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总

合集下载

最新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说课材料

最新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说课材料

盐溶液蒸干、灼烧所得产物的判断1.强酸强碱溶液和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后一得到原物质,如KCl溶液蒸干得到KCl固体,CuSO4溶液蒸干得到CuSO4固体;2.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对应的弱碱,如:AlCl3、FeCl3溶液蒸干得到Al(OH3)、Fe(OH)3,若灼烧则会生成Al2O3、Fe2O3。

3.4.碳酸氢钠溶液小心蒸干得原物质,灼烧(200℃左右)得碳酸钠;考虑盐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钙、碳酸氢钡大约70℃分解);因为Ca(HCO3)2、NaHCO3、KMnO4、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Ca(HCO)2溶液得CaCO3固体;蒸干NaHCO3溶液得到Na2CO3固体5.蒸干KMnO4溶液得到K2MnO4和MnO2的混合物;蒸干NH4Cl溶液不能得到固体。

6.碳酸氢镁溶液小心蒸干得氢氧化镁,灼烧得氧化镁;6.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例如:Na2SO3溶液蒸干得到Na2SO4;FeSO4溶液蒸干得到Fe2(SO4)3和Fe2O3。

7、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例如:蒸干NaClO溶液时,既要考虑ClO-水解,又要考虑HClO分解,所以蒸干NaClO 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7.2.1 干涉法测微小量(本文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实验》)光的干涉现象表明了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与计量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干涉现象中,不论是何种干涉,相邻干涉条纹的光程差的改变都等于相干光的波长,可见光的波长虽然很小,但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或干涉条纹的数目却是可以计量的。

因此,通过对干涉条纹数目或条纹移动数目的计量,可得到以光的波长为单位的光程差。

利用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可以测量光的波长,检验表面的平面度、球面度、光洁度,精确的测量长度、角度,测量微小形变以及研究工作内应力的分布等。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掌握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检验光学元件表面几何特征的方法,用劈尖的等厚干涉测量细丝直径的方法,同时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某些可溶盐电离出来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反应。

2.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 +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c (OH -)―→溶液呈碱性、酸性c (H +)=c (OH -)―→溶液呈中性 3.特点可逆→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 |吸热→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过程 |微弱→水解反应程度很微弱4.盐类水解规律:①有 弱 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 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越稀越水解,越热月水解。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 2CO 3 >NaHCO 3)③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

如NaHCO 3溶液中:HCO -3H ++CO 2-3(次要),HCO -3+H 2O H 2CO 3+OH -(主要)。

b.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如NaHSO3溶液中:HSO-3H++SO2-3(主要),HSO-3+H2O H2SO3+OH-(次要)。

(目前必须知道HC2O4-、HSO-3、HPO32—和H2PO4—的电离大于水解)5.表示方法——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在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时要用“”号连接。

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或“↑”表示水解产物(双水解例外)。

不把产物(如NH3·H2O、H2CO3)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如:Cu(N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 Cu(OH)2+2H+。

NH4Cl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

(1)盐类水解的定义盐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2)盐类水解的条件盐能电离出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3)盐类水解的实质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此时c(H+)=c(OH-),溶液显中性.加入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时,弱离子结合H+或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使得c(H+)≠c(OH-),故溶液显酸性或碱性.(4)盐类水解的特点盐+H2O 酸+碱①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一般程度较小.②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5)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具体定.(6)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①盐类水解一般是可逆的,书写时一般不写“=== ”,而用“”;水解程度一般较小,因此所得产物的浓度很小,一般不用“↑”或“↓”.可简记为“水写分子式,中间用可逆,后无沉气出”.②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即可.例如:Na2CO3水解:③多元弱碱盐的水解分步进行,一般一步写出.例如:AlCl3水解:Al3++3H2O Al(OH)3+3H+例如:Al2(SO4)3与NaAlO2相混合:Al3++3AlO+6H2O===4Al(OH)3↓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盐的离子所对应的酸或碱越弱,则越易水解,其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2)外因①温度: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②浓度:盐溶液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③化学反应:A.强碱弱酸盐水解,如Na2CO3+H2O NaHCO3+NaOH,加酸促进其水解,加碱抑制其水解.B.强酸弱碱盐水解,如FeCl3+3H2O Fe(OH)3+3HCl,加碱促进其水解,加酸抑制其水解.1.向三份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解析:0.1 mol/L CH3COONa中存在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NH4NO3、FeCl3两种水解显酸性的盐会使平衡正向移动,c(CH3COO-)减小;加入Na2SO3这种水解显碱性的盐会使平衡逆向移动,c(CH3COO-)增大.答案:A2.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解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②、③溶液:pH的大小顺序应为③>①>②,故A项错误;稀释相同倍数时,①、②存在水解平衡,③中pH变化最大,故B项错误;若pH相同的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②>①>③,故D项错误;与25 mL 0.1 mol/L盐酸反应后①中为NaHCO3和NaCl溶液,②中为CH3COOH和NaCl溶液,③中为NaCl溶液,pH最大的是①,故C项正确.答案:C1.三个守恒(1)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是指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电荷总浓度.如Na2CO3溶液中:(2)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即原子守恒,指变化前后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如: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3)质子守恒质子守恒指溶液中质子发生转移时,质子数不发生变化.2.具体情况因为电离和水解一般都是较弱的,所以产物粒子的浓度要小于原粒子的浓度.(1)多元弱酸溶液,依据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析.(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依据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分析.(3)一元弱酸强碱盐溶液中,c(阳离子)>c(酸根离子)>c(OH-)>c(H+).如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c(H+).(4)相同浓度不同的溶液中,比较同一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时,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①NH4Cl, ②NH4HSO4, ③NH4HCO3, c(N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5)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要综合分析,主要考虑电离因素、水解因素及是否反应等对离子的影响.如0.1 mol/L的CH3COONa和0.1 mol/L的CH3COOH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H3COO-)>c(Na+)>c(H+)>c(OH-).一般地,若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要根据反应物的量及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浓度,再考虑电离和水解,从而作出判断.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D.0.1 mol/L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点拨:解答该题时先搞清每个选项属于哪种情况,然后再具体分析.其中关于等式的情况,无外乎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或三种守恒的加减.解析:A项可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确定;B项根据越弱越水解,因pH相同,则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NaOH)<c(Na2CO3)<c(CH3COONa);C项中由电荷守恒得出:①c(H+)+c(Na+)=c(OH-)+c(CH3COO-),据物料守恒得出:②2c(Na+)=c(CH3COO-)+c(CH3COOH),将①×2-②即得出c(CH3COO-)+2c(OH-)=2c(H+)+c(CH3COOH),故C正确;D项中因为溶液显酸性,故应以电离为主,所以c(A2-)>c(H2A).答案:AC 将10 mL 0.1 mol/L氨水与6 mL 0.2 mol/L盐酸混合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1.溶液的配制或贮存(1)强酸弱碱盐在配制时,为抑制其水解,通常加入相应的强酸.如配制FeCl3溶液时,通常先将FeCl3固体溶解在相应的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2)强碱弱酸盐在配制时,为抑制其水解,通常加入相应的强碱.如配制Na2CO3溶液时,通常加少量NaOH.(3)保存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通常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而不用玻璃塞,如Na2CO3溶液.2.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地,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视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如NaHCO3溶液显碱性而NaHSO3溶液显酸性.3.判断盐溶液蒸干时所得产物(1)水解生成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时得不到原溶质,;若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后仍得原溶质,如Al2(SO4)3.(2)水解生成强碱的盐溶液,蒸干后一般能得到原溶质,如Na2CO3.(3)受热易分解的盐溶液,因其分解而得不到原溶质,如Ca(HCO3)2、KMnO4等.(4)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一般因氧化而得不到原溶质,如Na2SO3.(5)浓缩时易结合结晶水的盐溶液,浓缩时也得不到原溶质,如CaSO4.4.利用盐溶液来制取H2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而产生气体.如:少量Zn片投入到浓的NH4Cl溶液中,而有H2、NH3产生.5.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泡沫灭火器原理:用Al2(SO4)2与NaHCO3作用,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2)制取净水剂:通常用铁盐、铝盐来制取净水剂,如用明矾净水的离子方程式:Al3++3H2O Al(OH)3(胶体)+3H+.(3)制取胶体:用饱和盐溶液水解来制取胶体,如用FeCl3饱和溶液制取Fe(OH)3胶体:(4)化肥合理使用: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因(5)加强洗涤效果: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因为升温,促进了的水解.(2009·江苏单科高考)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B.0.1 mol·L-1 NaHCO3溶液:c(Na+)>c(OH-)>cC.Na2CO3溶液:c(OH-)-c(H+)=c(HCO )+2c(H2CO3)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c(CH3COOH)+c(H+)答案:CA1.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去油污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解析:A项,碳酸钠水解显碱性,利用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达到去污目的;C项,氯化铁溶液中发生Fe3++3H2O Fe(OH)3+3H+,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造成体系颜色加深;D项,硫化钠溶液中存在S2-+H2O HS-+OH-,HS-+H2O H2S+OH-,水解产物H2S是产生臭味的原因;B项,是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结果,不涉及盐类的水解.答案:B2.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如果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A.NaHSO4 B.KAl(SO4)2C.NaHCO3 D.CH3COONa解析:若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又要使酸性增强,故应考虑盐类的水解.A中加入NaHSO4电离出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B中的KAl(SO4)2电离出的Al3+能发生水解,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Al3++3H2O 3H++Al(oH)3,水解后,溶液中的c(H+)增大,符合题意;C中的也能水解,但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c(H+)降低,不合题意;同理,CH3COO-水解后,也使溶液呈碱性.答案:B方法归纳:1.关于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使盐类水解平衡发生移动的盐的类型有:(1)同离子型,即向水解的盐溶液中加了含有相同离子的盐,使水解的离子浓度发生了改变,如向CH 3COONa溶液中加入CH3COOK固体,使CH3COO-浓度变大,CH33COO-的水解程度变小;(2)异离子型:①相互影响型:指加入的离子也水解,与原溶液中离子的水解相互抑制或促进,带同种电荷相互抑制,带异种电荷则相互促进;②相互反应型,指加入的盐与溶液中水解的离子相互反应,使原水解平衡发生移动.2.关于溶液的蒸干问题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2)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Ca(HCO3) 2、NaHCO3、KMnO4、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灼烧后分别为:(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例如,(5)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例如:蒸干NaClO溶液时,既要考虑ClO-水解,又要考虑HClO 分解,所以蒸干NaClO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1.下列变化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答案:A3.0.1 mol/L NaHCO3溶液的pH最接近于()A.5.6 B.7.0C.8.4 D.13.0解析:NaHCO3溶于水后,既能电离,又有水解,但水解作用大于电离作用,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故C项正确.答案:C4.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B.c(OH-)>c(A-)>c(B-)>c(H+)C.c(OH-)>c(B-)>c(A-)>c(H+)D.c(OH-)>c(HB)>c(HA)>c(H+)解析:HA、HB都是弱酸,且酸性HA<H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A-、B-发生水解,且A-的水解能力大于B-,A-、B-的水解均是微弱的,故溶液中有:c(OH-)>c(HA)>c(HB)>c(H+), c(B-)>c(A-)>c(OH-)>c(H+),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A。

蒸干盐溶液后产物的判断方法

蒸干盐溶液后产物的判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干盐溶液后产物的判断方法■梁桂香盐类的水解知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了盐类水解以后,对于某些溶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什么,很多学生往往无法判断。

比如,加热蒸干Na2CO3溶液,很多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产物是NaOH,更会错误地认为加热蒸干MgSO4溶液,产物是Mg(OH)2o其实盐溶液蒸干后产物的判断问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下面就盐溶液蒸干后产物的判断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考虑盐的水解1.不水解、不分解也不反应的盐溶液,加热蒸干后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一般是强酸强碱盐,如加热蒸干NaCl、Na2SO4、KNO3、BaCl2等溶液后得到溶质本身。

2.水解的盐溶液,但水解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后仍得到原来的溶质盐。

如加热蒸干Al2(SO4)3>Fe2(SO4)3.C u SO4.KA1(SO4)2等溶液后得到溶质本身。

以加热蒸干A12(SO4)3溶液为例分析一下,在A12(SO4)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12(SO4)3-I-6H2O2A1(OH)3I+ 3H2SO4,加热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是H2SO4不挥发,当这个反应到达一定程度时,Al(OH)3和H2SO4又反应生成了A12(SO4)3和巴0,加热过程中H2O会脱离溶液体系,于是又生成了A12(SO4)3。

3.水解的盐溶液且水解产物能脱离溶液体系的,加热蒸干后得到的是水解产物。

如加热蒸干AlCla.A1(NO3)3.C u C12等溶液,得到的是A1(OH)3、A1(OH)3、C u(OH)2。

以加热蒸干A1C13溶液为例分析一下,在A1C1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1C13+ 3H2O—A1(OH)3®+3HC1,加热蒸干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HC1易挥发,就会脱离溶液体系,且ai(oh)3是弱碱是沉淀,它拽不住HC1,所以就生成了A1(OH)3。

高中化学考点47 盐类的水解-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高中化学考点47 盐类的水解-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47 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3.特点4.水解常数(K h )以CH 3COO -+H 2O CH 3COOH +OH -为例,表达式为33(CH COOH)(OH )(CH COO )c c c --⋅=K h=K W K a 。

5.水解的规律及类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 实例 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强酸强碱盐 NaCl 、KNO 3 否-中性 =7 强酸弱碱盐NH 4Cl 、Cu(NO 3)2 是 4NH +、Cu 2+酸性<7弱酸强碱盐CH 3COONa 、Na 2CO 3是CH 3COO -、23CO-碱性>7注意:(1)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①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

如NaHCO 3溶液中:3HCO -H ++23CO -(次要),HCO -3+H 2O H 2CO 3+OH -(主要)。

②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如NaHSO 3溶液中:HSO -3H ++SO 2-3(主要),HSO -3+H 2OH 2SO 3+OH -(次要)。

(3)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正盐>相应酸式盐,如23CO ->3HCO -。

(4)相互促进水解的盐>单独水解的盐>水解相互抑制的盐。

如4NH +的水解:(NH 4)2CO 3>(NH 4)2SO 4> (NH 4)2Fe(SO 4)2。

6.水解方程式的书写(1)一般要求如NH 4Cl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4NH +H 2O NH 3·H 2O +H +。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Na 2CO 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23CO -+H 2O3HCO -+OH -。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讲义: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讲义: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明考纲要求理主干脉络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一、盐类的水解1.概念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3.特点(1)可逆: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2)微弱:通常盐类水解程度很小,一般无沉淀析出,无气体放出。

(3)吸热:中和反应放热,水解反应吸热。

(4)符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4.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填写下表(常温下):盐的类型实例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 强酸强碱盐NaCl、KNO3不水解中性=7 NH4Cl、水解NH+4、Cu2+酸性<7强酸弱碱盐Cu(NO3)2弱酸强碱盐CH 3COONa 、Na 2CO 3水解CH 3COO -、CO 2-3碱性 >75.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应该用可逆号“”表示。

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和“↑”表示水解产物。

如Cu 2++2H 2O Cu(OH)2+2H +; NH +4+H 2ONH 3·H 2O +H +。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要分步表示。

如Na 2CO 3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3+H 2OHCO -3+OH -、HCO -3+H 2OH 2CO 3+OH -。

(3)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简化成一步完成,如FeCl 3溶液中:Fe 3++3H 2O Fe(OH)3+3H +。

(4)水解分别是酸性和碱性的离子组由于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如NaHCO 3溶液与AlCl 3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HCO -3===Al(OH)3↓+3CO 2↑。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内因形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就越易发生水解。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

盐溶液蒸干后产物的判断一:蒸干后得不到原溶质1. 弱碱盐水解后形成易挥发酸(1)FeCl3溶液显性,原理是将AlCl3溶液小心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在这个过程中挥发。

再对产物进行灼烧,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因此,如果想通过蒸干FeCl3溶液得到其溶质的固体,需要(2)Cu(NO3)2溶液显性,原理是将Cu(NO3)2溶液小心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在这个过程中挥发再对产物进行灼烧,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因此,如果想通过蒸干Cu(NO3)2溶液得到其溶质的固体,需要2. 蒸干时容易被氧化(1)Na2SO3溶液显,溶液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2)FeCl2溶液显,溶液蒸干后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3. 加热过程中容易分解的(1)加热蒸干Ca(HCO3)2溶液,最终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2)加热蒸干KMnO4溶液,最终得到的物质是反应方程式是4. 蒸干灼烧后没有任何物质剩余NH4Cl溶液显性,蒸干灼烧后会发生反应,导致其没有固体剩余。

二:蒸干后可以得到原物质1. 水解后没有气体逸出的(1)CuSO4溶液显,原因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后得到的是,再干燥可以得到(2)Na2CO3溶液显性,原因是蒸干后的产物为(3)Al2(SO4)3溶液显性,原因是蒸干后的产物为2. 蒸干过程中无任何变化的NaCl溶液蒸干得到其固体的操作为【课堂练习】1. 下列溶液蒸干后并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溶质的是()A.AlCl3溶液B.NaHCO3溶液C.NH4HCO3溶液D.Fe2(SO4)3溶液2. 下列实验操作,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为(填化学式):(1)将K2CO3溶液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Na2SO3溶液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将含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蒸干灼烧最终得到该固体是()A.只有碳酸钠B.只有氯化钠C.一定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D.碳酸铵4. 下列溶液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①FeCl3②Fe2(SO4)3③Ca(HCO3)2④Na2CO3A.仅①④B.仅②④C.仅①②D.全部5. 下列实验能实现的是()①加热蒸干硫酸铝溶液并灼烧以制得硫酸铝固体;②加热蒸干氯化铝溶液并灼烧以制得氧化铝固体;③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④用pH相同的两种酸与锌反应,由开始时的反应速率来比较这两种酸的相对强弱;⑤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先用待测液润洗,而后再注入待测液进行滴定以测待测液的浓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3.3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3.3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含答案

第2课时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1.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2.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相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

2.外因: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3)外加酸碱:加酸、加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以NH 4Cl 溶液为例(NH +4+H 2ONH 3·H 2O +H +)填表:盐类的水解常数盐MA 水解的方程式为MA +H 2O HA +MOH ,水解常数为K h =c (HA)·c (MOH)c (MA)。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升高温度,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增强。

( )(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氯化铁固体,其水解程度增大。

( ) (3)将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其水解程度增大。

( ) (4)向氯化铁溶液中加氯化铵固体,其水解程度减小。

( ) (5)等浓度的氯化铵和硫酸铵溶液,前者pH 大。

( )答案:(1)√ (2)× (3)√ (4)√ (5)√ 2.在Al 3++3H 2OAl(OH)3+3H +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 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热B .通入HClC .加入适量NaOH(s)D .加入适量NaCl(s)解析:选C 。

加热能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c (H +)增大,pH 减小,故A 项不符合题意;通入HCl 能增大c (H +),但抑制了水解,且pH 也减小,故B 项不符合题意;加入适量NaOH(s),由于发生反应:H ++OH -===H 2O ,引起c (H +)减小,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pH 也增大了,故C 项符合题意;加入适量NaCl(s),不会对溶液中其他离子造成影响,故D 项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一般地,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视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如NaHCO 3溶液显碱性而NaHSO 3溶液显酸性。

2.判断盐所对应酸的相对强弱
例如,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盐溶液NaA 和NaB ,其溶液的pH 前者大于后者,则酸HA 和HB 的酸性强弱为HB>HA 。

3.利用盐溶液来制取H 2
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而产生气体。

如:少量Zn 片投入到浓的NH 4Cl 溶液中,有H 2、NH 3产生。

4.解释实验室中的一些问题
(1)某些胶体的制备利用水解原理,如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2)无水盐制备。

如制备FeCl 3,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后,必须在HCl 气氛中失去结晶水,否则会得到Fe(OH)3或Fe 2O 3。

(3)保存某些盐溶液时,有时要考虑盐是否水解。

例如,保存Na 2CO 3溶液不能用玻璃塞,
(4)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
①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酸,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碱阳离子的水解。

例如,配制FeCl 3、SnCl 2溶液时滴几滴稀盐酸。

②配制强碱弱酸盐溶液时,需滴几滴相应的强碱,可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弱酸根离子的水解。

例如,配制Na 2CO 3、NaHS 溶液时滴几滴NaOH 溶液。

5.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泡沫灭火器原理:用Al 2(SO 4)3与NaHCO 3作用,离子方程式为:Al 3++3HCO -3
===Al(OH)3↓+ 3CO 2↑。

(2)制取净水剂:通常用铁盐、铝盐来制取净水剂,如用明矾净水的离子方程式: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3)化肥合理使用: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因为NH +4与CO 2-3相互促进水解而造成
氮的损失。

(4)加强洗涤效果: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因为升温促进了CO 2-3的水解。

(5)水解除杂
如MgCl 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 3杂质,因Fe 3+的水解程度比Mg 2+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
或Mg(OH)2或MgCO 3等,使Fe 3+的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判断: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CuSO 4(aq)――→蒸干CuSO 4(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 3(aq)――→蒸干Al(OH)3――→灼烧Al 2O 3。

(2)酸根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如Na 2CO 3溶液等。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Ca(HCO 3)2、NaHCO 3、KMnO 4、NH 4Cl 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灼烧的产物分别为:
Ca(HCO 3)2―→CaCO 3(CaO)
NaHCO 3―→Na 2CO 3
KMnO 4―→K 2MnO 4+MnO 2
NH 4Cl ―→NH 3↑+HCl ↑
(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 2氧化
例如,Na 2SO 3(aq)――→蒸干Na 2SO 4(s)
FeSO 4(aq)――→蒸干Fe 2(SO 4)3(aq)
(5)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

例如,蒸干NaClO 溶液时,既要考虑ClO -水解,又要考虑HClO
分解,所以蒸干NaClO 溶液所得固体为NaC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