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的概念

合集下载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W《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

揭丑运动:19实际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的“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着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交际型公关:是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CS战略: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

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

公益广告方案

公益广告方案

公益广告方案1. 引言公益广告是指非营利性组织或政府为了促进社会利益而发布的广告,其目的是提高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变革。

公益广告不仅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还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为了有效传达公益信息,制定一个合理的公益广告方案至关重要。

2. 目标与受众公益广告的目标是宣传社会公益事业、传递公益理念和价值观,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受众包括广大民众、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不同受众之间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因此需要为不同受众量身定制公益广告方案。

3. 方案内容3.1 广告主题确定公益广告的主题对于传达公益信息至关重要。

主题应该与所宣传的公益事业密切相关,并能够引发公众的兴趣和共鸣。

例如,可以选择环保、健康、道德伦理等与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主题。

3.2 广告形式公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广告、图片广告、视频广告等。

根据受众特点和传播渠道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广告形式。

例如,针对年轻人群体,可以选择制作有创意的短视频广告,而对于老年人群体,可以选择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广告。

3.3 广告创意创意是公益广告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独特的创意,可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并引起共鸣,增强广告的传播效果。

创意可以体现在广告的内容、形式、声音和情感上。

例如,可以通过制造悬念、感人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表达方式等来吸引公众的注意。

3.4 广告传播渠道选择合适的广告传播渠道对于公益广告的效果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也可以选择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此外,还可以借助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合作伙伴的帮助,通过他们的宣传渠道传播广告信息。

3.5 广告预算与时间安排在制定公益广告方案时,需要合理规划广告预算和时间安排。

预算应包括制作、发布、宣传等方面的费用,并且需要根据不同传播渠道和受众特点进行合理分配。

时间安排需要考虑广告发布的时间点和频次,以及宣传效果的监测和调整。

4. 方案实施与评估公益广告方案的实施阶段需要精心组织和管理。

5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5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 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 要部分,与其它广告相比它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这决定了 企业愿意做公益广告的一个因素。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 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 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并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艺术制 作等广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 正确诱导社会公众。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一“禁烟”公益广告 1、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2、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3、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4、在这里,香火不再延续…… 5、你的香烟,我的石油,注定我们不能相爱——吸烟者禁入 6、 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加油站禁烟) 7、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禁烟) 8、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 9、点燃你的烟,污染了空气,害了人性命,良心在哪里! 10、 请不要让你的自私点燃我的大楼——请勿吸烟(商场禁 烟) 11、吸烟使我们的孩子窒息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 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中国通 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 制的《节约用水》。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 播《广而告之》栏目,公益广告虽然不必象商业广告那样一字 千金,公益广告却以极强的亲和力在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用 心品味,委实令人心悦诚服。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九 “环保”公益广告 1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14、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呵护 15、绿色——生命之源 16、踏破青毡多可惜,多行数步有何妨 17、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碟时来 18、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19、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 20、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21、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 22、愿君莫伸折枝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亦自有泪滴 23、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24、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公益广告调研报告

公益广告调研报告

公益广告调研报告《公益广告调研报告》引言公益广告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制作和发布的广告。

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理解,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社会问题。

公益广告可以是针对环境保护、道德教育、健康促进、社会公益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宣传和倡导。

本报告主要是对公益广告进行调研分析,旨在探讨公益广告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公益广告的现状1.1 公益广告的定义和特点公益广告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其主要特点是理性、感性、情感性和警示性。

它既具有普通广告的营销功能,又具有传播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特性。

1.2 公益广告的形式和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公益广告的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以传统媒体、户外广告、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1.3 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不仅仅是关注度和曝光率,更重要的是对受众的影响和行为改变。

因此,公益广告需要量化和评估其传播效果,以便不断优化和改进。

二、公益广告对社会的影响2.1 提高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公益广告通过传递社会正能量和价值观念,引导公众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2.2 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引导公众行为的改变和社会动员,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如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等。

2.3 塑造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通过公益广告展现企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三、公益广告的发展方向3.1 提高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创新公益广告需要在内容上更加突破和创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提高其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3.2 加强公益广告评估和监测公益广告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和监测体系,以量化和评估其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为公益广告提供更精准的改进方向。

3.3 推动公益广告与品牌、媒体的合作公益广告需要与品牌和媒体加强合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共赢,推动公益广告的更大发展。

结语公益广告作为社会的一种力量和正能量,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广告作品赏析

公益广告作品赏析

公益广告作品赏析公益广告作品赏析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

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

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

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

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

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部分,与其它广告相比它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

这决定了企业愿意做公益广告的一个因素。

公益广告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并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艺术制作等广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公众。

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又是最广泛的,它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例如在提倡戒烟、戒毒的公益广告中直观看仅仅是针对吸烟、吸毒者,但是烟、毒的危害已经伤及到环境中的其他人和其后代了,无论是直接受众还是间接受众,它是社会性的,是整个人类的。

所以说,公益广告拥有最广泛的广告受众。

从内容上来看大都是我们的社会性题材,从而导致它解决的基本是我们的社会问题,这就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

因此,公益广告容易深入人心。

我们企业通过做这样的广告就更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

中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

之后,1986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公益广告虽然不必像商业广告那样一字千金,公益广告却以极强的亲和力在倡导健康的社会风尚。

我国公益广告的政策规制分析

我国公益广告的政策规制分析

我国公益广告的政策规制分析作者:李程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02期摘要:公益广告作为我国面向大众、树立新风的传播载体之一,其政策规制正越来越完善。

公益广告还存在资金不足、商业化等问题,面临新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方式快速转变的挑战。

本文从公益广告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入手,对我国公益广告政策法规的内容、特点、不足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公益广告政策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公益广告对引导公众价值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益广告;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新媒体商业广告通过整合策划内容、传播媒介、用户参与形式等,将商品信息传播给受众,使产品在广告传播中彰显魅力,收获良好的市场效益。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产业的一个分支,同样承担传播信息的任务,传播内容不是商品特性而是社会现象、传播目的不是促进购买而在于弘扬优秀理念。

广告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一内驱力,公益广告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加重視规章制度。

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具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从自发到自觉、从用于军事政治到服务于社会公众,不同的历史阶段,公益广告呈现不同的特点。

构建法治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受众的精神文明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而政策规制的完善为优秀公益广告作品提供创造环境保障。

一、公益广告的基本概念及历史(一)公益广告的基本概念公益广告(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是广告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指面向广大群众,以传播文明思想、弘扬先进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的广告活动。

如防范火灾隐患、提示行车安全、维护身体健康等,都属于公益广告范畴。

潘泽宏在《公益广告导论》中这样定义公益广告的概念:面向社会广大公众,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广告形式及特殊的表现手法,引起公众欣赏兴趣,进行善意劝诫和引导,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疏导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为目的的广告宣传。

公益广告是与商业广告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公益广告是与商业广告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公益广告是与商业广告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与商业广告不同,公益广告不是以收费性的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告。

公益广告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和声势,即某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二是企业通过它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巩固品牌。

在中国,公益广告的历史不长,1986年贵阳电视台播出我国历史上第一则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1987年10月26日央视《广而告之》诞生。

此后,我国公益广告事业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发展到现今已颇为繁荣且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广播、电视媒体播放公益广告的时间不得少于广告总播放量的3%。

在每天19:00至21:00黄金时段每套节目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不少于该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

在媒体的作用下,公益广告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也成为了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0年来,中央电视台积极倡导和播放公益广告。

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专门为了公益广告而推出“广而告之”栏目,在CCTV-1、CCTV-2等频道每天播出公益广告。

1998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下岗再就业”、“知识改变命运”、“非典”等系列公益广告。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夏洪波曾说:“一个有力量的媒体,一定要具有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力量。

作为国家电视台,我们有责任为13亿中国人打造一片绿色的精神家园,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传播先进文化,用公益广告凝聚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

”从1987年播出“广而告之”栏目开始,20年来中央电视台一直非常重视公益广告的播出、宣传工作,每年大约拿出价值近10亿元的广告时段来播出公益广告,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1998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对公益广告的运作进行了改革,动员和整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广告创作,使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出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优秀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一、公益广告的概念狭义的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是所有组织或者个人发布的,以非盈利的目的,以宣传维护公共道德、时政理念、公共利益为内容的广告作品和广告运作模式。

广义的公益广告是:所有组织或个人发布的,以宣传维护公共道德时政理念、公共利益为内容的广告作品和广告运作模式。

二、公益广告突出特点1、公益广告最大的特征是非盈利性2、公益广告的主要参与者是政府、社团、媒体、企业及广告公司3、公益广告传播内容是对社会公共有益的社会观念4、公益广告借助于新颖的创意、艺术的表现方式以吸引受众注意5、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公众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6、公益广告的对象时社会大众三、公益广告分类1、按主题内同分类(1)道德类(2)时政类(3)环保类(4)国家和城市形象类2、按照执政理念分类执政理念指建立在执政规律认识基础上的党的执政宗旨和指导思想。

我国公益广告表现的党的执政理念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其一是为什么执政,也就是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追求。

其二是怎样执政,也就是为实现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追求而选择的路径、方略和基本方式。

3、按照媒体分类(1)报纸(2)电视(3)广播(4)杂志(5)户外公益广告(6)网络和手机四、公益广告的作用(一)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凝聚民族精神,塑造国家形象(三)有益于到的与审美导向(四)制约商业广告急功近利等消极因素五、公益广告创意原则(一)针对性原则任何传播行为都有特定的对象,这些传播对象就是传播学中定义的“受众”。

公益广告在大众媒体上广泛刊播,其受众并不是“所有人”。

因此,不同的公益广告必须照顾不同媒体受众的特点,也必须根据公益广告本身的主题来断定其最能够起到效用的受众群体。

(二)劝服性原则(三)人文关系原则对很多公益广告来说,缺乏真情实感和缺少对共同情感的调动确实是相当常见的现象。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所致。

因此引入人文关怀精神是公益广告创作中必须注意的另一个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益广告的概念
1、公益广告的概念: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

根据广告的定义,公益广告是广告主对有助于公众利益的观念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

公益广告的发起者投入时间和财力,通过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达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或意见。

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

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

另一类是意见广告(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

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

在日本,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广告,《电通广告词典》将其定义为“企业或团体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的广告。

”它与美国的意见广告相似,目的还是为了在社会公众中塑造企业自己的公关形象。

2、公益广告的作用
早在赫尔曼(Herman),乔姆斯基(Chomsky)的有关著述中就曾提到过“制造认同”的说法,他们认为,媒介实际就是宣传工具,它教给人们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融入媒介制造的社会体制中。

而在“制造认同”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时效的途径。

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生活实践,发现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例如滥用毒品、环境污染、家庭暴力、交通事故、爱滋病蔓延等等。

出现问题的原因有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多,但是怎么抑制社会问题的泛滥,减少甚至根除社会问题呢?只有动员全体公民,开展社会变革运动,即“由一个群体(变革发起人)实施有组织的活动,旨在说服其他群体(目标接受者)接受、调整或放弃某些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

如我国的计划生育、希望工程、防止爱滋病等等就是全国范围的社会变革运动。

长久以来,公益广告一直被用来作为解决不同社会问题,敦促社会公众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配合社会变革运动的手段之一,它是社会营销的有力工具。

“社会营销”一词最早出现于1971年,当时是指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倡导某个社会运动、观念或行为。

自那时起,该术语的意思逐渐演变为社会变革管理科学,具体指设计、实施和控制变革运动,实现
在一个或几个目标接受者群体中提高某种社会观念或实践的接受程度的目的。

美国和日本的公益广告在社会营销中,对于实现社会营销的目的即改变有害的观念和行为,或者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国民觉悟,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显著效果。

以美国为例:
1944年美国发起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防止森林火灾的公益广告运动,“烈火赤子”
(Smokey the bear)以及“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Only you can prevent for
est fires)的广告语被95%的成人和77%的儿童认知。

1972年以来,联合黑人大学基金一直在做“浪费心智是最大的不智”(A mind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的公益广告,它提醒美国人不要种族歧视。

自从197
2年以来,联合黑人大学基金已经超过了14亿,并且帮助了30多万少数民族学生大学毕
业。

1985年,自从假人Vince和Larry撞击试验介绍给美国公众以来,安全带的使用从
21%增加到70%,挽救了约75000个生命。

1998年,美国出现了与酒精有关的死亡有史以来的最低数字(15935例),这也是美
国开展“是朋友就不要让他酒后驾驶”(Friends don’t let friends drive drun
k.)公益广告运动以来的成果。

“不要让朋友酒后驾驶”被广泛认知,70%的美国人都努力
劝阻别人酒后开车。

由此可见,公益广告对于提高大众思想意识,鼓舞人们采取行动,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
持久的、积极的作用。

它是社会营销的有利工具。

3、进一步分析公益广告,它有以下特性:
(1)非盈利性。

公益广告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保护与群体
素养提升为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注重社会效益。

与商业广告完全以盈利为出发点相比,
公益广告则是非盈利性的。

凡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公众的利益,
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等于说从事公益广告是亏本的,而应是持平或有盈余的。

只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对于盈余不得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中分配,必须用于提高公益广告的质量和数量上。

(2)观念性。

公益广告诉求的是观念,以某一观念的传播,促使公众启迪、自省、关注某一社会性问题,以符合公德的社会行为为准则,规范行为并身体力行以形成社会良好风尚,或支持某种社会事业。

它传播的是精神形态的观念,而不是物质形态的商品。

(3)受众的广泛性。

公益广告面对的是社会公众。

这表明,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是为某个企业的产品树形象、打知名度,而是为社会大众谋利,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
广告。

创作者是站在社会公众角度去创造启迪,而不是针对某一特殊群体。

公益广告就是要针对社会公众的特点和心态,反映公众的意愿和呼声,反映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公益广告期待尽可能多的公众目光,受众的范围越大越好。

(4)利他主义的自觉性。

做公益广告的原动力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谁做公益广告谁付费,公众可从中感知公共事业心。

公益广告的费用包括设计、制作、发布等费用。

公益广告的费用由广告人自行、自愿承担,不受制于政府或组织,不是由官方指派或强迫的,广告主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是否参与公益广告,任何人不得强制。

公益广告表现了利他主义精神。

它是与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相联系的,是人类的同情心、爱心、责任感等美德的彰显,是社会伦理道德走向和谐,个人智慧趋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那些自愿资助公益广告的个人或团体,社会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