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天府之国最早指秦朝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后指成都。
关中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后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成为“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11、民众眼里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1。
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2、历史发展的“天府之国”——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2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也用来形容京师或天子的府库,并非四川的“专用名词”。
天府之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2首先,有充足的水。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水。
成都平原地处西南,但海拔相对较低。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四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天然水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第二,土壤肥沃。
在古代,衡量一个地方环境好于不好,粮食产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而成都平原上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非常多的河流在此穿过,一到洪水期改道便留下来肥沃的土壤,久而久之,成都平原上的土壤变得很肥沃,并且带有一些紫色,因此四川盆地也被称为“紫色盆地”。
第三,安全。
虽然近些年大家看新闻,四川挺多自然灾害的,但是在古代人祸比天灾还要可怕,动不动就打仗,而四川周边都是山,进入四川很不方便,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所以古代的四川很“安全”。
天府之域 福地粮仓

天府之域福地粮仓天府之域,指的是中国四川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中国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历史上被称为天府之国,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一个福地粮仓,以及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
天府之域的福地粮仓是指其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四川盆地的肥沃平原、成都平原的肥沃河谷和大片的耕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川盛产稻谷、小麦、玉米、油菜籽、豆类、蔬菜和水果等作物,尤其以稻米和小麦产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的农产品以稻米为主,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部山区和川西高原。
南部地区还以甘蔗、竹笋和茶叶最为突出。
四川盆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发展现代农业,广大耕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四川成为了中国的福地粮仓。
在四川省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农产品特产。
雅安盛产猕猴桃、绵阳以红河谷著名、眉山的羊肉鲜美、广汉的斗鸡等等,四川可谓是商品丰盛。
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森林资源丰富,大熊猫被称为世界熊猫之乡。
四川盆地盛产棕榈等树木,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的木材和竹子的主要生产基地,四川也是中国茶叶之乡。
以产量大、质量好、类别多而著称,四川的茶叶很有名气,如峨眉乌龙、马踏红、大气最好的为四川“青城”。
四川的天赋资源使得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粮仓,这也为四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古代,四川盛产粟米,人们爱称成都为“谷城”,又称为“天府之国”,指的就是四川省。
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优越,四川盛产五谷,历来被视为“天府”之地,而中国人把粮食视为天下第一大事,所以有“中国粮仓”之称。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理中心,盆地广袤,自古就是我国粮仓,是“天府”之地,历来就是中国的“粮仓”。
四川省的福地粮仓的名称是全方位的,既有时间的,又有空间的,既有农业的生产状况的描写,又有物产的丰富实况的咏叹,既有地理环境的优越,又有人文环境的馨香。
四川福地粮仓之地质地丰富、森之吐露、银花经济、发展民生、绿得盛炫、览酒浓香吟、食品特产,不同的手法和形式的表达食品特产业之美,从而展示了四川以生产农产品和食品特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让更多的人认识四川、了解四川,从而促进了四川福地粮仓之地经济的发展。
天府之国 成都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 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 花溪畔,现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而修建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 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 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现在的成都是一个繁华的城市。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进驻成都,成都成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1952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 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2007年6月,成都市获批设立全 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中央文明办 授予成都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 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最高奖项。2012年,成都市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8138.94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8位,省 会城市第2位(仅次于广州)。2013年6月6日─8日,第12届 财富全球论坛在蓉成功举办。
金沙遗址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 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面积 超过5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年在金沙 遗址原址建成开馆,展出遗址祭祀区现 场及文物。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 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 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 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 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 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肇 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 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 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 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 (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 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天府之国成都简介

天府之国成都简介
天府之国成都简介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大城市,也是四川省的省会,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腹地,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有“西南的门户”之美称。
成都市总面积506.295平方公里,是四川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总人口3288.4万人,占四川省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点六。
成都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多民族社会,融合着汉族、藏族、彝族、瑶族、壮族、回族、侗族等众多民族,构建起一个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礼仪典雅的社会环境。
成都还是国家级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城市,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堪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现如今,成都制定了“经济总量再次突破2.5万亿元,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强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多规合一、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三大攻坚”、“三大创新”和“三大行动”,努力把成都推向新型的发展高度。
就地取材、融合西部特色、沉淀历史文化,成都在尝试着一地多层次的发展模式,也在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实现凝聚共识、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把“天府之国”变成“全球融合的天府之国”。
- 1 -。
天府之国的由来

天府之国的由来
天府之国的由来
释义: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古代专指陕西省关中地区;现今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多指四川省,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
举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故事: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游说秦惠王实行连横的主张,他对秦惠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真是天府之国……”秦惠王不为所动。
历史上著名天府之国:关中地区(战国至明代);成都平原(唐代至今);华北北部(明清时期);江淮以南地区(北宋时期);太原附近(五代时期);闽中(明代);盛京(清代);;汉中地区(汉代)。
十大“新天府”的排名是:1.成都平原、2.台湾嘉南平原、3.伊犁河谷、4.山东半岛、5.闽南丘陵平原、6.三江平原、7.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8.呼伦贝尔、9.苏北平原、10.宁夏平原。
“天府之国”——四川

桃、米仓山牌富硒富锌绿茶、青川黑木耳、朝
天核桃、苍溪雪梨、剑门关豆腐、广元油橄榄。
•
达州:灯影牛肉,大竹东柳醪糟,渠县三
汇果醋, 大竹观音豆腐干,凤凰柚,万源萼,
旧院黑鸡。
•
宜宾:宜宾面塑、宜宾五粮液、早白尖红
茶、苦丁茶。
•
自贡:富顺豆花、龙都香茗茶、开花白糕、
天车牌香辣酱、扎染、太源井晒醋、自贡红橘、
• (2)地形与河流:四川省地形以 盆地为主,盆地为北高南低。主要 地形区有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境 内河流主要是长江及其支流雅砻江、 岷江、大渡河、嘉陵江、沱江等。
地理特征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 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 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 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 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 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气候宜人,山水秀丽,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 丰富,区位优越。
• 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 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 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轻音等为 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 各种声音,惟妙惟肖(详见口技)。 谐剧寓壮于 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
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
•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 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 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 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二、川西南 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 高寒气候区 。
丰富的巴蜀文化
义手法。
• 社会习俗
成都天府之国的历史传承

成都天府之国的历史传承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的首府,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都。
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成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这种传承不仅表现在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上,也体现在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以及文化艺术上。
通过对成都历史传承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悠久的成都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上千年悠久的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成都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成都曾是古代蜀国的文化根据地,也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南的重要节点。
在多个历史时期,成都都扮演着维护中原王朝统一的重要角色。
二、成都的建筑与文化遗产成都的历史文化可见于其建筑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宽窄巷子和锦里。
宽窄巷子位于城市中心,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组成,是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区,保存完整,充满了浓厚的古风情。
锦里则是古代的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
除了宽窄巷子和锦里,成都还有许多古迹和文化景点,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这些都是成都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成都的人文风情成都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都反映了城市的历史传承。
成都被誉为“慢生活之都”,这与成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有关。
成都人注重品质生活,喜欢悠闲、舒适的生活方式。
他们热爱茶文化,茶楼和茶馆随处可见,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成都人还热衷于社交活动,尤其是夜间,各种夜市和夜景点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此外,成都还有独特的民俗节日,如腊八节、清明节、龙抬头等,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也是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四、成都的文化创作与表演成都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有着繁荣的文化创作与表演。
成都作为中国四川省的省会,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氛围。
这座城市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有着众多的文学作品和文艺创作。
成都的文艺氛围也被称为“锦绣巴乡”,成都艺术节、蓉漂节、蛙泳节等各种艺术活动层出不穷。
四川盆地因农业生产一向发达而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吗?

四川盆地因农业生产一向发达而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吗?四川盆地因其卓越的农业生产而被洋洋称誉为“天府之国”,但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份美誉背后的原因和效果吧。
一、历史悠久的农耕传统1、深厚的农耕文化。
四川盆地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也源远流长,从商周至今共有上千年的历史。
由于古人不断Tableau de soudage进行学习和实践,收集创新新技术,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农耕文化。
2、完善的水利设施。
四川盆地由于深层次的古湖潜水和新湖形成的湖泊,以及古人的聪明才智,使得当地水利设施精良。
川人发明的太极引水灌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情况,水利护城河、水闸、古水利系统以及抛砖引玉,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越的气候条件1、四川盆地处于“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度较高。
每年夏季温差小,可让种植作物得到最佳照射天数。
雨水充沛,地下水也充盈,有助于调节作物的生长周期。
2、地表大部分由黏土和砂土组成,保持良好的温/湿度平衡,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
四川盆地的土壤组合也促进作物枯萎病的散射和防治,从而有效提高作物能力。
三、多样的资源1、当地大量植物资源。
四川盆地内具备丰富的植被植物资源,大量的草原植物,丰富的草质植物,以及特有的藤本植物,川西特色的山林植物。
2、可获得的动物资源。
四川盆地陆地上的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家养动物以及家禽畜牧种类。
3、丰富的农业资源。
四川盆地的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从谷物、瓜果类到油料、蔬菜类,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得以顺应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所需,使得四川盆地成为著名的特色乡村之乡。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因气候、土壤和资源等条件优越,以及传统悠久的农业耕作技艺,帮助当地农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从而享有像“天府之国”一样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
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
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
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
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
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人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