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_李翀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

文章编号:1672-3031(2012)02-0086-06收稿日期:2011-10-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C06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081);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200701029,200801023)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
E-mail :xxliqian522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0卷第2期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李倩1,李翀2,骆辉煌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100038)摘要: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温的变化对鱼类各个生活周期,特别是繁殖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成后,下泄的低温水会造成下游天然河道水温的变化。
位于金沙江梯级电站下游1.8km 处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达氏鲟、白鲟、胭脂鱼、岩原鲤、圆口铜鱼等68种珍稀特有鱼类。
本文在生物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根据屏山站多年水温观测记录,采用生态水文学中的变化范围法(RVA 方法),推算了各月的适宜生态水温目标,并用有文献记录的17种保护区鱼类的产卵期适宜水温范围进行可靠性检验,最终确定了保护区生态水温目标。
关键词:生态水温目标;鱼类保护区;RVA 方法;长江上游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1],它通过影响新陈代谢的速率,对鱼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影响。
每种鱼都有各自的生长适温,在适温范围内,消化速率、摄食率和耗氧量等因素往往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摄食、呼吸等鱼类生命活动[2],繁殖期和鱼类的早期发育阶段(包括卵、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3])对水温的变化尤其敏感。
Jensen [4]通过对温度与大马哈鱼体重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在饵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大约为15℃;易伯鲁等[5]认为,当水温超过18℃后,江水上涨,四大家鱼就会产卵;郭永灿[6]认为在适宜条件下鱼类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水温的增高而加快。
生态水文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第16卷第3期2001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 H SCIENCESV ol.16 N o.3Jun.,2001文章编号:1001-8166(2001)03-0314-10生态水文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王根绪1,2,钱 鞠1,2,程国栋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生态水文科学研究是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区域水文科学研究的交叉领域,其核心内容是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与水的相互关系机理,探索各种植被的生态水文作用过程。
近年来,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模拟和专门模型研制日益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同时,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十分注重尺度效应,把在一定尺度上获得的水文与生态原理或模型向其它不同尺度转换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山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最为重要的研究场所,开展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生态过程的梯度效应及其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生态水文学研究最具活力的方向,其中建立包含区域气候变化因素的多元生态过程动态模拟模型,并使该模型具有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地貌和生态带的广泛适应性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 键 词:生态水文学;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生态水文模型中图分类号:Q14;P343 文献标识码:A1 关于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水文学和生态学两方面问题都涉及的科学。
80年代初期以来,水文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陆地景观中水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
例如,过去水文学家在使用曼宁(Manning)一般水流方程时把河道中的植被往往仅做为特殊和粗糙系数来考虑。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水文学家关注水流速度如何影响河道内植被的生长以及河流状态与滨水植物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1,2]。
河流生物栖息地的生态水文学研究

河流生物栖息地的生态水文学研究陈凯麒;陶洁【摘要】River habitats were classified from three angles of research objects, spatial scales and ecological groups. Four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hydrological features were discussed.The affection on river biology of hydr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flow, velocity, water level/water dep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quality was summed up.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d hydrological-hydraulic indicators and suit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for river habitat 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从研究对象、空间尺度和生态群体3个角度对河流生物栖息地进行分类,阐述了生态指标与水文要素间主要存在的4种关系,总结流量、流速、水位/水深、水温、水质等水流要素对河流生物的影响,归纳了目前表征河流生物栖息地的水文水力学指标和适宜性评估方法,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52-56,75)【关键词】河流生物栖息地;生态水文学;生态群体;生态指标;水文要素;水文情势;水文水力学【作者】陈凯麒;陶洁【作者单位】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4;X143河流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为众多物种提供生存繁衍的条件,维系着生物的食物链及能量流过程。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广西桂林人主要从事河川及流域环境研究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李水环境研究所北京摘要河流生态水文学作为其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简要回顾了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修复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河流生态水文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河流生态水文学河流生态修复河流水文情势生态效应研究背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随着由于水文循环具有联系地球系统地圈生物圈年在国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边缘学科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的水资源持续管理范式但是基于水文循环的生态水文学研究大多以植物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强调植物在河流也为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与服务功能下降已被公认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河流生态水文学概念及内涵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个以及河流水文过程或水文情势变化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的问题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个方面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方面不同的水文特征对应小流量过程则影响着河流生物量的补充性成熟的家鱼就无法完成产卵由于河流生态系统和水文特征的紧密联系这些水文特征沉淀从而实现河流生态系统发展调控生态水文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在了解水文与生态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研究方向与进展河流生态水文学重点研究方向有河流生态学理论年代河流连续体概念等提出的理论自然水流范式自然水流用认为这些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模型河流水文情势生态效应评价方法水流情势决定并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方面等高流量还影响着河流生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即自然水文周期评价方法的研究从开始的等估生态水文变化过程的指标共有月流量指澳大利亚等分为表表征河流生态水文特征各方法特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生态相关性适用条件优点局限性以最枯连续流量来代表河流生态需水量任何河流迅速数据容易获取没有考虑高流量常常低估了河流的生态需水量单一指标湿周法认为生物与河道湿周有直接联系建立湿周和流量的关系河道地形稳定形河道数据测量简单容易操作没有考虑季节性的变化生物种群与河流流量有直接关系目前主要应用于人类影响较小的河流可直接反映生物种群的变化需要大量生物数据不易操作而且只针对一种物种河道流量增量法生境和生态系统之间有直接联系建立流量和生境的关系分析河流中鱼类等脊椎动物生物依据充分能反映生物的变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易操作综合指标澳大利亚的整体研究法天然流量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关系任何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管理规划相结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长生态水文指标体系澳大利亚等建立的方法水文特征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关系任何河流计算简单易于操作主要是定性的认识目前缺乏定量数据支撑资料来源河流生态流量河流的生态流量是指实现河流生态目标需求的河流水文过程及其流量国外河流生态流量的理论研究始于世纪世纪年代初通过水文学在河流生态流量确定方法中所占比例最大共有种计算方法主要集中在前方法是查表法的代表用特纳塔方法估计不同流量下的环境质量是以实际特纳塔方法是非现场测定类型的标准设定方法具有宏观的定性指导意义基于的变动该法采用个生态水文指个指标划归为流量大小幅各指标特征值围作为判断其是否落在生态目标区间化尽量落在生态目标区间这样每个水文指标在河流作为自然河流通过建立的方法旱年份逐月冲洗流量法生态需水量公式可表示为另外专家组河流生态修复过度的河流开发导致生物多样性下河流生态修复是一在这种状态下河流系统具有可持续特征围绕水利水电工程的提出的各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结合河流和工程等结束语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促进人与水的和谐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尽管如此河流生态水文学在理论体系和在实践应用方面参考文献赵文智王根绪北京黄奕龙傅伯杰陈利顶陈敏建丰华丽王立群等王根绪刘桂民常娟廖学诚生态与水文结合彭静李徐天宝董哲仁水利学报徐天宝北京宋兰兰陆桂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桑连海陈西庆黄薇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李廖文根 ? 赵进勇董哲仁孙东亚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研究进展科技导报责任编辑韩昆。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信息化分析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信息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后提出了信息化解决对策,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智能水利设备等方面的措施。
最后展望了信息化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中的未来前景,强调信息化对提升管理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信息化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未来,水文与水资源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以应对水资源日益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水文, 水资源, 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 管理, 问题, 挑战, 解决对策, 前景展望, 重要性, 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信息化分析引言水文与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水文与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灾害等现状,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成为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当前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信息化解决对策的探讨,并展望信息化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中的前景。
通过对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对策信息化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当前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水文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用水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枯水期和丰水期交替性加剧。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评估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评估连玉喜;黄耿;Ma(l)gorzata Godlewska;李翀;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2015(039)005【摘要】为了掌握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2013年5月和11月运用Simrad EY60型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在香溪河进行了水声学探测,辅以常规渔获物分析方法.渔获物调查共发现鱼类7科41种,其中似鳊、贝氏餐、餐、银(约)和蛇(约)等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香溪河春季鱼类密度显著高于秋季,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2013年5月和11月探测的鱼类密度分别为53.4和15.4 ind./1000 m3.鱼类资源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从高岚河至香溪河口鱼类密度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春季和秋季水声学探测的鱼类密度显示出相同的趋势,即表层>中层>底层.在运用鱼类生物操纵改善水质途径方面,建议通过壮大肉食性鱼类种群来控制小型鱼类资源量,同时通过增殖放流鲢、鳙以加强对浮游植物的滤食作用.【总页数】10页(P920-929)【作者】连玉喜;黄耿;Ma(l)gorzata Godlewska;李翀;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波兰科学院国际研究所生态水文学欧洲区研究中心,罗兹90364,波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北京100038;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北京100038;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4【相关文献】1.三峡库区香溪河鱼类资源水声学探测效果的昼夜差异研究 [J], 连玉喜;叶少文;黄耿;Ma(l)gorzata Godlewska;王静雅;刘家寿;李钟杰2.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J], 任玉芹;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李世健;王生;王珂3.基于回声探测法的密云水库鱼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评估 [J], 曲疆奇;张清靖;贾成霞;王增立;许赞焕;刘盼;杨慕4.水声学探测在江河鱼类资源评估中的技术分析 [J], 任玉芹;王珂;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5.基于水声学探测的洪潮江水库鱼类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J], 周磊;李育森;施军;韩耀全;匡天旭;吴伟军;雷建军;何安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工作措施研究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工作措施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研究。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对水文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调查水资源现状,并研究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探讨应对策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在我们将总结评述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现状、工作措施、应对策略、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评述、展望未来、研究成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环境恶化,导致水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供给压力日益增大,水资源管理亟待完善和提高效率。
开展对水文与水资源现状及工作措施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制定可行的工作措施,以调查和分析当前水文与水资源的状况,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探讨水资源现状及工作措施,可以促进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水文和水资源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对水文现状和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的目的也在于探讨应对策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为实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摘要:现阶段,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要重视结合实际,明确现如今水文水资源管理现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使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现状;措施;在水文与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投入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并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实践,以确保相关工作开展过程能够实现突破性发展,下面对其进行具体研究。
1 水文与水资源现状分析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情况愈发严重的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 地球水循环总体状况受到影响在整个地球的大循环系统之中,水资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动植物最为基础的需求之一,由此可见水系统在地球中的重要性。
一旦水文与水资源发生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气候系统等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都会遭到破坏,如工业生产、农业运作等,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水循环系统是一项综合性极高的循环系统,其包括的因素有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以及其他水资源系统,而每一个系统之间都会互相作用与联络。
一旦水循环系统遭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都会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将会带来巨大的问题。
1.2 水资源供求问题导致社会利益冲突正如前文中所提及,水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极强的资源,水资源的结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伴随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因素,我国部分地区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问题。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例如,在我国部分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其含水量较低、降水量较少,所以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并且由于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往往会进入恶性循环。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涨,我国部分山地区域在冬季积雪融化的速度不断提升,这对市政工程的水电运行、水库运行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 水文与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2.1 开发新技术实现节流开源在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利用趋于多元化,尤其是做好对身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水流范式[ 11] 认为未被干扰状况下的自然水流对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支持土著物种多样 性具有关键意义 。自然水流用 5 种水文因子表示 :水量 、频率 、时机 、延续时间和过程变化率 , 认为这些 因子的组合可以描述整个水文过程 。在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 , 可以把自然水流作为一种参照系统[ 9] 。
了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 并从河流生态学理论 、河流水 文情势生态效应评价方法 、河流生 态流量及 河流生态
修复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河流生态水文学领 域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河流生态水文学 ;河流生态修复 ;河道生态流量 ;河流 水文情势 ;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 :X143
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背景
3 研究方向与进展
河流生态水文学重点研究方向有 :河流生态学理论 、河流水文情势生态效应评价方法 、河流生态流 量及河流生态恢复等 。 3.1 河流生态学理论 20 世纪 80 、90 年代 , 是生态水文学理论发展的关键期 , 在河流生态学研究中 , 相 继提出了河流连续体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 , RCC)、串连非连续体概念(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 , SDC)、自然水流范式(Nature Flow Paradigm , NFP)等重要理论 , 为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此外 , 重要的河流生态学理论还有 :洪水脉冲理论(Flood Pulse Concept , FPC)、近岸保持力概念(Inshore Retentivity Concept , IRC)、河流生产力模型(Riverine Productivity Model , RPM)等 , 为生态水文学的发 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3.2 河流水文情势生态效应评价方法 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生物响应关系 , 可以认为是河流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 。水流情势决定并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方面 :河流的物质循环 、能量过程 、物理栖息 地状况和生物相互作用 。 Poff 等[ 11] 定量了水流情势的指标表征 , 即水流情势要素(components of flow regime)的 5 方面为 :幅度(magnitude)、频率(frequency)、历时(duration)、时间(timing)和水文条件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 通常认为 , 河流的中等流量主要影响着河道的泥沙输移 , 而河道的高 流量和低流量对河流是一种生存“瓶颈” , 决定了不同物种的胁迫阈值和生存机会 。 高流量还影响着河 流生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 , 因为高流量通过其与漫滩和高地的连通 , 大量地输送营养物质并塑造漫滩多 样化形态 , 维系河道并育食河岸生物 ;低流量则影响着河流生物量的补充 , 以及一些典型物种的生存 。 水流的时间和持续特征及其变化率 , 往往和生物的生命周期相关联 , 生物的产卵 、繁殖 、育肥 、生长 , 相应 于自然水流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变化 , 即自然水文周期[ 11 -12] 。
表 1 表征河流生态水文特征各方法特点
由于水文循环具有联系地球系统地圈 -生物圈 -大气圈的纽带作用 , 水文循环过程变化与其相关 的生态环境变化交叉的研究与社会需求 , 产生了新的学科生长点 , 即生态水文学 。1992 年在 Dublin 国 际水与环境大会上 , 生态水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 , 并定义为介于生态学与水文学之间的研究 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边缘学科[ 1 -2] , 其目标是在保持生物多样性 、保证水资源 的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 , 提供一个环境健康 、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的水资源持续管理范式[ 2 -3] 。
文章编号 :1672-3031(2009)02-0141-06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
李 , 廖文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 , 北京 100038)
摘要 :生态水文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 是生 态保护 的重要 理论基 础和技 术支撑 。 河 流生态 水文学 作为其
一个重要分支 , 在河流生态恢复中被寄予厚望 , 以协 调河流 开发与 河流生 态系统 保护之 间的矛盾 。 本文简 要回顾
水 , 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载体 , 是生命之源 、万物之宗 。 水作为最重要的生境要素之一 , 其水文 情势 、流动形态对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水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之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中 , 水利工程建设一直在防洪 、供水 、发电 、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 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着 科学的进步 , 以及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逐步显现 , 人类意识到 , 水利工程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 , 也改 变了水文情势 、水流形态 , 进而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模型 (Holistic Model of River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9] 是涵盖河 — 302 —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 李 廖文根
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整体模型 , 该模型由河流流态 -生态结构功能 4 维连续体模型 ;水文情势 -河流 生态过程耦合模型 ;地貌景观空间异质性 -生物群落多样性耦合模型等 3 种子模型构成 。
DO I :10.13244/j .cnki .j iwhr .2009.02.001
第 7 卷 第 2 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 年 6 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ol.7 No.2 June , 2009
2 河流生态水文学概念及内涵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 , 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 , 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 , 在生 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 。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水文 、生物 、地形 、水质和连通性 5 个
收日期 :2009-04-10 基金项目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29 、200801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5005) 作者简介 :李 (1971-), 男 , 广西桂林人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河川及流域环境研究 。 E-mail :Lichong @
— 301 —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 现状 李 廖文根
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 , 其中水文是主动的 、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河道中流动的水和岩土发生作用 ,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床地貌 。 水流与河床构成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 , 是生物生存的最基本的条 件[ 4] 。河流生态水文学主要研究河流中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水文学机制 , 它不仅研究各种水生 动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 而且研究河流水文水质变化与水生生物 , 例如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的关系 , 其内 涵主要是 :河流中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与影响问题 , 研究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对河流水文过程的作用 ; 以及河流水文过程或水文情势变化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的问题[ 5] 。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中 , 生态学家和水文学家们针对旱地 、湿地 、森林 、湖泊和河流 5 大生态系统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 但是 , 基于水文循环的生态水文学研究大多以植物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 强调植物在 水文和生物之间的关键作用 , 没有或很少提及动物区系在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地位 , 但是水文因子对动 物区系的分布 、组成 、种群结构等方面往往具有决定作用 。河流作为水文循环的重要一环 , 不仅为人类 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 也是各种水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空间 , 在为人类提供宝贵水资源的同时 , 河流也为 环境的调节和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今 , 由于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 , 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与服务功能下 降已被公认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 因此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在河流生态恢复中被寄予厚望 , 成为生 态水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
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3 个方面[ 6] : (1)找出并量化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了河流生态 系统的主要方面 :河流的物质循环 、能量过程 、物理栖息地状况和生物相互作用 。 不同的水文特征对应 不同的生态过程 , 河流的中高流量过程输移河道的泥沙 ;大洪水过程通过与河漫滩和高地的连通 , 大量 地输送营养物质并塑造漫滩多样化形态 , 维系河道并育食河岸生物 ;小流量过程则影响着河流生物量的 补充 , 以及一些典型物种的生存 。 水流的时刻 、历时和变动率 , 往往和生物的生命周期相关联 , 例如在长 江 , 涨水过程(洪水脉冲)是四大家鱼产卵的必要条件 , 如果在家鱼繁殖期间(每年的 5 —6 月份)没有一 定时间的持续涨水过程 , 性成熟的家鱼就无法完成产卵[ 7] 。 由于河流生态系统和水文特征的紧密联系 , 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 , 首要就是要找出与生态相关的 这些水文特征 , 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将其量化 , 从而为下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2)研究影响河流生态的水文机制 。 找出并量化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主要水文特征后 , 则需 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和水文特征的交互影响机制 , 即深层次研究水文特征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 。 例如水量交换有助于有机物的分解 , 增加藻类的歧异度及丰富度 ;降低流速后又有助于悬浮质 沉淀 , 悬浮质又可吸收污染物如重金属 、杀虫剂及酚类等 。 (3)发展调控生态水文特性的方法 。 量化了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主要水文特性 , 并理解了水 文特性与生态系统间的交互机制后 , 通过发展调控生态水文特性的方法和技术 , 从而实现河流生态系统 的保护和恢复 。 发展调控生态水文特性的方法和技术 , 涉及到物理 、化学 、生物等各种因素 。 在了解水 文与生态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 合理设定生态目标 , 根据河流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的河流管理规划 , 使河流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