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路改造项目简介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三级公路路面工程,全长XX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设计时速为3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为:基层、底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方案旨在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成立项目部,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
项目部下设施工队、材料科、技术科、质量科等职能部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1)基层:选用石灰稳定土,应符合GB/T 14685-2011《石灰土》标准。
(2)底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应符合GB/T 14685-2011《水泥土》标准。
(3)沥青混凝土面层:选用AC-20C中粒式沥青砼,应符合GB/T 15180-2016《沥青混凝土》标准。
3. 施工设备(1)基层施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
(2)底基层施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
(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设备:沥青混凝土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
三、施工工艺1. 基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 底基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底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3. 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设备、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公路改建工程优秀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概述重庆市万盛至南川三级公路改建工程,位于重庆市境内。
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发挥路网整体效益,改善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万盛至南川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2.768596公里。
本项目设计内容包括路线设计(平、纵),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桥涵,挡墙设计等工作。
1、任务依据(1)《毕业设计指导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运输部颁布的有关勘测、设计标准、规范等。
2、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路基路面宽度: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度2x3.5米。
(4)桥涵设计荷载:新建桥涵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5)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50,小桥、涵洞为1/25。
3、执行的标准、规范、规定、规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交通运输部及重庆市交通、建设部门的其它现行勘察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一、概述三级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与县镇、乡村的次干道,其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说明将围绕三级公路的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道路设计1.道路纵横向布局:三级公路应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便捷性。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主干线和支线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设置合理的车道数目,确保车辆顺畅通行。
4.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路肩和人行道:设置宽度适中的路肩和人行道,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6.路灯设置: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条件,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三、交通设施规划1.路口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口、环岛和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2.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
3.标志和标线:设置道路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公交站点:根据公交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便利市民出行。
5.服务区和停车场:设置服务区和停车场,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休息和停车的便利条件。
四、环境保护1.绿化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季能够顺畅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噪音控制:采取隔音屏障、路面减振等措施,降低道路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环保材料使用:选择环保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三级公路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本设计说明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三级公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省XX市XX县三级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XX公里,起点位于XX镇,终点位于XX镇,途经XX、XX、XX等乡镇。
本项目主要改建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交通安全设施等。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架构本项目施工组织架构分为项目经理部、各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各施工班组。
项目经理部负责全面协调、管理、监督各施工标段及施工班组的工作。
2. 施工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要求,本项目施工人员配备如下:(1)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安全负责人1名,其他管理人员若干名。
(2)各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安全负责人1名,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若干名。
(3)各施工班组:班组长1名,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若干名。
3. 施工进度管理(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工期和关键线路。
(2)实行施工进度日报制度,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定期召开施工进度协调会,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施工技术方案1. 路基施工(1)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严格控制填料质量,确保路基压实度。
(2)路基排水:设置排水沟、边沟、涵洞等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3)路基防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路基防护。
2. 路面施工(1)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确保基层质量。
(2)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路面结构层施工:严格控制路面结构层厚度,确保路面平整度。
3. 桥梁施工(1)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确保基础承载力。
(2)桥梁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拼装,确保桥梁质量。
(3)桥梁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确保桥面平整、耐磨。
4. 涵洞施工(1)涵洞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确保基础承载力。
(2)涵洞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拼装,确保涵洞质量。
三级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共由16条道路组成,为便于区分,设计时暂以A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J路、K路、L路、M路、N路、P路、Q路来命名。
道路总长39227.353米,路宽9至42米不等。
其中F路、M路全段和C路、K路、L路的部分路段属于新建道路,其余属于改建道路。
二、沿线现状A路:该路全长2326.071m,起点与B路相交,自工程起点至K1+68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5.5m;K1+680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12m;K2+225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12m,中央分隔带宽18米,总宽42米。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2+225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2+225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警察局等单位。
B路:该路全长3234.486m,起点与A路相交,工程起点至K2+150、K2+820-K3+2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9m;K1+680至K2+820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11m。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1+200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1+200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
在K0+825处现状有一道1.5m宽的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在K2+925处现状有一道5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C路:该路全长1836.408m,工程起点至K0+185、K0+445-K0+9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沥青路面,宽约7m;其余路段为一条宽约3m的土路。
设计道路两侧沿线为民房。
在K1+757处现状有一道0.9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在K1+793处现状有一道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
D路:该路全长785.749m,工程起点至K0+24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4m;K0+500至工程终点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K0+240- K0+500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5m,中央分隔带宽2米,总宽12米。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该项目为一条三级公路,全长10公里,起点县城,终点乡镇。
公路线路沿山区布置,路线上有部分平地和山岭,山体较陡峭,表土松软,存在滑坡和落石等地质灾害风险。
二、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本次施工组织设计旨在合理安排施工工程,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方案设计根据施工线路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方法应考虑到山路狭窄、山体陡峭的特点,采用挖土路基、拓宽路段、修复山体等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人员配置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职责分工。
施工工人数量应根据施工强度和施工工序的需要合理分配,并配备专业监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3.机械设备配置针对该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
包括挖土机、推土机、石方拆除机、喷涂机等。
同时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垂直深孔打锚机、施工防护网等。
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工效,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4.安全防护措施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定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疏导险情、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等。
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5.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采取控制扬尘、减少噪音、恢复原貌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施工现场卫生管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6.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材料的验收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设立专门负责质量检测和验收的岗位,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工作。
四、施工的关键节点1.路基施工路基的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节点,要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土壤质量控制和排水设施的建设。
2.山体加固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山体加固也是一个关键节点。
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护坡等,确保山体的稳定性。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设计

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公路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三级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三级公路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以满足交通需求,提升交通效率。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条符合三级公路标准的道路,提供便捷的道路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以低成本建设一条质量可靠、安全高效的道路;2.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交通效率;3.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以适应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
三、项目内容1.论证阶段:确定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进行项目论证。
2.方案设计:根据道路所经过的地形、交通流量和需求等综合因素,确定道路的纵横断面和线形,进行道路设计。
3.施工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定施工队伍和材料供应计划,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4.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道路的开挖、填土、路基处理、路面铺设等工序,完成道路的实施。
5.验收和交付:对道路进行验收,确保道路满足设计标准和交通要求,交付使用。
四、施工工艺1.道路设计:根据地形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纵横断面和线形。
设计道路的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上下坡度等,并考虑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的设置。
2.路基处理:对土方进行开挖、填土、夯实等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路面铺设:选择适当的路面材料进行铺设,如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排水系统:设置适当的排水系统,保证道路在雨后不积水,提高交通的安全性。
5.绿化工程: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美化道路环境。
五、施工安全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2.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器材,如安全帽、反光衣、劳保鞋等,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9第三章工期保证措施及保证体系 (224)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5)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7)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38第七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6第八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48)第九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51)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段工程全长841.2米,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9米,路面宽度6.5米,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路面,工程内容为:路基、路面、涵洞及旧桥加固工程。
二、地质地貌及气候项目沿线地貌地势平坦,全线处于锦州市义县县郊。
本项目所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多雪严寒,春季多风干旱,秋季阴雨连绵。
年平均气温9.9ºC,极端最低气温-29 ºC,极端坐高气温37 ºC,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65厘米,无霜期195天。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三、编制依据(一)、段工程的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补遗书及标前会议内容。
(二)、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
(三)、有关国产、进口设备的性能及台班定额。
(四)、现行的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第二节施工总体布署一、奋斗目标1、质量目标:按照业主的要求,圆满实现工程施工质量一次性合格。
2、工期目标:按业主要求工期圆满地完成工程施工。
3、安全目标:确保不发生人身重大伤亡事故和机械被损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环保法有关规定,避免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领导班子由2人组成,即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即总工程师)1人。
项目经理部内设工程技术部、办公室、质检实验部、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机材部等职能部门。
经理部下设3个施工队完成全线工程项目的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公路改造项目简介
三级公路改造建设项目经市镇两级五年多来的共同努力,终于于2011年12月列入国家交通部“十二五”红色旅游公路建设规划,也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今年五大战役的民生项目,根据宁德市交通局的计划安排,要求今年6月开工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方便3万多老区人民群众出行,又能从根本上改善溪柄柏柱洋红色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是溪柄老区人民盼望已久的民生项目。
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从2011年上半年,我镇即着手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施工初步设计工作,目前正进行环评、水土保持、林业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及建设规划许可、用地许可申请等,预计于今年6月将可全面完成前期工作。
项目建设规模及路线走向。
项目全长18.08公里,总投资7727万元(不含前期费用)。
路线起点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扆山村,终点于溪柄柏柱洋(楼下村)。
该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1)溪楼三级公路全长11.88公里,拟投资515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44万元(每公里补助130万元),其余要求地方配套:路线起点溪柄镇扆山村,沿茜洋溪防洪堤路至溪楼公路坂边段相衔接,经东坑店、寨下、老蛇岗,溪南、茜洋、竹柄、立新、田头、三村、斗面、大洋中,终点至楼下村。
(2)溪茜四级公路(红色旅游回头路)全长6.2公里,拟投资2572万元,均为自筹。
公路起点扆山村北侧G104,向东沿现有水泥路经大桥头、槟树下、甲厝村、马盾中桥、下楼坂,利用现有桥梁于溪南村接上溪楼公路,全长6.2公里。
项目设计建设标准。
溪楼段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路基、小桥、涵洞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溪茜段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
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共51个涵洞、四个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