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的整合_创新及其启示_以无锡市为例

旅游文化的整合_创新及其启示_以无锡市为例
旅游文化的整合_创新及其启示_以无锡市为例

旅游文化的整合、创新及其启示———以无锡市为例

郭 胜

内容提要 旅游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整合是为了创新,重新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创新又可以促进文化整合,两者是交融的过程。无锡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时间久远,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而且是蕴含了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丰富“基因”。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整合创新 启示

郭 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214153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每一个地区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要与周边区域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既保留了原来优秀的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文化的整合和创新。无锡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散布在城乡各地,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无锡城市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全过程。无锡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时间久远,经过不断的整合和创新,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文化发展成果,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而且是蕴含了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丰富“基因”。

一、旅游文化的整合

整合是文化的重要机制,旅游文化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吸收外部优秀的文化成果,淘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完成文化的整合,促进文化的创新。[1]

旅游文化的整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继承本地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展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2]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所得到的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且能感受到整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脉络,造成一种心灵的激荡,留下深刻的印象。旅游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整合是为了创新,重新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创新又可以促进文化整

合,两者是交融的过程。

(一)旅游文化整合的原则

(1)立足优秀的传统旅游文化

优秀的传统旅游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特殊的文化、科学和考古价值,至今对旅游者仍然有很强大的吸引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无锡以三个“发祥地”响誉内外:3000年前泰伯奔吴,在无锡始创吴国,使无锡成为中国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20世纪初,以薛氏、荣氏家族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在无锡率先萌芽发展崛起,推动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20世纪70、80年代,乡镇企业在无锡异军突起,推进了无锡工业化进程,成就了了影响至今的“苏南模式”,使无锡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三个“发祥地”积淀的优秀文化,成为无锡旅游业培育工商名城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同时,立足优秀的传统旅游文化,无锡注意提升无锡博物院、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等院馆和薛福成故居、祝大椿故居等名人故居的民族工商特色和地方文化内涵,建设荣巷古镇,形成“百年工商看无锡”的旅游文化新产品新线路新亮点。

(2)旅游文化的整合应体现时代的精神

优秀的传统旅游文化虽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给人们的旅游活动注入了新的内容,因此,旅游文化的整合必须体现这种发展变化和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后,无锡大力推进环太湖旅游圈建设,特别注意保护挖掘旅游圈建设中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令人艳羡的环太湖文化景观带。如景观带之东先后建成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城;景观带之西建成了“灵山胜境”。蠡湖周边成为开放式旅游观光带;“十八湾”周边环境得到整治,环太湖公路成为连接“灵山胜境”的西太湖交通观光带。至此,以水为灵魂、生态人文为特征、湖山为载体的月牙形环太湖文化景观带基本形成。经过这样的整合过程,无锡环太湖旅游圈深刻体现了以无锡为代表的太湖旅游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内涵,成为无锡最具地域特色、最具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3)以品牌为导向进行旅游文化整合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狭义的文化,是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资源,必须注重其品牌价值。[3]整合旅游文化、塑造新的旅游文化,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但是,旅游地也不能一味迎合少数旅游者的低级趣味,这样容易产生旅游文化整合庸俗化的倾向,使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消失。无锡灵山景区发展成为的以佛教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世界级精品景区。灵山梵宫开放、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举办和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灵山成为极具文化内涵的中国旅游品牌。

(二)旅游文化整合的方法

(1)开发和建造新的旅游文化景观

旅游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挖掘其优秀的传统旅游文化资源,复原一些曾经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力的人文景观,而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人文景观。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是我国首创的、大型影视拍摄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完美结合的主题景区,也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无锡影视基地以其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科学严谨的管理,每年接待将近200万人的游客和20多个影视摄制剧组。央电视无锡影视基地是依托无锡旅游资源无中生有开发和建造新的旅游文化景观的成功典范。

(2)深度整合包装社会旅游资源

在旅游文化创新中将旅游地的餐饮文化、民情风俗、生活方式、节日庆典等社会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包装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旅游地往往比较重视有形的旅游文化景观的开发,而对无形的社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开发社会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是我国旅游业由单纯的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的重要步骤,也是旅游者进行文化体验的重要内容,这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比如,无锡市充分发挥节日和节庆活动对旅游的造势和市场拉动作用,使节日和节庆成为无锡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和旅游文化发展的靓点。近年来,重点办好太湖国际博览会、城市旅游日、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太湖旅游节、吴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并与所辖市(县)、区、主要景区共同办好各具特色的节庆、节事活动,利用节庆、节事活动的平台,集聚人气、

拉动消费、促进旅游。

(3

)建造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以一定的客源市场为依托,通过围绕特定的主题,运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旅游景观的移植、复制、微缩、重塑,在特定的时空内再现旅游文化。建造主题公园是旅游文化的重要整合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

前景。以上海世博会设为重要节点,无锡奋力推进博览园建设,截止目前,无锡八大博览园即中国吴文化博览园、中国佛教文化博览园、中国徐霞客旅游博览园、中国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中国现代农业博览园、中国阳山桃文化博览园、中国工业博览园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吴文化博览园(东区)和农业生态博览园等或已建成开门迎客,

或正在建设过程中。八大博览园的建设使无锡旅游文化建设又多了个响亮的名片—

——“博览园之城”。 二、旅游文化的创新

一)旅游文化创新是旅游文化的生命文化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是文化发展的内在本性和生机所系。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创新是旅游文化的生命,是旅游文化发展的

不竭动力。[4]旅游文化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增加、

改变、重构原有旅游景观文化的信息,进行旅游景观“意”(指内在于景观的文化,是景观直接依托和体现的文化,

是景观物化的体现)的构建,丰富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景观文化作为旅游客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实践和历史积淀的结果,是物质层面的文化。作为自然景观文化,由于处于人类实践活动之外,

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景观文化,因为它缺少景观的“意”。这些自然景观吸引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现代旅游者进行旅游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感观享受,而是追求一种文化的消费,追求心灵的归宿和实现人格的升华。人文景观的主要功能即是满足旅游者的这种文化消费需求。自然景观虽然无深厚的文化内涵,

但可通过文化的附会和创新,有意识地增加旅游景观的文化信息含量,实现对旅游景观“

意”的构建。(二)旅游文化创新的途径选择

(1

)旅游文化整合之中有着创新。旅游文化的创新不应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是在整个旅游文化塑造的过程中,

淘汰本身不具有多大吸引力的文化因子,吸收新的旅游文化因素,使旅游文化能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吸引力。千里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各个地段的景色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无锡以水为魂、以人为本、以史为根、以文为韵,按照“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思路,对无锡古运河风貌带进行保护性整治、修复,对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与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的相比,大运河无锡段是历史最悠久、最具原生态风貌、保存最完整、“水”与“文化”结合最完美的景观带。如今。运“水上旅游”重新成为无锡的品牌和特色,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2

)旅游文化的创新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脱离当地的实际,无视旅游景观的文化背景和美学特征,进行文化的胡乱比附,会造成当地旅游文化的异化,

也会给旅游者留下恶劣的印象。比如,无锡市以自己的母亲河———梁溪河为纽带,培育打造都市水上旅游品牌。经过数年坚持不懈地整治开发,深入挖掘梁溪河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形成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观光游览休闲带。如今,梁溪河已经无锡市民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3

)深入挖掘和展现旅游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旅游景观,

不应只单单注重其美学价值,进行必要的文化附会,

增加它的文化信息含量,丰富其内涵,将会给旅游者以全新的感受。经过多年努力打造,2010年,一台投资5000多万元,以表现无锡深厚历史人文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山水实景剧《

太湖传说》成功上演,《太湖传说》以诗化语言的诠释和唯美画面的闪回凝练演绎了千年吴地文化的风情和底蕴。如今《太湖传说》固定在蠡湖边倾情上演,把夜晚的无锡蠡湖装点的如同梦幻一般。

三、旅游文化的整合创新的启示

一)旅游文化的整合和创新一定要传承延续当地文化的历史脉络

旅游文化与旅游地历史紧密相联的,

具有强

烈的地域文化烙印。

[5]

在人类生活美丽地球上,既有缘于自然后但被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文化景观遗产,更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但经过久远年代的演变至今还一直和人类相依相伴的文化景观。无论是何种文化景观人类在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因此,没有人类的生产生活劳动,就没有文化景观的存在与发展,就没有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人类的造化,又是自然的馈赠,无论是旅游文化的传承整合创新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和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天”即是自然,客观现实,“人”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合一”

则指“天”、“人”双方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旅游业发展中,对于旅游文化的忠实保护与合理利用,

惟有体现人与自然、当代与历史和谐共生的智慧,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三)旅游文化的整合和创新一定要凸显旅游文化的核心价值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实施指南》指

出,“文化景观是文化财产”。文化是旅游的魅力之源。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积累和遗存。旅游因文化而璀璨,

因文化而留存。对文化、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知,已经成为今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的推动力量。

[6]

文化是一个极有品位、极为高雅、庄严而又神圣的领域,同时又是一个与亿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心灵感情息息相关的范畴。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当是一个需要十分审慎、严肃、认真、甚至要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去从事的事业,切不可轻慢,切不可轻视,切不可只逐利而忘义,更不

可用假冒伪劣去亵渎它。

[7]

注释

[1

]陈岗:《旅游文化:文化整合的过程与结果》,《桂林旅游高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

[2]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光明日报》2010年3月24日第3版。

[3

]郭胜:《旅游文化品牌塑造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光明日报》2005年12月6日第10版。

[4

]冯年华:《关于旅游文化创新的思考》,《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1-5页、第91-94页。

[5]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7]蔡武:《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光明日报》2010年4月27日第3版。

Integration,Innovation and Insp

ir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e———in the case of Wuxi City

Guo Sheng

Abstract:Tourism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is the internal basis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aimof integration is for innovation and re-creating 

a new tourism culture,also innovation of tourismculture can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so these two aspects are in blending process.Tourismculture resources of Wuxi has long history,which not only witnessed the ring of evolution of the cityhistory,but also contains the gene of city personality 

and rich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Tourism culture;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Inspiration

宗教旅游案例分析之无锡灵山胜境

文化与艺术、信仰与科技造就的神奇――灵山。作为一尊高达88米、国内最大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灵山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大佛、大庙、大景区,浓郁的佛教气息,无处不在的信仰精神和感化力量--这是灵山大佛景区的宏伟蓝图。灵山大佛景区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丛林。使灵山在国内的旅游行业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一期工程——灵山大佛(1994-1997年) 【主要项目设计】 建造项目——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由此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建造项目——百子戏弥勒

大型青铜艺术珍品名为“百子戏弥勒”,它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建造项目——祥符禅寺 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内有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 建造项目——灵山大佛(核心项目)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壁厚为6-8毫米。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的关键是活化,这就要摆脱当下的两个极端观念和做法:一是不研究文化本身的民间化、民俗化和民族化认知度和文化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不管特定市场人群是否喜好,一味就文化谈文化,不接市场地气,最后把文化生生地套进了展览馆,或者类城市化公园;二是压根就不因于市场而确定文化主题,最后是东拉西扯、无中生有,把一个项目弄成了毫无厘头的大杂烩,弄成了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雷同化的、小半径的、短期的、区域化的、大众化的、游乐性休闲产品,由于没有主题,最后捯饬得连个线路和功能区都捋不清楚,连个景观地标都不好设计,连个建筑风格都不好确定,更不用奢谈产品文化体验度,至于品牌推广,那就是豆腐拴麻绳——提不得。这两种做法,根本就谈不上文化和旅游融合,里外两层皮,不搭伙。 从旅游角度讲,文化的物态化不如活态化,文化的景观化不如沉浸化,文化的组织化不如原态化,因为归根结底旅游是一种异域化、异质化的原生活体验,既如此,旅游者当然喜欢生活其中、沉浸其中、体验其中,感知与感受更真切、更原态、更纯粹的生活。否则,便失去了旅游的意义。 一、文化与旅游特征 1.创意性的吸引物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生命力之所在。旅游业的发展需整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旅游项目,实现人气聚集,引爆区域,打造对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2.创新旅游体验方式 传统旅游项目以静态展示为主,体现的仅仅是观光功能,缺乏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现代人对旅游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想赋予传统的文化以生命力,强化旅游项目的竞争力,需将地域文化与世界品牌、科技和资本高效对接,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创意理念、游戏玩法、影视场景、个性创意商品、生态建筑景观及丰富演艺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活化起来,以呈献给旅游者完美的深度文化体验。 3.创建大产业体系 在文化创意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驱动。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搬运效应,既能够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能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4.创立多元盈利途径 盈利途径的打造是旅游业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产品化、消费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 而文化创意与旅游业互动之后,可通过构建销售地产产品盈利、开发旅游经营项目盈利、树立产品品牌盈利、升值产品价值盈利等多元化盈利模式,不仅确保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能保障项目长期、持续的现金流以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升值。 二、文化与旅游产品形态 1.文化演出

心得体会:创新举措打造文化旅游经济圈(最新)

心得体会:创新举措打造文化旅游经济圈(最新) X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绿色发展的一个主打产业来抓的要求,积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大X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重大机遇,以全域文化旅游理念为指导,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按照“文化引领、品牌带动、点线联网、融合互动”的发展思路,构建西线、东线融合发展的大X文旅核心圈,带动毗邻及周边市州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旅游联动圈,让文化“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绽放出多彩绚烂的魅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构建大机制。强化对文化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编制《关于打造大X文化旅游圈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大X文化旅游圈推进X 率先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大X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和东、西片区两个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工作督查,面对面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实现大X文旅经济圈工作领

导小组会议常态化,推进落实督促常态化,联席会议常态化,宣传推广常态化,全力推动大X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 二是编制大规划。坚持以大规划引领文化旅游大发展,以守住X文化的“根”和“魂”为己任,以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为目标,全力做好《大X文化旅游经济圈总体规划》《X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修编《X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加快《X市国家级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X文化旅游经济圈环境综合承载力专项研究》编制进度,同步启动鸣沙山?月牙泉、雅丹、玉门关、悬泉置等四大景区旅游综合开发策划方案编制,并适度性修编现有各类专项规划,逐步形成以市级规划为总纲、市县规划为框架、景区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把好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第一道关”。 三是构筑大交通。发挥境内连霍高速公路以及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等管道横贯东西,国道215线通达南北的区位优势,打造东西畅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甘肃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空间交通体系。X、嘉峪关、鼎新和下河清四个机场与全国诸多大中城市通航,X机场扩建,开通重点城市航线21条,X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甘肃省继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后第二

无锡的文化旅游现状和待开发方向

无锡的文化旅游现状和待开发方向-旅游管理 无锡的文化旅游现状和待开发方向 陈枫叶 无锡市坐落于太湖畔,风景优美,有“太湖明珠”之称。无锡也是一个旅游城市,在当前“文化旅游”理念兴起的风潮下,我认为无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并成为其特色,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 一、什么是文化旅游 我们把文化旅游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文化旅游以“文化”为旅游对象,强调“感知”、“体验”的旅游过程。相比普通的观光旅游,它提升了旅游效率,以获得文化知识或文化体验为主,是比较高级的旅游类型。 二、无锡的现有的文化旅游景点 无锡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之于无锡,并不陌生,吴文化、佛教文化等。 另一方面,灵山景区的开发已经较有文化旅游理念,比如九孔灌浴景点和梵宫景点等。下面我分别详细分析: (一)九龙灌浴 九龙灌浴的主体是全身鎏金的小太子坐于巨型莲花之中的造型,造像宏伟壮观,但其音乐表演的设计更符合文化旅游的理念:随着音乐奏响、莲花开合,太子佛从中徐徐升起,在九龙喷水形成的水幕中自转一周,当乐声飞扬、泉水灵动,给观赏者全新的视觉和心灵感受,动态地再现了佛祖释迎牟尼诞生时的场景。(二)灵山梵宫

位于灵山胜境景区的东侧的灵山梵宫,绿树掩映,碧水环抱,庄严神圣,气势磅礴。梵宫的建造,从细节到打造的活动,都很注重游客的体验:走在高大的梵宫廊厅,如同漫步在艺术的长廊,廊厅两侧“世界佛教传法图”的巨幅油画,以时间为序,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为主题,生动地展示着佛教传播交流的历史图景;廊厅中央的塔厅,华美、辉煌,气宇轩昂的穹顶、超大体量的渗透佛教元素的东阳木雕,都给人们以神圣神奇之感;梵宫的镇宫之宝——巨制琉璃浮雕“华藏世界”,展示了佛教“华藏世界”的光明、圆融和智慧;集佛教论坛、梵音演艺于一体的多功能超大型圣坛,把当代光影声控、室内场景制作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极致的极品之作,不定期举行中外佛教论坛,并每天定时上演传奇剧目《觉悟之路》的圣地。 (三)佛教文化博览馆: 佛教文化博览馆,也是一个具有文化旅游理念的景点。它展示了中国丰富的佛教文化内容。整个展馆面积宏大,展馆众多,格调高雅,利用详尽的文字介绍、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着佛教的历史起源、传播、流变。(四)灵山佛教活动 灵山的文化旅游理念还表现在其举办的各类型活动中,比如、佛诞法会、无锡灵山盛会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参与到佛教的文化当中去;甚至佛教协会第七届第三次理事会议、世界佛教论坛也曾在灵山举行,使得灵山景区的档次不与一般宗教景区相同。当地人的佛教意识逐渐增强,参与佛教活动的兴趣随之越来越浓厚,甚至越来越多人成为信徒,都是灵山体验性文化旅游的发展成果。 三、无锡尚可开发的文化旅游方向 (一)灵山佛教文化旅游

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_王慧敏

旅游学刊第30卷2015年第1期Tourism Tribune V ol.30No.1,2015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与新机遇(一)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1.001 □王慧敏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戴光全,张洁,孙欢节事活动的新常态 □谢飞帆(Philip Xie)新型城镇化下的工业遗产旅游 □邹统钎旅游汽车租赁业:运营方式、发展问题与对策 □于秋阳铁路旅游潜能释放与产品创新 □孙晓东中国邮轮旅游业:新常态与新趋势 以文化创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王慧敏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随着宏观经济步入“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更新期”,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正呈现三个趋于“新常态”的转变:一是目标导向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资源配置从以政府为主向市场决定转变,三是要素体系从旅游产业自身小循环向国民经济整体大循环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制和动力亦将发生新的变化,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国内外发展实践显示,文化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开启了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三条有效路径:在提质增效中塑造品牌、在市场创新中创造价值、在体系融入中拓展空间。 一、以文化创意塑造品牌,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品牌建设是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任务。在后工业化时期,文化品牌逐渐成为旅游经济、旅游消费、旅游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维度,品牌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集聚资源、人才、技术,实现消费价值的最有力的市场竞争工具。在旅游产业的新常态中,拥有旅游品牌比拥有名山大川风景、古镇、古建筑文化遗产遗址等更重要,因此,推进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品牌思维至关重要。 文化创意为旅游品牌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展示和演绎,能 够以独特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注入旅游产品、旅游空间、旅游活动、旅游环境,有效增强了旅游产品的个性魅力,增添了旅游消费的吸引力,增加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是助推旅游品牌建设的“加速器”。 文化创意塑造旅游品牌的关键是要发挥创意力,形成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要素的软驱动,形成以软实力为核心支撑的旅游品牌。以迪斯尼为例,迪斯尼是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也是具有89年历史的老品牌,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风景名胜资源,是依靠人的创造力创意形成的旅游品牌,近90年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创意创造历史,造就了迪斯尼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笔者日前有幸实地调研了即将于2015年启幕的上海迪斯尼,体会至深的是一组创新创意的数据:上海迪斯尼是全球第12个迪斯尼园区,其核心区是以神奇王国为主题的乐园,30个主景点,12类互动表演区。神奇王国乐园是迪斯尼的经典产品,但在上海乐园的建设中,提出了引领网络化时代青年人的消费,即针对90后和00后的消费群体,进行创新创意,运用时尚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地演绎经典。上海迪斯尼乐园首创的景点占60%,经典基础上重新创意的占30%,简单复制仅占10%。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把品牌理念落实到施工环节,精耕细作,将文化创意贯穿在概念设计与施工落地的全过程,认为游乐场不是主题公园,要有故事、有形象、有文化内涵,要以创意为主导,提出要一切围绕游客,使游客一踏进乐园就能够沉浸在艺术氛围中,能够产生魔幻般感受。为此,对于园区的91栋单体建筑,每一栋建筑都作为艺术品来??1

文化创意视角下常州春秋淹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文化创意视角下常州春秋淹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旅游产业之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处于长盛不衰的位置离不开文化的支持,文化使旅游更有意义,旅游使文化得以传承,因此旅游行业将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带动行业持续发展。文化旅游作为现阶段最受追捧的旅游形式,由此产生的文化旅游产品自然也会受到旅游者的极大关注和喜爱。因此,尝试在文化创意视角下以常州春秋淹城文化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总结现状与不足,提出开发对策。 标签:文化创意;春秋淹城;旅游产品开发 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于今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常州淹城承载的不仅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中国江南第一水城等这些称谓,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深沉次的文化内涵,如:建筑文化、战争文化、舟文化、寺庙文化、春秋文化、诸子文化、皇室文化等,这些文化构成了常州淹城旅游的核心内容。 旅游业高速的发展,推动旅游需求层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地方文化有目的的、有创意的融入旅游产品,在满足旅游者高层次精神需求之外还能满足旅游者对于异地地方文化的高度认同体验。将文化创意的理念引入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能够为旅游目的地带来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保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何运用文化创意理念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是现阶段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1文化创意对于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 文化创意的核心是文化本身,在此基础上融合多元文化、创意者利用不同载体进行的文化现象的再造和创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其更多表现出推动和支撑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的通过旅游业者开发的,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目的地风俗、文化,让旅游者愿意购买的各种相关服务和旅游吸引物的总和。 (1)文化创意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凸显创意元素。根据地方的资源特色与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创意者的创造性、批判性、灵活性、继承性等,遵循客观规律,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 (2)文化创意有利于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与地方独特的文化结合起来。从文学、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深入探索与挖掘,使之吸引游客,发挥其文化功能。 (3)文化创意有利于突出旅游产品的创意性。创意的关键在于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通过创意手法,艺术性地开发旅游产品,赋予其全新的含义,实现旅游产品价值最大化。

入户门施工方案

精心整理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施工管理与人员配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项目经理部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23.33.4 4.14.24.34.44.5 5.15.25.3 6.16.26.36.4 7.17.27.37.4施工合理化建议和降低成本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八章附件资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8.1相关典型图纸及效果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8.2计算书 ......................................................................................................................错误!未指定书签。 8.3深化设计图纸和典型深化设计图纸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无锡万达文化旅游城B2-1地块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新城,基地西临长广溪湿地公园,东邻蠡湖大道,北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一一以无锡市为例-旅游管理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一一以无锡市为例 邓斐乐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 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窗口,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 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旅游产业即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以及有关的风土民情、民俗礼仪等)进行开发、营销和推广的过程。 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 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窗口,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助力 以文兴旅,以文促旅”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并进的基本模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

一项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融大众性、亲和性、品位性、易传播性于一体,是旅游业借以“造势”、展示形象、树立品牌的有效途径。 (三)文化旅游产业是传统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十五”期间乃至相当长时期内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单一的度假旅游形式已经逐步被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所代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文化旅游,说明文化才是旅游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凭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吸引旅游者,实现传统旅游产业的升级。 三、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旅游产品单一、城市吸引力减弱、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全市旅游产业后继乏力,形势不容乐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不清,重要程度认识不足 制约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产业观念、管理体制和立法缺 失。产业观念的概念泛化误区模糊了文化旅游产业特性和主体,管理体制的冲突和障碍 耽误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旅游业非独立产业地位和行业综合立法 的缺失,直接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统领作用,阻碍了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 (二)文化旅游资源分散管理、保护利用水平不高 无锡文化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为多部门管理,难于协调。在各种同类型上,同级别上,各文化旅游景区面临着同市其他景区的竞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上,灵山、電头渚、三国城三大文化旅游景区占据了无锡旅游的半壁江山,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三)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缺失,产品创新能力不够

文化创意旅游

文化创意旅游 摘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的游客越来越成熟,对旅游产品参与度和个性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相反的存在着旅行产品同质化现象泛滥,两者的矛盾使得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着手,探讨了如何将两者合理的结合,研究了其开发模式。本文分析了优秀的外国文化创意旅游典范,介绍了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形态,分析了优点与不足,希望以此更好的理解文化创意旅游 关键词:创意产业;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典范;产品形态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of tourists is more and more mature, particip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personalized deman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stead of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travel product homogeneity phenomenon, both the contradiction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wide attention by all of us. Based on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both reasonable and studies its development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lent foreign culture creative tourism model, introduces the form of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pe of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Based on cultural creative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 from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both reasonable, propose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combined with the depth of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Three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l is studied, it is the excellent culture created by refining, can be converted to

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调查问卷

文化创意产品市场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澳门城市大学在校学生,目前正攻读文化产业管理硕士学位。经过对澳门文化特点的考察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分析,发现澳门文化产业潜力巨大,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尤其创意产业的开发。但目前来看,澳门文化创意产品又面临自身的一些困境。这需要我们我们一同为其推广和完善,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为将澳门文化推广全世界做一份贡献。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 20岁以下 ○ 20--30岁 ○ 30--50岁 ○ 5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学生 ○上班族 ○个体经营户 ○待业 ○其他 4:您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富有个性乐于追求时尚的人 ○是 ○一般 ○不是 5:您之前是否购买过文化创意产品或旅游纪念品 ○有 ○没有 6:如果有,多少价位旅游纪念品你愿意能接受 ○ 100元以下 ○ 100--200元 ○ 200--400元 ○ 400元以上 7:您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购买旅游纪念品 ○网络平台 ○旅游点商品或集市

○其他途径 ○没了解过 8:目前的澳门旅游纪念品能否满足您的个性化需求 ○能 ○不完全能 ○不能 9:您是否满意现有的澳门旅游纪念品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10:您觉得现有的澳门旅游纪念品存在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没有品牌感 □没有创意 □实用性不大 □没有内涵 □价格高 □其他 11:您喜欢什么样的旅游纪念品 □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 □趣味性的(如卡通版,漫画,玩偶等) □简洁的 □小型的 □大型的 □其他 12:您平常关注什么样的时尚流行文化? □热点新闻,或者娱乐新闻 □动漫卡通 □游戏人物 □传统戏剧 □非主流 □韩国 □日本 □其他 13:您购买文化创意产品或者旅游纪念品给什么人用?□给自己 □送长辈 □送朋友

江苏省无锡市旅游概况

“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无锡由江苏省省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市183公里。无锡总面积4650km2,其中市区面积518km2。无锡市下辖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及崇安、南长、北塘、郊区、马山、新区六个行政区。无锡市总人口518万,人口密度1114人/km2。无锡市市区人口109.56万,人口密度2116人/km2。滔滔长江在境内流过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日照数202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48MM。·全年无霜期平均230天无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吴中胜地”之称的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兼具湖海之美,湖中“七十二峰”散立,山青水秀。太湖风景的精华部分-梅梁湖景区,湖光山色秀美如画,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水萦绕,水抱山簇。近代园林建筑-鼋头渚、蠡园、梅园等点缀其间。锡山、惠山景区内汇集着的古泉、古园、古寺、古塔,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之誉。无锡还拥有充分体现东方古国悠久文化、充满神奇色彩的古运河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如明代园林精品寄畅园,唐代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二泉"等。宜兴的溶洞、竹海茶林生态旅游以及陶都文化旅游,江阴市的桥、江、山组合风景区和徐霞客、刘天华故居等以及锡山市的吴文化公园等已经形成富有特色且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九十年代开始,无锡的旅游走出了单一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局限,进入了现代旅游的新领域。从1992年起中央电视台在无锡建立影视外景基地,建成了“唐城”、“三国城”、“欧洲城”、“水浒城”等特色景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无锡已成为中国旅游的热点城市。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 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 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百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 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咼,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经典案例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地八个中心之一地文化旅游业地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地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地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地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地需求而策划设计地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地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地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地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地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地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地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地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地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地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地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地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地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地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地思想和观念,更重要地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地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地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地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地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地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增进游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实施意见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企业登记管理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锡政发[2013]175号 【发布部门】无锡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1.07 【实施日期】2013.11.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实施意见 (锡政发〔2013〕175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研究决定,现就组建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文旅集团)有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组建方式 (一)企业性质 无锡文旅集团作为无锡文化旅游设施投资、建设、管理及其相关产业经营管理的主体,经营管理文旅集团国有资产并承担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二)组建形式

无锡文旅集团由市政府、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集团)、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产业集团)、市太湖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湖新城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具体出资方式如下: 1.市公园景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园管中心)及其所属单位的资产、负债,经审计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作为市政府出资,由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国联集团将债务重整后的子企业-惠山古街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核心区的资产,经审计评估确认后,注入文旅集团; 3.市政产业集团和太湖新城集团分别以货币资金10亿元人民币出资。 二、职能定位 无锡文旅集团承担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运营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功能。 (一)承担公园景区、文化旅游设施、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开发、保护、旅游产业经营发展和建设融资职能,实行“建、融、管、还、投”一体化运作。 (二)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的公司法人实施城市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获得投资收益和经营收益。 (三)承担集团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能,按照市场化原则,盘活资产存量,积极发挥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功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承担市级公园景区公益性职能,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深化公园景区运营维护管理。承担市政府委托的风景名胜文物管理职责和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与管理职责。 (五)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公园景区管理处的重要人事任免,并负责培训、考核、监督及奖

无锡灵山胜境市场分析2013

无锡灵山胜境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宏观市场研究 1、城市文化及发展状况 2、市场经济情况 3、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项目分析 1、项目背景 2、运营模式、商业特点 3、目前动态 第三部分项目评测 1、项目优势 2、项目劣势 3、项目借鉴及建议

第一部分宏观市场研究 1、城市文化及发展状况 1)城市概况 无锡,简称“锡”,素有“太湖明珠”之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东部经济重镇、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0个重点旅游城市、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誉全国的著名工业城市、中国民营企业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2)交通 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北扼长江、南控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是苏南地区的交通中枢、长江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配套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 2、文化背景 无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号称“小上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又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无锡地处太湖北端,是江南蒙蒙烟雨,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无锡佛教文化积淀深厚,高僧辈出,唐代有天台宗九祖湛然;宋代有深沐皇恩的园照,东渡日本创立建长寺派的兰溪道隆(大觉禅师);清代有被朝廷封为国师的玉琳;当代有著名爱国高僧巨赞法师,他的爱国爱教精神和学术思想,对佛教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通过编制和实施《无锡市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无锡佛教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梳理及整合,推动了佛教文化旅游的新发展。尤其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功举办,更使得无锡佛教文化成为无锡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和世界了解中国当代宗教文明的重要途径。 3、城市经济构成 1)工业 2011年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4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69.20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577.26亿元。全市统计的237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28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54.0%。 2)进出口贸易 2011年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进口总额30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出口总额42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4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执行金额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2%;离岸合同总额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6%,离岸执行金额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0%。离岸外包业务全省第一。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研究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研究 一、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 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其发展的代价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生态的恶化。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和资本约束成了其发展的瓶颈。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以人为本的鼓励个人创造力的绿色朝阳产业。所以通过文化创意旅游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该模式基于对资源广泛性和动态性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经过资源→资本→市场的多重转化。从国际上看,文化创意旅游资源拓展和资源转化模式主要经由以下两种途径: 1.对原有文化创意旅游的挖掘,从历史的、民族的、民间的、全球的各种文奇观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文化创意旅游资源。 (1)是根据现代需求重新诠释本民族经典作品内容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再现优秀的文化创意旅游作品,如以电影、音乐、多媒体、戏剧、网络等传统和现代的多种形式和渠道,再现传统历史文化创意旅游精品的内容。比如巴黎的红磨坊歌舞剧广受游客推崇,红磨坊里主要是以康康舞为基调。康康舞源于法国,原是是洗衣妇、女裁缝等劳动妇女载歌载舞的一种娱乐形式。19世纪30年代,康康舞开始在蒙马特尔地区的各种舞会上流行,50年代又进军歌舞厅。康康舞以“掀裙踢腿”为最主要特征,热烈奔放。可以说红磨坊助推了康康舞这种传统的舞蹈流行至今。 (2)开发全球市场中的地方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创意旅游市场上的大量产品出现了主题、内容、风格的趋同性。导致了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性文化创意旅游命题的审美标准逐渐趋于同一性。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跨国公司,比较早地认识到了既要重视全球化的普遍文化创意旅游倾向,又要开发各种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的独特资源。 纵观国际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强国,美国、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等国,都有着向异域扩张的强烈冲动。比如,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文历史短浅、文化创意旅游资源不算富足的国家,但却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大国。美国纽约麦哈顿的百老汇是最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的一个旅游目的地,百老汇诞生了很多经典的音乐剧,比如《歌剧魅影》从1986年首演至今,是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而其歌剧是根据法国作家盖斯东?勒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百老汇红极一时的音乐剧《阿依达》灵感则来源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事。 2.完全通过开发“人脑”这个主体资源,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创

全域旅游语境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一)

第1部分:判断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旅游产品中的一个专项产品,泛指以了解、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 0.0 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2、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在新经 0.0 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3、民族文化旅游与其所在地域和民族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发展、居民的社会生活丝缕相连, 0.0 具有内容、功能和收益方面的综合性。(5.0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4、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5.0分) 得 0.0 分: 正确

错误 5、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5.0分) 得分:0.0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2000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年是()。(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0年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2、2015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把旅游及相关产业分为 0.0 ()个大类。(5.0分) 得分: 11 12 13

14 0.0 3、2002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是()。(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神州世纪游 中国民间艺术游 4、据2012年统计,“十一五”期间,西藏、新疆、广西等八个民族省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达()。 0.0 (5.0分) 得分: 23.68% 24.97% 25.10% 26.32% 0.0 5、199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活动主题年是()。(5.0分) 得分: 中国文物古迹游 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0年神州世纪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