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之国际收支价格调节机制
国际经济学之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二)当一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必须同时 保持国民收入不变甚至增加支的货币自动调节机制 一、理论前提:固定汇率体制(R不变) 二、国际收支的货币自动调节机制 (一)(X-M)<0→ (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购入 本币,抛出外币)MS↓ →r↑(假设国内货币需 求不变,利率上升) →I↓,Y ↓(经济紧缩) →BP平衡
二、外汇管制 (一)限制资本自由流动 (逆差时限制资本流出,顺差时限制资本流入)
(二)双重(多重)汇率制 (对奢侈品和非必需品进口制定较高汇率,对必 需品进口实施较低汇率) (三)外汇市场干预 (顺差和大量资本流入时,货币当局出售远期本 币,本币远期贴水;反之则反之)
(四)强制结汇:将外汇强制收归外汇当局持有, 并按政策目标将外汇分配给进口商。 三、评价: (一)直接控制手段属于行政措施,与汇率与其他 市场调节措施相比,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大。 (二)直接控制措施要发挥作用,必须以经济伙伴 国不采取对等报复措施为前提。 (三)除非国际收支长期严重失衡,直接控制措施 一般不会得到WTO和IMF的允许。
(二)(X-M)<0→MS↓(货币当局为维持汇率, 购入本币,抛出外币)→r↑(国内货币需求不变, 利率上升) →I↓,Y ↓(经济紧缩)→P↓(国 内物价水平下降)→X↑,M↓→BP平衡
第五节 国际收支直接控制(管制)手段
一、贸易控制 (一)进口关税 (二)出口补贴 (三)其他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限制出境旅游 和消费等)
(三)国际收支的货币自动调节机制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一、开放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Y=C+I+(X-M) (假定C=C(Y),M=M(Y),X和I为外生变量)
又Y≡C+S带入上式得 X-M=S-I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4、吸收法的调节机制
固定汇率制下:MD<D→国际收支逆差→资本外流→货币供 给减少→公众手持的货币余额随之降低→减少对国内商品 和金融资产的购买→国内利率上升→资本外流停止,资本 流入→国际收支改善。 在浮动汇率制下:MD<D→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给小于外 汇需求→本国货币贬值→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引起货币需 求增加→国际收支逆差缩小。
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Pm上升→P上升→工资收入减 少,利润收入增加(工资收入者的a高于利润收入者) →a下降→A下降→国际收支改善;
税收效应:贬值→Pm上升→P上升→货币收入上升→政 府税收增加(政府a较低)→a下降→A下降→国际收支 改善。
吸收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 吸收论认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原因是 总收入Y和总支出A的不平衡。因此可以通 过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来调节。
5、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 传统的国际收支调整政策如弹性分析法吸收 分析法及结构分析法等都是从短期内来改善 国际收支状况,但长期国际收支逆差应着重 于货币政策的调节,即降低本国货币的供给 或增加本国货币的需求。
外汇供给 小于需求
本币 贬值
出口价格下降 出口增加 进口价格上升 进口减少
逆差
顺差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出口价格上升 进口价格下降
本币 升值
外汇供给 大于需求
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弹性分析法
❖ 弹性分析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种适用于 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 学家琼·罗宾逊最先提出,后经美国经济学家勒 纳等的发展形成的。
(3)就政策主张看,吸收论由于注重内部和外部的 同时均衡,因此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是国际经济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确保国际收支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原理和作用:第一步:汇率调节机制汇率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汇率调节,可以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汇率调节机制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央行等机构,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方式影响汇率水平。
当汇率升值时,本国货币变得更昂贵,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限制进口、促进出口,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则相反。
汇率调节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考虑国际汇率政策、市场需求、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步:贸易政策调节机制贸易政策调节机制是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进口关税、提高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手段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从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同时,政府还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加公正的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公平贸易和国际收支危机的发生。
第三步:资本流动调节机制资本流动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流动的快速增加可能导致本国汇率升值,从而影响出口、进口等贸易,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外贸易、金融等政策手段来调控资本流动,保证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资本管制政策,限制跨境资本流动,从而稳定国际收支。
综上所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汇率调节、贸易政策调节和资本流动调节是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政府应通过综合调控手段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主要内容
1. 汇率自动调节呀,就好比一个神奇的天平!比如说,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那本国货币汇率不就下跌了嘛,这就像天平往一边倾斜了。
这时候进口的东西就变贵了,大家就不想买那么多进口货啦,相反出口就会变得有吸引力,这不就慢慢调节过来了嘛!
2. 利率自动调节也是很重要的呢!想象一下,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利率就像是一个指挥棒!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利率不是会上升嘛,就像指挥棒一挥,资金就被吸引过来了,投资增加,贸易也会跟着变化,不是吗?比如大家看到利率高了,就更愿意把钱投进来了。
3. 价格自动调节是很有意思的哦!这不就像市场的一只无形的手嘛!要是一国贸易出现逆差,国内价格水平下降,那产品不就变得更有竞争力啦,出口不就增加了呀,不就能调节国际收支了嘛!就好像原本不受宠的东西突然抢手了一样。
4. 收入自动调节也得讲讲呀!这不相当于一个自动的调节器嘛!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减少,消费也会跟着减少,进口也就少了呀,这不就是自动在起作用嘛!就好比人兜里钱少了就不会乱花钱了一样。
5. 还有现金余额自动调节呢!这就如同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一样。
当国际收支出现问题时,现金余额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收支呀!就像身体感觉不舒服会自我调整一样神奇。
6. 国际收支的信用自动调节也不能忽视呀!它就像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在推动一样!当国际收支有情况时,信用会扩张或收缩,从而起到调节作用,这不是很妙嘛!就像有股无形的力量在默默地帮忙一样。
总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就像是一套精巧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国际收支的平衡呢!。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ppt

Y
g m
n m
E
P * P
K0 m
m
i
*
m
i
23
BP曲线的推导
CA=X-M
(b)
CA=X-M
(c)
(X-M)2 (X-M)1
i
i1 i2
45o -KFA1 -KFA2
-KFA i
(a)
-KFA=(
K0+αi*)-αi
-KFA1 -KFA2
-KFA
CA=g-mY+n·(E·P*/P) (g/m)+(m/n)·(E·P*/P)
逆差
Q*$
Q$
图10-3:外汇供求与均衡汇率
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进口<出口)→汇率上升(即本国货币贬值)→本 国商品价格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商品出口增加,国外商品进口减少→国际收 支改善,直至国际收支实现均衡
9
(3)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自动均衡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弹性分析法)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数量影响为:
6
(1)外汇需求曲线的推导
PM($)
ERMB/$
10
A
B
SM
E1 RMB $
DM
(
E2 RMB
$
)
DM (ER1MB $ )
E2 RMB $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 0
D
S
●A
●B ●C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数量
$/£
2● 1.6 ● B 1 ●F
0
A
●
C ●
D
●E
●H S(弹性小)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数量
但是,这种弹性小的状况并非始终不变。在经过
一段时期后,货币贬值国终将会减少进口支出,从而
减少该国的贸易逆差。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
计算如下:
1
1
1
KF = ──── = ───── = ─── = 4 MPS+MPM 0.15+0.10 0.25
△Y=△X·KF =$100×4=$400 △M=△Y·MPM=$400×0.1=$40
这 表 明 : 出 口 ( △ X ) 大 于 进 口 ( △ M ) $60 ( $100$40=$60)。进出口量不相等,国际收支调节没有完成,但这时国 内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第九章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是指消除一国国际收支不平 衡的过程。
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可以分两大基本类型: 一是自动调节机制;二是政策引导机制。
国际收支的调节课件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是指由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 本身产生的动力所进行的调节,这个调节不需 要政府的干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自发地消除 顺差或逆差。
但是,在采用上述政策时,如果考虑到国内因素
的影响,则其效果有时可能会很有限。例如,假定一
国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充分就业条件下的
国民收入均衡,但却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该国采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指一种经济机制,在国际贸易中自动平衡国家收支差额的方式。
这种机制的目的是确保国家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能够自动调节其国际收支,避免出现巨额的贸易赤字或贸易顺差,同时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这种机制的实施需要依靠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国家的经济平衡。
其中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
通过调整这些政策,国家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自动调节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
例如,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赤字时,即进口大于出口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会通过汇率调整来促使国家的出口增加或进口减少,以减少贸易赤字。
具体来说,国家的本币会贬值,使得国内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促使出口增加。
同时,贬值的本币也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减少进口需求。
同样地,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顺差时,即出口大于进口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会通过汇率调整来促使国家的进口增加或出口减少,以减少贸易顺差。
国家的本币会升值,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同时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促使进口增加。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持国际贸易的平衡,防止经济
失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然而,这种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如果国际市场的需求不稳定,或者国家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那么自动调节机制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其目标。
此外,国家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也可能对自动调节机制产生影响。
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是确保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资本净流入成为顺差的主要来源。初步估算,2007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约 7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5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约1120亿美元,增长1倍多。错误和遗漏项下的净流入约200 亿美元。2001年以来国际收支顺差以资本净流入为主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可能意味着中国国际收支格局进入一个 新的阶段,特别是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趋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2年以后,随着本外币利差和人民币预 期的转变,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由前些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2004年约为570亿美元,成为资本和金融 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动主要包括出口预收货款、进口延期付款和关联企业境外垫付货 款等,通常有一定的贸易和投资背景,但往往以逐利为主要目的,因此波动性较大,存在大进大出的风险。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经济各种因素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01 概况
03 局限性
目录
02 表现 04 政策措施
05 一般原则
07 调节
目录
06 价值意义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是指市场经济各种因素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国际收支失衡必然会 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后者又反过来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缩小的趋势。
一般原则
(一)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 (二)尽量避免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给国内经济带来过大的消极影响。 (三)注意减少国际收支调节措施带给国际社会的刺激。
价值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收支失衡会引起国内某些经济变量的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在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际 收支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变量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当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只有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才能产生理 论上所描述的那些作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干扰自动调节过程,使其作用下降、扭曲或根本不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国 出 口 增 加 , 进 口 减 少
贸 易 顺 差 ,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二、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模型分析
(一)一般情况下,一国外汇需求曲线是一条负 斜率的曲线,一国外汇供给曲线是一条正向斜率 的曲线,当外汇供求相等时,其国际收支处于平 衡状态。
(二)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可以通过本国 货币贬值的方式是国际收支恢复平衡。顺差时 则本国货币升值。
(二)重商主义认为一国多出口,少进口不断积累 货币财富的想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难以实现。
(三)为使调节过程行之有效,政府不能采取“抵 消”性的货币政策,例如逆差国政府不能增加货币 供给。
第三节 信用货币本位制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汇率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国
内
外
国
汇
际
需
收
求
支
大
逆
于
差
外
汇
供
给
外 汇 市 场 本 币 贬 值
三、外汇市场的稳定性
图16.3:稳定与不稳定的外汇市场
结论: (一)左图、中图是稳定的外汇市场模型,通过 本币贬值可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二)右图为不稳定外汇市场模型,本币贬值不 仅不能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反而会加强不平衡的 程度。
四、马歇尔-勒纳条件 (一)理论内容:构成一个稳定的外汇市场必要 条件是该国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EDM )与出 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EDX)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
|EDM | + | EDX |>1
(二)解释:本国货币贬值后,进口商品价格上 升但进口量减少,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但出口量增 加,若|EDM | 和 | EDX |较大,该国出口额增加而 进口额减少,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五、J曲线效应 (一)理论内容:在本国货币贬值后,一国国际 收支状况(逆差)在得到改善之前,可能反而先 出现恶化。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的价格调节机制
一、基本思路
第一节 引言 国际收支失衡
价格调整\汇率调整
国际收支平衡
二、本章内容
(一)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二)信用货币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汇率调整机制)
第二节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 一、货币数量论
M▪V=P▪Q (M货币供给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Q 实际产出)
二、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该学说175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认为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 支失衡可以通过货币(黄金)的流出入和国内物价 的涨落自动调节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净流出、国内货币存量减少
国内物价水平降低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平衡
三、结论: (一)这一调节过程是自动的,只要国际收支出现 失衡,这一调节过程就会引发并持续运行到失衡消 除为止。
图16.5:J曲线效应
(二)解释:本币贬值后,由于“认知”滞后, “决策”滞后,“交货”滞后及“生产”滞后等 滞后效应的存在,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贸易收支改善效应不大甚至有可能恶化。随着滞 后效应的消失,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放大, 贸易收支改善的效果就显现。
FIGURE 16-5 The J-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