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合集下载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置要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置要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置要求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和人。
传播途

经消化道传播,通过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致病。
人群易
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通常不产生持久免疫力,可重复感染。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是潜伏期及病程短,以先吐后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各种细菌引起的中毒及感染症状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a)腹痛:一般起病急,先有腹部不适,继而出现上腹部、脐周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
b)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也可呕出胆汁,部分含血液或黏液;
c)腹泻: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为黄色稀水便或黏液便,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粪便可呈血水样。剧烈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甚至周围循环衰竭;
湿度,必要时送医治疗;
e)对症护理:
1)因呕吐有助于清除胃肠道内残留的毒素,故呕吐者一般不予止吐处理。但应帮助患者清理呕吐物、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床单位整洁。呕吐明显者应少量多次饮水,有脱水者应及时口服补液盐,或予静滴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盐水;
2)腹痛者应注意腹部保暖,禁食冷饮;
3)腹泻有助于清除胃肠道内毒素,故早期不用止泻剂;
4)使用抗生素者,要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5)腹泻的护理参见表C5细菌性痢疾的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防指导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机构内食品卫生管理。重点向长者和餐饮人员宣传预防细菌性中毒的卫生知识,主要包括:
e)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进食不洁和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是在夏秋季节;
f)不吃生肉,不饮生水;
g)生、熟餐具分开使用;
d)全身中毒症状:少数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简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存在细菌,吃下去后细菌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疾病。

这种食物中毒常见于未煮熟的肉类、海产品、乳制品和生食蔬果等食物。

为了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清洗和消毒细菌可以通过食物表面附着而进入食物内部。

因此,在处理食物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确保从源头开始清洁和消毒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洗和消毒措施:1. 手部卫生在接触食物之前,务必先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

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去除手上的细菌,并降低将细菌转移到食物上的风险。

2. 食材清洗携带细菌的食材,如水果、蔬菜和海产品,都需要被彻底清洗。

用水冲洗食材表面,确保彻底去除细菌和污垢。

比如葱姜蒜的外皮,甚至切开的食材也可能之前被外界污染过,请注意清洗和处理的方法。

3. 食具清洗在使用食具和餐具之前,应该彻底清洗和消毒。

用洗碗液和热水清洗,并用干净的布擦干。

特别注意切菜板、菜刀等接触生食和生肉的工具,需要单独清洗,以免细菌交叉感染。

储存和处理食物正确的储存和处理食物也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步骤。

1. 储存温度细菌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繁殖。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地控制食物的储存温度,以防止细菌滋生。

冷藏食物的温度应保持在4°C以下,冷冻食物的温度应保持在-18°C以下。

2. 分开存放生熟食物生熟食物应分开储存,以防止细菌的交叉感染。

在冰箱内使用食材分开存放的容器或保鲜袋,以避免生食与熟食直接接触。

3. 避免食物交叉污染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在处理不同食物时,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注意不同食材之间的接触,避免生食和生肉直接接触其他食材。

4. 及时食用或处理剩余食物在食用剩余食物时,应及时加热至适当温度并彻底煮熟,避免细菌的繁殖。

避免长时间保存剩余食物,可以减少食物中的细菌感染风险。

煮熟和加热食物透彻煮熟和加热食物是消灭食物中的细菌的关键步骤。

《细菌性食物中毒导学案-烹饪营养与安全》

《细菌性食物中毒导学案-烹饪营养与安全》

《细菌性食物中毒》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掌握其病因和症状。

2. 掌握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

3. 学会正确处理食物,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导学内容: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受到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因:细菌通过食物污染而进入人体,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中毒性休克。

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1. 注意食品卫生:采购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避免采购霉变、变质的食品;烹饪前要彻底清洗食材,煮熟食物,避免生吃生肉生蛋。

2. 妥善保存食物:烹饪后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避免细菌滋生;避免将生食品和熟食品混放。

3. 食品加工卫生:烹饪时要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细菌带入食物中;应用干净的砧板、刀具等厨具。

4. 注意食品过期:食品过期后要及时丢弃,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正确处理食物,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1. 食品加工前要彻底清洗,生熟食品分开处理。

2. 烹饪过程中要保持食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 烹饪后的食物要及时冷藏保存,避免细菌滋生。

4. 食用食品前要确保食品熟透,避免生吃食物。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1. 如果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2. 在就医前,可以多饮水,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3. 避免自行用药,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导学作业:1.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总结一些平时生活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并写出个人的食品安全守则。

2. 了解一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包括其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并撰写一份小结报告。

参考资料:1. 《食品安全知识手册》2. 《食品卫生与营养》以上内容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认真进修,健康饮食,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方式(1)生熟交叉污染生的肉、水产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有各种各样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2)患病操作人员带菌污染一旦操作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会携带大量致病菌。

如果患病的操作人员仍在继续接触食品,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3)食物未烧熟煮透生的食物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确保食用安全。

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4)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食物中毒,而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一般致病菌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每过15~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即细菌数量翻一番。

如熟食上原有l00个致病菌,存放在室温条件下,经过4小时,就会超过100万个,足以引起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

而细菌在低于5℃的温度下。

基本停止了生长繁殖;在高于65℃的温度下,也基本无法存活。

(5)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盛放熟食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针对上述常见的发生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杀灭病原菌。

具体的措施包括:一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1)保持清洁保持与食品接触的砧板、刀具、操作台等表面清洁。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三种方法是什么?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夏季,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食物易发生腐败变质,是细菌繁殖、生长的良好环境,继而很容易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了让大家能珍爱生命,远离食物中毒,提高预防意识,下面将详细向大家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中毒的措施。

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食物种类多样化,日常饮食色香味俱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进而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提醒大家高度重视饮食安全和饮食卫生。

一、哪些原因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细菌种类大体可分为葡萄球菌、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不同种类所引起的特点不同,而且其引发中毒的根本原因是卫生污染所致,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一)有毒性食物:日常饮食不挑口,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易发生中毒,另外细菌在食物中滋生后自身也会释放肠毒素,人们摄入有细菌的食物进入肠道内后,会引起肠道分泌和蠕动障碍,进而发生腹泻、腹痛,而且有些毒素污染的食物即使经高温杀菌处理后,细菌虽死,但毒素却未被破坏,进食也会发生中毒现象。

(二)生熟交叉污染:食物被高温蒸煮后变熟透能消除90%以上的细菌,但是如果熟的食物与生食材或被污染过的器皿接触后也会发生感染,出现生熟交叉感染,造成细菌自滋生。

(三)烹饪、存储不当污染:大部分食材都需要烹饪,被煮熟透后才可食用,如果食物半生不熟,不仅会影响肠胃功能,还会直接将细菌送入胃部引发腹泻;另外食物存储也非常关键,购买食材时要注意保质期和生产日期,了解食物的存储方法,买来的食物一般存储于冰箱中,但是冰箱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物切不可超过三个月,如果延期最好丢弃,以免发生中毒。

(四)食品污染:一些加工食物、熟食等很可能在制作环节中发生污染,食品人员操作不当、加工环境、原材料是否新鲜等均会导致食物被病菌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二、关于食物中毒误区你遇到的了几个?1、已坏或发生腐烂的食物经处理后还能继续吃其实不管食物变坏一点、一半还是全部都不能继续吃,即使经过切割、煮沸等处理,但食物中还残留中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及毒素,如果误食轻者发生中毒,重者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所以有坏味或腐烂的食物一定丢弃,不可再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健康宣教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健康宣教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呕吐物误吸
05
密切观察病情,防 止病情恶化
02
及时大量喝水,补 充水分
04
及时就医,寻求专 业医生的帮助
食物中毒的应对
3
及时就医
出现食物中毒 症状,如呕吐、 腹泻、发热等, 应立即就医。
01
及时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
遵循医生建议, 配合治疗,尽 快恢复健康。
03
05
02
05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食物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预防措施
01
保持食物清洁: 生熟分开,避免
交叉污染
02
正确烹饪:确保 食物煮熟透,避 免生肉、生鱼片
等高风险食物
03
妥善保存食物: 避免食物长时间 暴露在室温下, 及时冷藏或冷冻
04
定期检查冰箱: 定期清理冰箱, 避免食物过期或
变质
05
洗手:饭前便后 洗手,避免细菌
谢谢
汇报人
定期检查 食物保质 期,及时 处理过期 食品
保持食物 储存环境 清洁,避 免灰尘和 昆虫污染
01
02
03
04
05
食物中毒的症状
2
常见症状
1
恶心、呕吐
3
发热、头痛
5
乏力、虚弱
2
腹痛、腹泻
4
肌肉酸痛
6 脱水、电解质紊乱
严重症状
01
剧烈呕吐
02
严重腹泻
04
脱水
05
休克
03
高热
06
死亡
紧急处理
01
立即停止摄入可能 导致中毒的食物
06
饮用水、饮料等液 体食品

【园所必备】幼儿园食物中毒的防控措施

【园所必备】幼儿园食物中毒的防控措施

幼儿园食物中毒的防控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1.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或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

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厨房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厨房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

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间清洁、避免昆虫或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凡由于食用“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中毒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通称食物中毒。

但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严重中毒,个别人吃了某种食品(如虾、蛋、牛奶)而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通过被污染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等,皆非食物中毒范围,而只有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才属于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引起的。

我们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约占所有食物中毒时间的30—40%,人数约占整个中毒人数的60—90%。

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以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为代表的毒素型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表现为胃肠炎型为最多见。

预防沙门氏菌属中毒,首先要防止食品污染,采购人员要鉴别污染的肉类,不购买不卫生的食品;其次要控制细菌繁殖,熟肉制品要放在10℃以下和通风处贮存,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后还要注意杀灭病原菌,加热使肉块深部温度达到80℃以上,并持续12分钟。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为代表的毒素型中毒,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上腹剧痛,本病来势凶、病程短、恢复快、死亡少。

预防此类中毒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防止肉类、含奶糕点、冷饮食品及饭菜等受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感染;低温贮藏食品;及时加热以杀灭食品中的葡萄球菌,对于已产生肠毒素的产品,需以100℃高温持续两小时以上方能杀灭。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包括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霉素或霉变食品中毒,对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毒覃中毒,即一些有毒的真菌植物引起的中毒。

预防的关键是识别毒覃,一般认为那些色彩鲜艳,覃盖有疣状物、斑点、裂沟、覃柄上有覃托和覃环,多生于腐物或粪肥上,有异味的覃是毒覃。

第二,亚硝酸盐中毒的预防,主要是勿吃存放过久或腐烂变质的蔬菜,腌菜时加盐量要足(20%以上),不要吃大量刚刚腌制的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冷藏食品应保质、保鲜,动物食品食前应彻底加热煮透,隔餐剩莱食前也应充分加热。

2.腌腊罐头食品,食前应煮沸6~10分钟。

3.禁止食用毒蕈、河豚等有毒动植物。

4.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

首先应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特别加强对屠宰厂宰前、宰后的检验和管理。

禁止使用病死禽畜肉或其他变质肉类。

醉虾、腌蟹等最好不吃。

食品加工、销售部门及食品饮食行业、集体食堂的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制作冷荤熟肉时更应该严格注意。

从业人员应该进行健康检验合格后方能上岗,如发现肠道传染病及带菌者应及时调离。

炊事员、保育员有沙门菌感染或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待3次大便培养阴性后才可返回原工作岗位。

5.控制细菌繁殖。

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

温度控制在2C—8C,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

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断氧、不重复被污染,其冷藏效果更好。

6.高温杀菌。

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其效果与温度高低、加热时间、细菌种类、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状等因素有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