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实验讲解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对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性以及环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常见的毒理学实验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的重要方法。
实验通常采用经口、经皮、吸入等途径给予受试物,观察受试动物在 24 小时至 14 天内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
通过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来衡量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强度。
急性毒性实验可以初步了解化学物质的毒性特征,为后续的慢性毒性实验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受试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受试物的给予剂量和方式。
同时,要密切观察受试动物的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及时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二、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长期低剂量暴露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实验周期通常为数月至数年,旨在观察受试动物在长期接触受试物后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免疫功能、致癌性等方面的变化。
慢性毒性实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为制定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慢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受试物的蓄积性、代谢途径、靶器官等因素。
实验过程中要定期对受试动物进行体检、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评估受试物对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影响。
三、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损伤作用。
常见的遗传毒性实验方法包括基因突变实验(如 Ames 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如微核试验)和 DNA 损伤修复实验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和致畸性风险。
Ames 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突变实验,通过检测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率来判断其致突变性。
微核试验则是通过观察细胞中的微核形成情况来评估染色体损伤程度。
毒理学实验报告

毒理学实验报告毒理学实验报告引言: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的科学。
毒理学实验是评估和研究毒物对生物体的毒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某种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估化学物质X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并研究其可能的致癌性。
实验设计:1. 急性毒性实验:将实验小鼠分为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X。
观察小鼠在给药后的行为、体重变化、死亡情况等指标,以评估化学物质X的急性毒性。
2. 慢性毒性实验:将实验小鼠分为长期接触组和对照组,长期给予化学物质X。
观察小鼠在长期接触后的行为、体重变化、器官病变等指标,以评估化学物质X的慢性毒性。
3. 致癌性实验:将实验小鼠分为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长期给予化学物质X。
观察小鼠在长期接触后的肿瘤发生情况,以评估化学物质X的致癌性。
实验结果: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在给药后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如食欲减退、运动能力下降等。
部分小鼠在给药后短时间内死亡。
低剂量组的小鼠则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体重增长速度较对照组较慢。
2.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长期接触化学物质X的小鼠在行为上出现明显的异常,如活动减少、毛发脱落等。
体重增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
解剖观察发现,部分小鼠出现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3. 致癌性实验结果显示,长期接触高剂量化学物质X的小鼠中出现了肿瘤的发生。
肿瘤种类包括肺癌、肝癌等。
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肿瘤的发生。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物质X对小鼠具有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高剂量给药会导致小鼠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低剂量给药会导致小鼠体重增长速度减慢。
2.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X会引起小鼠行为异常、体重减慢和器官病变。
这表明化学物质X对小鼠的慢性毒性较明显。
3. 长期接触高剂量化学物质X会增加小鼠发生肿瘤的风险,表明化学物质X可能具有致癌性。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X对小鼠具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1)染毒柜的容积以每只染毒小鼠每小时不少 于3L空气计,每只大鼠每小时不少于30L计。
(2)染毒浓度的计算:染毒浓度一般应采用实 际测定浓度。在染毒期间一般可测4~5次,求其 平均浓度。在无适当测试方法时。计算染毒浓度: C=(a×d/v) ×106
式中:C-- 染毒浓度(mg/m3) ;a-- 加入受试样品 的量(ml) d-- 化学品密度;v-- 染毒柜容积(L)
Company Logo
试验目的:
(1)检测化学品对实验动物的急性 吸入毒性作用和强度。
(2)为亚急(慢)性等吸入毒性试验提 供剂量选择的依据。
Company Logo
术语:
急性吸入毒性(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 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 损害效应。
Company Logo
动式染毒法
动式染毒是采用机械通风装置,连续不断地将含 有一定浓度受试样品的空气均匀不断地送入染毒 柜,空气交换量大约为12~15次/h,并排出等量 的染毒气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染毒浓度(对通过 染毒柜的流动气体应不间断地进行监测,并至少 记录 2 次)。一次吸入性染毒2h。当受试化合物 需要特殊要求时,应用其它的气流速率。染毒时, 染毒柜内应确保至少有19%的氧含量和均衡分配 的染毒气体。一般情况下,为确保染毒柜内空气 稳定,实验动物的体积不应超过染毒柜体积的 5%。且染毒柜内应维持微弱的负压,以防受试 样品泄露污染周围环境。同时,应注意防止受试 样品爆炸。
Company Logo
染毒方法:
(1)静式染毒法 (2)动式染毒法
Company Logo
第十一章 毒理学实验方法讲解

Company Logo
染毒方法:
(1)静式染毒法 (2)动式染毒法
Company Logo
静式染毒法
静式染毒是将实验动物放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 (染毒柜)内,加入一定量的受试样品,并使其 挥发,造成试验需要的受试样品浓度的空气,一 次吸入性染毒2h。
Company Logo
(3)剂量和分组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5个剂量组。若使用水、植 物油、凡士林、羊毛脂外的赋形剂,则需设赋形 剂对照组。豚鼠或大鼠每一剂量组(单性别)不 少于5只;家兔每一剂量组(单性别)不少于4只。
各剂量组间要有适当的组距,可按等比或等差级 设置剂量,以使各剂量组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 应和死亡率呈现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试验基本原则:
以经口灌胃法给予各试验组动物不同剂量 的受试样品,每组用一个剂量,染毒剂量 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染毒后观察动 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 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仍存活的 动物要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本方法主要 适用于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但也可用于非 啮齿类动物的研究。
(5)所用染毒浓度和动物分组,每组所用动物性别、数 量及体重范围;
(6)计算LC50的方法; (7)染毒后动物中毒表现及出现时间和恢复情况、死亡
时间、大体解剖所见;
(8)列表报告结果(建议的表格形式见附录1-D),计 算的LC50及其95%可信区间;
(9)结论。
Company Logo
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动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的基本原则、技术和要求。
本方法适用于评价化学品的急性毒性 作用。
Company Logo
药理毒理学实验

药理毒理学实验引言药理毒理学实验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药理毒理学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手段,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有害效应进行评估,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等内容。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效应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药理学实验通过对药物在体内及体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来评估药物的药理活性和安全性。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有害物质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学科。
毒理学实验通过对有害物质的毒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估,来判断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目的药理毒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以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和安全性。
通过药理毒理学实验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注册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实验设计实验动物的选择在药理毒理学实验中,通常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猪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使用目的、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和反应差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药理毒理学实验中,通常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接受药物处理,而对照组则不接受药物处理,用来评估药物处理后的效应。
实验参数的评估药理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评估参数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药效和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副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
药理毒理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前准备实验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对实验动物进行适应性饲养、制定实验方案等。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包括给动物投药、观察实验效果、收集数据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实验误差的发生。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药理毒理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
而毒理学实验技术则是研究这些有害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评估物质的毒性、确定安全剂量范围,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毒理学实验技术。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毒理学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其目的是测定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为 24 小时至 14 天)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
实验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和经皮急性毒性实验。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是将化学物质以特定的剂量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然后观察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
通过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物质的毒性强度。
LD50 越小,说明物质的毒性越强。
经皮急性毒性实验则是将化学物质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观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全身性毒性反应。
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化学物质的给予方式和剂量。
同时,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其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不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周期较长。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期通常为 90 天左右,而慢性毒性实验则可能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些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在长期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潜在危害,如对器官功能的影响、致癌性、致畸性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饮食、行为、血液生化指标等,并在实验结束时对动物进行解剖,检查各个器官的病理变化。
三、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作用,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 DNA 损伤等。
常见的遗传毒性实验方法有:1、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 实验):通过检测化学物质对细菌基因突变的诱导作用,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微核实验:观察细胞中微核的形成,以判断化学物质是否导致染色体损伤。
毒理学实验讲解

3 、剂量设计
? 受试样品0.5ml(g) ,均匀涂布于受试部 位。如受试样品难以获得,或易产生全身 毒性等原因,用量可适当减少。但为了试 验的一致性,测试面积应力求相等。
4 、试验步骤
1 )试验前准备 ? 试验前24h ,将实验动物脊柱两侧毛剪去
或剃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 3cm ×3cm 。24h 后,选择皮肤健康完整 无损的动物进行试验。不应在长有浓密岛 状毛的部位进行受试样品试验。
?剂量设计: ? 预实验:文献LD 50 =50-92mg/kg ? 设置400 、200 、100 、50 、25mg/kg
五个剂量,每剂量 3 只鼠。 ? 找出LD 100 和LD 0 ? 组距i= (lgLD 100 -lgLD 0)/ (n-1 ) ? n是实验组数;i是正式实验中两个相邻剂量
组的剂量对数之差
? A: lg200=2.301 ? B: lgx=2.301-i ? C: lgy=2.301-2i ? D: lgz=2.301-3i ? E: lgw=2.301-4i ? F: lg50=1.690
?1:k系列稀释法 ? 最大剂量组浓度C1 (母液浓度)
C1=200mg/kg=2mg/10g 0.2ml/10g →2mg/0.2ml= 10mg/ml ? 每组最大体积m=20ml (设每只鼠需2ml ) ? k:相邻两组剂量之比=64.89/85.981 =0.75 ? V总=m/ (1-k )=81.53ml (各组母液和)
应选作实验动物。 – (6) 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 (7) 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若动物 (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
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应放弃该动物。 – (8) 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食品毒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毒物损害的形态表现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掌握毒物的形态损害作用;2. 学会毒物形态损害的表现及如何记录相关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有关重金属铜、锌、铬、镉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报道,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分布面广而数量大, 个体生长快, 性成熟时间短, 繁殖季节长, 在人工控制饲养条件下可常年繁殖, 选择鲫鱼进行重金属离子毒性实验, 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其形态损伤,希望在形态方面,有利于水体污染的观察。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1. 实验动物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暂养期间活动正常,无病,死亡率低于5%;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CuSO4, 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的驯养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暂养期间活动正常,无病,死亡率低于5%;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2. 实验动物的分组采用随机实验进行分组,将21只鲫鱼随机分成7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外六组为实验组。
3. 实验动物的染毒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全天充气。
为防止饵料影响,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 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1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杂交群: F1 代,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进行有计划的交配.杂
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F1代动物
③ 封闭群: 5 年内,随机交配。 一个种群动物位于固定地
点,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任何新种,仅在群内随机交配繁殖
遗传均一性:
一种毒物固定使用同种品系
3 、微生物学和寄生虫控制的选择 Ⅰ级:普通动物,开放系统饲养 Ⅱ级:清洁动物,屏障系统饲养 Ⅲ级:SPF 动动,屏障/ 隔离系统饲养 Ⅳ级:无菌动物,隔离系统饲养
(4) 兔:用右手抓住兔颈部的毛皮提起,然 后左手托住其臀部或腹部,让其体重的大 部分重量集中在左手上。注意不要抓取双 耳或抓提腹部。
(四)实验动物称重、编号、标记 ?项圈 ?耳缘孔口标记: ?染色法:苦味酸、品红
耳缘孔口标记:用耳号钳在耳上打洞或者用剪刀在耳边缘剪缺口,左耳为十位,右耳为个位。 (五)动物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
(2) 大鼠:大鼠的抓取基本同小鼠,只是大 鼠比小鼠性情凶猛,不易用袭击方法抓取。 为避免咬伤,可带上帆布或棉纱手套。采 用左手固定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鼠耳, 余下三指紧捏鼠背皮肤,置于左掌心中。
(3) 豚鼠:豚鼠胆小易惊,在抓取时要稳、 准、迅速。用手掌迅速扣住鼠背,抓住其 肩胛上方,以拇指和食指环握颈部,另一 只手托住臀部即可。
毒理学实验
实验一 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一、目的 二、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1、物种的选择:啮齿类、非啮齿类 基本原则:
① 代谢、生化、毒理学特征与人最接近的 ② 自然寿命不太长的 ③ 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 ④ 经济且易于获得的
2 、品系的选择:遗传学控制分类
① 近交系:纯品系, 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
应选作实验动物。 – (6) 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 (7) 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若动物 (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
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应放弃该动物。 – (8) 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二)动物性别鉴定 ? (1) 大鼠、小鼠:主要依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
区分,间距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成年雄鼠 卧位可见到辜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 (2) 豚鼠;用一只于抓住豚鼠颈部,另一只手扒 开靠生殖器孔的皮肤,雄性动物在圆孔中露出性 器官的突起,雌性动物则显示三角形间隙,成年 雌性豚鼠胸部有两个乳头。
(三)动物抓取
? 正确地抓取固定动物,既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 响观察指标,又防止被动物咬伤
(1) 小鼠: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 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 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 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 按住后腿即可。
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如尾静脉注射架或 粗的玻璃试管。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 ,如进行 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急性毒性:一次或多次接触,短时间产生 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 大体形态改变以及死亡效应等。
? 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低、中、高、剧毒
LD50 计算方法
? 改良寇氏法:计算简便,准确率高,常用 ? 霍恩法 ? 序贯法 ? Bliss 法
改良寇氏法要求
? 每组动物数相等 ? 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 ? 死亡呈正态分布 ? 最低剂量组死亡<20% ? 最高剂量组死亡>80%
二、原理
? 健康动物? 按体重随机分组? 一次或多次 经口给药? 观察中毒特征或死亡? 剂量-反 应关系?种 最大安全采血量 (ml) 最小致死采血量 (ml)
小鼠 大鼠 豚鼠 家兔
0.1 1.0 5.0 10.0
0.3 2.0 10.0 40.0
2.尿液、粪便收集:代谢笼
(八)动物处死
1. 脊椎脱臼法 2. 断头法 3. 急性大失血法 4. 击打法 5. 麻醉致死法
6. 麻醉后急性放血法 7. 空气栓塞法 8. 化学药物致死法 9. 开放性气胸法
2. 经呼吸道染毒
① 静式吸入 ② 动式吸入 ③ 气管内注入
3. 经皮肤染毒
① 斑贴法(家兔)
被毛的去除:剪毛、拔毛、脱毛
② 浸尾法(大、小鼠)
4. 注射染毒: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 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
(七)生物标本采集 1.血液采集:
① 大、小鼠鼠尾采血法 ② 眼眶静脉丛采血法 ③ 腹主动脉或股动 ( 静) 脉采血法 ④ 断头采血法 ⑤ 家兔耳缘静脉采血法 ⑥ 心脏采血法
(六)染毒途径和方法
1. 经口(胃肠道)染毒
① 喂饲:不易挥发、不易水解、无异味、不影响营养 ② 吞咽胶囊: ③ 灌胃:灌前禁食空腹,不饮水,灌胃容积 0.1 ~
0.2ml/10g – 小鼠、大鼠或豚鼠: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颈部皮肤将动
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将灌胃针插入动物口中,沿 咽后壁徐徐插入食管。针插入时应无阻力,若感到阻 力或动物挣扎,应立即停止进针或将针拔出,以免损 伤或穿破食管及误入气管。
微核实验动物染毒
? 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 ? 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60mg/kg ? 高剂量组:敌敌畏20mg/kg ? 中剂量组:敌敌畏10mg/kg ? 低剂量组:敌敌畏5mg/kg
实验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一、目的 ? 掌握LD50 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熟悉经口灌胃技术 ? 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原则
4 、个体选择 ① 性别: ② 年龄:急性、慢性
以体重估计:组内、组间差异
③ 生理状态:雌--未产未孕,避免妊娠、激 素影响
④ 健康状况:健康动物
健康动物辨认:
? 健康动物辨认: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 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及营养状况良好。
– (1) 眼:明亮,瞳孔双侧等圆,无分泌物。 – (2) 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 – (3) 鼻:无喷嚏,无浆性粘液分泌物。 – (4) 皮肤:无创伤、无脓疮、疥癣、湿疹。 – (5) 颈部:要求颈项端正,如有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