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

合集下载

功能性便秘什么意思

功能性便秘什么意思

功能性便秘什么意思功能性便秘指的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中人体的消化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导致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

这种情况不是由其他疾病或器质性问题引起的,而是由肠道的肌肉运动减弱或变得不规律所导致。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消化问题,尤其在发达国家的都市生活中更加常见。

这种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饮食中缺乏高纤维食物、水分摄入不足、缺乏运动以及常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功能性便秘。

其他可能诱发便秘的因素还包括压力、睡眠不足和食物过敏等。

功能性便秘的症状可以有很多表现,包括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排便频率不正常以及便秘伴随的腹部胀气和不适感。

便秘还经常导致排便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感。

为了确诊功能性便秘,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历和症状,并进行体验检查。

有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例如肠道运动测量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

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天饮用充足的水,增加身体活动并努力维持规律的排便习惯,这些都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医生也可能会建议使用柔软的排便促进剂,以帮助缓解便秘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物,如肠道刺激剂或肠道停留剂等。

尽管功能性便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症状长时间持续或变得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这是因为长期的便秘可能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痔疮、肛裂、疝气或病理性肠梗阻等。

为了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饮食,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尽量减少压力。

这些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便秘的发生。

总之,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问题,主要由肠道肌肉运动减弱或变得不规律引起。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功能性便秘可以得到缓解和预防。

在严重病例中,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外科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精要

外科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精要

外科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精要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006年5月通过并发表了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是目前全球用于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的共识性文件。

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

②至少有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

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

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

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

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

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一)疾病分类为了便于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案和药物的选择,目前大多采用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而进行的分型,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这种分型的依据是以结肠或肛门直肠动力障碍特点为基础的。

1.慢传输型便秘是最常见的类型,系指由于结肠动力障碍,使内容物滞留于结肠或结肠通过缓慢的便秘,结肠测压显示结肠动力降低,导致结肠内容推进速度慢、排空迟缓。

同时可能伴有其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如胃排空迟缓或小肠运动障碍。

患者主诉多为排便次数少、粪便质地坚硬、无便意。

用闪烁照相术或不透X线标记物法检查提示结肠通过时间延缓可确立诊断。

因此有人称之为结肠无力,它是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类型。

治疗上首选促肠动力药。

2.出口梗阻型便秘具有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由于肛、直肠的功能异常(非器质性病变)如排便反射缺如,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或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所致,包括横纹肌功能不良、直肠平滑肌动力异常、直肠感觉功能损害、肛门括约肌失协调症以及盆底痉挛综合征等。

患者主诉是排便困难,肛门直肠阻塞感,排便时需要用手协助。

多发生于儿童、妇女和老年人。

治疗上可优先考虑生物反馈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作为胃肠道的一种常见疾病,不但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是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功能性便秘大多依靠西医治疗,部分患者效果差,且容易出现药物依赖,而中医对该病具有显著效果。

因此,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成了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一、了解功能性便秘1.什么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弱以及肠道的不协调运动所引起。

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并没有明显异常,但却具有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以及排便硬、干球便等便秘症状。

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通常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概率大约在15%-20%左右。

该病主要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辅以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来控制和改善病情。

2.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中医中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传导功能失常:中医中认为,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导功能,一旦该功能失常,就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后,更容易形成便秘。

此外,肺气郁闭也是造成传导功能失常的原因之一。

肺与大肠相表里,一旦肺气郁闭,则会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

(2)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机体脾胃虚弱,则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肠道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滋养,从而引发便秘症状。

(3)肝郁气滞:中医中认为,肝主疏泄,一旦肝气郁结,则会导致体内气滞血瘀,从而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出现便秘。

(4)阴液亏虚:中医认为阴液是润滑和帮助肠道蠕动的重要物质,一旦阴液亏虚,则会导致肠道干燥,进而形成便秘症状。

而阳气作为推动肠道运动的动力,如果阳虚寒凝,也会减弱肠道的蠕动。

3.功能性便秘的症状(1)典型症状:功能性便秘的症状主要是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以及感觉未排尽为主。

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且大便干燥,质地坚硬,难以排出,有时甚至需要借助辅助排出,常常伴随着肛门疼痛和出血。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精神疲乏、容易疲劳等全身症状,同时伴随着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饱胀感。

功能性便秘-罗马IV新看点

功能性便秘-罗马IV新看点
长期效应
微生物通路可用 于预防因双歧杆 菌菌群减少而引 起的气体产生及 肠道运行缓慢
药理学说明:
• 乳果糖原型到达结肠,在结肠 中被细菌降解为短链脂肪酸;
• 结肠PH值降低,同时渗透压和 充盈量增加;
• 由于PH值降低的直接刺激和粪 便体积增加的间接刺激,最终 导致肠道蠕动增快和预期结肠 通过时间缩短,加速排便。
罗马Ⅳ: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步骤
FC的诊断需要进行以下5个循序渐进的步骤:
临床病史 体格检查 尽量少的实验室检查 结肠镜或其他检查* 特殊的检查用以评估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
*有条件时可在特定病例中进行;**有必要且有条件时进行。
Douglas A. Drossman, 等. 罗马IV: 功能性胃肠病[M]. 科学出版社, 2016: 645.
Data on file
乳果糖加速升结肠排空 快于聚乙二醇
肠道排空运行方向
横结肠
升结肠 逆重排空
降结肠
乙状结肠
一项随机、双盲、交叉研究,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接受乳果糖10g bid po或聚乙二醇10g bid po,治 疗第4天予111铟标记的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胶囊,在第5天,给予99锝标记的试验餐以观察胃、小肠、 结肠传输时间。 结果显示:与PEG(聚乙二醇)相比,常规剂量的乳果糖显著加快升结肠排空。
关键点:
评估便秘症状时,最理想的是停用缓泻剂以及其他可引起便秘的药物和补充制剂
1. 必须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 a. ¼(25%)以上的排便感到费力 b. ¼(25%)以上的排便为干粪球或硬粪(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 1~2型) c. ¼(25%)以后的排便有不尽感 d. ¼(25%)以上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 e. ¼(25%)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 f. 每周自发排便(SBM)少于3次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常规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常规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常规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非器质性的排便节律改变,主要指排便习惯及粪的性状改变而言,即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和粪干燥硬结或粘滞难排,持续2周以上。

其含义为:排便次数≤3次/周;25%以上时间排便费力;25%以上时间粪质硬或呈硬球状;25%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

临床上也称为习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单纯性便秘,须经钡剂灌肠或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其临床特点为大便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日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日以上。

(2)大便干结。

(3)排便费力,伴有排便不适感或疼痛感或排便不尽感。

(4)经全身体检及理化或特殊检查(如结肠镜),排除器质性便秘。

诊断:具备(1)、(2)、(3)中任何一项及第(4)项,持续2周以上,均可诊断本病。

2.体征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粪块,直肠指检可触及粪便。

3.辅助检查(1)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观察粪便形状、大小、坚度、有无脓血和粘液等,以及潜血试验,排除器质性病变。

(2)肠镜可直接观察肠粘膜病变,排除结肠癌、息肉、炎症等器质性病变。

(3)X线检查钡剂灌肠、直肠排粪造影显示排空延迟,同时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4)直肠压力测定。

(5)可测定直肠括约肌压力,观察直肠运动及顺应性。

(二)鉴别诊断1.结肠、直肠、肛门的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便秘由于便秘属于临床症状,所以可能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便秘的出现,如结肠、直肠、肛门等部位的良性及恶性肿瘤,炎症性和肉芽肿性病变,肠系膜血管梗塞,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门和直肠闭锁,痔疮,肛裂以及肠粘连,疝嵌顿等;这些疾病虽然都有便秘的症状,但每种疾病都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所以不难鉴别,另外行肠镜加活检、x线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如硬皮病、麻痹性腹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铅中毒、肠外肿块压迫等均可出现便秘症状,但除便秘外,还有相应的体征、生化指标及物理诊断指标等,所以可以鉴别。

便秘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又称特发性便秘,可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合并或混合型。

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都会造成排便梗阻,导致功能性便秘。

长期抑郁和焦虑亦可导致功能性便秘。

中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基本一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症状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排空迟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

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

而后者常常是感觉域值升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减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排便艰难费力: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

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

慢通过型便秘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可发生粪便嵌塞。

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1.1.2 体征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1.2 理化检查1.2.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GiT)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h后服用不透X线标志物20个后,于第48h拍摄腹部x线平片1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达直肠或已经排出),选择48h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区域,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如在72h再摄片1张,若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口梗阻型便秘。

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1.2.2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疼痛,病程超过2月,至少4次/月,伴有以下至少1项 a、与排便有关 b、排便频率改变 c、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存在腹痛和便秘的患儿,便秘缓解后腹痛无减轻(疼痛随便 秘减轻的患儿属于功能性便秘,而非IBS)
经过适度的评估,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
功能性排便障碍(RomeⅣ)
必须符合功能性便秘和/或便秘型IBS-C的诊断标准 至少包括以下3项中的2项,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
14
➢ 非器质性疾病;
➢ 压力相关或精神障碍性疾病;
➢ 运动障碍性疾病;
➢ 罗马Ⅲ:与年龄相关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无 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类胃肠道 功能障碍性疾病;
➢ 罗马Ⅳ:脑-肠互动异常,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 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 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器质性(继发性)便秘:有明确病因,如肛门直 肠先天发育异常、平滑肌源性、神经源性(先天 性巨结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 下)、药物等因素。
功能性便秘(FC):除外上述器质性因素所致的 便秘。
患病率差异与地域、文化、饮食、遗传、环境和 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的医疗卫生体系有关。
小儿便秘发生率约为0.3%~8%,占儿科门诊病 人的3%~5%,占儿科消化门诊病人的25%

直肠感觉阈值改变?
便 障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Feb 2011
①了解婴幼儿特点,避免盲目排便训练 ②FC可安全有效治疗,但需要时间 ③ 基础治疗:生活方式及DHP ④药物治疗 解除直肠内粪便嵌塞 每日服用非刺激性泻剂,逐渐软化粪 便直至粪块排出 维持治疗的关键在于保证无痛性排便至婴幼儿感觉排便能 舒适并同意进行排便训练
胃肠传输试验 不是慢性便秘临床诊断所必须的资料
测压法
对于科学评估肠道与肛门直肠功能、 便秘分型、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选
排粪造影
择与疗效的评估是必要的 在以科研为目的时,这些检查方法能
提供客观的观察、评估指标
球囊逼出试验 对难治性便秘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
其他检查
外科手术前应行相关检查全面了解肠 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与解剖的异常
➢ 肛门直肠指检简便、易行,通过指检可了解有无 肛门直肠肿物等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和 耻骨直肠肌功能。
➢ 对肛门直肠疼痛的患者,还要检查耻骨直肠肌有 否触痛以区别是肛提肌综合征还是非特异性功能 性肛门直肠疼痛。
• 便秘早发(<1个月) • 肛瘘
• 胎粪排出延迟
• 肛门异位
(>48h)
• 肛门反射或提睾反射消失
2岁后能自诉排便,并能短期控制,开始向意 识性排便过渡。
小儿自幼即进行DHP者发生便秘者极少,而 42.1%的便秘患儿从未经DHP,或排便训练极 不规范,规范DHP可预防便秘。
定义:人为的对小儿有规律进行强化训练,以使形 成排便习惯(规律)
训练方法
选择外观引人、颜色鲜艳的便盆,放置在小儿 易于使用位置(不一定是卫生间),适宜高度,使
混合型便秘
兼有二者的特点
王宝西.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28-31.
饮食
肠道功能失常
心理行为异常及心 理因素
运动量不足
遗传因素
饮食因素 牛奶喂养 、食物中蛋白质含 量超标、饮水量不 足或脱水均可使大 便干硬导致便秘. 而食物中膳食纤维 摄入过低也是儿童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 素之一
生活不规律和缺乏 排便能力的训练, 未形成排便的条件 反射导致便秘
状,如频繁呕吐、腹胀、拒乳等,均可认为是正常情况
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或综合征,而是多种疾 病的一种(组)症状,表现为:
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 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直肠肛
门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 6个月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 志,2019,39(9):577-598.
禁 H2.功能性腹痛 H2a.功能性消化不良 H2a1.餐后不适综合征 H2a2.上腹疼痛综合征 H2b. 肠易激综合征(IBS) H2c. 腹型偏头痛 H3.功能性排便障碍 H3a.功能性便秘 H3b.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18
年龄<4岁的儿童至少符合以下2项条件,持续时间达1个月: 每周排便≤2次; 大量粪便潴留史; 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 排粗大粪便史; 直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团块。 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条件也作为选项: 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 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
H. 未成年人功能性胃肠病: 儿童/青少年
H1.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障碍 H1a.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 H1b. 功能性恶心和功能性呕吐 H1b1.功能性恶心H2d.功能性腹
痛‒ NOS H1b2.功能性呕吐H3.功能性排便
障碍 H1c.反刍综合症H3a.功能性便秘 H1d.吞气症H3b.非潴留性大便失
预等均可导致便秘研 究显示儿童心理行为 异常是导致儿童便秘 病因之一;孤独症、 肥胖儿、好斗或胆怯 、失望、抑郁、神经 质、肛裂疼痛、公厕 恐惧症、生活学习环 境改变、父母过度干
运动少,肠蠕动减 慢,易形成便秘
部分便秘患儿有遗 传倾向
洪艳. 医学新知杂志. 2016,26(3):163-168.
➢ 应特别注意全面询问便秘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 患者对便秘症状的感受、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胎粪排出时间,生长发育,少哭、少动)。
FGID的生物-心理-社会发病模式
慢性便秘的分类
慢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便秘型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
G. 未成年人功能性胃肠病: 新生儿/婴幼儿
G1.婴儿反流 G2. 反刍综合症 G3.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CVS) G4. 婴儿腹绞痛 G5.功能性腹泻 G6.婴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 HD家族史
• 下肢肌力、肌张力减弱
• 带装粪便
• 脊柱簇毛
• 无肛裂便血
• 骶骨浅凹陷
• 生长迟缓
• 臀裂偏位
• 发热
• 肛诊极度恐惧
• 胆汁性呕吐
• 肛门瘢痕
• 甲状腺异常
• 严重腹胀
➢ 系统性疾患:生化方面检查(甲状腺功能) ➢ 排除肿瘤、炎症等肠道疾病:结肠镜、
结肠气钡对比造影 ➢ 仿真结肠镜:不作为常规检查
年龄
一周排便次数 一天排便次数
0~3个月
母乳喂养 配方奶
5~40 5~28
2.9 2.0
6~12个月
5~28
1.8
1~3岁
4~21
1.4
>3岁
3~14
1.0
• 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排便4次 • 2岁时,排便频率接近每天2次 • 4岁左右时,排便习惯接近于成人,从每天3次至每周3次 • 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出现1d甚至数天不排便的情况,只要婴儿不出现以下症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 密切,粪性肠穿孔。
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 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 甚至可导致死亡。
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 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便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家长),尤其对于婴幼儿, 便秘影响其生长发育。
便秘患儿合理饮食应侧重于膳食纤维( DF)摄入。
DF: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所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 用的多糖,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复合碳水化合物,亦称非淀 粉多糖(非葡聚糖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亲水胶体、木质素、抗性淀粉
纳入20项研究2658儿童, 2344名儿童提供了HRQoL数据,其中13项研 究 20项研究中有13项有足够数据,纳入meta分析。 与健康参考样本相 比,功能性便秘儿童的总HRQoL评分较低(65.6比86.1;P<0. 01)。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ana H Vriesman, Shaman Rajindrajith, Ilan J N Koppen,etal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IF(2018):3.739; Q1 2019 11;214:141-150 doi:10.1016/j.jpeds.2019.06.059
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球囊逼出试验异常 压力测定、或体表肌电图检查证实肛门直肠收缩
模式异常 影像学检查证实直肠排空能力下降
正常的排便压力梯度:协调性
直肠 肛管
模拟排便时,直肠有足够的推动力, 大于45 mmHg
同时盆底肌放松,并大于静息压的20%
直肠内压≥45mmHg,肛门括约肌收缩 ,肛 管压力升高
• 慢性便秘患病率在各项研究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Mugie SM, 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Feb;25(1):3-18.
小儿功能性便秘发生率约为0.5%~32.2%,全球合并发生率为9.5%
Koppen IJN, Vriesman MH, Saps M, Rajindrajith S, Shi X, van Etten Jamaludin FS, et al. 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ediatr 2018;198: 121-30.e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