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薇
甘菊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A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中考链接
4.(2014安徽)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 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 的是( A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环
境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形成捕食关系、竞争关
的
系、合作关系等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活影响着环境
课前预习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___生_物__圈。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_气__湿__度__、植物的 枯枝落叶腐烂后可调节土壤__肥__力__、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______是不 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光土照壤的潮 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 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叫做________。
7.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 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B 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同步训练
12.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 植物是( A )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你在什么环境中可以发现鼠妇? 2、当你搬动花盆时,花盆下的鼠妇会有 什么反应?
你可以据此提出什么问题、作出什么样 的假设?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怎么样才知道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做一 个一个有光的实验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的生活造 成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
蚯蚓疏松土壤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 防风固沙
练习: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 里 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 就已经凋谢,而 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 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 不到土蜂的及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两只羚羊在争斗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
绿色植物具有较大叶片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特殊:
仙人掌
叶→叶刺
减少水分散失
茎→肥大、含叶绿素
光合作用 储存水分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结构组成上
( 2) 外形上 许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
3、设计多少鼠妇做实验比较合理?用1只鼠妇
行吗? 4、实验一次够吗? 实验原则: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偶 然因素、重复性实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第三章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认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猜想和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4.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能够不断关注生态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学: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 ___和___ ___等。
如:霜冻会使大批蚊子死亡,这是受的影响。
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之间和______ 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有分工有合作、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这说明同种动物之间既有又有。
5.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用,使得各种生物之间、,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交流: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相关问题:(1)实验过程中应给黄粉虫幼虫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如何设计?其他因素是否要保持一致?如何保持一致?(2)用两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3)往实验装置中放黄粉虫幼虫时,最好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4)放入黄粉虫幼虫后,为什么要静置4—5分钟?为什么要1分钟统计1次,并且统计10次?2.进一步探究:请思考并讨论除了光照之外,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也能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有没有影响?请选择一种生物独立设计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它的影响。
3.蚂蚁共同搬运食物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哪些?4.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哪些?5.归纳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特点,有什么作用?当堂检测:1.影响沙漠中植物生活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1)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生态学的意义。
(2)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概念。
(3)生态因素的概念。
2.理解:阳光、温度和水对动植物的影响。
3.掌握(1)种内关系——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2)种间关系——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观察电教媒体展示的内容或创设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媒体展示的生物现象分析、表述,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学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学习环境因素对生物有影响,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学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学习方法。
2.学习掌握新概念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含义,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通过观察,归纳生态因素的概念。
(2)理解阳光、温度和水对动植物的影响。
(3)理解寄生、共生、竞争和捕食的概念。
(4)明确寄生与共生的区别,捕食和竞争关系生物间个体数量的变化。
2.难点(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归纳生态因素的概念。
(2)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明确寄生与共生的区别,了解捕食和竞争关系生物间个体数量的变化。
3.疑点(1)菱的水面上和水中叶片形状不同的原因。
(2)阳光、温度和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种”的概念辨析。
4.解决办法(1)投影展示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生态因素的概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已有知识理解阳光、温度和水对动植物的影响。
(3)投影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概念。
(4)教师举例帮助学生了解“种”的分类含义。
(5)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归纳辨别阳光、温度和水对植物分布的景响。
[中学教育]一、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B
![[中学教育]一、3、2、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B](https://img.taocdn.com/s3/m/bb3533bcb307e87100f6960b.png)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学案课题:环境对生物的作用2---------------------------------------------------------------------------------------------------------------------- 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学会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信息。
4、确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注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学习探究一、问题探析:1、设置问题,引导质疑观察一组生物关系的图片〔或录像〕,,并思考问题:1、你在每幅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么的关系?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
结论:。
明确:生物因素的涵义:3、结合课本图1.3-7蚂蚁共同搬运食物,图1.3-8羚羊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各自之间的关系。
结论:〔1〕。
〔2〕。
4、观察图1.3-9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图中生物的关系,加以对比,小组讨论;〔1〕图中哪组生物之间存在着斗争,哪组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2〕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类型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讨论结果:〔1〕。
〔2〕。
5、迁移深化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种内关系复杂,既有种间的互助关系,也有种间的竞争关系。
其中,主要是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
主要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竞争、腐生等。
引导对比容易混淆的现象。
例如:寄生、捕食、竞争之间的不同。
6、趣闻趣谈〔1〕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枸杞的种子随椋鸟的粪便传播各处。
〔2〕豆科植物提供根瘤菌营养物质,根瘤菌提供氮元素。
〔3〕凶恶的海鳝以小鱼为食,可对游到它身边寸余长的隆头鱼却从不攻击,因为隆头鱼啄食海蟮身上的寄生虫,减轻了海蟮的痛苦〔4〕##有一种褐背地鸦,习惯地下产蛋育儿,常和老鼠或兔子等啮齿类动物居住在同一个洞穴里,老鼠或兔子为地鸦打洞筑巢,地鸦为老鼠或兔子站岗放哨,还常常立在老鼠或兔子背上,啄食寄生虫。
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精品课件

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互动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实践: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现象,进行实践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板书内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请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 答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排泄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篇: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繁衍和进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和改变。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环境中的氧气则是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
空气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危及着其他的生物。
2.水质对生物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对所有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还危及着人类的健康。
3.温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而环境的温度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活动对于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1.植物的作用。
植物为自然环境提供了氧气、二氧化碳的转换,并能够吸收金属离子等物质,使得土壤得到净化和改良。
2.动物的作用。
动物在食物链和生态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屏障、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等方式,保护并改善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通过各种性质和特点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适应性。
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异、自我进化和适应,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生命空间。
2.协同共生。
生物在与环境的相处中发展了协同共生的关系,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相互依赖。
生物依赖着环境,环境同样也依赖着生物。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个环节共同组成的。
总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转换成恒另一个,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界最稳定、最合理的科学体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由小长大,并且能够产生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例如,沙漠中缺水导致植物稀少,不同海拔高度温度不同影响植物的分布。
-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如狼吃羊)、竞争(如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和无机盐)、合作(如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适应: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环境。
- 影响: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二、探索生命。
1. 认识显微镜。
- 显微镜的结构。
-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聚光能力强)等。
-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遮光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黄粉虫幼虫具有避光的生活习性,光 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 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2.“春兰秋菊”,影响这两种花开放的主要非生 物因素的影响 ( A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3.夏季,我们会看到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彩蝶 与花之间的关系是( B ) A、斗争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相互伤害的关系 D、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
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 对生物的作用。 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 法。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 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葵花朵朵向太阳
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干旱使粮食减产
荒漠中的仙人掌
预习导航:根据课本填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阳光 、 温度 、 空气和 水 等。在我国北方,第一次霜冻 几乎会使所有成蚊死亡,这是 温度 影响生 物生活的典型例子。
蚂蚁搬运食物
羚羊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
蜜蜂与花
寄生在植物上的菟丝子
鳄鱼捕食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因素主要指 生物 与 生物 之间的相互 作用,包括同种生物 之间和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 (2)同种生物间既有 互助 ,又有 斗争 。 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彼此依存 ,促进了生物 界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