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24 (2)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汇总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汇总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汇总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汇总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1、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李检察长廉洁公正,见利思义,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选择题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A)张大千(B)齐白石(C)徐悲鸿(D)黄宾虹3、填空题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诗是、4、填空题请按笔顺规范说出正确的笔画:孝字的第五笔是(),第六笔是()。

5、选择题。

请把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宣纸(B)寒喧(C)渲泄6、选择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教育思想。

(A)存在主义(B)要素主义(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7、判断题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8、选择题《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A)叶圣陶(B)大江健三郎(C)高尔基(D)泰戈尔9、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A)韩愈和刘禹锡(B)白居易和柳宗元(C)韩愈和柳宗元(D)刘禹锡和白居易10、连线题请将以下发明的它们的发明者连线:蒸汽机富兰克林火车诺贝尔炸药瓦特避雷针斯蒂芬森11、选择题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弦律(B)装帧(C)蜇伏12、简述题。

某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板书: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有意思吗?怎么一个时间就是一句话,连用三个时间写成了三句话?一生说:这样可以表现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一生说:作者可能不停地看时间,盼着父亲早点回来。

老师说:是啊,作者连用三个表现时间的句子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

同学们,你们也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自定时间,写一段话吗?试试看。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资料.ppt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资料.ppt

23、答案是:主体地位
24、要坚持____评价和____评 价相结合。 (答案)
24、答案是:定性 定量
25、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 在考察学生____和____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答案)
25、答案是:认读 拼读
26、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 读的方法、____、_____和习惯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答案)
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
英雄是
。(答案)
5、答案是:关羽
6、周树人于1918年5月用笔名
“鲁迅”发表小说
,这
篇小说为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
说。(答案)
6、答案是:《狂人日记》
7、请分别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
作。朱自清:
老舍:
郁达夫:
(答案)
7、答案是:《背影》 《骆驼 祥子》 《沉沦》
8、《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
3、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 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被 人称为“ ”。(答案)
3、答案是:诗佛
4、司马迁的 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 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答案)
4、答案是:《史记》 《汉书》
5、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
雄,他曾温洒斩华雄,千里走
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爷
14、答案是:全体学生 基本 的语文素养
15、《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 目标是按 年一贯制 整体设 计,根据____、____、_____三 个维度设计。(答案)
15、答案是:九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
1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 重视____和____。应加强对阅 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 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第一卷理论素养(20分)一、填空题。

(5分)1.XXX阶段要求认识约3000个常用汉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50万字以上。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简答题(15分)4.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分别指什么?(12分)三维目标:语言技能、语文思维、情感态度四大理念:育人、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德育为先五大领域:听说读写、文学欣赏、文化体验、文化传承、实践应用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时时加强研究才能更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日常研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自己知道或阅读过的语文教学期刊(含报纸)的名称:(1分)(2)列举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姓名及其在语文教学某一方面的主张,并谈谈其对你在教学方面的启发或影响。

(2分)第二卷学科素养(40分)三、基础题(24分)6.汉字写真。

某公司招聘经理,用四个读音相同的“gō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

(4分)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ōng(恭)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ōng(公)字。

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ōng(工)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ōng(功)字。

7.别字门诊。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8分)刚笔自用(勉)叹为观止(只)暗然失色(惊)按部就班(步)惩前毖后(毙)谈笑风声(轻)丰功伟绩(迹)义不容辞(词)8.名句跑道。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常识手册。

(7分)1)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笔画的形态特色。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专业知识素养比赛试题多套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专业知识素养比赛试题多套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专业知识素养比赛试题多套答案XXX语文教师基本功之专业知识素养比赛模拟试题XXX:姓名: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5分)(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5、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6、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7、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局部一共10条,第三条请求扶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进修的(自信心)和(良好气),掌握根本的(语文进修方法)。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研究攻略,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C、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进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进程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课程的根本理念,“新课标”正确的表述是:(A)(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3)努力建设开放而而有生机的语文课程(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性A、(1)(2)(3)(4)B、(3)(4)C、(2)(3)(4)D、(1)(3)(4)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于写字,新课标提出:(A)(1)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2)1~2年级要多人少些(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4)初步感受汉字的体型美A、(1)(2)(3)(4)B、(3)(4)C、(2)(3)(4)D、(1)(3)(4)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1)朗读(2)分脚色读(3)表演读(4)默读A、(1)(2)(3)(4)B、(1)(4)C、(2)(3)D(、3)(4)4、综合性进修的评判应着重于学生的:(C)(1)合作精神(2)创新意识(3)介入程度(4)探究精神A、(1)(2)(3)B、(3)(4)C、(2)(4)D、(1)(2)(3)(4)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1)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2)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3)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4)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A、(1)B、(1)(3)C、(1)(3)(4)D、(1)(2)(3)(4)二、语文学科基础常识(30分)(一)填空(11分)1.填上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3分)①脉脉( )②吮( )吸③咀( )嚼④称( )职⑤负荷( )⑥乘( )车2.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a.(),不亦乐乎?b.身无彩凤双飞翼,()3.《送元二使安西》中间接表现对同伙真挚感情的诗句是(4.XXX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篇一: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集锦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集锦1号题一、填空题: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学不躐等。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连线题:《西厢记》李香君《牡丹亭》杜丽娘《长生殿》崔莺莺《桃花扇》杨玉环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北岳恒山位于我国()省陕西;B.A.山东;D. 湖南。

C.山西;五、简述题:“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2号题一、填空题: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

二、连线题:《三国演义》柳湘莲《水浒传》罗刹女《西游记》顾二嫂《红楼梦》蒋干三、选择题: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A.天山;祈连山;B.C.秦岭;D. 大行山。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五、简述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3号题一、填空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能力、()能力、()能力、()能力。

二、选择题:“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的诗。

A.歌德B.雪莱C.泰戈尔D. 艾青三、判断题: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青、王洪文、张春桥。

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试卷

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落叶归根(lào liè guī gēn)B. 畸形病态(jī xíng bìng tài)C. 调皮捣蛋(tiáo pí dǎo dàn)D.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

B.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她的声音很甜美。

3. 下列词语中,与“无与伦比”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独一无二B. 无懈可击C. 无微不至D. 无影无踪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B. 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C. 这本书很有趣,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D. 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5. 下列词语中,属于同音字的一项是:A. 看见 - 看钱B. 学习 - 学习C. 里面 - 零里D. 收获 - 收货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不知道答案吗?B. 这本书太有趣了,你一定要读一读。

C. 她的歌声真的很动听。

D. 这场雨下的真大。

7.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快乐无比C. 花好月圆D. 精神抖擞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既聪明又漂亮,还很有爱心。

B. 那座山又高又大,真是壮观。

C. 他的笑容很灿烂,让人感到温暖。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起来很有趣。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厚度相当于一厘米。

B.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C. 那个苹果又大又红,真是美味。

D. 这条河流的水流湍急,如同脱缰的野马。

10.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音字的一项是:A. 拿 - ná, náB. 结 - jié, jiēC. 负 - fù, fùD. 开 - kāi, kāi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付蹒(pán)跚应(yìng)届生B. 濒(bīn)临应(yīng)届生蹒(pán)跚C. 应(yīng)付蹒(pán)跚应(yìng)届生D. 濒(bīn)临应(yìng)届生蹒(pán)跚答案: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再接再励穿流不息B. 再接再厉川流不息C. 再接再励川流不息D. 再接再厉穿流不息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骄傲自满,从不谦虚谨慎。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骄傲自满,从不谦虚谨慎。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D.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答案:C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可能明天会来。

B. 他明天可能会来。

C. 他明天可能不会来。

D. 他明天一定不会来。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拘小节。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题目及答案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题目及答案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样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____”、“____”、颂”三大类。

2.《大学》“____”和《论语》“____”一起合称为“四书”,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3.古代的“六艺”指礼、乐、射、御、____、____。

4.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它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带有自传性质的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5.《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____的作品。

6.____和____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人称“李杜”。

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用来称赞诗人____的。

8.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被人称为“诗圣”,王维则被人称为“’。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使至塞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____ >。

11.岑参是唐代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与之齐名的是____ 。

1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____。

13.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和曾巩。

14.司马迁的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就词的主要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划分为和两派。

16.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

同一时期,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____。

17.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一。

18.曹雪芹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一、基础知识。

1、()、()、()、()等寓言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2、高尔基是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等。

3、下列字作姓氏时读什么音?请写出来。

查()燕()盖()解()过()朴()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5、请写出“臼”的正确笔顺()。

6、请写出下列成语的主人公:画龙点睛()完璧归赵()入木三分()不求甚解()扑朔迷离()多多益善()7、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分别是()的()、()的()、()的()。

8、京剧被称为“国粹”,()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黑脸代表(),蓝脸和绿脸代表(),黄脸和白脸代表(),金脸和银脸代表()。

9、《西游记》中有()、(),《水浒传》中有(),《三国演义》中有(),《红楼梦》中有(),这些“三”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增加了不少可读性。

10、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11、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基本的(),良好的()。

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

12、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和(),鼓励写()。

加强()指导,改进(),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13、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

14、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为基础,防止矫情做作。

15、补充诗词名言:(),思而不学则殆。

(),达则兼善天下。

江畔何人初见月?()?此曲只应天上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

(),自缘身在最高层。

欲把西湖比西子,()。

莫道不消魂,(),()。

();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诗词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请用一段话翻译这首诗,语言要尽可能体现诗歌本身的意境美。

2、古人写离别诗,经常出现“草”、“柳”这些意象,请分别再举一个例子,并分析这两种意象的内涵。

3、以草烘托和写照离愁,滥觞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白居易这首诗,由古人的诗句脱化而来,又有所创新。

请分析其创新的成功之处。

三、阅读分析。

(一)烟台的海(节选)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 )重。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shì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èqì)而不舍地扑向堤(dītī)岸,溅起数(shǔshù)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慰)为壮观的景(象像)。

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解释词语。

前赴后继:锲而不舍:3、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小山似的涌浪”“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你分别想到和这两个成语。

5、根据语境,理解“寒流”一词的意思。

①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②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

()(二)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①又是一年春柳绿。

②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③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是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④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⑤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

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以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⑥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

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⑦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

当然,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⑧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

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⑨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

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

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

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棵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⑩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1.文章第①段“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柳”而不用“草”?2.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联系全文,分三点说说怎样才能“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是一剂调适心灵的良药,号召大家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社会和自己B.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了如《白杨礼赞》一样托物言志的手法C. 这篇文章和一首歌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有异曲同工之妙D. 作者认为,只要微笑就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E.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创造力,就内容而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四、案例分析。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

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

”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

“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

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

(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师:还有想说的吗?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五、作文。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

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

请你选择一首喜欢的诗(词),创作一篇“文包诗”的记叙文或散文。

参考答案:一、1、《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2、《母亲》、《童年》、《在人间》3、zha yan ge xie guo piao4、苏洵、苏轼、苏辙6、张僧繇、蔺相如、王羲之、陶渊明、花木兰、韩信7、夏洛蒂、《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安恩、《艾格尼斯·格雷》8、唱、念、做、打、忠勇、猛智、草莽英雄、凶诈凶恶、神妖9、《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刘姥姥三进大观园》10、综合性、实践性11、写字姿势、书写技能、书写习惯、10、随堂练习12、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想象中的事物、平时练笔、作文命题方式13、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14、语音、语调、语气、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15、学而不思则罔、穷则独善其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间能得几回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畏浮云遮望眼、淡妆浓抹总相宜、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爱人者,人恒爱之二、2、提示:南唐后主李煜《清平乐》词有句:“离恨恰如香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说明,在古人眼里,离愁别恨至少在“更行更远还生”这一点上与香草相仿佛。

这样,他们才借草咏别。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二)、1、柳使人想到“柳丝”,与文中“丝丝忧郁”切合;与下文“问依依垂柳,怎么办”前后照应,且自然引出下文。

2、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了微笑对于自己和他人、个体与群体的意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微笑的作用。

3、(1)学会微笑,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2)带着心中的微笑,沉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3)采取措施,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重新捡拾回来。

4、AC[解析] B项中“托物言志”错;D项中“只要……就……”错;E项中“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错,因为本文不是议论文。

所以选AC。

四、提示:1、培养语感,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审美情趣;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地引导。

命题人:新街小学戴秀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