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农业经济学》单选题及答案

XX年自学考试《农业经济学》单项选择题及答案自考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下面了xx年自学考试《农业经济学》单项选择题及答案,欢送大家测试!1、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时机的增长率,这是可能的和合理的。
”这一观点于( B )A、刘易斯模型;B、托达罗模型;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本钱收益理论2、施莫克勒用于说明其市场需求诱导技术进步理论的是( C )A、技术进步源于人的创造力不受限制地迸发。
B、美国人力稀缺,所以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展很快,用以替代劳动力。
日本人多地少,所以农用(生物)化学技术(化肥、农药、良种)开展很快,用以替代土地。
C、技术创造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D、B和C3、屠能在《孤立国》中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认为,农业应以城市为中心,做如下分布( D )A、第1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给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第2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第3圈: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家具。
第4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缺乏问题。
第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给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第6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局部运往城市。
B、第1圈: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畜产品。
第2圈:自由农作圈,重要生产向城市供给的体积大、重量大、易腐烂、不适宜长途运输蔬菜、水果、牛奶等,实行高度集约经营。
第3圈:轮作农业圈:生产谷物和豆类,轮作以解决肥料缺乏问题。
第4圈:放牧草场圈:纯牧区,粗放经营,主要畜产品自给,少局部运往城市。
第5圈: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低投入,供给城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15套.doc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卷题号二三四得分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报酬递减规律2.指标体系3.比较分析法4.经济效果5.净产值6.生产函数1.相互替代的两资源,其最小成本组合点是()。
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单选题)A.等资源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B.等资源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C.等产量线与等资源线相切的切点D.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2.农业技术要素组合原理内容包括()oA.农业技术要素整体论、平衡论与替代论B.农业技术要素平衡论C.报酬变动原理D.边际平衡原理3.影响等成本线的因索是()。
A.两资源的边际替代率B.产量C.产品价格D.资源的价格4.生产弹性系数等于0.9,说明()。
A.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可变资源的增加幅度B.可变资源增加1%,产量增加0.9%C.可变资源增加0.9%,产量增加1%D.产量增加90%5.一定量的限制要素应该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方法Z—是:利用边际产量最大法进行要素分配。
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A.边际产出递减B.边际产出递增C.边际产出为负D.边际产出为零6.相关系数的平方(R2)称为可决系数,比如2=0.92,表明():A.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的9. 2%B.回归方程可解释变量变化的92%C.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极显著D・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变化的92%7.用C・D生产函数测定技术进步时,其函数Y = W屮的5被称为()。
A.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B.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C.技术进步率D.综合要素生产率三.问答题(34分)1.试述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6分)2.应用线性规划解决经济问题时应满足的基本假设?(6分)3.简述MPP与TPP、MPP与APP的关系?(6分)4.生产函数模型估计之后,如何检验其模型的有效性?(6分)5.农业技术要素平衡的特点及途径是什么?(10分)四.计算题(28分)1.已知两种资源的投入与某产品产出的生产函数为2 2),=20坷+10无2+0・5坷七-兀「-2无2, 乂设产品的价格及两资源的价格分别为'元/公斤、卩可='2元/公斤、久2 =2.4元/公斤,固定费用为尸二100元,试求:(1)获得最大纯收益时的两资源投入量;(2)假定变动成本限制在“二几円+几2无2 "0元的情况下,求获得最大纯收益吋的两资源投入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选择题含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选择题(含答案)单选1.生产函数反映的与实际存在的总有一些差异,为缩小这种差异一般采用(B)A、因素分析法B、最小二乘法C、相关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2.生产可能性曲线与(A)相切的点所决定的产量是最佳的产量组合水平。
A、等收益线B、等成本线C、等产量线D、无差异曲线3.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产量增加,不仅不会引起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称为(C )βA、互竞关系B、互补关系U互助关系D、平衡关系4.生产要素替代原理实际上就是两种资源投入进行配合的基本原理,即是资源的边际替换率等于其价格反比的负值时成本最低,下列哪个公式能很好地反映这一原理(B)。
A、DXPx=DYPyB、DX1P1=-DX2P2C、MR=MCD、以上均有误5.通过机械技术采用实现的技术进步类型,一般称为(B)。
A、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C、资金节约型技术D、中性技术进步6.据报道,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园区开设了农林卫视,以向全国普及现代农业科技信息,这属于哪种形式的技术创新(D)βA、工艺创新B、产品创新&模仿创新D、服务创新7.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A)。
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多元属性D、中介属性8.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e0.8tx10.5x20.7,则资源×2的产出弹性值为(C)βA、0.2B、0.5C、0.7D、1.29.一定的资源投入水平下生产品Y1和Y2,当产品组合方案点由Y1=20,Y2=25变为:Y1=25,Y2=20 时,那么在两点之间产品Y2代替产品Y1的平均边际率为(C)βA、-3/2B、-2/3C-1D、-210.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D )。
A、科学决策率B、农民得益率C、优质产品率D、技术成果转化率11.人们在运用技术来改变和控制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技术根本的内在要素是科学知识,这是(B)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12.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D)。
农业技术经济学习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习题集一、根据下表所列资料,运用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等农业技术经济学指标,分析其技术经济效果,并指出哪种品种技术经济效果最好。
(要求在同类的两个品种之间比较)二、某地区制定了三种轮作方案,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亩产值、每亩用工量、每百元产值生产费用和对生态平衡影响程度等四项,根据历史资料,亩产值最高达260,最低达160元,每亩用工量最高65工日,最低40工日;每百元产值最高50元,最差25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共分五级,最好为1级,最差为5级。
这一地区劳动力比较多,资金十分缺乏,生态平衡已受到很大的破坏,并迫切要求尽快提高产量水平。
故劳动力、资金、亩产值、生态平衡四个因素的权重分别为1∶3∶3∶3。
试用综合评分法选择最优方案。
三、投资兴建一纸厂,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选定的评价项目的年利润额、投资额、产品质量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四个指标。
数据如下表(单位:万元),四个评价项目在方案中的重要性不同,经有关人员集体研究确定如下:对于造纸业来说,环境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权重定为0.35;其次,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权重定为0.30;利润额和投资额的权重分别定为0.25和0.10。
参考同行业的资料和经验,年利润额最高达120万元,最低为80万元,平均水平为100万元;投资额最高为90万元,最低为56万元,平均水平为70万元;产品质量和评分标准:方案实施后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者为5分,有所提高者为4分,保持平均水平为3分,有所下降为2分,有明显下降为1分;对环境污染的分级评分:有明显控制者为2分,有所控制者为4分,保持一般水平为3分,有所污染为2分,有明显污染为1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1、情况和数据资料:某农业现代化试点农场,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的数据资料如下:B :计算并分析耕地面积扩大,单产提高,劳动节约三个因素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比重?C :最后作一 综合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学(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既有复杂的技术活动又有复杂的经济关系。
(统一体)2、技术与经济是相互筹建、相互制约的:技术是经济的前提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
3、经济处于支配地位,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二.技术经济学三要素?(1)技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①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③劳动节约和经济分析;(3)计量:运用数学原理、计算技术对技术经济原题或某一事物的计量(有确定性,但不一定有正确性)三.木桶效应原理?只由长短不同的木板围成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征?1、重视预测性,讲求稳定可靠的研究效果(经济效果)。
2、经济实效性,讲求全面提高经济技术效果。
3、计量精确性,讲求最佳经济效果。
(定性分析与定性分析)4、评价及时性,讲求现实的经济效果。
5、学科综合性,讲求整体的社会效果。
五.农业生产资源的主要性质?1、可控性与不可控性:(1)可控:人力资源、物质资源;(2)不可控:自然资源(阳光、雨水等)2、资源的积储性和流动性(饲料→畜产品)3、互补性、附带性(相互配合,并存在一定比例)4、资源的再生性、相对性:(土壤的养分是可再生的,并且是相对的)掠夺式经营→再生性消失。
六.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原则?1、总体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2、具体原则:(1)要科学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2)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复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3)要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4)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目标;(4)应保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简便。
七.经济效果临界分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指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
(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时才能真正获得收益)八.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1、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
2021年广东省自学考试06270技术经济学试卷答案

2021年广东省自学考试06270技术经济学试卷答案____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 6270)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经济和【 B 】A.农业B.计量C.科学D.数据2.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 C 】A.国际和国家水平B.企业、事业单位水平C.部门、地区水平D.农户水平3.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资源报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C 】A.一直递增B.先递减后递增C.先递增后递减D.一直递减4.在下列资源中,属于流失性资源的是【 B 】A.饲料B.劳动力C.化肥D.种子5.某种资源投入增加,产品产量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这称为【 B 】A.资源报酬递减B.资源报酬递增C.资源报酬固定D.资源报酬平衡6.为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 D 】A.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B.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C.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耗费量7.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10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可获得产值25万元,则资金占用产值率为【 B 】 A.200% B.166.7% C.55%D.1.66%8.选择课题项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 C 】 A.完成时间较长 B.完成时间较短 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完成时间无限制9.具有预测性和严密科学性特点的一般分析法是【 B 】A.综合评分法B.试算分析法C.连环替代法D.比较分析法10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Y1=18,Y2=24,变为Y1=22,Y2=20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F2代替F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A 】A.-1B.-2C.-3D.-4.511.当MPP=4,APP=8,则EP等于【 C 】A.2B.1.5C.0.5D.0.2512.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 D 】A.固定比例报酬B.规模经济C.比例经济D.比例不经济2213.已知生产函数为y=9_1-2_1+8_2-_2,当_1=1,_2=2时,资源_2替代资源_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D 】 A、固定比例报酬 B.规模经济 C.比例经济 D.比例不经济14.一般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与农业技术商品价格转让次数呈【 A 】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无相关关系D.无法确定15.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 A 】A.专利是公开的,技术诀窍是秘密的B.专利为非知识产权,技术诀窍是知识产权C.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D.专利和技术诀窍都受法律保护16.某技术员发现,每小时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是10单元,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5,则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A 】A.2B.5C.10D.5017.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増纯效益为6600万元,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50万元,推广费20万元,新增生产费用3500万元,则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 】 A.185% B.156%C.150%D.89%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广东省2020年1月自学考试06270技术经济学试题

广东省202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课程代码:0627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经济、计量和_____()A.社会B.农业C.科学D.技术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A.国际和国家水平B.部门、地区水平C.企业、事业单位水平D.农业和农户水平3.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A.上凸B.上凹C.下凸D.下凹4.在下列资源中,属于互代性资源的是()A.拖拉机和耕牛B.农机具和人C.化肥和耕地D.农药和种子5.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客观事实是()A.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增B.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C.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固定D.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平衡6.为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A.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耗费量B.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C.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D.劳动成果量增加的同时,劳动耗费量增加大于劳动成果的增加7.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为10万元,流动资金为20万元,可获得产值为30万元,则流动资金占用产值率为()A.50% B.150%C.200% D.300%8.课题项目确定后,要根据研究的任务()A.拟定研究提纲B.明确资料来源C.拟定研究方法D.明确技术路线9.解决多方案、多指标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评价择优的一种方法是()A.比较分析法B.试算分析法C.连环代替法D.综合评分法10.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Y1=20,Y2=22,变为Y1=28,Y2=17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Y2代替Y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A.-2 B.-1.6C.-0.63 D.5.511.当MPP=10,APP=4,则E p值等于()A.0.4 B.1.5C.2.5 D.412.小于1阶的齐次函数,具有()A.固定比例报酬B.递增的比例报酬C.递减的比例报酬D.比例经济13.已知生产函数为y=l8x1-x12+14x2-x22,当x1=5,x2=4时,资源x2替代资源x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A.-0.25 B.-0.75C.-1.33 D.-1.6314.一般来说,农业技术商品预期转让次数与技术商品价格成()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正相关关系D.线性关系15.下列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A.专利名称是公开的,技术诀窍也是公开的B.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C.专利有一定保护期限,技术诀窍不存在保护期限D.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是知识产权16.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产量增加,另一种产品产量不受影响,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是()A.互竞关系B.互助关系C.互补关系. D.互替关系17.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增纯效益为800万元,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350万元,推广费200万元,新增生产费用250万元,推广单位在新增收益中应占份额为0.3,则推广费用新增收益率为()A.68.5% B.96%C.100% D.120%18.我国农业技术政策管理发展趋势是()A.文件B.计划C.法律D.措施19.适宜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国家是()A.美国B.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韩国 2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 =0.7K0.5L 0.3,其中K 、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则函数式中0.3表示是() A .资本的产出弹性B .资本和劳动力的转换系数C .劳动的产出弹性D .资本对劳动力的边际替代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农业技术经济学试题A

函授_2017_级 第四学期 农业技术经济学 试题
第 1 页 共 1 页 成 绩 统 计 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农业技术经济学
2. 农业技术效果
3. 定量分析
4.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 因素分析法
6. 内部报酬收益率
7. 边际产量
8. 农业技术装备
9. 规模经济
10. 农业资源报酬递减规律
二、问答题(每题6分,共60分)
1.简述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程序及原则。
2.简述综合评分法的缺陷。
3.简述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应用原则。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5.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
6.如何理解土地生产主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及资金生产率指标的主从关系?
7.简述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因素。
8.简述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资料收集的一般要求及涵义。
9.简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
10.简述农业技术装备技术经济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10分)
结合你所从事专业的特点与你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试述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及政府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0627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多元属性D、中介属性2、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A)A、上凸状的B、下凹状的C、直线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正确的有( B)P33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1 亏)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1 平)C、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1D、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4、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D )A、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方面的资料B、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C、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D、劳动消耗、劳动成果、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5、选择课题顶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C)A、完成时间较长B、完成时间较短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D、完成时间不定6、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300万元,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75万元,则建设投资的回收期为( B )A、7年B、4年C、3.5年D、2年7、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之比,称为( B )A、投资年利润率B、投资总收益率C、成本利润率D、资金占用净产出率8、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描述正确的有( A )A、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B、先替换质量指标,再替换数量指标C、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重要参考)D、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随排顺变)9、比较分析法要遵循的原则是( C )A、可量化原则B、类似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1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9x2-4x,当资源投入2单位时,平均产量为( A )A、14B、20C、26D、3411、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不仅不会引起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称为( C )A 、互竞关系B 、互补关系C 、互助关系D 、平衡关系12、一定的资源投入水平下生产品Y 1 和Y 2 ,当产品组合方案点由Y 1=20,Y 2=25变为:Y 1=25,Y 2=20时,那么在两点之间产品Y 2代替产品Y 1的平均边际率为( C )A 、23-B 、32-、 C 、-1 D 、-213、为排除各验点天气的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 βW (a +bx -cx 2),β为常数,ω为随机变量,若ω<0,则表示的天气条件为( C )A 、正常天气B 、好于正常天气C 、差于正常天气D 、无法判断14、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e 0.8t x 10.5x 20.7,则资源x 2的产出弹性值为( C )A 、0.2B 、0.5C 、0.7D 、1.215、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0.4%,这种情况为( D )A 、固定比例报酬B 、比例经济C 、规模经济D 、比例不经济16、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需求决定)B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C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者D 、农业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17、当农业技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 ︱=2时,则提高技术商品价格对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影响为( A )(弹性越大,提价对销量影响越大)A 、起负作用B 、起积极作用C 、无影响D 、无法判断18、已知某一科研究成果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140万元,科研费用为40万元,若科研单位应计经济收益份额为0.35,则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B )A 、113.7%B 、122.5%C 、128.4%D 、145.5%19、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D )A 、科学决策率(ABC 为农策的目标评价指标 )B 、农民得益率C 、优质产品率D 、技术成果转化率20、通过机械技术采用实现的技术进步类型,一般称为( B )A 、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B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C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D 、中性技术进步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特征的有( ABCD )A 、综合性B 、系统性C 、比较性D 、预测性E 、非预测性22、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BCD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B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C 、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D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E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23、关于追加投资回收期指标描述正确的有 (ACDE )A 、又称补充投资回收期B 、是一个绝对的投资效果衡量指标C 、是一个只能用以衡量相对投资效果的指标D 、不能指出投资方案优劣程度的绝对数E 、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24、下列各式中,关于边际衡量原理表述正确的有( AD )A 、P Y ·MPP =P XB 、△Y ·P x = △X ·P yC 、MPP =x yP P D 、P y ·x y ∆∆=P x E 、P y ·P x =△Y ·△X25、下列国家中,宜采取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有( BDE )A 、日本B 、美国C 、中国D 、加拿大E 、澳大利亚三、判断题26、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
( 错,改为“技术活动” )27、资源报酬递增形态是指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不断增加时,产出同比例地增加。
( 错,改为“资源固定报酬 ” )28、总量指标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错,改为“平均数指标 ” )29、基建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
( 正确 )30、成本利润率反映了资金消耗创造新价值的经济效果。
( 错,改为“成本净产出率” )31、试算分析法属方案实施后的总结性比较。
(错,改为“比较分析法” )32、产品平均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 正确 )33、效益分成定价法是基于农业技术供方的立场。
(错,改为“需求弹性定价法” )34、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错,改为“法律”)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5、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6、规模经济:指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研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
38、农业技术政策:指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求为目的,所制订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则和行为准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9、简述农业生产函数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答:(1)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2)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3)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
40、简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产业化项目的局限;(2)技术可控性;(3)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4)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相对较弱。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三个农业技术政策待选方案,其资源消耗和社会结果如下表,请用绝对经济效益指标和相对20.14048C R 11== 17.16070C R 22== 27.14861C R 33== 三个方案的绝对经济效益均大于1,其中方案3的绝对经济效益最大,但是否是最佳方案还要进行相对经济效益分析。
三个方案的相对经济效益如下:E 12=1.140604870C C R R 1221=--=-- E 23=75.048606170C C R R 3232=--=--E 13=63.140484861C C R R 1313=--=-- 因为E 12>1,且C 2>C 1,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E 23<1,且C 2>C 3,所以方案3优于方案2;E 13>1,且C 3>C 1,所以方案3优于方案1;所以,方案3无论在绝对经济效益上,还是相对经济效益上都是最佳方案。
42、某农户有磷肥120单位投入到地力不同的两块地生产小麦,两块地的生产函数分别为:Y A =120+4X A -X A 2;YB =140+X B -2X B 2 ;试问如何分配有限的120单位磷肥可获得最大利润?P 124解:根据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的边际产量相等法可得:(如何在同一种产品不同生产条件下分配资源,达到最大收益)!解方程组得即将化肥80.5单位投入A 地块,39.5单位投入B 地块可获得最大盈利。
43、某地区在过去10年内,小麦的平均年产值增长速度为8%,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2%,三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0.2和0.12。
试计算:(1) 该地区小麦的年技术进步速度。
(2) 技术进步在该地区小麦产值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解:(1)该地区小麦的年技术进步速度为:δ=y -αK -β·L -y ·C=8%-0.6×5%-0.2×4%-0.12×2%=3.96%(2)技术进步在该地区小麦产值(中的)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E =%=%%=5.49896.3Y X A =80.5 X B =39.5 AA4-2X A =1-4X B X A +X B =120AA 即:MPP A =MPP B X A +X B =120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