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知识点与练习

合集下载

专题13.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十大题型】-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含答案]

专题13.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十大题型】-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含答案]

试卷第 4 页,共 15 页
OB ,5 表示线段 OE ,从 O 点出发,按 1753 运动可得到正方形 OAHG .从 O 点出发,按
1112445668 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图形面积为

【变式 3-3】(23-24 八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
12.如图, 4 ´ 4 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A,B 两点在格点上,请在图中格点上找到
【深入思考】有了这样思考问题的经历,于是小孙同学对探究四边形 ABCD 内作一条直线将
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给出一种思路:如图 3,小孙同学的辅助线:①连接对角线 AC ,
②作 DE ∥ AC 交 BC 的延长线于 E ;③取 BE 的中点 M ,则直线 AM 为所求直线.小孙同
学还尝试从理论上给予说明,请你帮助将说理过程补充完整:
试卷第 8 页,共 15 页
AE 的长.
【变式 5-3】(23-24 八年级上·河北廊坊·阶段练习)
20.在 V ABC 中, D 是 BC 的中点, AB = 12 , AC = 8 .用剪刀从点 D 入手进行裁剪,若沿
;若点 E 在 AB 上,沿 DE 剪开得到两部分周长
DA 剪成两个三角形,它们周长的差为
8
【题型 7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
【题型 8 应用等面积法求线段长】
【题型 9 探究三角形的边、角、线】
【题型 10 三角形的稳定性】
9
10
12
13
知识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
S△ DEF =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练习题 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练习题 2

• 1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个数为( ) (1)D是△ABC中BC边上的一个点,且BD=CD,则AD是 △ABC的中线
(2)D是△ABC中BC边上的一个点,且∠ADC=90°,则AD是 △ABC的高 (3)D是△ABC中BC边上的一个点,且∠BAD=∠BAC,则AD 是△ABC的角平分线 (4)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A.1 B.2 C.3 D.4
• 3.如图7.1.2-3,在△ABC中EF∥AC,BD⊥AC
于D,交EF于G,则下面说话中错误的是(

• A.BD是△ABC的高 B.CD是△BCD的高 C.EG是 △ABD的高D.BG是△BEF的高
•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 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丌能确定
• 5.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 一定在( ) A.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以上答案都丌对
• 6.如图7.1.2-4所示,△ABC中 ,边BC上的高画得对吗?为 什么?
• 考点2:三角形的中线不角平分线 • 7如图7.1.2-5所示:(1)AD⊥BC,垂足为D,则AD是________ 的高,∠________=∠________=90°. • (2)AE平分∠BAC,交BC于E点,则AE叫做△ABC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练习题
• 考点1:三角形的高
• 1.如图7.1.2-1,在△ABC中,BC边上 的高是________;在△AFC中,CF边 上的高是________;在△ABE中, AB边上的高是_________.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编制: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高:(1)定义(2)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2、三角形的中线:(1)定义(2)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角平分线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二. 典例和变式知识点1:三角形的高例1:如图,AB⊥BD于点B,AC⊥CD于点C,且AC与BD交于点E,那么:(1)△ADE的边DE上的高为,边AE上的高为;(2)若AE=5,DE=2,CD=1.8 ,则AB= .【变式练习1】1.△ABC,∠C=90°AB=5,BC=4,AC=3,求AB边上的高。

2.如图所示,在△ABC中,AC=7,BC=4,高BD=2.5,试作出BC边上的高AE,并求出AE 的长.3.已知△ABC中,AB=2,AC=3,BC=4,AB,AC,BC边上的高分别为h1,h2,h3,则h1:h2:h3= 。

4.已知AD是△ABC的高,∠BAD=72°,∠CAD=21°,则∠BAC的度数是。

知识点2:三角形的中线例2:(1)在△ABC中,AD为BC边的中线,若△ABD与△ACD的周长差为3,AB=8,则AC= 。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BC,AD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变式练习2】1.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 E, F分别为BC, AD, CE的中点,且S△ABC=8cm2,则S 阴影等于。

2.已知如图S△ODA=3,S△ODC=4,S△OBC=5,则S△OAB= .(例5)(变式练习1)(变式练习2)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该三角形的周长分成8和10两部分,试求该三角形的三边是多少?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例题3:如下图所示,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ABE的角平分线,若∠BAC=80°,则∠EAD的度数是。

【变式练习3】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是∠BAC的平分线,∠B=20°,∠C=60°,求∠DAE的度数。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八种常见应用(解析版)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八种常见应用(解析版)

专题0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八种常见应用【解题策略】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三种重要的线段,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线段或角的关系,对我们以后深入研究三角形的一些特征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三种线段.在三角形的两条边和这两条边上的高这四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可用等面积法求第四个量.题型01三角形的高在求线段长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1-1】(23-24八年级上·云南文山·期末)如图,90,8,10,ACB AC AB CD ∠=°==是斜边的高,则CD =( )A .3B .4.2C .4.8D .5【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等积法求线段的长与勾股定理.先由勾股定理计算出BC ,再根据等面积法求解即可,掌握等积法,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90,8,10ACB AC AB ∠=°==,∴6BC ,∵CD 是斜边的高, ∴1122ABC S AC BC AB CD =⋅=⋅ , ∴8610CD ×=, ∴48 4.810CD ==; 故选C【例1-2】(23-24七年级下·辽宁鞍山·期中)如图,在ABC 中,90ACB ∠=°,5AB =,4AC =,3BC =,则点C 到AB 边距离为 .【答案】125/225/2.4 【分析】本题考查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高,根据题意可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设点C 到AB 边距离为h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在ABC 中,90ACB ∠=°, ∴ABC 是直角三角形,设点C 到AB 边距离为h ,1122ABC S AC BC AB h ∴=⋅=⋅ ,即345h ×=,125h ∴=, 故答案为:125. 【例1-3】(22-23八年级上·河南·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8AC =,4BC =,高3BD =.(1)作出BC 边上的高AE ;(2)求A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6AE =【分析】(1)过点A 作BC 边的垂线,交BC 延长线于E 即可;(2)利用等积法求得AE 的长度即可.【详解】(1)解:如图, 过点A 作BC 边的垂线,交BC 延长线于E ,∴线段AE 即为BC 边上的高,(2)解:∵11S 22ABC BC AE AC BD =⋅=⋅ ,8AC =,4BC =,3BD =, ∴1148322AE ×=××, ∴6AE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三角形的高及求高,熟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题,属于基础题【变式演练】【变式1-1】(23-24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AC =,8BC =,CD 是斜边的高,则CD 的长为( )A .245B .125C .5D .10【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10AB =,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在Rt ABC △中,90ACB ∠=°,6AC =,8BC =,∴10AB =, ∵1122ABC S AC BC AB CD =⋅=⋅ , ∴6824105AC BC CD AB .故选:A【变式1-2】(23-24八年级上·四川泸州·阶段练习)如图,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6,5,4AB AD BC ===,则CE 的长为 .【答案】103/133【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根据1122ABC S AB CE BC AD =×=× ,即可求解. 【详解】解:∵AD BC ⊥,CE AB ⊥, ∴1122ABC S AB CE BC AD =×=× , ∵6,5,4AB AD BC ===, ∴1164522CE ××=××, ∴103CE =. 故答案为:103【变式1-3】(21-22七年级下·江苏无锡·期中)如图,在ABC 中,AD 为边BC 上的高,连接AE .(1)当AE 为边BC 上的中线时,若6AD =,ABC 的面积为24,求CE 的长;(2)当AE 为BAC ∠的平分线时,若66C ∠=°,36B ∠=°,求DAE ∠的度数.【答案】(1)4CE =(2)15DAE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线与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1)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8BC =,然后根据AE 为边BC 上的中线得到CE 的长;(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78BAC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39CAE ∠=°,接着计算出CAD ∠,然后计算CAE CAD ∠−∠即可.【详解】(1) AD 为边BC 上的高,ABC 的面积为24,1242BC AD ∴⋅=, 22486BC ×∴==, AE 为边BC 上的中线,142CE BC ∴==; (2) 66C ∠=°,36B ∠=°,∴180180663678BAC C B °−°°°°∠=∠−∠=−−=,∴AE 为BAC ∠的平分线, ∴1392CAE BAC ∠=∠=°,90ADC ∠=°,66C ∠=°, ∴906624CAD ∠°°=°=−,∴392415DAE CAE CAD ∠=∠−∠=°−°=°题型02三角形的高在求角的度数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2-1】(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E 平分ABC∠交AC 边于E ,60BAC ∠=°,22ABE ∠=°,则DAC ∠的大小是( )A .10°B .12°C .14°D .1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ABC ABE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D ∠,然后根据DAC BAC BAD ∠=∠−∠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E 平分ABC ∠,222244ABC ABE ∴∠=∠=×°=°,AD 是BC 边上的高,90904446BAD ABC ∴∠=°−∠=°−°=°,604614DAC BAC BAD ∴∠=∠−∠=°−°=°.故选:C【例2-2】(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已知ABC 中,50A ∠=°,AB ,AC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H ,则BHC ∠=度. 【答案】130°或5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解题的关键是分ABC 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两种情况考虑:①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先根据高线的定义求出90ADB ∠=°,90BEC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HC A ∠=∠即可.【详解】解:①如图1,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BD 、CE 是ABC 的高线,90ADB ∴∠=°,90BEC ∠=°, 在ABD △中,50A ∠=° ,905040ABD ∴∠=°−°=°,4090130BHC ABD BEC ∴∠=∠+∠=°+°=°;②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BD 、CE 是ABC 的高线,90A ACE ∴∠+∠=°,90BHC ∠+∠=°,ACE HCD ∠=∠ , 50BHC A ∴∠=∠=°,综上所述,BHC ∠的度数是130°或50°,故答案为:130°或50°【例2-3】(22-23七年级下·江苏常州·期中)如图,在ABC 中,50ABC ∠=°,CE 为AB 边上的高,AF 与CE 交于点G .若80∠=°AFC ,求AGC ∠的度数.【答案】120°【分析】由高的定义可得90BEC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BCE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出CGF ∠的度数,由平角的定义可得出AGC ∠的度数.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解:CE 是AB 边上的高,90BEC ∴∠=°,在ABC 中,50ABC ∠=°, 18040BCE ABC BEC ∴∠=°−∠−∠=°,80AFC ∠=° ,18060CGF AFC BCE ∴∠=°−∠−∠=°,180120AGC CGF ∴∠=°−∠=°【变式演练】【变式2-1】(22-23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如图,在ABC 中,5525B C AD ∠=°∠=°,,是BC 边的高,AE 平分BAC ∠,则DAE ∠的度数为( )A .12.5°B .15°C .17.5°D .2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AE 平分BAC ∠求出BAE ∠的度数,根据AD BC ⊥求出BAD ∠的度数,由DAE BAE BA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在ABC 中,55B ∠=°,25C ∠=°,1805525100BAC ∴∠=°−°−°=°.AE 平分BAC ∠,1502BAE BAC ∴°∠=∠=. AD 是边BC 上的高,90ADB ∴∠=°,90905535BAD B ∴∠=°−∠=°−°=°,503515DAE BAE BAD ∴∠=∠−∠=°−°=°.故选:B【变式2-2】(22-23)八年级上·安徽马鞍山·期末)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8B ∠=°,74C ∠=°,则DAE ∠= .【答案】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68BA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34EAC ∠=°,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16DAC ∠=°,进一步即可求出DAE ∠.【详解】解:∵38B ∠=°,74C ∠=°∴18068BACB C ∠=°−∠−∠=°, ∵AE 是BAC ∠的平分线, ∴1342EAC BAC ∠=∠=°, ∵AD 是ABC 的高,∴90ADC ∠=°, ∴18016DAC C ADC ∠=°−∠−∠=°,∴341618DAE EAC DAC ∠=∠−∠=°−°=°,故答案为:18°【变式2-3】(23-24八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60BAC °∠=,70C ∠=°.(1)求EAD ∠的度数;(2)求BOA ∠的度数.【答案】(1)10°(2)125°【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掌握相关性质内容是解题的关键.(1)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30CAE BAE ∠=∠=°,结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得20CAD ∠=°,即可作答.(2)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55OAB OBA +=°∠∠,再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进行列式计算,即可作答. 【详解】(1)解:∵AE 是BAC ∠的平分线,60BAC ∠=° ∴30CAE BAE ∠=∠=° ∵AD 是高,70C ∠=°∴在Rt ACD △中,20CAD ∠=° ∴302010EAD CAE CAD ∠=∠−∠=°−°=°(2)解:∵AE BF 、是角平分线 ∴11 110552()2OAB OBA CAB CBA ∠+∠=∠+∠=×°=° ∴180125()BOAOAB OBA ∠=°−∠+∠=° 题型03三角形的高在求相关线段的比值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3-1】(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如图,,AE CD 是ABC 的高,5,3AE CD ==,则AB BC=( )A .53B .45C .35D .25【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的计算,利用等积法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AE CD 是ABC 的高, ∴1122ABC AB B S CD C AE ⋅=⋅= ,∴53AB AE BC CD ==; 故选:A【例3-2】(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与CE 相交于点O ,连接BO 并延长交AC 于点F .若5AB =,4BC =,6AC =,则CE :AD :BF 的值为 .【答案】12:15: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高,由题意得:BF AC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5432ABCS AD CE BF === ,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 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点D 和点E ,AD 与CE 交于点O , BF AC ∴⊥,5AB = ,4BC =,6AC =,∴1122ABC S BC AD AB CE BF =⋅=⋅=⋅ , ∴5432ABCS AD CE BF === , CE ∴:AD :BF =12:15:10,故答案是:12:15:10【例3-3】(23-24八年级上·广东东莞·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与CE 是ABC 的高.(1)若7cm,10cm,8cm AB BC CE ===,求AD ; (2)若2,3,AB BC ABC ==△的高AD 与CE 的比是多少?【答案】(1)28cm 5(2)12【分析】(1)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1122ABC S AB CE BC AD =⋅=⋅ ,即可求解; (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1122ABC S AB CE BC AD =⋅=⋅ 求解即可. 【详解】(1)解:∵1122ABC S AB CE BC AD =⋅=⋅ , ∴1178=1022AD ××××, ∴285AD cm =; (2)解:∵1122ABC S AB CE BC AD =⋅=⋅ , ∴112=422CE AD ××××, ∴12AD CE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的两种表示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变式演练】【变式3-1】(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在ABC 中,高2,4AD CE ==.则边:AB BC 是( ) A .1:2 B .2:1 C .3:1 D .1:3【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解:∵1122ABC S AB CE BC AD =⋅=⋅ ,2,4AD CE ==, ∴42AB BC =, ∴:2:41:2AB BC==, 故选:A .【变式3-2】(23-24八年级上·福建厦门·期中)如图,在ABC 中,2AB =,4BC =,ABC 的高AD 与CE的比是 .【答案】1:2【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高的定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11=22ABC S AB CE BC AD ×=×△,即可求解.【详解】解:∵11=22ABC S AB CE BC AD ×=×△ ∴2142AD AB CE BC ===, 故答案为:1:2【变式3-3】(22-23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DE AC DF AB ⊥⊥,,E ,F 分别是垂足.已知2AB AC =,求DE 与DF 的长度之比.【答案】2:1【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法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AD 是ABC 的中线, ∴ABD ACD S S , ∵DE AC DF AB ⊥⊥,,∴1122ABD ACD S AB DF S AC DE =⋅=⋅△△,, ∴1122AB DF AC DE ⋅=⋅, ∵2AB AC =, ∴2:1DE ABDF 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熟知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4三角形的高在求相关线段和的问题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4-1】(2022八年级上·浙江·专题练习)如图,ABC ∆中,2ABAC ==,P 是BC 上任意一点,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若1ABC S ∆=,则PE PF +值为( )A .1B .1.2C .1.5D .2【答案】A【分析】连接AP ,则ABC ACP ABP S S S ∆∆∆=+,依据Δ1=2ACP S AC PF ×,Δ1=2ABP S AB PE ×,代入计算即可得到1PE PF +=.【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P ,则ABCACP ABP S S S ∆∆∆=+,∵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 ∴Δ1=2ACP S AC PF ×,Δ1=2ABP S AB PE ×,又∵1ABC S ∆=,2ABAC ==, ∴111=+22AC PF AB PE ××, 即111=2+222PF PE ××××,∴1PE PF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将等腰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利用面积法进行计算【例4-2】(23-24八年级上·重庆北碚·期中)在等腰ABC 中,4ABAC ==,30BAC ∠=°,D 是BC 上任意一点,DE AB ⊥,DF AC ⊥,DE DF +=.【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面积法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作BH AC ⊥于H ,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2BH AB ==,根据ABCABD ACD S S S =+ ,DE AB ⊥,DF AC ⊥,列出等式,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过B 作BH AC ⊥于H ,30BAC ∠=° ,122BH AB ∴==, ∵DE AB ⊥,DF AC ⊥,ABCABD ACD S S S =+ , ∴111222AC BH AB DE AC DF ⋅=⋅+⋅, 则111444222BH DE DF ×⋅=×⋅+×⋅, 则2BH DE DF =+=, 故答案为:2【例4-3】(23-24八年级上·四川自贡·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2ABAC ==,P 是BC 边上的任意一点,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若6ABC S = ,求PE PF +的长.【答案】6PE PF +=【分析】根据1122ABC ABP APC S S S AB PE AC PF =+=⋅+⋅ ,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得PE PF +的值. 【详解】解:如图,连接AP ,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1122ABC ABP APC S S S AB PE AC PF ∴=+=⋅+⋅ , 2AB AC == ,6ABC S = ,∴1122AB PE AC PF ⋅+⋅6PE PF =+=【变式演练】【变式4-1】(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Rt ABC △中,90C ∠=°,D 是BC 上一点,连接AD ,过B 、C 两点分别作直线AD 的垂线,垂足为E 、F ,若8BC =,6AC =,9AD =,则BE CF +的值是( )A .6B .163C .8D .20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根据两种不同三角形的面积:12ABCS AC BC =⋅ ,ABCABD ACD S S S =+ ,建立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90C ∠=°,8BC =,6AC =, ∴11682422ABC AC B S C ⋅=××==, 又∵BE AD ⊥,CF AD ⊥,9AD =,∴ABC ABD ACD S S S =+ 即:()111924222AD BE AD CF BE CF ⋅+⋅=××+= ∴163BE CF +=, 故选:B .【变式4-2】(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如图,在ABC 中,5ABAC ==,F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过F 作FD AB ⊥于D ,FE AC ⊥于E ,若10ABC S =△,则FE FD +=.【答案】4【分析】连接AF ,根据ABC ABF ACF S S S =+ ,即可求解.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理解题意,根据等面积法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连接AF ,如图:则10ABF A ABC CF S S S =+= △△, 12ABFS AB FD =×△,12ACF S AC FE =×△, ∴111022AC FE AB FD ×+×=,∵5ABAC ==, ∴551022FE FD +=, ∴4FE FD += 故答案为:4题型05三角形的中线在求线段长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5-1】(23-24八年级上·重庆·阶段练习)如图,ABC 中,159AB BC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若ABD △的周长为35,则BCD △的周长是( )A .20B .29C .26D .28【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线的意义,根据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得到AD CD =,根据ABD △的周长为AB BD AD ++;BCD △的周长为BC BD CD ++,计算周长的差,得到()()1596AB BD AD BC BD CD BC ++−++=−=−=,结合ABD △的周长为35,计算35629−=即可. 【详解】∵BD 是AC 边上的中线, ∴AD CD =,∵ABD △的周长为AB BD AD ++;BCD △的周长为BC BD CD ++,∴()()1596AB BD AD BC BD CD AB BC ++−++=−=−=, ∵ABD △的周长为35, ∴BCD △的周长为35629−=, 故选B【例5-2】(23-24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中线,已知5cm AD =,6cm CE =,则ABC 的面积为 .【答案】230cm【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三角形面积,熟知三角形高和中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先根据中线的定义求出212BC CE cm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AE 是ABC 的中线,6cm CE =,212cm BC CE ∴,AD 是ABC 的高,∴2130cm 2ABC S AD BC, 故答案为:230cm【例5-3】(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中)已知A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4AC =,若AB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5,求AB 的长. 【答案】9A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线,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中线的性质得到BD CD =,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BD CD =,∵AB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5,∴()()5AB BD AD AC AD CD ++−++=, ∴5AB AC −=, ∵4AC =, ∴9AB =【变式演练】【变式5-1】(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中线,若3AD =,6ABC S = ,则BE 的长为( )A .1B .2C .3D .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和中线的意义,根据高线求出4BC =,根据AE 是中线即可求解. 【详解】解:∵162ABC S BC AD =××=,3AD =, ∴4BC = ∵AE 是中线, ∴122BE BC == 故选:B【变式5-2】(23-24八年级上·重庆垫江·阶段练习)在ABC 中,AD 为BC 边的中线.若ABD △与ADC △的周长差为3,8AB =,则AC = . 【答案】5或11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得BD CD =,根据题意,分类讨论进而即可求解,掌握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①当AB AC >时,∵ABD △与ADC △的周长差为3,∴()3AB BD AD AC CD AD ++−++=,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BD CD =,∴()3AB BD AD AC CD AD AB AC ++−++=−=,∵8AB =,∴835AC =−=,②当AC AB >时,同理可得3AC AB −=,则8311AC =+= 故答案为:5或11【变式5-3】(21-22八年级上·湖北十堰·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B BC >,2AC BC =,BC 边上的中线AD 把ABC 的周长分成50和35两部分,求AC 和AB 的长.【答案】40AC =,25A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三边的关系,先根据2AC BC =和三角形的中线列出方程求解,分类讨论①50AC CD +=,②35AC CD +=,注意答案是否满足条件,即是否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否满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详解】解:设BDCD x ==,则24AC BC x ==, BC 边上的中线AD 把ABC 的周长分成50和35两部分,AB BC >,①当50AC CD +=,35AB BD +=时, 450x x +=,解得:10x =,441040AC x ∴==×=,10BD CD ==,35351025AB BD ∴=−=−=,2520AB BC ∴=>=,满足条件;20254540BC AB AC +=+=>= ,满足三边关系,40AC ∴=,25AB =;②当35AC CD +=,50AB BD +=时, 435x x +=,解得:7x =,44728AC x ∴==×=,7BD CD ∴==,5050743AB BD =−=−=,28144243AC BC AB +=+=<= ,∴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合题意,舍去,综上:40AC =,25AB =题型06三角形的中线与高在证明线段相等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6】如图,ABC ∆中,AD 为中线,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0ABC S ∆=,CM AD ⊥于M .(1)ABD S ∆= ;(2)若5AE =,求CM 的长;(3)若BN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N ,求证:CM BN =.【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得出面积即可;(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CM 即可;(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证明解答.【解答】(1)解:AD 为中线,且40ABC S ∆=,11402022ABD ABC S S ∆∆∴==×=, 故答案为:20;(2)解:AD 为中线,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40ABC S ∆=, ∴111024AEC ACD ABC S S S ∆∆===,12AECS AE CM ∆=⋅, ∴15102CM ×⋅=, 4CM ∴=;(3)证明:AD 为中线,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 ∴12ABD ACD ABC S S S ∆∆∆==, 12ABDS AD BN ∆=⋅,12ACD S AD CM ∆=⋅, ∴1122AD BN AD CM ⋅=⋅, CM BN ∴=.【点评】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题型0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解与平行线相关问题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7-1】(22-23八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如图,在ABC 中,DE BC ∥,ABC ∠和ACB ∠的平分线分别交ED 于点G 、F ,若36FG DE ==,,则EB DC +的值为( )A .6B .7C .9D .10【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由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GB CBG ABG DFC BCF ACF ∠=∠=∠∠=∠=∠,,则BE EG DC DF ==,,根据EB DC EG DF EF FG DE EF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BG CF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ABG CBG ACF BCF ∠=∠∠=∠,, ∵DE BC ∥,∴EGB CBG ABG DFC BCF ACF ∠=∠=∠∠=∠=∠,, ∴BE EGDC DF ==,, ∴9EB DC EG DF EF FG DE EF +=+=++−=,故选:C【例7-2】(23-24八年级上·重庆渝北·期中)如图,在ABC 中,ED BC ∥,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分别交ED 于点G ,F ,若4BE =,6CD =,3FG =.则ED 的长为 .【答案】7【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EBG 和DFC 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4EB EG ==,6DC DF ==,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BG 平分ABC ∠,CF 平分ACB ∠,ABG CBG ∴∠=∠,ACF BCF ∠=∠,ED BC ∥,EGB CBG ∴∠=∠,DFC BCF ∠=∠,ABG EGB ∴∠=∠,ACF DFC ∠=∠,4EB EG ∴==,6DC DF ==,3FG = ,4637DE EG DF FG ∴=+−=+−=,故答案为:7【例7-3】(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如图,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在AB 上取点D ,使DB DE =.(1)求证:DE BC ∥;(2)若65A ∠=°,45AED ∠=°,求EBC ∠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35°【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E CBE ∠=∠,由等边对等角可得DBE DEB ∠=∠,从而得出CBE DEB ∠=∠,即可得证;(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5ACB AED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70ABC ∠=°,最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BE 平分ABC ∠,ABE CBE ∴∠=∠,DB DE = ,DBE DEB ∴∠=∠,CBE DEB ∴∠=∠,DE BC ∴∥;(2)解:DE BC ∥,45ACB AED ∴∠=∠=°,18070ABC ACB A ∴∠=°−∠−∠=°,BE 平分ABC ∠,11703522EBC ABC ∴∠=∠=×°=°.【变式演练】【变式7-1】(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中)如图,在ABC 中,ED BC ∥,ABC ∠和ACB ∠的平分线分别交ED 于点G 、F ,若37FG ED ==,,则EB DC +的值为( )A .9B .10C .11D .1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由角平分线、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GB GBC ABG DFC BCF ACF ∠=∠=∠∠=∠=∠,,则EB EG DF DC ==,,根据EB CD ED FG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BG 平分ABC ∠,CF 平分ACB ∠,∴ABG GBC ACF BCF ∠=∠∠=∠,, ∵ED BC ∥,∴EGB GBC ABG DFC BCF ACF ∠=∠=∠∠=∠=∠,, ∴EB EGDF DC ==,, ∴10EB CD EG DF EG FG DG ED FG +=+=++=+=.故选:B【变式7-2】(23-24八年级上·河北沧州·期中)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9BM CN +=,则线段MN 的长为 .【答案】9【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得MBE MEB NEC ECN ∠=∠∠=∠,,由等角对等边得出BM ME EN CN ==,,再由MN BM CN =+,即可得解,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此题的关键.【详解】解:ABC ACB ∠∠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MBE EBC ECN ECB ∴∠=∠∠=∠,,MN BC ,EBC MEB NEC ECB ∴∠=∠∠=∠,,MBE MEB NEC ECN ∴∠=∠∠=∠,,BM ME EN CN ∴==,,MN ME EN ∴=+,即MNBM CN =+, 9BM CN += ,9MN ∴=,故答案为:9【变式7-3】(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如图,在ABC 中,46B ∠=°,54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是边AC 上一点,若40ADE ∠=°,求证:DE AB ∥.【答案】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80BAC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1402BAD BAC ∠=∠=°,从而得出40ADE BAD ∠=∠=°,即可得证. 【详解】证明:∵在ABC 中,46B ∠=°,54C ∠=°,∴180465480BAC ∠=°−°−°=°. ∵AD 平分BAC ∠, ∴1402BAD BAC ∠=∠=°. ∵40ADE BAD ∠=∠=°. ∴DE AB ∥题型08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高再求角的度数中的应用【典例分析】【例8-1】(22-23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中)如图,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 ∠,70B ∠=°,34C ∠=°,则DAE ∠=( )A .18°B .34°C .20°D .38°【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三角形内角和问题.利用垂直求得9056DACC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ABC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AC ∠的度数,进而求出DAC ∠的度数,在直角ACD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DAC ∠的度数,则DAE ∠的度数就可以求出.【详解】解:在ABC 中,70B ∠=°,34C ∠=°,∴18076BACB C ∠=°−∠−∠=°, 又∵AE 平分BAC ∠, ∴1382EAC BAC ∠=∠=°, 在直角ACD 中,9056DACC ∠=°−∠=°, ∴18DAE DAC EAC ∠=∠−∠=°.故选:A【例8-2】(23-24八年级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若60,16B DAE ∠=°∠=°,则C ∠= .【答案】28?/28度【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得待求的结论.先由AD 是高与=60B ∠°求得BAD ∠,再求得BAE ∠,再由角平分线AE 推得BAC ∠,最后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C ∠的度数.【详解】∵AD 是高,∴90ADB ∠=°, ∵=60B ∠°,∴9030BADB °∠=−∠=°. ∵16DAE ∠=°, ∴46BAE BAD DAE =+=°∠∠∠. ∵AE 是角平分线,∴46CAEBAE ==°∠∠, ∴92BAC BAE CAE =+=°∠∠∠, 在ABC 中,180180609228CB BAC =°−−=°−°−°=°∠∠∠. 故答案为:28°【例8-3】(23-24八年级上·云南怒江·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70C ∠=°,60ABC ∠=°,求DAE ∠的度数.【答案】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50BA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30BAD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52BAE BAC ∠=∠=°,最后根据DAE BAD BAE ∠=∠−∠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在ABC 中,70C ∠=°,60ABC ∠=°, ∴18050BACC ABC ∠=°−∠−∠=°, ∵在ABC 中,AD 是高,即AD BC ⊥,∴9030BADABC ∠=°−∠=°, ∵在ABC 中,AE 是角平分线,即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1252BAE BAC ∠=∠=°, ∴5DAE BAD BAE ∠=∠−∠=°【变式演练】【变式8-1】(23-24八年级上·山东滨州·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若60BAC ∠=°,70C ∠=°,则EAD ∠的大小为( )A .5°B .10°C .15°D .20°【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由AD 是高,70C ∠=°,可得20CAD ∠=°,再由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60BAC ∠=°,从而得30CAE ∠=°,进而可求EAD ∠的度数. 【详解】解:AD 是ABC 的高,70C ∠=°,90ADC ∴∠=°,18020CAD ADC C ∴∠=°−∠−∠=°,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60BAC ∠=°, 1302CAE BAC ∴∠=∠=°, 10EAD CAE CAD ∴∠=∠−∠=°.故选:B【变式8-2】(23-24八年级上·四川自贡·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角平分线AE ,BF 相交于点O ,30BAE ∠=°,20DAC ∠=°,则AOB ∠ 的度数是 .【答案】12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的含义,角平分线的含义,先计算70C ∠=°,60BAC ∠=°,50ABC ∠=°,25ABO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解:AD 是ABC 的高,90ADC ∴∠= ,180ADC C CAD ∠+∠+∠=° ,20DAC ∠=°,180902070C ∴∠=°−°−°=°,∵AE 平分BAC ∠,30BAE ∠=°, ∴60BAC ∠=°, 180ABC C CAB ∠+∠+∠°= ,180706050ABC ∴∠=°−°−°=°,BF 分别平分ABC ∠, ∴1252ABO ABC ∠=∠=°, 180ABO BAO AOB ∠+∠+∠= ,1802530125AOB °°°°∴∠=−−=.故答案为:125°【变式8-3】(23-24八年级上·北京·期中)如图,A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38B ∠=°,70C ∠=°.求AEC ∠和DAE ∠的度数.【答案】74AEC ∠=°,16DAE ∠=°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高线的性质,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EAC ∠的度数,在Rt ADC 中,可求得DAC ∠的度数,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解即可.【详解】∵38B ∠=°,70C ∠=°,∴18072BACB C ∠=°−∠−∠=°, ∵AE 是角平分线,∴1362EAC BAC ∠=∠=°. ∵AD 是高,70C ∠=°, ∴9020DAC C ∠=°−∠=°, ∴362016EAD EAC DAC ∠=∠−∠=°−°=°, 901674AEC ∠=°−°=°。

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综合应用题讲级

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综合应用题讲级

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综合应用题讲级摘要:1.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2.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方法3.解题步骤与实例分析正文:在几何学中,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常见的线段类型,它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将介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如何综合应用。

一、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性质1.三角形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高分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腰上的高。

2.三角形中线:三角形两个顶点之间的中点连线,称为三角形的中线。

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面积的三角形。

3.三角形角平分线:从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射线,射线与对边的交点称为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把顶点与对边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二、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方法1.利用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和该边上的高,可以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2.利用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解决三角形角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和该角的角平分线,可以求得这个角的度数。

3.利用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解决三角形形状问题: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三、解题步骤与实例分析1.读题,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已知条件,找出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关系。

3.运用几何知识,建立解题方程(组)。

4.解方程(组),求解未知量。

5.检验答案,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以下举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BC=2,AD是高,求角B的大小。

解:1.读题,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根据已知条件,得出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D是高。

3.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ADB=∠ADC。

4.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AB×AD=BC×AD,即AB=2AD。

5.解方程,得出AD=1,AB=2。

6.利用正弦定理,求解∠B的大小。

七年级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课时练含答案)-

七年级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课时练含答案)-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能点分类训练知能点1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B.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高与这个三角形的两边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都在三角形外部D.三角形三条高中,在三角形外部的最多只有1条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3.如图所示,画△ABC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以上都不对5.如图所示,AM是△ABC的中线,那么若用S1表示△ABM的面积,用S1表示△ACM的面积,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6.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7.如图所示,已知△ABC:(1)过A画出中线AD;(2)画出角平分线CE;(3)作AC边上的高.知能点2 三角形的稳定性8.下列四个图形中,具有不稳定性的图形是().9.照相机的支架是三条腿,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_.•现实生活中还有利用三角形的这个特性的例子吗?如果知道,请写出来:________.10.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安装门窗时,先要把木头门窗固定好,这样搬运和安装起来才不会变形,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固定木头门窗,这样做依据的数学道理是什么?◆规律方法应用11.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BE⊥AC,BC=12,AC=8,AD=6,求BE的长.12.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开放探索创新13.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顺次连结可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通常称为“中点三角形”,如图①所示,△DEF是△ABC的中点三角形.(1)画出图中另外两个三角形的中点三角形.(2)用量角器和刻度尺量△DEF和△ABC的三个内角和三条边,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通过三个图的重复度量实验,验证你的发现.(3)你知道S△ABC和S△EDF的关系吗?怎样得出来的?(4)根据(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CD是△ABC的中线,DE是△ACD的中线,EF为△ADE的中线,若△AEF的面积为1cm2,求△ABC的面积.①②③④答案:1.B 2.C 3.C 4.C5.C (点拨:等底等高)6.A 7.略 8.D9.稳定性三条腿的凳子等10.可在门(窗)角上钉一根木条,或用木杆顶在门(窗)角上,•这样做根据的数学道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11.解:∵S△ABC =12BC·AD=12AC·BE,∴BC·AD=AC·BE,∴BE=1268BC ADAC⨯==9.12.解:设AB=x(cm),则AD=DC=12x(cm).(1)若AB+AD=12,即x+12x=12.所以x=8.即AB=AC=8cm,则DC=4cm,故BC=15-4=11cm,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分别为8cm,8cm,11cm.(2)若AB+AD=15,即x+12x=15,所以x=10,则DC=5cm,故BC=12-5=7cm,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分别为10cm,10cm,7cm.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cm,8cm,11cm或10cm,10cm,7cm.13.(1)略(2)角度相同,中点三角形各边是原三角形各边长度的一半.(3)经度量知中点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底和高的长度分别是原三角形的底与高的12,所以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14.(4)△ABC面积为8cm2,解略.。

解三角形之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问题+课件-高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解三角形之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问题+课件-高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例 2】已知△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ABC 的面积为
( +
- )
.
(1)求∠ACB;
(2)若∠A= ,∠ACB 的平分线 CE 与边 AB 相交于点 E,延长 CE 至点 D,使得 CE=DE,求 cos∠ADB.
解:(2)不妨令 AC=3,因为∠ACB= ,可得 AB=3
1
1
1
:
:
sin A sin B sin C
2、求高一般采用等面积法,即求某边上的高,需要求出面积和底边长度
高线两个作用:(1)产生直角三角形;(2)与三角形的面积相关。
例题讲解
三角形的中线问题
【例 1】在 ABC 中, AD 是 BC 边的中线,
, BAC 120 且 AB AC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3、等面积法:
因为
所以
+

+
=

=2
1
1
,所以2 ∙

2
整理的:
2
=
+2 ∙
2
2
+
2
(角平分线长公式)
【作用】
: ①利用角度关系建立各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②通过面积关系式求解角分线长度
1
=2

知识梳理
三、垂线
1 1 1
a b c
1、 h1,h2,h3 分别为 ABC 边 a,b,c 上的高,则 h1 : h2 : h3 : :
+ -
=
= ,
C,
例题讲解
三角形的高线问题
【例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sin B-sin C)2=sin2A-sin Bsin 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 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 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选择题1.画△ABC中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3.如图,已知BD是△ABC 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2 B.3 C.6 D.不能确定(第3题)(第4题)(第6题)(第7题)4.如图,△ABC中∠C=90°,CD⊥AB,图中线段中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有()A.2条 B.3条 C.4条 D.5条5.在△ABC中,AD为中线,BE为角平分线,则在以下等式中:①∠BAD=∠CAD;②∠ABE=∠CBE;③BD=DC;④AE=EC.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 )A .0根B .1根C .2根D .3根7.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矩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矩形的对称性C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8.三角形的高线是( ) A .直线B .线段C .射线D .三种情况都可能 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D ,垂足为点D ,有下列说法:①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线段AB 的长;②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线段AD 的长;③线段CD 是△ABC 边AB 上的高;④线段CD 是△BCD 边BD 上的高.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_个10.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AD 、中线BE 相交于点O ,则①AO 是△ABE 的角平分线;②BO 是△ABD 的中线;③DE 是△ADC 的中线;④ED 是△EBC 的角平分线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11.如图,小明的父亲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12.如图所示,CD 是△ABC 的中线,AC=9cm ,BC=3cm ,那么△ACD 和△BCD 的周长差是___________cm .13.AD 是△ABC 的一条高,如果∠BAD=65°,∠CAD=30°,则∠BAC=______.14.如图,在△ABC 中,AC ⊥BC ,CD ⊥AB 于点D .则图中共有_____个直角三角形.15.如图,在△ABC 中,BD 是角平分线,BE 是中线,若AC=24cm ,则AE=cm ,若∠ABC=72°,则∠ABD=_____度. 16.如图所示:(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_____.17.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关系为_____.18.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DE ∥AC ,DC ∥EF ,则与∠ACD 相等角有_____个.三、解答题19.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作直线DF ∥BA ,交△ABC 的外角平分线AF 于点F ,DF 与AC 交于点E .求证:DE=EF .(第18题)(第16题) (第19题)(第14题) (第15题)20.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21.如图:(1)画出△ABC的BC边上的高线AD;(2)画出△ABC的角平分线CE.第21题22.△ABC中,AD⊥BC,AE平分∠BAC交BC于点E .(1)∠B=30°,∠C=70°,求∠EAD的大小.(2)若∠B<∠C,则2∠EAD与∠C-∠B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说明理由.第22题23.已知△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分别交CD、AC于点F、E,求证:∠CFE=∠CEF .第23题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D 6.B 7.D 8.B二、填空题9.4 10.2 11.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门板不变形. 12..6 13.95°或35° 14.3 15.12,36 16.AB,CD 17.相等 18.4三、解答题19.证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F 平分△ABC 的外角,∴∠1=∠2,∠3=∠4,∵DF ∥BA ,∴∠4=∠ADE ,∠1=∠F∴∠3=∠ADE ,∠2=∠F∴DE=EA EF=EA∴DE=EF20.在ABC∆中,AB=AC,BD是中线,设AB=x,BC=y.(1)当AB+AD=12时,则⎪⎪⎩⎪⎪⎨⎧=+=+15211221x y x x ,解得,118⎩⎨⎧==y x ∴三角形三边的长为8,8,11; (2)当AB+AD=15时,则⎪⎪⎩⎪⎪⎨⎧=+=+12211521x y x x ,解得,y x ⎩⎨⎧==710∴三角形三边的长为10,10,7; 经检验,两种情况均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8,8,11或10,10,7.21. 解:(1)如图所示:AD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E 即为所求.22.解:(1)∵∠B=30°,∠C=70°∴∠BAC=180°-∠B-∠C=80°∵AE 是角平分线,∴∠EAC=21∠BAC=40°∵AD 是高,∠C=70°∴∠DAC=90°-∠C=20°∴∠EAD=∠EAC-∠DAC=40°-20°=20°;(2)由(1)知,∠EAD=∠EAC-∠DAC=21∠BAC-(90°-∠C )① 把∠BAC=180°-∠B-∠C 代入①,整理得∠EAD=21∠C-21∠B ,∴2∠EAD=∠C-∠B .23.证明: ∵∠ACB=90°, ∴∠1+∠3=90°,∵CD ⊥AB ,∴∠2+∠4=90°,又∵BE 平分∠ABC ,∴∠1=∠2,∴∠3=∠4,∵∠4=∠5,∴∠3=∠5,即∠CFE=∠CE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点一: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
2、上面第1图中,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则∠ADC=∠ =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三角形的 ;(5)交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练习一:如图所示,画△ABC 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
知识点二: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1、 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
2、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BD = =2
1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
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5)交
点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练习二: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图中有 个三角形,BD 是三角
形 中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 中________上的中线;
知识点三: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自学课本66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并完成下列各题:
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2、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BAD=∠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5)交点我们叫做
三角形的内心。

练习三:如图,已知∠1=2
1∠BAC ,∠2 =∠3,则∠BAC 的平分线为 ,∠ABC 的平分线为 .
总结: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一条线段。

三、综合练习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 ).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F 是△ABC 的中线,写出图中所有相等
的角和相等的线段。

4在△ABC 中,AB=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
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A C
B D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