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N与PNP的区别及工作原理
PNP三极管和NPN三极管的区别

NPN和PNP主要就是电流方向和电压正负不同,说得“专业”一点,就是“极性”问题。
NPN 是用B→E 的电流(IB)控制C→E 的电流(IC),E极电位最低,且正常放大时通常C极电位最高,即 VC > VB > VEPNP 是用E→B 的电流(IB)控制E→C 的电流(IC),E极电位最高,且正常放大时通常C极电位最低,即 VC < VB < VE总之 VB 一般都是在中间,VC 和 VE 在两边,这跟通常的 BJT 符号中的位置是一致的,你可以利用这个帮助你的形象思维和记忆。
而且BJT的各极之间虽然不是纯电阻,但电压方向和电流方向同样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电流从低电位处流行高电位的情况。
如今流行的电路图画法,通常习惯“男上女下”,哦不对,“阳上阴下”,也就是“正电源在上负电源在下”。
那NPN电路中,E 最终都是接到地板(直接或间接),C 最终都是接到天花板(直接或间接)。
PNP电路则相反,C 最终都是接到地板(直接或间接),E 最终都是接到天花板(直接或间接)。
这也是为了满足上面的VC 和 VE的关系。
一般的电路中,有了NPN的,你就可以按“上下对称交换”的方法得到 PNP 的版本。
无论何时,只要满足上面的6个“极性”关系(4个电流方向和2个电压不等式),BJT电路就可能正常工作。
当然,要保证正常工作,还必须保证这些电压、电流满足一些进一步的定量条件,即所谓“工作点”条件。
对于NPN电路:对于共射组态,可以粗略理解为把VE当作“固定”参考点,通过控制VB来控制VBE(VBE=VB-VE),从而控制IB,并进一步控制IC(从电位更高的地方流进C极,你也可以把C极看作朝上的进水的漏斗)。
对于共基组态,可以理解为把VB当作固定参考点,通过控制VE来控制VBE(VBE=VB-VE),从而控制IB,并进一步控制IC。
如果所需的输出信号不是电流形式,而是电压形式,这时就在 C 极加一个电阻 RC,把 IC 变成电压 IC*RC。
三极管npn和pnp的知识

三极管npn和pnp的知识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常用于电子电路中的放大、开关等功能。
它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基本类型。
我们来了解一下npn型三极管。
npn型三极管由两个n型材料夹持一个p型材料组成,其中n型材料称为发射极,另一个n型材料称为集电极,p型材料则称为基极。
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使得基极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此时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结电容会发生反向偏置,从而导致电流通过发射极流入基极。
当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形成一个电子注,电流从发射极注入到基极,再从基极注入到集电极,实现了电流的放大。
因此,npn型三极管可以用作放大器、开关等电路中的关键元件。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pnp型三极管。
pnp型三极管由两个p 型材料夹持一个n型材料组成,其中p型材料称为发射极,另一个p型材料称为集电极,n型材料则称为基极。
pnp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npn型三极管相反。
当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施加负向电压时,使得基极处于负向偏置状态,此时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结电容会发生正向偏置,从而导致电流通过发射极流入基极。
当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施加负向电压时,形成一个电子注,电流从集电极注入到基极,再从基极注入到发射极,实现了电流的放大。
因此,pnp型三极管也可以用作放大器、开关等电路中的关键元件。
虽然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相反,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性相似。
三极管的放大功能主要依靠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实现。
在放大器电路中,三极管可以将输入信号的能量放大到输出端,实现信号的放大。
在开关电路中,三极管可以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实现电路的开关功能。
除了放大和开关功能外,三极管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
例如,三极管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称为电流放大倍数。
电流放大倍数越大,三极管的放大效果越好。
此外,三极管还具有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特性,输入电阻决定了输入信号对三极管的影响程度,输出电阻决定了三极管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pnp和npn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

pnp和npn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PNP和NPN三极管是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尤其是在开关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是理解电子学基础知识的必要前提。
1. PN结PN结是半导体中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它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化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叫做PN结的区域。
PN结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在PN结两侧的电子浓度不同,形成电场,使电荷在PN结内偏移,从而形成电势垒。
当PN结两侧施加相反的电压时,电势垒会阻挡电子的漂移,电流将受到阻止。
而当PN结两侧施加相同方向的电压时,电荷可以自由流动,形成电流。
2. PNP三极管PNP三极管是一种由两个不同掺杂的p型区和一个n型区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在没有施加电压时,P型材料中的空穴会向N型材料中的电子扩散,形成一个电势垒,从而导致电流流动的阻碍。
当向P型基极施加一个相对于得到的发射极负电压使PNP三极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流动就可以开始了。
此时,基极中的电子与P型区中的空位结合并形成剩余的空穴,从而使得PNP金属基极中的电流流动。
这些电子进入了N型材料中,流向集电极,从而完成整个电路的流通。
4. 三极管开关的工作原理在电路中,三极管可以用作开关,通过控制基极输入的电压,以使得集电极和发射极中的电流流动开始或者停止。
当下面的电路中给基极施加正电压时,PNP三极管可以被打开,而NPN三极管则必须使用负电压才能够打开。
在一个PNP三极管中,当基极输入一个正电压时,其作用是“打开”三极管。
此时,基极流入的电子向下通过p型基极,然后流入左边的N型基极。
当电子穿过N型基极时,它们抵达集电极上的p型材料。
在集电极部分,它们会与那些集电极通道中的空穴结合在一起,电流流入到由集电极和正电源组成的电路中。
在三极管被打开时,发射极上的电流将始终保持在零电位上,因此电路也就被断开了。
总之,PNP和NPN三极管在电子学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作放大器或开关等。
NPN型三极管和PNP型的区别

1.PNP型晶体管PNP晶体管是另一种类型晶体管。
它的工作原理和NPN晶体管相似,只是在基区运动并放大信号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不是电子。
PNP晶体管的发射结要正偏,基区的电压要比发射区的电压要高,而集电极要是多数载流子空穴通过,集电区的电压要比基区的要低。
这一点和NPN晶体管的极间电位正好相反。
在双极模拟集成电路中要应用NPN-PNP互补设计以及某些偏置电路极性的要求,需要引入PNP结构的晶体管。
如横向PNP管广泛应用于有源负载、电平位移等电路中。
它的制作可与普通的NPN管同时进行,不需附加工序。
在横向PNP管中,发射区注入的少子(空穴)在基区中流动的方向与衬底平行,故称为横向PNP 管。
纵向PNP管其结构以P型衬底作集电区,集电极从浓硼隔离槽引出。
N型外延层作基区,用硼扩散作发射区。
由于其集电极与衬底相通,在电路中总是接在最低电位处,这使它的使用场合受到了限制,在运放中通常只能作为输出级或输出缓冲级使用。
2.Plug and Play在PnP技术出现之前,中断和I/O端口的分配是由人手工进行的,您想要这块声卡占用中断5,就找一个小跳线在卡上标着中断5的针脚上一插。
这样的操作需要用户了解中断和I/O端口的知识,并且能够自己分配中断地址而不发生冲突,对普通用户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PnP技术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PnP技术将自动找到一个不冲突的中断和I/O地址分配给外部设备,而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但是如果您读懂了上面关于中断冲突的那一部分,您就应该了解,在中断资源非常紧张的今天,即使是PnP技术,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断分配给您刚刚插入的设备,所以尽量释放那些没有必要的中断,对PnP正常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有些PnP冲突来源于主板的设计。
许多主板上有一个AGP插槽、五个PCI插槽和两个ISA插槽,而其中的AGP插槽一般是和一个PCI插槽共用一个中断的,也就是这两个槽的中断可以是合理的任何值,但必须是相同的,当您在AGP槽上插了显示卡,如果您还在同中断的PCI槽上插了一块声卡的话,就一定会产生中断冲突。
npn和pnp管脚

npn和pnp管脚npn和pnp管脚是指晶体管的接口,它们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这两种管脚在电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特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npn和pnp管脚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npn管脚。
npn管脚是一种三极管,它由三个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即相邻的n型和两个夹住的p型。
其中,中间的n型称为“底座”,两侧的p型称为“发射极”和“集电极”。
npn管脚通常用于放大电路和作为开关的元件,它的特点是:①发射极接入负向的电源,集电极接入正向的电源,使得电流从发射极到集电极流动;②通常情况下,npn管脚的发射极经过极性电阻连接到一悬空电压,通过电阻产生一个非常小的电流,这个电流被称为“基电流”;③通过控制基电流的大小,可以调节管脚的放大倍数,从而实现对电路信号的放大和调节。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pnp管脚。
pnp管脚也是一种三极管,它的结构与npn管脚相反,即中间的p型为“底座”,夹在两侧的n型为“发射极”和“集电极”。
pnp管脚的特点与npn管脚相似,但是其电流方向与npn管脚相反。
具体来说,pnp管脚的特点是:①发射极接入正向的电源,集电极接入负向的电源,使得电流从集电极到发射极流动;②pnp管脚的基电流也是从发射极到集电极流动,通过控制基电流的大小,可以调节管脚的放大倍数。
npn和pnp管脚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放大信号和开关的功能。
当传入的信号电压大于管脚的饱和电压时,npn和pnp管脚将会进入饱和状态,此时管脚将具有很低的电阻,可以实现较高的电流传输。
相反,当传入的信号电压小于管脚的饱和电压时,管脚将处于截止状态,此时通过管脚的电流非常小。
总之,npn和pnp管脚的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可以通过控制管脚的基电流来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npn和pnp管脚常常被用于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中。
放大电路一般用于信号的放大,如音频放大器、电视机、收音机等。
在这些电路中,通过调控管脚的基电流,可以控制输出信号的幅度和波形。
PNP和NPN的区别-pnp与npn

PNP和NPN的区别-pnp与npn PNP 和 NPN 的区别 pnp 与 npn在电子电路中,PNP 和 NPN 是两种常见的晶体管类型,它们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们的功能相似,都是用于放大电流和控制电路,但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PNP 晶体管由两个 P 型半导体夹着一个 N 型半导体组成,而 NPN 晶体管则是由两个 N 型半导体夹着一个 P 型半导体。
这两种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电流流动方向上的不同。
在工作原理方面,PNP 晶体管的工作基于空穴的运动。
当基极电压相对于发射极电压为负时,基极电流减小,从而使得集电极电流也减小。
相反,当基极电压相对于发射极电压为正时,基极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随之增大。
而 NPN 晶体管则依赖于电子的运动。
当基极电压相对于发射极电压为正时,基极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也增大;当基极电压相对于发射极电压为负时,基极电流减小,集电极电流随之减小。
电流方向是 PNP 和 NPN 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 PNP 晶体管中,电流从发射极流入,从集电极流出;而在 NPN 晶体管中,电流从集电极流入,从发射极流出。
这一差异在电路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会影响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流向。
在放大电路中,PNP 和 NPN 晶体管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PNP 晶体管通常用于需要低电平输入和高电平输出的电路,而 NPN 晶体管则更适合于高电平输入和低电平输出的情况。
例如,在音频放大电路中,如果需要将输入的小信号放大为较大的输出信号,根据电路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类型的晶体管来实现最佳的放大效果。
在开关电路中,PNP 和 NPN 晶体管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其电阻很小,相当于开关闭合;当处于截止状态时,电阻很大,相当于开关断开。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在数字电路中控制逻辑门的开关,需要根据具体的逻辑要求选择 PNP 或 NPN 晶体管来实现准确的开关控制。
pnp与npn的工作原理

pnp与npn的工作原理PNP与NPN的工作原理。
PNP和NPN是两种常见的双极晶体管,它们在电子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PNP和NPN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NP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PNP晶体管由两个P型半导体夹着一个N型半导体构成。
当PNP晶体管的基极加正电压,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结就会变窄,电流就会从发射极流向基极,然后再流向集电极。
换句话说,PNP晶体管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NPN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NPN晶体管由两个N型半导体夹着一个P型半导体构成。
当NPN晶体管的基极加负电压,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结就会变窄,电流就会从集电极流向基极,然后再流向发射极。
换句话说,NPN晶体管也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的。
PNP和NPN晶体管在工作原理上有一些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功能是相似的。
它们都可以被用作电流放大器、开关、甚至是振荡器。
在电子电路中,PNP和NPN晶体管经常被用来控制电流和电压,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
总的来说,PNP和NPN晶体管是电子电路中非常重要的元件,它们的工作原理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PNP或NPN晶体管,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电路功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PNP和NPN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应用它们在电子电路中。
感谢您的阅读!。
NPN与PNP的区别及工作原理

NPN和PNP作为开关管的设计技巧以及全系列三极管参数1.1 NPN与PNP的区别NPN和PNP主要是电流方向和电压正负不同。
NPN是用B—E的电流(IB)控制C—E的电流(IC),E极电位最低,且正常放大时通常C极电位最高,即VC>VB>VE。
PNP是用E—B的电流(IB)控制E—C的电流(IC),E极电位最高,且正常放大时通常C极电位最低,即VC<VB<VE。
1.2 NPN和PNP作为开关的使用三极管做开关时,工作在截至和饱和两个状态。
一般是通过控制三极管的基极电压Ub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
NPN型 PNP型图1 NPN与PNP如上图1所示,对于NPN来说,使Ube<Uon,三极管断开,Ube>Uon,三极管导通,其中一般Ue接地,则只需控制Ub,使Ub>Uon即可使之导通。
对于PNP来说,使Ueb<Uon,三极管断开,Ueb>Uon,三极管导通,其中一般Uc 接地,所以要使三极管导通既要控制Ue又要控制Ub使Ueb>Uon才行。
所以一般是Ue为某个固定电压值,只通过控制Ub来就可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
对比NPN与PNP可知:NPN做开关时,适合放在电路的接地端使用,如图2里面Q6; PNP做开关时,适合放在电路的电源端使用,如图3。
我们一般使用芯片I/O口来控制LED灯,I/O口的逻辑电平一般为高电平3 V左右,低电平为0.3V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控制NPN管开关,如图2里面的Q6;一般不直接控制PNP管,如图3。
我们前控板设计LED的控制电路采用如下图2的NPN三极管对地较为合适,并且双色灯最好是使用共阳双色灯。
以双色灯的控制为例,如下图2所示图2 双色灯的控制图2中Q6,Q4是放在发光二极管的接地端只需要Ub>0.7V即可导通。
图3 电源的控制图3中Q35就放在电源端,E为固定12V,只需控制B极来导通三极管。
以下是普遍用法:NPN基极高电压,集电极与发射极短路.低电压,集电极与发射极开路.也就是不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P N与P N P的区别及工
作原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NPN和PNP作为开关管的设计技巧以及全系列三极管参数
NPN与PNP的区别
NPN和PNP主要是电流方向和电压正负不同。
NPN是用B—E的电流(IB)控制C—E的电流(IC),E极电位最低,且正常放大时通常C极电位最高,即VC>VB>VE。
PNP是用E—B的电流(IB)控制E—C的电流(IC),E极电位最高,且正常放大时通常C极电位最低,即VC<VB<VE。
NPN和PNP作为开关的使用
三极管做开关时,工作在截至和饱和两个状态。
一般是通过控制三极管的基极电压Ub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
NPN型 PNP型
图1 NPN与PNP
如上图1所示,对于NPN来说,使Ube<Uon,三极管断开,Ube>Uon,三极管导通,其中一般Ue接地,则只需控制Ub,使Ub>Uon即可使之导通。
对于PNP来说,使Ueb<Uon,三极管断开,Ueb>Uon,三极管导通,其中一般Uc接地,所以要使三极管导通既要控制Ue又要控制Ub使Ueb>Uon才行。
所以一般是Ue为某个固定电压值,只通过控制Ub来就可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断开。
对比NPN与PNP可知:NPN做开关时,适合放在电路的接地端使用,如图2里面Q6;PNP做开关时,适合放在电路的电源端使用,如图3。
我们一般使用芯片I/O口来控制LED灯,I/O口的逻辑电平一般为高电平3 V左右,低电平为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控制NPN管开关,如图2里面的Q6;一般不直接控制PNP管,如图3。
我们前控板设计LED的控制电路采用如下图2的NPN三极管对地较为合适,并且双色灯最好是使用共阳双色灯。
以双色灯的控制为例,如下图2所示
图2 双色灯的控制
图2中Q6,Q4是放在发光二极管的接地端只需要Ub>即可导通。
图3 电源的控制
图3中Q35就放在电源端,E为固定12V,只需控制B极来导通三极管。
以下是普遍用法:
NPN基极高电压,集电极与发射极短路.低电压,集电极与发射极开路.也就是不工作。
PNP基极高电压.集电极与发射极开路,也就是不工作。
如果基极加低电位,集电极与发射极短路。
a.如果输入一个高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低电平时,首选择npn。
b.如果输入一个低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低电平时,首选择pnp。
c.如果输入一个低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高电平时,首选择npn。
d.如果输入一个高电平,而输出需要一个高电平时,首选择pnp。
三极管使用时钳制电压的问题、
图4 电源的控制
如上图4,在POWER_UP与三极管b极之间必须要串个电阻,否则当三极管导通后,POWER_UP位置电压会被钳制在,设计时候应当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