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附件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γ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
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
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中药 灭菌 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中药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1. 研究背景。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附件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Y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 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
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
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 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 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 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三)严格执行GMP 的管理要求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 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 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
中药辐照灭菌控制及验证

目录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二、中药辐照灭菌相关标准; 三、中药辐照灭菌的剂量确认; 四、辐照灭菌装置; 五、中药辐照灭菌验证; 六、中药辐射灭菌供方的选择; 七、中药辐照灭菌相关方的职责。
2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1. 辐照加工(灭菌):
辐照加工---是利用电离辐射在被辐照物质中产生特定的 辐射化学或辐射生物学效应以达到某种利用目的的加工方法。 对于中药来说就是利用电离辐射的射线杀灭中药产品中有 害微生物的过程。
由于γ射线的能量很大,且质量小、不 带电所以其穿透力极强。。
⑸工业化规模
另外还有灭菌彻底、无污染、无残留及操作简单快捷等。
6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5、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
传输到物质单位质量上的电离辐射能的量。 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y),1 Gy=1J/Kg(=100rad)
7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6、(微)生物负载( bioburden )
一件产品/或无菌屏障系统上/或中活微生物的总数对于中 药来说可以认为就是产品中的初始污染菌。
8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7.微生物抗性
微生物随着剂量下降的残存率曲线。B/T 1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ISO14971:2007《风险管理》
一、中药辐照灭菌相关基本知识
2、辐照灭菌机理
利用射线对产品实施辐照,射线作用于产品上和产 品中的微生物,与其发生一系列辐射化学或辐射生物学 效应,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产品微生物的核糖核酸(DNA ,RNA)、蛋白质和酶等,改变微生物的生物遗传特性 ,使其失去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消毒或者灭菌的目的。
中药电子束辐照通用技术规范

中药电子束辐照通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药的电子束辐照通用要求和过程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获得国家辐射灭菌许可的、以防虫、杀菌、防霉或延长贮藏期等为目的的中药品种的电子束辐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446 辐射加工剂量学术语GB/T 16640 辐射加工剂量测量系统的选择和校准导则GB/T 16841 能量为300keV~25MeV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GB 18524 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25306 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GB/T 40590 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装置运行维护管理通用规范NY/T 2209 食品电子束辐照通用技术规范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SN/T 1888 进出口辐照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卫生标准YBB00132002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复合膜、袋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子加速器装置electron accelerator facility产生、加速、引导电子束流用于辐射加工的装置。
[来源:GB/T25306-2010,3.3]3.2电子束 electron beam在电磁场中被加速到一定动能的基本上是单向的电子流。
[来源:GB/T15446-2008,3.2.8]3.3束下装置facility under beam泛指束流引出窗外(下)用于输运物料进行辐射加工的装置。
[来源:GB/T25306-2010,3.3]3.4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任何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ε除以dm的商值,即D=dε/dm,单位:J•kg-1(焦耳/千克),名称为戈瑞,符号为Gy,1Gy= 1J•kg-1[来源:GB18524-2016,2.2]3.5剂量测量系统dosimetery system由剂量计、测量仪器、剂量响应校准曲线(或剂量响应函数)或相关的参考标准和使用程序组成的用于确定吸收剂量的系统。
中药生产工艺中增加应用辅照灭菌技术的变更研究方案2017.9.27

中药生产工艺中增加应用辅照灭菌技术的
变更研究方案
一、现行指导原则的要求:
1.根据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原药材
或原粉增加60C0-γ射线辐照为Ⅲ变更。
2.Ⅲ类变更完成的工作
①临床前的全部研究工作:药效、毒理等。
②Ⅱ、Ⅲ临床研究工作。
二、辅照灭菌的使用范围:
1.禁止使用:
龙胆、秦艽药材、饮片,药粉及含有龙胆、秦艽的半成品原粉不得辅照。
2.限量使用:
辐照剂量不得超过3KGy,紫菀、锦灯笼、乳香、天竺黄、补骨脂等药材、饮片、药粉,以及含有前述一种以上或多种原料的中药半成品原粉。
3.常规使用:不超过10KGy
三、研究指导原则:
采用:通过科学研究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工艺变更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可以不必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变更。
或由Ⅱ、Ⅲ类变更,按Ⅰ类变更进行。
变更的分类依据是:变更对药用物质基础或药物吸收利用的影响程度。
1.物质基础的研究:
①有效成分制剂:
②有效部位制剂:
口服>50%
注射>80%
③复方制剂:
注射:①>60%成分
②>80%总固
③>90%指纹
口服:>10-15%
2.有效性:
①体外生物效价:用于各种条件大量样品研究的关键作用环节
的评价。
②体内药效验证:只对变更后样品的验证。
3.安全性:
①体外生物效价:用于各种大量样品研究的安全性
②体内安全性评价:
4.在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标准提高。
中草药辐照杀菌的流程

中草药辐照杀菌的流程咱今天就来唠唠中草药辐照杀菌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辐照杀菌。
辐照杀菌呢,就是利用射线来对中草药进行杀菌处理。
这个射线就像是一群小小的看不见的超级英雄,它们能钻进那些细菌啊、微生物的身体里,把它们搞得七零八落的。
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从内部把这些坏家伙给消灭掉。
这射线呢,有伽马射线啦,电子束射线啦之类的,反正就是很厉害的那种。
二、辐照杀菌前的准备。
1. 中草药的挑选。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呀。
就像我们挑水果一样,要把那些烂的、坏的中草药给挑出去。
只有那些长得好的、健康的中草药才能进入辐照杀菌这个环节呢。
要是把那些本身就有问题的中草药混进去,那辐照杀菌的效果肯定也大打折扣呀。
2. 包装。
中草药的包装也很有讲究。
不能随便包一下就了事。
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这个材料要既能保护中草药在辐照过程中不被损坏,又不能阻碍射线的穿透。
就像给中草药穿上一件合适的防护服,既安全又不妨碍超级英雄射线的工作。
三、辐照杀菌的过程。
1. 确定辐照剂量。
这就像是给超级英雄射线定一个任务难度系数一样。
剂量太小了,那些细菌啊微生物就杀不干净,中草药还是有被污染的风险。
剂量太大了呢,又可能会对中草药本身的一些有效成分产生影响,就像用药过猛了一样。
所以得根据中草药的种类、数量还有细菌污染的程度来确定一个合适的辐照剂量,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2. 进行辐照。
把包装好、挑选好的中草药放到辐照设备里,然后启动射线。
这时候射线就开始大显身手啦,它们在中草药里横冲直撞,把那些细菌微生物都给消灭掉。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我们在外面看不到硝烟,但是里面却是打得热火朝天呢。
四、辐照杀菌后的检测。
1. 微生物检测。
辐照完了之后,可不能就这么完事儿了。
得检测一下到底有没有把细菌微生物都杀死。
这就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啦。
看看细菌的数量是不是达到了安全标准,如果没有,可能还得再辐照一次或者找找其他原因呢。
2. 有效成分检测。
中药辐照灭菌注意事项

中药辐照灭菌是一种利用辐射来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它可以确保中药的品质和安全。
在进行中药辐照灭菌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1.辐照剂量控制:辐照剂量应当根据中药的特性和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以确保杀灭
微生物的同时不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
2.辐照设备选择: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的辐照设备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3.辐照过程监测:在辐照过程中需要对辐照剂量、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辐照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4.辐照后处理:对于已经辐照的中药,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存,以防止再次受到细菌
或其他污染。
5.合规管理:中药辐照灭菌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确保操作的合法合规。
总的来说,中药辐照灭菌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并且需要对辐照前后的中药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γ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
(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
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
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
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
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
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三)严格执行GMP的管理要求
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
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中药产品的每一生产批。
三、辐照装置
应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选择和审核辐照单位,以保障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
中药生产企业应要求辐照单位提供包括辐照产品名称、批号、辐照目的、辐照日期、产品装载模式、辐
照装置设定的运行参数、常规剂量计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最小吸收剂量、最大吸收剂量、整体平均剂量、剂量不均匀度等在内的辐照记录。
适用于中药辐照的辐射源有:(1)60Co等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2)电子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低于5MeV的X射线;(3)电子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低于10MeV的电子束。
可采用静态辐照、动态辐照(包括动态步进辐照及产品流动辐照)等辐照方式。
四、辐照剂量
应分析产品特征,综合考虑处方组成、所含成份类别、微生物负载及抗性等情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和实际生产中积累的数据,全面分析和评估辐照对药用物质基础、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确定拟采用的最大总体平均辐照剂量。
建议尽可能采用低剂量辐照灭菌,中药最大总体平均辐照剂量原则上不超过10kGy。
紫菀、锦灯笼、乳香、天竺黄、补骨脂等药材、饮片、药粉,以及含有前述一种以上或多种原料的中药半成品原粉建议辐照剂量不超过3kGy。
龙胆、秦艽药材、饮片、药粉及含有龙胆、秦艽的半成品原粉不得辐照。
五、辐照检测
中药生产企业可根据品种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辐照检测方法,对经辐照的原辅料、半成品进行辐照检测。
对含有药材原粉的原料及半成品,若经过1kGy或以上剂量辐照的鉴别,可参考国家已发布的有关鉴别方法,如光释光鉴别法、热释光鉴别法等。
六、参考文献
1.《60Co辐射中药灭菌剂量标准》,卫药发〔1997〕第38号。
2. 国标:
GB 17568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GB/T 25306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工程通用规范
GB 16334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
GB/T 18524 食品辐照通用技术要求
GB/T 16841 能量为300keV~25MeV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5446 辐射加工剂量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