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










德 尔 菲 法
层 次 分 析 法
模 糊 评 价 法
主 因成 子分 分分 析析 法和
变 异 系 数 法
灰 色 关 联 度 法
熵 权 系 数 法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四)综合评分法的应用
1.建立指标体系
元素与元素的重要性之比为 bji 1/ bi j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2)层次单排序 (3)检验一致性,最后层次总排序。
指数 权重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0.46 0.04 0.25 0.25 0.2 0.4 0.4 0.06 0.29 0.65
农户甲
农户乙
作物品种 面积
平均产量
总产量
面积
(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 (公顷)
平均产量 (千克/ 公顷)
总产量 (千克)
水稻
0.67
7500
75000
1.33
6750
135000
玉米
1.33
4500
90000
1.33
3750
75000
小麦
1.33
3000
60000
0.67
2700
27000
劳动净产率 劳动盈利率
资金生产率 资金净产率 资金盈利率
成本产值率 成本净产率 成本利润率
1.土地生产率指标
(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值
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

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2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 和标准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局部技术经济效果与整体技术经济效果 的统一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4.可比性原则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正确处理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
(2)国家或社会利益与集体或个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者 的经济利益关系
第三章
§1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内容
§2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 和标准
§1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内容
一、农业劳动产品有用效果的分析 二、农业有用效果与劳动消耗的关系 三、农业有用效果与劳动占用的比较
一、农业劳动产品有用效果的分析
1.农业技术有用效果衡量的两个方面 2.使用价值评价注意 3.利用价值指标衡量评价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农业技术有用效果衡量的两个方面:
(1)使用价值(考察有用性成果) (2)价值(考察收益性成果)

2.使用价值评价注意:
(1)产品种类与量度的关系; (2)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不同质量的同种产品需要折合为一定质 量标准的产品数量) (3)社会需要与农产品种类、数量和质 量的关系。
三、农业有用效果与劳动占用的比较
1、农业生产的劳动占用比其他生产部门时间长, 数量大。 2、农业机械是劳动占用的重要部分。 农业通用机械(拖拉机和农用汽车):单位农产品 的占用量少 农业专用机械(各种作物的收获专用机械) :单 位农产品的占用量大 3、农业生产性建筑物(仓库、畜舍、渠道、水井 等) 造价低,利用率高,使用年限长——经济效果好 4、种公畜和生产母畜(包括种禽) 充分利用生产性能旺盛期 ——经济上合算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课程代码:06270第一章导论1、广义技术的含义(名词解释)。

P7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单选题)。

P15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单选题)。

P19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2、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多选题)。

P293、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转折点(名词解释)。

P33倒数第3行—倒数1行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如下五种可能性(单选题)。

P355、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6、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7、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8、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9、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10、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11、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报酬递减现象的两方面原因(简答题)。

P46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2、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P50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1、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对一项复杂经济事物仅设置一两项指标用来全面评价、综合衡量经济效果(判断改错)。

P702、见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图,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是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判断改错)。

农业技术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第 1 页 共 23 页《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 <农业技术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技术经济>>正式命名时间是正式命名时间是( ) ( )A. 20世纪50年代年代B. 1962 B. 1962年C. 1963年D. 1978年2. 既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手段,又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指( ) A.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B. B. 经济学经济学C. 社会学社会学D. D. 数学数学3.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属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属于( ) ( )A.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B. B. 经济科学经济科学C. 技术科学技术科学D. D.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4.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之一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之一是( ) ( )A. 经济适用性经济适用性B. B. 经济实效性经济实效性C. 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D. D. 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结合5. 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增加了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增加了产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及以及( ) ( )A. 劳动生产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上升B. B. 效益提高效益提高C. 劳动消耗持续下降劳动消耗持续下降D. D. 以上全部以上全部6. 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社会属性体现了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社会属性体现了( ) (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B. B. 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D.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7. 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效果是指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效果是指( ) ( )A. 经济效果经济效果B. B. 生态效果生态效果C. 社会效果社会效果D. D. 以上全部以上全部8. 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自然属性体现了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自然属性体现了( ) (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B. B. 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D.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9. 从农业生产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从农业生产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适应自然、不确定性和适应自然、不确定性和( ) ( )A. 生产周期长生产周期长B. B. 因土制宜因土制宜C. 资金占用量大资金占用量大D. D. 依赖性强依赖性强10. 经济效果是指(经济效果是指( )A. 产出与投入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B. B. 投入与产出之比投入与产出之比C. 投入与产出之差投入与产出之差D. D. 消耗与成果之比消耗与成果之比11.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资料包括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资料包括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 ) ( )A.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B. B. 农业生产技术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条件C. 资金条件资金条件D. D.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12. 反映和估计将来的成本支出、销售收入及利润,并测算出项目经济效益的价格是( )A.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B. B. 影子价格影子价格C. 销售价格销售价格D. D. 批发价格批发价格13.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经济效果指标的好坏表明某项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经济效果指标的好坏表明某项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 ) ( )A. 优劣优劣B. B. 满意程度满意程度C. 生命力生命力D. D.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14.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之一是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之一是( ) ( ) A. 结构清楚结构清楚 B. B. 少而精少而精C. 全面全面D. D. 系统系统15.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和( ) ( )A. 单位面积纯收入单位面积纯收入B. B. 资金生产率资金生产率C. 劳动盈利率劳动盈利率D. D. 产品成本率产品成本率16. 指标体系的设置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保证做到意义明确和应保证做到意义明确和( ) ( )A. 全面全面B. B. 理论恰当理论恰当C. 方法简便方法简便D. D. 数据准确数据准确 17. 评价投资效益的动态方法有内部报酬率法和评价投资效益的动态方法有内部报酬率法和( ) ( )A. 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B. B. 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法C. 投资报酬率法投资报酬率法D. D. 净现值法净现值法18.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之一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之一,,既要考虑经济效果既要考虑经济效果,,生态效果生态效果,,又要考虑又要考虑( )( )的统一统一. .A. 技术效果技术效果B. B. 社会效果社会效果C. 公众效果公众效果D. D. 环境效果环境效果19.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边际性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边际性,,一是指边界的意思一是指边界的意思,,再就是指再就是指( ) ( )A. 经济经济B. B. 技术技术C. 增量增量D. D. 减量减量20.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有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有( ) ( ) A. 新增总产量新增总产量 B. B. 新增纯收入新增纯收入C.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D. D. 以上全部以上全部21. 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具有多重涵义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具有多重涵义,,既有绝对经济效果,又有既有绝对经济效果,又有( ) ( )A. 预期经济效果预期经济效果B. B. 技术经济效果技术经济效果C. 社会经济效果社会经济效果D. D. 相对经济效果相对经济效果22. 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和推广和( )( )共同活动的结果共同活动的结果. .A. 销售销售B. B. 中介中介C. 生产生产D. D. 管理管理 23. 从农业技术考察从农业技术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综合性,多样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和( ) ( )A. 适用性适用性B. B. 经济性经济性C. 持续性持续性D. D. 季节性季节性24.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是() A. 农产品产量与活劳动时间的比值农产品产量与活劳动时间的比值 B. B. 活劳动时间与农产品产量的比值活劳动时间与农产品产量的比值 C. 生产成本与活劳动时间的比值生产成本与活劳动时间的比值 D. D. 活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活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的比值25. 土地生产率是(土地生产率是( )A. 产品量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产品量与土地面积的比值B. B. 土地面积与产品量的比值土地面积与产品量的比值C. 生产总成本与土地面积的比值生产总成本与土地面积的比值D. D. 土地面积与生产总成本的比值土地面积与生产总成本的比值26. 经济效果指标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内部报酬率和(经济效果指标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内部报酬率和( )A. 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率B. B. 农产品创汇率农产品创汇率C.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D. D.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 27. 生态效果指标包括土壤肥力指标、水土保持指标、生态环境污染程度指标和( )A. 土地生产率土地生产率B. B. 内部报酬率内部报酬率C.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D. D. 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率28. 社会效果指标包括农产品创汇率、人均农业劳动力供养非农业人口数量指标和( )A. 土地生产率土地生产率B. B.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C. 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率D. D.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29. 评价投资效益静态指标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评价投资效益静态指标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 ) ( )A. 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B. B. 外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C. 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D. D. 净现值净现值30. 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增加了产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及以及( ) ( )A. 劳动生产率上升劳动生产率上升B. B. 效益提高效益提高C. 劳动消耗持续下降劳动消耗持续下降D. D. 以上全部以上全部31. 从农业技术措施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生物技术措施、机械技术措施和从农业技术措施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生物技术措施、机械技术措施和( ) ( )A. 管理技术措施管理技术措施B. B. 信息技术措施信息技术措施C. 经济技术措施经济技术措施D. D. 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32. 农业的发展一是靠正确的政策,二是靠农业的发展一是靠正确的政策,二是靠( ) ( )A. 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B. B. 人们的努力人们的努力C. 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D. D. 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33. 农业企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企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 ) ( )A. 产值成本率产值成本率B. B. 商品率商品率C. 资金周转率资金周转率D. D. 农民收入农民收入34. 为使技术方案能顺利实施为使技术方案能顺利实施,,一般要做好一般要做好( ) ( )A. 实施程序实施程序B. B. 典型实验典型实验C. 检验和修正检验和修正D. D. 以上全部以上全部35. 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技术方案的选优和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技术方案的选优和( ) ( )A. 技术经济预测技术经济预测B. B. 市场预测市场预测C. 经济预测经济预测D. D.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36. 一般常用的数量分析法中一般常用的数量分析法中,,有比较分析法有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试算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和综合评分法和( ) ( )A.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B. B. 会计分析法会计分析法C. 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D. D.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37.求内部报酬率的基本方法是求内部报酬率的基本方法是( ) ( ) A. 试差法试差法 B. B. 盈亏法盈亏法C. 净现值法净现值法D. D. 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38. 边际平衡的原理是边际平衡的原理是( ) ( )A.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 B.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 D. 边际收益等于零边际收益等于零 39. “边际”的概念,是(“边际”的概念,是( )“因变量”的变化率。

3农技经理论

3农技经理论
第3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学习目的:理解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是农 业技术经济学应用的基础,掌握基本概念与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要求 学习要求:

把握几个基本概念 掌握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要点 ?学会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与指标体系设 计的基本要求
1
第3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013-5-21
12
第3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013-5-21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效益) 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 政策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及贯彻时,劳动消耗同取得的劳 动成果之间的价值量的比较。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由于所评价的内容、标准不同,可以 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 绝对技术经济效果,是指某一技术方案或某项技术措 施形成的投入产出间的比值或差额,可用来确定技术 方案或措施本身的经济效果。 相对技术经济效果,是指两种或多种可行技术方案之 间,或新技术方案与对照技术方案之间经济效果的相 对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选出最佳的技术方案或措 施,一般用相对技术经济效果来进行技术方案的选优。

要素替代

16
第3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013-5-21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与 指标体系

进行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涉及内容广泛, 重点包括:
确定评价原则 选择技术方案 选用分析方法 明确评价程序 资料采集与整理 建立指标体系

17
第3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013-5-21
第3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013-5-21
4
经济效益是获益性概念

经济效益,就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 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或者说是生产经营活 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较。计算公式与经济效果 相同,但要扣除成本以体现有益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农业技术经济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农业技术经济学》常考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

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他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

3.土地节约型技术迸步:在农业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中,技术进步相对使土地的份额减少了的技术进步类型。

4.农业技术推广: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I、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5.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变动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6.产品互助关系: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会使得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也增加,而用于两种产品的要素总投入量保持不变。

7.边际收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时所增加或减少的销售收入。

8.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他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

9∙土地生产率:反映土地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品量或价值量来表示。

10.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I1农业技术成果:指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杳、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12.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技成果消耗每元科研费用能为社会增加多少纯收益。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其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量经济学科。

第二章经济效果论◆经济效果: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资源:按服务能力,生产资源可分为贮藏的生产资源(种子)和流动性生产资源(土地,劳动)◆有用效果:人们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全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劳动消耗:产品生产过程总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如成本指标,它包括物质费用、人工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

◆劳动占用: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化劳动量,包括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种子,化肥等流动资产占用。

第四章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用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增加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作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平均产量: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生产弹性系数:是指产品数量变动率(Δy/y)与资源数量变动率(Δx/x)之间的比率,用EPC或者EP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EP=产品数量变动率/资源数量变动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边际平衡原理:在一项生产中,能取的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投入水平,不是得到最大总产品的水平,也不是能得到最大边际产量的水平,而是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能得到补偿水平,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稍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作等要素线、生产机会曲线、等资源曲线和转化曲线。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1


•选优的标准 •选优的一般内容 •方案的实施 •评价项目的程序模式
评价报告的 撰写
•技术方案的介绍 •运用相应指标评价方案 的技术经济效果 •结论与建议
评价项目的 选择
项目评价和 方案选优
评价项目的分类
指国家或政府部门下达的评价论证任务,一般都是重大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或亟待
指令性项目
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 指对农业研究、试验和推广项目的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可以作为有关部门进行奖励和 决策的依据。 指接受委托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引进、地区农业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经济分析 和论证。
评价报告的 撰写
•技术方案的介绍 •运用相应指标评价方案 的技术经济效果 •结论与建议
评价项目的 选择
项目评价和 方案选优
农 业 技 术 经 济 资 料 搜 集 计 划
明确搜集数据和文字资料的内容和范围 确定数据和资料搜集的来源 确定资料搜集的提供时间 规定资料搜集方法
•评价项目的分类 •评价项目选择的原则 •评价项目的正确选择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1节
•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
2节
•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程序
3节
•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4节
•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畜牧业 技术经济 效果评价
林业技 术经济效 果评价
包括林木培育、造 林工程树种结构、 用材林、防护林等 的技术经济分析
包括荒山、荒地、滩涂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农产品 商品基地建设、创汇农业、 扶贫项目、产业结构调整、 农林能源综合利用地区性 综合开发等的评价。

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原理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低级平衡向高级平衡发 展的。
资源配合的平衡是相对的。 一是每项资源在生产部门 和各个生产项目上的分配比例要保持相对的平衡;二 是每一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之间也要保持合适的比 例。
(5)农业生产要素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三、生产要素替代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有不少的生产要素是可以替代的,如劳力、 畜力可以被机械所替代等。
经济效益=f(效率,效果,效用) (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都反映了劳动消耗
与生产成果之间的数量关系;
(2)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目的都在于减少 消耗增加收益。
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 涵较广。使用经济效益时,着重点在于满足 需要这一前提下的盈利性,使用经济效果时, 往往着重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比值。
比较利益,就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单位 (或农户)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相对来 说比提供其他产品(或劳务)更为便宜合算的 特殊能力。根据比较利益概念,一个单位虽然 在某些产品上具有绝对的有利条件,但仍应集 中力量去生产或销售那些对它具有最大利益的 产品(或劳务)。
机会成本是指在技术经济方案评价选优中, 以未被选择方案所损失的利益为尺度,来评 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成本。
二者是同一范畴,处于不同层次。 经济效果着重效率。 经济效率=劳动成果/劳动量×100% 经济效益强调成果的效用。 经济效用就是经济活动中产出的劳动成果适
合社会需要的程度。 产品的效用和质量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
从广义上讲,经济效益是经济效率、经济效 果、经济效用的函数。
经济效益临界 =(所得-所费)或(产 出-投入)≥0…→最大
经济效益临界 =(所得÷所费)或(产 出÷投入)≥1…→最大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存在农业生产技术活动的地方,相应地总是有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为了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了生产的重要因素。

2.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3年后,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3.技术的含义与分类含义:狭义的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

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4.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

技术的对象是自然界,基本作用在于改造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状态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5.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促进了鉉济效益的提高技术进步促拚了经济结构的变化6.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 |技术经济学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科学系统性:农业技术和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到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大系统中去研究,考虑它们同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对其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数量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的应用科学比较性:比较是农业技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方法预测性:农业技术济学主要是对未来的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事先分析、计算、比较、评价和选优,所以,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项预测性的工作决策性: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科学决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选性: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多个方案比较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也就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户甲
农户乙
作物品种 面积
平均产量
总产量
面积
(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 (公顷)
平均产量 (千克/ 公顷)
总产量 (千克)
水稻
0.67
7500
75000
1.33
6750
135000
玉米
1.33
4500
90000
1.33
3750
75000
小麦
1.33
3000
60000
0.67
2700
27000
元素与元素的重要性之比为 bji 1/ bi j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2)层次单排序 (3)检验一致性,最后层次总排序。
指数 权重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0.46 0.04 0.25 0.25 0.2 0.4 0.4 0.06 0.29 0.65
(三) 规范化 评价阶段
(二) 自发式 管理评价阶段
(一) 自由评价阶段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现状
(一)国外关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二)国内关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生产函数法
指标分析法
生产率、物质消耗、品种质量、人员素质等
有机稻鸭萍共作 1.15 0.77 1 1.18 1.2 1.33 1.12 1.2 1.56 2.13 制
常规耕作制
1 111 111111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3.确定指标权重 (1)建立判断矩阵。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重要性 标度
1 3 5 7 9 2,4,6,8
倒数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1
1
1
1
1
1
1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4.计算三种方案的综合评分(P67) 计算有机水稻单作制、有机稻鸭萍共作制、水稻常规
耕作制三种模式的加权平均得分,分别为1.23、1.61、1。 表明有机稻鸭萍共作高 幻灯片 13)
产值 (元)
总产值 (元)
①单季稻—绿肥
②单季稻—青菜—青 菜
③单季稻—冬闲
1100 5000
2200 5000
950 1000 900
1615 1700
3815 6700
1530 1530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2.分组比较法的应用 (1)按数量标志分组
饲养规模 (头)
10以下
2009年奶牛养殖户不同规模经济效果对比分析表
26.99
500以上
6344.6
19348.8 15772.2
3576.6
22.68
19348.814736.6 =4612.2
15772.211089.2 =4683
4612.2-4683 =-70.8= 3576.6-3647.4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2)按质量标志分组
两农户粮食产量比较表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经济效果评价
社会效果评价
生态效果评价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程序
前期准备
逻辑分析
评价设计
社会效果指标 案卷研究
访谈法 座谈会 问卷调查
实验法
经济效果指标 实施方案
实施评价
形成评价报告
生态效果指标
对比分析 因素分析
综合评分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设计流程图
评价任务分解
(1)评价任务分解 (2)案卷分析 (3)确定利益相关者 (4)完成基础信息表
开发评价指标体系
(1)开发指标体系 (2)明确证据及来源 (3)选择证据收集方 法 (4)形成评价框架
完成评价实施方案
(四)评价报告的撰写(看书P42)
水稻三种不同耕作制方式的经济效果评价 为了比较不同耕作方式经济效果的差别,在某农村选
择了三块面积各为0.33公顷的土地进行了试验,总面 积为1公顷,总产值为16791元。 1.水稻三种耕作制度介绍 2.水稻三种耕作制度的技术经济效果比较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化肥(千克/公顷)
0
自然资料消耗
农药(千克/公顷)
0
有机 稻鸭萍共作制
40 4200
0 0
常规耕作 制
25 6975 1125
75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经济效果指标 1 2 社会效果指标 3 生态环境效果指标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 (一)经济效果指标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水稻不同耕作制单位面积经济效果情况比较表
指标
经济效 果
投入成本(元/公顷) 产值(元/公顷) 经济产投比 净产值(元/公顷)
成本产出率(%)
净产出率
劳工投入成本(元/公顷)
劳动生产效果(%) 净产出率
有机
单作制 稻鸭共作制
3150
4500
17940
19320
5.70
农民人均纯收入 ② 农产品商品率
21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三)生态效果指标
生态效果指标
资 源 利 用 率
陆 地 绿 色 植 物 覆 盖 率
森 林 覆 盖 率
土 地 复 垦 率
草 场 载 畜 量 指 数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程 度
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变 化 量
中 低 产 田 改 造 程 度
旱 涝 ( 病 虫 ) 灾 害 率
1.土地生产率指标
(1)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值
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或产


产量或产值 土地面积
(2)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
农产品产值-消耗生产 土地面积
资料价值
(3)土地盈利率指标
单位土地面积盈利额

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 土地面积
2.劳动生产率指标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产品产量或产产 活劳动消耗量
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投入 指标
产出
土地
劳动
占消 用耗
资金
占用
消耗
固定资 金
流动资 金
劳动报酬
生产资料
总产品或总产值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C V M
净产品或净产值 V M
剩余产品或利润
M
土地净产率 土地盈利率
劳动净产率 劳动盈利率
资金生产率 资金净产率 资金盈利率
成本产值率 成本净产率 成本利润率
就业贡献率
B7
成本投入
B8
经济效果
产值
B9
效益
B10
小计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2.指标评分
水稻不同生产模式生态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指标值
指数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有机水稻单作制 1.12 1.23 1.05 1.18 1.2 1.32 1.14 0.79 1.34 1.28
3423 4336.5 5628 7020
1056.6 1018.05 978.15 964.35
(1)设计访谈、座谈 会问题清单、调查问 卷 (2)实施时间安排 (3)形成评价实施方 案
与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三)实施评价
实施评价
评价证据及其来源 概念
收集方法
来源
案卷研究 访谈法 座谈会 问卷调查 实验法
整理 原始资料的审核 原始资料的分类 原始资料的分组
土壤容重 克/厘米
有机质含 量
克/千克
水稻单作制
8
8.2
5
4.3
1.34
16.4
稻鸭萍共作制 3
0.3
4
0.6
1.32
16.6
常规耕作制
5
0.2
4
0.4
1.37
13.2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内容与程序
(3)社会效果评价
水稻不同耕作制社会效果比较表
指标
单作制
农民受益率(%)
35
土地生产力 亩产水稻(千克/公顷) 3900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的概念
效果比较
规模比较
比较分析法
结构比较
水平比较
速度比较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指标评价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1.平行比较法的应用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技术经济效果比较表
种植模式
蔬菜
水稻
产量 (千克/公顷)
产值 (元)
产量 (千克/公顷)
指数 有机水稻单作制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1.12 1.23 1.05 1.18 1.2 1.32 1.14 0.79 1.34 1.28
有机稻鸭萍共作制 1.15 0.77 1 1.18 1.2 1.33 1.12 1.2 1.56 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