精神,为天府之国增添了无限魅力。

天府之国是对四川省的美好称呼,它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于一体,展现出四川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都使得四川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

四川省的天府之国之名不仅仅是对这个地区的美好赞美,更是对四川人民的敬意和褒奖。

天府之国,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天府之国成都的赞美

天府之国成都的赞美

天府之国成都的赞美天府之国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宛如一位美丽而自信的女子,充满着繁华、神秘和迷人的魅力。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宜居的城市氛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和宜居之城。

首先,成都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闻名遐迩。

成都市处于四川盆地之中,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

成都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日宜人,秋日金风送爽,冬日阳光明媚。

濒临大自然的怀抱,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着蓝天、白云、绿水的美好。

成都周边还拥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这些风景优美的山水之间,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宁静与舒适,成为人们疲惫心灵休憩的桃源。

其次,成都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引人入胜。

成都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培育了众多优秀的文化人才,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成都的三国文化,这里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蜀国的发源地,多个历史人物和故事都和成都密切相关。

现如今,在成都市区依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古迹,如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景点,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迷人的历史时空。

再则,成都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于世。

成都是中国四川菜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成都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麻辣口味和精巧的制作工艺而驰名中外,如麻辣火锅、回锅肉、宫保鸡丁等,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浓郁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

千百年来,成都的美食一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和游客前来品尝,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成都,除了四川菜外,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中华美食,如湘菜、粤菜、川菜等,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多样需求。

此外,成都还以其宽容和包容的城市氛围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成都人民以其友善、热情、乐观向上的态度著称,他们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外来人员,愿意与他们分享城市的美好。

魅力成都天府之国

魅力成都天府之国

三、旅游资源
• 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风景 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省级:九龙沟风 景名胜区、朝阳湖风景名胜区、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龙泉花果山风 景名胜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国家级: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森林公园、天台山森 林公园、白水河森林公园。 省级:鸡冠山森林公园、白鹿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龙溪?D虹口自然保护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都江堰、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刘氏庄园、明蜀王陵、升庵桂湖、邛窑遗址 等。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崇州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历史文化名城、 新都历史文化名城、洛带历史文化名镇、城厢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 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历史文化名镇、新繁历史文化名镇。
• • • •
四、独特的民间技艺
• 蜀绣 • 蜀绣来自民间,正如陕西剪纸、绵竹年画来自民间一样,因 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在城乡的院落和闺阁中, 妇女们把精心设计的图案绣在嫁妆衣物和馈赠品上,寄托对 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我国工艺美术长廊中一颗 璀璨的明珠,与苏绣、湘绣、粤绣一齐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高超的刺绣技法。 • 糖画 •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四川民间过去又称 “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 。糖画初看 起来是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但细究起来却是一门高深的技 艺,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 风俗、蔗糖工艺等等复杂的元素。每当糖画艺人的挑子出现 在街头巷尾,必然会引来儿童的层层围观。这种神奇的食物, 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真是 “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赞美天府之国的唯美句子

赞美天府之国的唯美句子

赞美天府之国的唯美句子在天府之国,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唯美的风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里的山川河流如诗如画,尽显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天府之国,峨眉山云雾缭绕,犹如一幅水墨画。

登上峨眉金顶,俯瞰山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

山川之间,绿树成荫,瀑布飞流,让人心旷神怡。

成都平原上,田园风光尽显生机勃勃。

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摇曳,油菜花海绵延至远方。

阳光洒在土地上,映照出一片金色的海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天府之国的乡村,古朴的农舍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红红的灶台,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田园间,牛羊悠闲地吃草,鸟语花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温暖。

漫步在青城山脚下,隐隐约约能听到山泉潺潺的声音。

青翠的树林中,飞鸟穿梭,花香四溢。

登上山巅,俯瞰远处的城市,高楼大厦如同城市的森林,繁华而美丽。

在都江堰,翠绿的植被和清澈的河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古老的灌溉工程依然运行良好,宛如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在九寨沟,彩色的湖泊如宝石般闪烁,五彩斑斓的树木在湖水中倒影,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瀑布飞流直下,水花飞溅,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在崇山峻岭之间,四姑娘山雪峰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一位仙女守护着这片土地。

山下的草甸上,野花盛开,牛羊成群,和谐而美丽。

在大熊猫的家园,青翠的竹林中,可爱的大熊猫悠闲地吃着竹子,憨态可掬,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与它们亲近。

这里是大熊猫的乐园,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珍视之地。

天府之国,唯美如画,让人心驰神往。

这里的风景,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神奇。

愿天府之国的美丽永远长存,让世人共同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之国:水气氤氲膏腴地
水是万物之母。

一个地方,可以无高山可仰,也可以无深林可蔽,甚至可以无田可耕,无路可走,但绝不可无水。

没有水,那地方便没有生气,没有花红柳绿;有了水,那地方才有灵性,才有柔软和情怀。

自古以来,水旱由人是所有人的终极梦想。

但天之所赐,并非尽如人愿。

许多地方因无水而万古荒凉,也有许多地方因有水而葱茏满地。

笙歌弦舞、凝脂流香的江南,膏腴遍地、沃野千里的西蜀,正是由水滋养而出。

其实,在扬州、益州并称于世的盛名里,所有的美感也无不来自一缕缕动人的柔波。

但水也是一柄游走在山川河海间的双刃剑,正所谓既可载舟也可覆舟。

水能灌田亩、润苍生,水也能毁家园、摧楫樯。

江南虽好,却常有水肆之患。

故而,瘦西湖在岁月里渐渐失色,而西蜀却依然丰盈如故。

放眼天下,既可享水之福祉,又绝无水之祸害处,唯千里蜀地。

一条功在千秋的都江堰,让蜀人实现了水旱由人的梦想。

任尔赤焰经月,或者淫雨不绝,蜀人均可高枕无忧,照样稻菽遍地,足令天下为之眼馋,也难怪有天府之誉。

如果要在这个丰足安然的好地方,找出一块最令人垂涎的宝地,毫无疑问当属郫县。

不仅因为疏岷江之水这个伟大构想,来自都于此处的古蜀二王,更在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江堰一出,首经郫地,正所谓近水楼台。

古人曾称,郫乃都江堰自流灌溉水系的首善之区,此言,让郫县从这块沃野千里的风水宝地中脱颖而出。

如此一来,在郫县为稼穑,便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似乎要做的也就是把种子撒进地里,然后安安心心等待收获。

至于灌溉,那更是稀松平常,水就在田亩间无声地流过,只需打开一个口子,水就能与每一棵禾苗实现一场又一场欢会。

在这地方做一株稻穗都有说不尽的幸福。

日子轻松到这个份上,免不了有大把光阴可以用作它途,从农事里抽身出来的庄稼人,不愿只做一个时光的看客,他们不断放飞想象,在物与非物之间寻找灵感,并以固有的巧思和精到,将一件件寻常之物变身为工极天下的商品,或为坐贾,或为行商。

于是有柔情似水的丝绸,有甘美醇和的郫筒酒,有浓情蜜意的蜀绣,有乡愁般的豆瓣……自古至今,西蜀都是商贸的福地。

透过这些东西表面的精巧和深情,你看到的依旧是水。

郫县人的日子不惊不诧,恰如流经此地的水,从容中带几分氤氲,氤氲中又带几分缠绵。

他们的秘密其实也只有一个字——水。

水,在郫县是永久的诗意。

无论你穿街过巷,还是行于阡陌,水总在你身旁。

它就像一番永无休止的倾诉,让你感动,让你忘情,让你柔肠百转。

几曾听人说起,郫县人水。

郫县人自己对这个关乎性情的说法似乎也没有异议。

我曾把这里所说的水理解成没有诚信、没有骨血,或者没有韧度。

在我与郫县人有了许多接触之后,我才真正懂得这个字的含义。

当一个郫县人坐在你对面,你能想起的也就只有一个水字。

这水在他每一句声腔里流淌,在他每一寸肌肤里积蓄,又在他一举手一投足间汗漫。

这时,都不需一句对话,无论你胸中有多少块垒,也会在倾刻间化作一怀柔丝。

原来,这个水是与万物友善,或者是一种矜持,一种智慧。

总之,这个水字是对郫县和郫县人最深刻的解读。

但这水又是一种他人不可能有的秉赋,这秉赋里不仅藏有上苍的厚爱,还蕴含着不可复制的高贵。

郫县人总是把自我放逐在水里,无论想往与热情,也无论追逐与渴求,你看进眼里的总是那份精明的淡雅。

他们最
能理解水的柔韧与秉性。

如今,郫县人对水有了新的理解和指望——水润蜀都,他们再次把所有洇漫的梦想都托付给水。

这似乎证明,他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富足,这富足里还应蕴涵如诗一般的灵性。

同样是水,在别的地方就可能常常露出险恶,所谓山高水险。

在郫县,水却是一幅淡雅的风情,它的意义,早已超越汲饮、灌溉或者滋土润物的一切功用之上,而是一种常态,一种品第。

即便是水声,也格外有一种韵致,轻轻的、软软的,无论从梦里流过,还是在窗前徘徊,你都忍不住有溺进去的冲动。

面对这被水气熏染过数千年的地方,如同面对一个腰似杨柳、面若桃花的美人,任何书写都不可能尽其曼妙,你还是只有到那里去,让水声洗去所有的尘埃和凡俗,当你回过头来时,也许你会翻然醒悟,原来浮生若梦,日子本该如斯。

(此文为地方文化解读——郫县篇《水润蜀都》之《杜宇如歌》选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