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地质概况
巴彦淖尔简介

巴彦淖尔市简介巴彦淖尔市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北纬40°13'---42°28',东经105°12'---109°53'之间。
北依阴山与蒙古国接壤,国界线长368.9公里,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乌海市,处于华北与西北的连接带上。
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聚居着蒙、汉、回、满、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166.92万人。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的湖泊而得名。
巴彦淖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天空晴朗,多见蓝天白云,雨雪集中,日照充足。
春季气温日较差大。
夏季水气充沛,降水集中,雨热同步,是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
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凉爽。
冬季降雪甚微。
冬季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3℃,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阴山山脉呈东西横贯中部,北部为广阔的天然牧场,俗称乌拉特草原,盛产牛、羊、骆驼及肉苁蓉、发菜、黄芪等名贵特产品,年产绒毛8000多吨,二狼山白山羊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美誉。
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也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复杂育成技术杂交培育出的肉毛兼用型品种。
南部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耕地面积40万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水利资源丰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300多处62种,主要有硫、铜、铅、煤、银、稀土、石墨、铬铁、宝石等,富矿多,矿体厚,宜于开发。
铜、铅、锌、硫铁等储量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丰富,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市,流经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345千米。
多年平均过境水流量为315亿立方米。
美丽的家乡----巴彦淖尔

美丽的家乡1.地理位置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又称后套平原。
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
又称河套地区。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
临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
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
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或“塞北江南”,是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有塞外米粮川之称。
生活有蒙古、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壮、藏、苗、维吾尔、锡伯、彝、土家等民族。
2.历史沿革.1)早在原始社会,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以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使用的石器多为刮削器,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
2)夏商西周至春秋,鬼方、猃狁等民族游牧于此。
3)战国时,赵国云中郡管辖达到阴山南,林胡、楼烦等民族游牧于阴山北。
4)秦时,秦九原郡范围达到阴山南,匈奴民族活动在阴山以北地区。
5)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设五原、朔方二郡。
6)东汉初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此,东汉末年朔方郡、五原郡废。
7)唐,初属丰州辖境,后为中、西受降城境域。
8)元,阴山南属大同路云内州,阴山北属德宁路,统归中书省直辖。
9)清,后套地区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右翼后旗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五原厅。
10)中华民国元年五原厅改县。
民国3年(1914年)设绥远特别行政区,当时境内设有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
11)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
1950年3月成立绥远省陕坝专员公署,辖五原、临河、安北、狼山、米仓(1953年9月撤,改设杭锦后旗)、晏江县(1953年10月撤,改设为达拉特后旗)及陕坝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前景

1 . 2 岩 浆岩
区 内岩浆 活 动频 繁 , 岩 石类 型较 全 , 从 侵入 岩 至 喷
发岩 , 由酸性岩到超基性岩 以及碱性岩等各种岩石类 型均 有 发育 。以侵 入岩 为 主 , 喷 出岩 次之 , 且 以华 力 西
中、 晚期 和 印支 一燕 山期 酸性 、 中酸性 岩分 布最 广 。
1 ) 。
解、 古生代板块碰撞 和中生代板 内变形多期次构造作 用, 岩浆活动频繁 , 并伴随着丰富的成矿作用 。
1 . 1 地 层
区域 上 出露 地 层 除缺 失 泥 盆 系外 , 其 它 各 时代 地 层基 本 齐全 。其 中 中太古 界 乌拉 山群 是 区域 上 出露最 老地 层 , 下 部 为 黑 云 角 闪斜 长 片 麻 岩夹 含 榴 石 黑 云斜 长 片麻 岩 、 斜 长 角 闪岩 及磁 铁 石英 岩 、 厚层 状 蛇纹 石化 大 理 岩等 ; 上部 为 长石 石 英 岩 、 变粒岩 、 浅 粒 岩 夹 大理 岩、 片 岩和 片麻 岩 , 是 本 区重要 的晶质 石 墨和 岩金 矿 床 的赋 矿 层位 。中元 古界 狼 山群 和渣 尔 泰 山群 是铜 、 铅、
锌、 硫 铁 矿 的 主要 含 矿 层 位 , 主 要 岩 石 类 型有 大理 岩
2 区域矿 产特 征
巴彦淖尔市是 内蒙古 自治 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
地 区之 一 , 内生 金 属矿 主要 分 布 在华 北 板 块 北 缘 的 狼 山、 渣尔泰 山、 白云 常 合 山 、 乌拉山 、 索伦山 、 宝 音 图隆 起 等 地 。狼 山一 渣 尔 泰 山 多金 属 成 矿 带 是 自治 区铜 、 锌、 铅、 硫铁 、 铁 的富集 区之 一 , 分 布有 霍各 乞 、 炭 窑 口、 东 升庙 、 甲生 盘 、 山片沟 5 大矿 区 。
巴彦淖尔市简介

口30万。
乌加河流贯境内,灌溉发达。
农产有小麦、葵花、番茄、西瓜、稻和番茄大县。
畜牧业曾以山羊最多,1997年后,逐渐以圈养绵羊的方式居多。
其中,葵花、番茄和小麦的深加工尤为突出。
也出产各色毛皮、地毯等。
历史的塞上明珠。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5′70″-108°37′50″,北纬40°46"30′-41°16″45′。
县境东西最长82公里,均长62.3公里,南北最宽1/4。
地势地形:本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并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内陆断陷盆地,整个辖区属河套平原,为第四纪松散的地层所覆盖,沉积了较厚的湖相地层。
上部是冲积、风积层,主要岩性为细砂、粉砂和砂粘土互层。
砂层层理清晰,厚度10-70米。
中部为河湖交替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砂与粘土互层。
下部为巨厚的新老第四纪湖相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砂粘土。
土质膏腴肥美,适于农作物及各种植被的生长。
虽然有的土地呈盐碱化,但并不影响耐碱作物,如葵花、枸杞等作物的生长。
五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有可耕地170万亩、待开发土地100万亩。
农田渠系成网,每年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自流灌溉。
盛产小麦、葵花、甜菜、籽瓜、番茄、优质牧草,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
五原是著名的“葵花之乡”,种植面积达百万亩,年产3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葵花产业发展气势如虹,以真心食品、金鹿油脂、鸿鼎农贸市场“三驾马车”为框架,形成了投入3亿元、产出13亿元、利税近亿元的葵花产业体系,现在正向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迈进。
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年产优质牧草100万吨,秸秆饲草、茎叶等140万吨,玉米、麸皮达10万吨以上,秸秆生物蛋白颗粒饲料10万吨、油饼5万吨。
可以养殖奶牛22.6万头,每年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鲜奶144.2万吨,为企业创收21.6亿元,为农民增收12.3亿元。
主攻羊,发展牛,增草兴牧,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行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自然地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自然地理【位置面积】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28?。
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184公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
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
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161公里,距包头市219公里,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中国甘其毛都口岸130公里(公路里程)。
【地质】乌拉特中旗地质构造分区属内蒙古西部单元区,是东西纬向构造的一部分。
已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五台群、马尼图群。
中元古界的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温都尔庙群。
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下二迭统。
中生界下中上侏罗统、下上白垩统。
新生界的下上第三系、第四系下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缺失三迭系各统。
境内已知出露的岩石,就大类而言,有岩浆岩类(即火成岩)的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伟晶岩、辉绿岩、辉长岩、杆栏岩、各种脉岩等;沉积岩类(水成岩)的泥岩、砂岩、灰岩、砂砾岩、砾岩、泥灰岩、页岩等;变质岩类(包括火成岩、水成岩的变质者)的片麻岩、石英岩、片岩、次生石英岩、角岩等。
境内陆质构造复杂,分属两个一级构造单位,即以川井——桑根达来中生代拗陷南缘为界,其北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其南为华北地台。
因受各期构造运动影响,加之多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波及,地质构造严重破坏,地层有些缺失,产生褶皱、折曲甚至倒转、破碎,导致各种有工业价值矿床的生成和赋存。
总体地质构造出现有作近东西向的6个次级的纬向地质构造单元,由北而南依次为:蒙古向斜南翼超基性岩带处于北部边陲与蒙古国接壤处,即索伦山一带,属蒙古向斜南翼的一部分。
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远在二迭纪之后浸入到距地表较浅部的含铬矿液的岩浆岩——超基性岩裸露地表,并继续接受风化、破碎、残积、流失,形成铬铁矿和次生淋滤的菱镁矿(已经地质勘探证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优势——巴彦淖尔市的矿产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集中,品位高,易开采,绝大多数矿床集中分布在获各琦、欧布拉格、东升庙、炭窑口、甲胜盘五个矿区。
已发现的矿产有62 种,主要有硫、铜、铁、铅、锌、金、银、稀土、石墨、石灰岩、硅石、花岗岩等,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经粗略估算,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价值约为1860 亿元。
锌矿:主要分布在东升庙、炭窑口、甲胜盘三大矿区,锌金属储量853.99 万吨,自治区占全国第二位,巴彦淖尔市列全区第一位,占68.5%,平均品位在4%以上,最高可达10%;铅矿:铅金属储量217.69 万吨,自治区占全国第三位,巴彦淖尔市列全区第一位,占60%;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122.33 万吨,富矿占62%,平均品位1.9%,主要分布在获各琦、炭窑口两大矿区。
其中获各琦储量为72.6 万吨,是全国六大铜矿之一,自治区占全国第六位,巴彦淖尔市列全区第二位,占38%;铁矿:已探明储量为2.3 亿吨,占自治区总储量的13.5%,列全区第二位,平均品位达30-35%,最高46%。
硫铁矿:储量为4.7 亿吨,占全区的97%,居全国之冠。
另外,据地矿部门的专家分析,巴彦淖尔市未探明的矿产资源远景储量非常可观,在乌拉特后旗的欧布拉格一带可能蕴藏着世界级的大铜矿。
沸石、膨润土和珍珠岩巴彦淖尔市境内已探明储量为:沸石1.50 亿吨,膨润土2516.4 万吨,珍珠岩3634.7 万吨,均分布于乌拉特前旗白庙子一带。
珍珠岩、沸石矿产地各一处,均属大型矿床;膨润土矿产地2 处,大型矿床及矿点各1 处。
矿层埋藏浅,水文地质及构造简单,适于露天开采。
目前还未大规模开发利用。
金矿。
走进神秘的巴彦淖尔

河套文化源泉阴山草原故乡——走进神秘的巴彦淖尔巴彦淖尔,为蒙古语音译,意思是“富饶的湖泊”。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生活有蒙、汉、回等29个民族,总人口将近180万。
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369千米,东与包头市为邻,西与阿拉善盟毗连,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
阴山山脉绵延东西,北有广阔的天然牧场—乌拉特草原,南有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套平原,西南有恢宏、神秘的乌兰布和沙区,还有丘陵、戈壁等地质地貌。
市内外交通便利,110国道、包兰铁路、包银铁路、京藏高速、丹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旗县级油路全部开通,巴彦淖尔飞机场年内可以投入使用。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概括起来为三大主题旅游资源——一山一河一草原。
“阴山魂”:深邃的阴山山脉,绵延东西百里,自然资源丰富,其承载的历史更是厚重深远,仿佛一幅千古不朽的画卷在向我们默默诉说;“河套情”千古黄河,唯富一套,就是黄河这不经意的一个弯,套出了这千万亩良田;“草原风”:辽阔的乌拉特草原,赋予您的决不止于草原!热情好客的牧民、洁白的哈达、醇香的奶酒,骋马草原,感受别样风情!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齐全。
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被誉为“恐龙王国”、“恐龙故乡”,这里的恐龙化石距今有7000万年~1亿年的历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窝幼年甲龙化石和1枚已孵化但尚未出壳的恐龙蛋化石,还有一具世界罕见的大型鸭嘴龙完整骨架化石。
现化石陈列于乌后旗博物馆。
阴山岩画,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的岩画,再现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科考和艺术观赏价值,被称为“举世罕见的珍贵古代民族文物”。
目前已发现153个分布群,岩画5万余幅。
这是阴山岩画的杰作----五虎图。
阴山岩画的制作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艺术特色是质朴、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位于中国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该市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20万。
巴彦淖尔地处黄河流域,地形以草原、沙漠为主。
这里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较少,但是夏季温度较高,冬季则较为寒冷。
因此,巴彦淖尔的主要产业是畜牧业和农业。
巴彦淖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古代,这里曾是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的聚集地。
因此,巴彦淖尔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乌斯太古城、锡尺山石窟、英雄井等。
此外,巴彦淖尔还拥有着壮观的自然景观。
例如,大青沟、海拉尔草原、格尔木湖等。
这些景点都是旅游者们前来游览时必不可少的地方。
总之,巴彦淖尔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如果你来到内蒙古,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城市。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彦淖尔地质及矿产资源概况巴市地质特征是地层发育完整,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据统计到1985年底,全市共有各种矿床和矿点(包括共伴生)431处。
其中大型矿床37处,中型矿床45处,小型矿床100处,矿点249处。
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48种,估算地质储量的有3种。
根据国民经济对矿产工业的利用情况,将矿产分为9类:燃科矿产有煤、油页岩;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钒、钛;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镍、钻、金、银;稀有、稀土金属及分散、放射性元素矿产有铌、钽、铍、锂、铷、褐帘石(轻稀土)、镉、镓、甸、铀、钍;特种非金属矿产有水晶、冰洲石、白云母、金云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菱镁矿、蓝晶石、萤石、硅石、熔剂白云岩,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硫、磷、含钾岩石、盐(盐池)、芒硝、明矾石、蛇纹岩;工艺美术石材矿产有芙蓉石、佘太翠、玛瑙、玉髓;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有石墨、蛭石、石膏、滑石、石绵、水泥灰岩、沸石、膨润土、珍珠岩、陶瓷长石、陶瓷石英、瓷石、透闪石、粘土、石榴子石、大理石、花岗石。
全市矿床成因类型有沉积型、变质型、岩浆型、热液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风化型等7种。
市境有原煤矿产地20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1处,小型7处,其余均为矿点。
煤炭资源情况: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位于我市的白彦花煤田,是未开发的整装煤矿,详查储量90亿吨,是低变质程度优质褐煤。
南隔黄河与相邻的鄂尔多斯市以水权置换的方式取得了30亿吨的煤矿开采权。
距我市200多公里的蒙古国南戈壁省塔本陶勒盖煤矿(TT矿)煤炭储量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为优质炼焦用煤,世界紧缺煤种,神华集团正在联系合作。
周边乌海市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
煤主要煤田有5处:乌拉特中旗白彦花煤田位于乌兰察布盟达茂旗白彦花苏木和巴市乌拉特中旗桑根达来苏木境内。
煤田东西长80公里,西、中部宽20公里,东部宽2~14公里,在中旗境内面积330平方公里。
煤层最大厚度28.1米,最薄0.95米,一般厚5—10米。
灰分26.07%,挥发分43.27%,发热量3 994大卡/公斤,含硫2.36%。
可做为火力发电和生活燃料用煤,储量894 350万吨。
乌拉特中旗巴彦呼都格煤田位于海流图镇西北48公里的川井苏木的巴彦呼都格嘎查和沙布格嘎查。
煤田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2~3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煤种为褐煤,全矿区有10层煤,以3号、2号煤层为主体,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5,32米,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4.26米,属厚煤层。
灰分15.16~24.12%,发热量为3199~5 073大卡/公斤,含硫0.95~12.64%,含磷0.058~0.0087%,储量15 749.32万吨。
乌拉特前旗营盘湾煤田位于明安乡营盘湾。
东西断续长2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35千方公里。
共分5个勘探区:即营盘湾矿区、裕盛公一西官井矿区、五分子一七分子矿区、二分子一十一分子矿区、陈三沟一大罗沟矿区。
煤种属低变质阶段之不粘结、长舀煤及褐煤。
灰分一般大于25%,含硫在o.5%以内,含磷0.005—0.0019%,发热量7 000大卡/公斤以上。
储量6 955.3万吨。
乌拉特中旗温更煤田位于温更苏木所在地,煤田面积为23.7平方公里。
探明7层煤,煤层总厚7米,其中3号、5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3号煤平均厚度2.2米,5号煤平均厚度1.06米。
煤种为弱粘结煤。
一部分为气煤,灰分19.5%,含硫0.66%,发热量为7 672大卡/公斤,挥发分29.28%,储量为3 590.7万吨。
乌拉特前旗拴马桩煤田位于大佘太乡东北7公里处的拴马桩沟中。
煤种为无烟煤,储量4 182万吨。
矿产资源富集。
巴彦淖尔市处于全国著名的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开采。
已发现煤、铜、硫、铁、铅、锌、金、银、稀土、石墨、石灰石、硅石等矿产68种,绝大多数矿床集中分布在获各琦、东升庙、炭窑口等五个矿区。
其中硫铁矿储量居全国首位,铅、锌、铜储量在全国也占重要地位。
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矿山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毗邻我市的蒙古国南戈壁省矿产资源富集,其中塔本陶勒盖煤矿和奥云陶勒盖铜矿是世界级的超大型优质煤矿和铜金矿床。
我市的甘其毛都口岸是中国境内距离两矿最近的口岸,也是开发利用两矿的最佳通道,对北开放前景广阔。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紫金矿业集团控股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注册资本3.75亿元,现有总资产27.6亿元,员工2500余人。
地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是国内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自治区重点工业企业,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企业,也是首批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审核的8户铅锌企业之一。
公司的20万吨/年锌冶炼工艺采用热酸浸出—低污染沉矾除铁湿法炼锌工艺,目前公司已具备年产锌锭22万吨、硫酸40万吨的产能,年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发现世界罕见露天玉矿,这里的珍贵玉石已被中国地质界、石材珠宝界知名专家正式定名为“佘太翠”。
大佘太露天玉矿已探明储量4.19万立方米,形成于18亿至24亿年前,玉石储量之多、块度之大、硬度之高及质地之致密都十分稀有。
它的发现引起国际珠宝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地质博物馆已将玉矿的样品收为国家馆藏品。
在当今世界玉石储量日益萎缩的趋势下,这个储量极为可观的玉石矿床,被专家称为“尚未面世的石材瑰宝”。
玛瑙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境内的巴音戈壁苏木西北部沙漠中,面积6平方公里,是干涸的湖床,湖内玛瑙石裸露地表,浅黄,浅红,遍布湖底,大者如拳,小者似豆,晶莹透亮,光彩夺目。
离中蒙边境线仅几十公里。
湖周围有起伏不断布满火山石和奇形怪状风化石的山脉,也有平坦的荒漠草原和砂石遍野的戈壁。
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钱方等命名为花岗岩石林。
花岗岩石林是一种新型的地貌景观,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石林相对高5~20m,座座石峰,千姿百态,造型奇特,美不胜收。
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
花岗岩石林由燕山期花岗岩形成,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这些节理裂隙为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四纪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冰川遗迹,如山脊上发育了由花岗岩构成的冰川遗迹—刃脊和角峰,这些冰川遗迹也就是花岗岩石林形成的雏形。
同时,花岗岩受到冰川和流水侵蚀,特别是长期强烈的寒冻风化及风蚀等作用,在内、外动力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现今独特的花岗岩石林。
北大山花岗岩石林以其独特地质特征和观赏价值,而成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之一。
我区天然草原面积辽阔,草场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是廉价的饲草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生长季节及年度变化的不平衡使天然草场的饲草供应极不稳定,给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脆弱性,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天然草原对改善气候条件起善重要的作用。
巴彦淖尔市天然草原东校乌兰察布盟,西联阿拉善盟,南至阴山山地,北交蒙古人民共和国,总面积7750万亩、其中牧区拥有面积7400万亩,可利用面积57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旗、磴口县两个半农半牧区旗县和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两个牧区旗县,统计为乌拉特草原。
草原以干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主要植物种类有针第、蒿类、红砂、珍珠、锦鸡儿等。
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冬季漫长(6个月),夏季短促(50天)春秋各70天。
据巴彦淖尔市林业局统计,2005年—2007年三年间,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增绿10万亩。
2005年,巴彦淖尔市率先在乌兰布和沙漠推出冷藏苗避风造林新技术,造林时间从过去的4月份延长到9月份,延长期达5个月,变一季度造林为三季造林,同时先后推广了柴草网格、高压水打孔植苗、深坑栽植、开沟栽植等20多项治沙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据统计,2005年—2007年三年间,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增绿1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九十年代末的4.5%提高到现在的15.3%,治沙面积达到了120万亩,有效改善了沙区生态环境。
巴彦淖尔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264平方公里,横跨4个旗县,是国内罕见的集山脉、沙漠、湖泊、河流多种地貌单元交汇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有美丽富饶湖泊的自然景观资源、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
根据公园的总体布局、资源类型、地域特征和规划主题,划分为乌兰布和沙漠、黄河三盛公、恐龙化石、花岗岩石林和乌梁素海5个园区,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教与和美学价值。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思是“富饶的湖泊”。
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被誉为“塞上江南,黄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热土”。
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
历经多次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海陆变迁,最终形成了北部高原,中部山地、丘陵,南部平原的地形地貌。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时期,巴彦淖尔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巴彦淖尔属九原郡。
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和水利建设。
此时,巴彦淖尔大地已是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巴彦淖尔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建设了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共同创造了河套文明。
现在的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新兴城市,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
总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人口176万,聚居着蒙、汉、回、满、鄂温克等20多个民族,2004年国家批准撤原巴彦淖尔盟设巴彦淖尔市,现辖一区二县四旗,市政府设在临河。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丹拉(-)高速公路穿市而过。
临哈(临河-哈蜜)铁路与临策(临河-策克)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有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经济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9.5亿元,增长21.5%;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910元和3518元,增长13.1%和1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7亿元,增长45.5%;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40.8亿元,增长37.6%。
巴彦淖尔是一方富饶的热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阴山山脉从巴彦淖尔腹部呈东西走向穿过,北部为乌拉特草原,是富饶的天然牧场。
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位于乌拉特草原的乌中旗境内,是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独联体等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