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个人层次的信息不平等测度述评

合集下载

辩论辩题的信息失衡

辩论辩题的信息失衡

辩论辩题的信息失衡正方,信息失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信息失衡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这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其次,信息失衡还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如果人们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信息失衡问题,比如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等。

反方,信息失衡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信息失衡也是必要的。

首先,信息失衡有助于市场的有效运作。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失衡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信息失衡也可以保护个人隐私。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社会,个人的隐私可能会受到侵犯,而信息失衡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过分关注信息失衡问题,而是应该在信息失衡和信息透明之间取得平衡。

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正方,马克思曾说过,“信息是权力”,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

另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信息失衡导致的结果,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透明的信息披露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反方,然而,亚当·斯密则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信息失衡是必然的,他认为市场通过自发的调节机制可以解决信息失衡带来的问题。

另外,斯诺登事件也表明了信息透明可能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侵犯,信息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综上所述,信息失衡对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需要在信息失衡和信息透明之间取得平衡,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却愈发凸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探索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什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交易中,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息差异。

在发展中国家,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高水平的科技和信息资源,能够获得更全面、实时和准确的信息,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1. 经济不平等: 信息不对称导致经济中的不平等加剧。

发达国家因为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更容易获取国际市场的信息,从而在经济交易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无法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

2. 教育与就业不公平: 信息不对称也影响到教育和就业领域。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知识和信息更新较慢,使得学生难以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

这种教育不平等也直接影响到就业机会的分配不公,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3. 公共服务的滞后: 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也存在问题。

政府难以准确把握民众的需求和反馈,无法做出针对性和高效的政策。

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滞后发展也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直接影响。

三、解决发展中国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途径1. 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 发展中国家应加大信息技术的普及力度,提高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提高人们对互联网、手机等信息工具的接触和使用。

2. 拓宽信息渠道: 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包括加强国际间合作,扩大与发达国家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此外,也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国内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培养高层次人才: 培养高层次人才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至关重要。

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个人层次的信息不平等测度述评

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个人层次的信息不平等测度述评

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个人层次的信息不平等测度述评作者:于良芝周文杰来源:《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01期摘要:文章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不平等相关研究对信息穷人、信息富人的界定方式以及对信息贫困和信息不平等的测度方式。

结果显示,尽管“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的概念随信息社会的兴起而日渐流行,但多数研究都将社会经济意义的弱势人群等同于信息穷人;同时,尽管存在很多描述信息贫困和信息富有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尚未合成对信息穷人和富人有效区分的尺度。

文章认为,现有研究对信息穷人和富人的粗放式划分和测度,既不利于全面认识信息不平等现象,也不利于深入考察信息不平等与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关联。

关键词:信息穷人;信息富人;信息不平等测度;述评中图分类号: G252.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09Information Rich and Poor: Review of the Information Inequality Measurement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related previous studies concerning the definition of society's information rich and poor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formatio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t is found that in spite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formation rich and poor concepts, most studies have defined the concepts in economical rather than informational terms, and that the assorted existing indicators for describing the information rich and poor are yet to form integrated measurement for categorizing people informationally. The authors argues that the existing methods for defining the information rich and poor are too crude to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inequa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ety's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Key words information poor; information rich; the measurement of information inequality;review1 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穷人”(the information poor)与“信息富人”(the information rich)已经成为学界及公共政策的常用概念,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后工业社会”等揭示当代社会形态的概念相呼应。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农民贫困问题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农民贫困问题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农民贫困问题——关于我国农业发展中信息角色及传播模式研究信息经济时代产业集群的新发展及其启示——一个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新思路在西方工业经济时代蓬勃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s),对其研究最早可追朔到亚当·斯密(Adam·Smith),自马歇尔(Marshall,1890)开始更是被予以系统研究,韦伯、熊彼特、克鲁格曼、迈克尔·波特等经济学家分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近十多年来,伴随着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产业组织形式。

工业经济时代,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地理集中性,集群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之所以得以实现,与这一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集群也不例外。

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集群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集群自我加强作用的存在,导致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趋向扩大而不是缩小。

如何看待并解决以上问题,尤其是针对我国在区域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同时又不至于进一步扩大区域间本已存在的经济差距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给我们提供了以网络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虚拟企业等崭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也相继出现,所有这些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集群产生了重要的变革作用,使产业集群可以在保持原有集群外部经济效应的基础上,用网络化的形式代替地域接近从而实现其超越地域局限在空间上进行拓展。

产业集群的这种新发展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本文把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集群置于信息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以解决中国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为目的,在深入分析信息经济时代下产业集群如何产生新变化的基础上,试图探索一条利用产业集群跨地域的空间拓展新形式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道路。

基于不对称信息博弈的贫困救助问题分析

基于不对称信息博弈的贫困救助问题分析

基于不对称信息博弈的贫困救助问题分析贫困救助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政府、救助机构、捐赠者和受助者等多个参与方。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参与方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信息,这种不对称信息会影响到贫困救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影响到受助者的心理和行为。

首先,政府和救助机构掌握着较为全面的信息,例如受助者的家庭状况、生活水平、需求和反馈等。

但是,受助者的信息则相对不对称。

由于缺乏信息透明度,即使政府和救助机构有着良好的意图,也难以准确把握受助者的真实需求和困难。

此外,政府和救助机构的决策和实施也容易受到其他利益方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助贫的效果不佳。

其次,捐赠者和受助者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

捐赠者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的受助者信息可能不够全面,往往只能得到一些表面信息。

然而,受助者却知道自己的具体情况、需求和心理状态。

因此,在捐助时,捐赠者和受助者之间的需求匹配不够紧密,可能导致捐赠的钱物不能真正解决受助者的困难。

最后,受助者和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社会公众往往只能看到贫困救助的外部表象,通常不能充分了解到贫困救助的具体细节和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反应和评价可能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损害着贫困救助工作的形象和信任。

为了克服不对称信息的影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政府和救助机构应当加大对贫困家庭的走访和调查力度,尽量全面、准确地掌握受助者的信息,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让捐赠者和社会公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助贫工作发展。

二、捐赠者应该积极与受助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定期跟进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受助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助贫活动中来,主动向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反馈自己的需求和困难,使其得到更加精准的匹配和满足。

四、社会公众应该关注助贫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加强对助贫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批评、监督那些贪污、浪费、误导和损害贫困人民利益的不良行为。

经济不平等的测度方法述评

经济不平等的测度方法述评
水 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极差可 以被认为是这 最大值和 最小值 的差距 , 也可 以定 义为这个 差距与平均收 入之比 , 由此 , 极差 E 的计算 方法是 :
E ( x — niy = Ma ̄— Mi ̄) /
通过对数变换 , 减小了标准差 , 由此减 轻了不平 等的程度 , 但 是它不能反映高收入 水平 下不平等 的状况 , 因为不管有 多高 的收入水 平 , 经过对数 换算 以后 , 衡量收 入水 平的这 一数值 收 缩了 , 不能真实地反映高收入水平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 。 5 洛伦兹 曲线和基尼 系数。这种测度方法 已经被广泛的使 、 用以反映收入分 配的不平 等程 度 。洛伦兹 曲线是在 1 0 9 5年洛 伦兹 为研 究财富 分配的 不平等提 出的 , 1 , 是 累积的 图 中 横轴 人 口比例百分 比 , 口按收 入从低 到高排 列 , 人 纵轴 是与横 轴相 对应的人 口比例所 占有的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百分比。
大化 。
三 、 论 结
T= x o n l S g x
I =1
其中 , n表示可能发生 的事件 , 12 ……i……n 与此相 即 ,, , ,
对应的每件事情发生的概 率为 x、 …… x…一 ), 1 x ,1 (且有 O I ,
∑x 1 。。 =
I 1
很明显 ,当第 i 个事 件的概率 x越接近 1 , / T的值越小 , n 说明 由此测度 出的不平等 指数 越小 ,收入 分配不平 等程 度越
n n I I
图 1
容 易 理 解 ,%的 人 口占 有 0 0 %的收 入 ,0 %的 人 口 占有 10 10 0%的收入 , 绝对公平线表示财富是平 均分配的 , D 曲线则 OC 相反 , 表示收入分配最不平等。 基尼 系数 是从洛伦兹 曲线中推导 出来 的 , 指绝对公平 线 是 和 洛伦兹 曲线之间 的区域 ( 图 1 阴影 区域 ) 即 中 与绝对 公平 线

“个人信息世界”——一个信息不平等概念的发现及阐释

“个人信息世界”——一个信息不平等概念的发现及阐释

The Information Worlds of Individuals: The
Discovery and Exposition of a Concept for
Information Inequality
作者: 于良芝[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300071
出版物刊名: 中国图书馆学报
页码: 4-1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信息不平等;个人信息世界
摘要:个人信息世界是作为信息不平等研究(特别是其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性概念而提出的。

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现有信息不平等研究采用的逻辑起点具有局限,其经关40位城乡居民常规信息实践的录音誊写数据,其形成过程是针对这些数据所做的定性(质化)分析。

本文主要阐释了从这一分析过程中得出的概念要素(个人信息世界的内容、动力、边界)的含义,给出了个人信息世界的正式定义,并展望了个人信息世界概念对信息不平等研究的可能贡献。

贫穷认知的社会阶层差异

贫穷认知的社会阶层差异

贫穷认知的社会阶层差异贫困认知的社会层面差异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于贫困的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贫困认知的社会层面差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差异,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导致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都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富裕地区的孩子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往往更高。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对于贫困的认知差异。

二、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也是导致贫困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受到的社会资源和权利不同。

富人和贫困人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权利差距和社会资源差距。

这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导致了人们对于贫困的认知产生了差异,富人往往难以真正理解贫困人群的处境,他们的认知是建立在自身优越地位的基础上的,而贫困人群则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的苦难和困境。

三、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的社会阶层所处的文化传统也会影响他们对于贫困的认知。

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塑造人们的认知模式和认知习惯,进而影响他们对于贫困的认知态度。

比如在一些传统的农村地区,人们对于贫困的认知往往是消极的,他们会认为贫困是一种宿命,认为自己无力摆脱贫困的困境。

相比之下,一些富裕地区的人们对于贫困的认知往往更加理性和积极,他们会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可以改变贫困的现状。

四、公平的缺失五、建立多元化的认知模式针对贫困认知的社会层面差异,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认知模式来减少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知差异。

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需要促进社会结构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平等的社会资源和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号 :G 2 5 2 . 0
文献标 识 码 :A
D O I :1 0 . 1 1 9 6 8 h s y g b . 1 0 0 3 — 6 9 3 8 f o r ma t i o n Ri c h a n d P o or :R e v i e w o f t 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I n e q u a l i t y Me a s u r e me n t
Abs t r a c t T h i s P d 『 D e r r e v i e ws r e l a t e d p r e v i o u s s t u d i e s c o n c e r n i n g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s o c i e t y S i n f o r ma t i o n r i c h a n d p o o r a n d
Ke y w or ds i n f o r ma t i o n p o o r ; i n f o r ma t i o n r i c h;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i n e q u a l i t y ; r e v i e w
囤素 占 精拓

2 0 1 5 年 第 1 期
前 沿 与 热 点 ・
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 个人层次的信息不平等测度述评术
于 良芝 周 文杰
( 1 . 南 开大 学商 学 院信 息资 源管 理 系 天 津
3 0 0 0 7 1 )
( 2 . 西北 师 范大 学 商学 院信 息管 理 系 甘 肃 兰州 7 3 0 0 7 0 )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i n f o m a r t i o n p o v e  ̄ y a n d i n e q u a l i t v .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i n s p i t e o f t h e p o p u l a it r y o f t h e i n f o m a r t i o n r i c h a n d p o o r c o n c e p t s ,m o s t s t u d i e s h a v e d e in f e d t h e c o n c e p t s i n e c o n o mi c a l r a t h e r t h a n i n f o m a r t i o n a l t e r ms ,a n d t h a t t h e a s s o r t e d e x i s t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s f o r d e s c r i b i n g t 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r i c h a n d p o o r a r e y e t t o f o m r i n t e g r a t e d me a s u r e me n t f o r c a t e g o iz r i n g p e o p l e i n f o r ma t i o n a l l y . T h e a u t h o r s a r g u e s t h a t t h e e x i s t i n g me t h o d s or f d e f i n i n g t 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r i c h a n d p o o r re a t o o c r u d e t O b e u s e f u I or f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n f o r ma t i o n i n e q u a l i t y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s o c i e t y S s o c i o - e c o n o mi c i n e q u a l i t y .

要: 文章梳 理 了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 来信 息不 平等 相 关研 究对信 息 穷人 、 信 息 富人的 界 定方 式 以及 对信 息 贫 困和信 息
不 平等 的 测度 方 式。结 果显 示 . 尽 管“ 信 息 穷人 ” 与“ 信 息富人 ” 的概 念 随信 息社会 的 兴起 而 日渐流 行 , 但 多数研 究都 将社 会 经 济意 义的 弱 势人群 等 同于信 息 穷人 ; 同时 , 尽 管存在 很 多描 述信 息贫 困和 信 息富 有 的指标 , 但 这些 指标 尚未合 成 对 信 息 穷人 和 富人有 效 区分 的尺 度 。文章 认 为 , 现 有研 究对信 息 穷人 和 富人 的粗放 式 划分和 测度 , 既 不利 于全 面认识 信 息 不 平等 现 象 。 也 不利 于深 入考 察信 息 不平 等与 社会 经 济不 平等 的关联 。 关键 词 :信 息 穷人 ;信 息 富人 ;信 息 不平 等 测度 ;述评
1 引 言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 来 , “ 信 息 穷人 ” f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