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策略及其进展
慢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慢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慢性病”的困扰,这也成为困扰社会的问题之一。
所谓慢病,是指长期积累并缓慢进展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下面本文将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探讨慢病的防治。
一、预防慢病的发生针对慢病的预防,应该从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1. 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慢病的关键之一。
如保持合理饮食,尽可能避免过多油腻的食物,过多的糖分等。
同时,合理的运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经常运动可以降低血糖,预防肥胖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做好睡眠,避免熬夜等。
总的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了很多方面,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慢病的措施之一。
2. 消毒、干净的环境其次,消毒、干净的环境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慢病大多是由细菌、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引发的。
出门时带上口罩、勤于洗手,家里也应该保持清洁卫生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慢病的发生率。
3. 健全的体格检查最后,健全的体格检查对于预防慢病也非常重要。
每年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这对于慢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二、控制慢病的发展慢病一旦发生,相对于短期疾病,它通常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
以下是对慢病控制的分析。
1. 主动控糖、控血压首先,控制慢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动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血糖控制不能过低或过高,应要求医生帮助调整饮食和用药等方面的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医疗方法。
对于高血压患者也同样如此,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预防过度劳累,也可以缓解症状,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2. 定期进行体检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对于慢病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具体的体检项目要根据患病情况和个人状况进行,详细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控制疾病的方案,及时检查治疗效果,以及确定针对性治疗。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三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____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慢性病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一套完善而可行的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____年慢性病防控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慢性病是指发病潜伏期长、病程较长且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根据当前的数据统计,全球有近30%的人口患有慢性病,其中超过80%的慢性病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慢性病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痛苦,还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制定____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实施策略1. 健康教育和宣传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学校等渠道,向公众传达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确保公众及时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及早发现和预防慢性病。
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对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定期的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的管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加强慢性病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工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注重减盐、低脂、低糖等营养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推广,提倡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
加强疾病筛查工作,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4. 多学科合作和综合干预加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建立多学科团队,开展慢性病的综合性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5. 健康环境和健康政策改善和优化健康环境和健康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

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探讨和研究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效果,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文章首先概述了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及全球慢性病的流行趋势,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主要策略和实践,包括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早期筛查、疾病管理、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对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加深读者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国内外慢性病防控策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慢性病防控事业的发展。
二、国内慢性病防控策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慢性病防控策略。
在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将其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和卫生发展规划。
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了慢性病防控的目标和任务,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在预防控制方面,我国注重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早期筛查等手段,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如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水平。
同时,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如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项目,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诊疗服务方面,我国致力于提高慢性病的诊疗水平和可及性。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我国慢病防控策略研究及实践进展

我国慢病防控策略研究及实践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我国人民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慢病防控,进行了一系列的策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我国加强了慢病防控的科学研究。
相关部门和机构联合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我国慢病的流行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慢病防控策略和指南,明确了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其次,我国推进了慢病防控的基础建设。
大力发展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了慢病防控的基层工作能力。
在城乡社区建立了慢病管理机制,组建了多学科的慢病管理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慢病管理服务。
同时,加强了慢病监测和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对慢病患者的动态管理和追踪,提高了慢病防控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益性。
第三,我国强化了慢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了对慢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了公众对慢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媒体宣传等方式,增强了公众对慢病的风险认知,促进了人们主动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慢病的发生。
第四,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慢病防控项目和活动。
通过组织慢病筛查工作,及早发现潜在的慢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
同时,推进了慢病管理服务,对已经确诊的慢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制定和管理。
另外,加强了慢病防控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合作,通过制定慢病防控行动计划,共同推动慢病预防和治疗的工作。
最后,我国还加强了慢病防控的国际合作。
与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开展合作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慢病防控的水平。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慢病防控项目和活动,共同推进全球慢病防控工作。
总体来说,我国慢病防控策略研究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慢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慢病防控宣传力度不够、防控措施的落实不到位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慢病防控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慢病防控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
慢性病不仅危害个人的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展开,旨在引起大家对慢性病预防控制的和重视。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是在国家层面制定和推动的,其背景源于多个方面。
政策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目标和任务。
法规层面,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监管,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经济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文化因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自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了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居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等措施,居民的慢性病知识水平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得以纠正,使得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
然而,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政策落实难度较大,有些地区和部门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影响了预防控制工作的全面推进。
居民健康意识不强也制约了预防控制工作的效果,仍有一部分居民对慢性病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展望未来,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将从多个方向进行拓展和深化。
政策引导将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科技支撑将成为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如大数据、等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提高预防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将成为关键因素,政府和社会将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024年开头全球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癌症的预防策略
01、 戒烟限酒
戒烟、少饮酒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02、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早发现病变,有助于早期治疗
03、
饮食保健
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品,有助于增强免 疫力
04、
癌症的治疗进展
多学科综合 治疗模式
手术、放疗、化 疗等
免疫治疗的 突破
CAR-T细胞疗法
靶向治疗药 物的研发
靶向抗体药物
未来发展方向
强化健康教 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健康意 识
完善医疗体 系和政策支
持
保障患者权益和 福祉
加强科研合 作和技术创
新
推动慢性病治疗 进展
展望未来
01、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慢性病挑战
分享最新疗法和技术
02、
推动科学研究
挖掘新的治疗方法
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
03、
提升医疗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网络建设
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
01 健康教育和宣传
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02 饮食营养指导
推广健康饮食方式
03 体育锻炼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2024年全球慢性病的治疗进展
01、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02、 精准医学技术的应用
提高治疗效果
03、
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04、
全球慢性病背景
慢性病不仅仅是健康 问题,也是一个全球 性社会问题。研究和 治疗慢性病是一项长 期而复杂的任务,需 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和努力。
感谢观看
THANKS
介入手术技 术的进步
如冠状动脉支架 植入术
2024年卫生院慢性病防治工作半年总结8篇

2024年卫生院慢性病防治工作半年总结8篇篇1一、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卫生院积极开展了慢性病防治工作。
半年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政策,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我卫生院成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建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认识为了提高群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教育计划。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慢性病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此外,我们还利用世界糖尿病日、世界高血压日等特殊时点,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
(三)加强慢性病患者管理我们建立了慢性病患者管理制度,对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我们提供了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为患者提供了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建设为了培养下一代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我们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学校建设工作。
通过在学校开设健康课程、举办健康讲座、组织健康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们传授慢性病防治知识,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技能。
此外,我们还与学校合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支持。
三、工作成效与亮点(一)慢性病发病率稳步下降通过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我镇的慢性病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与去年同期相比,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均有所下降,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

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2024年,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对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进行总结的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加强了慢性病监测和监管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慢性病预防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医疗机构加强了慢性病管理和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二、取得的成绩1.慢性病发病率下降:通过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了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慢性病发病率有所下降。
2.慢性病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建立了慢性病管理档案和健康管理计划,提供了更加规范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3.健康促进政策取得成效:政府推出了慢性病防治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了社会对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关注度。
4.科学技术创新:在慢性病防治领域,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慢性病防治意识仍需提高:尽管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很多人对慢性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仍存在误解。
2.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环节,但由于资源有限,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还不够充分,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覆盖面和质量。
3.慢性病管理体系还需完善:尽管医疗机构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在患者健康管理、医疗协同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配套措施的落实。
4.慢性病防治投入不足: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的投入,但由于慢性病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资源仍然不足,需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的投入和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其中以脑卒中的发病率升高最为明显,在 75岁以上年龄组脑卒中发病率已经达到3346.31/10万,其次是高血压。
2011年我省城乡居民主要死因构成
疾病 总计 心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死亡率 544.19 297.88 140.54 构成比 100.00 54.74 25.83
•
肥胖:29.9% 的成人(≥18岁)和6.6% 的儿童青少年(7-17岁)
超重或肥胖
•
高血压:18.8%的成人(≥18岁)患有高血压,知晓率、治疗
率和控制率仅为30.2%, 24.7%, 6.1%
•
糖尿病:2.6%的成人(≥18岁) 患有糖尿病,1.9% 有空腹血
糖受损
20
慢性病防治策略及其进展
(卫生部. 2009)
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人数变化
医生诊断慢性病病例(万) 2008 慢性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病 脑血管病 2003 1998 2008 构成 1993 (%) 变化(%) 08/93 40.3 440.9 383.2 165.3 08/98 29.6 197.6 231.3 66.0
当前的疾病负担反映了过去的危险 因素暴露水平; 而未来的疾病负担则取决于当前的 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19
中国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
• • •
吸烟:3.5亿吸烟者,5.4亿被动吸烟者 不合理膳食: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高达35.0% 少体力活动:城市居民仅24.6 %参加锻炼,青壮年锻炼的比例
更低
-------------------------------------------------------------------------------------------------------------------------------------
病因链的远端——病因的原因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由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中社会分层的基本结构和社会条件 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全 部社会条件
社会决定因素分布不公平→健康不公平
(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无法解决)
28
慢性病防治策略及其进展
国内外慢性病流行状况 病因链研究的新认识 慢性病防治策略新进展 慢性病防治的展望 我国慢性病防治面临的问题
9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a vital investment. WHO. 2005.
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部分国家因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 所导致的预期经济损失,2005-2015年
5580亿
国 际 货 币 ( 十 亿 美 元 )
巴西
加拿大
中国
印度
尼日 利亚
10
巴基 斯坦
俄罗斯
英国
坦桑 尼亚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a vital investment. WHO. 2005.
2011年黑龙江省五种主要慢病分析报告
统计省12地市主要五种慢病共报告发病278509例,发病率755.80/10万
;报告死亡57635例,报告死亡率为156.41/10万。
呼吸系统疾病
伤害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0.15
28.27 15.05 8.31 5.71 5.70
5.54
5.19 2.77 1.53 1.05 1.05
如果不加干预, 慢性病死亡将维持上升趋势
1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 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
*你愿意在哪个环境里锻炼身体?*
47
慢性病防治策略新进展
+ + +
+
+
聚焦3个危险因素 责备受害者 vs. 环境改造 慢性病防治策略:综合与整合 慢性病防治措施:个体干预 + 环境支持 卫生工作者要学会倡导
48
慢性病防治策略:综合与整合
+
综合的:将针对整个人群的措施与针对高危个体或
患者的措施结合起来。
(如,筛检和治疗高血压以预防脑卒中,筛检和治疗高血脂以预防心脏病,筛检 和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尽管均属于一级预防)
病因链的近端——当前医学研究的主题
近端病因、直接病因
在病因链上距离疾病结局近,病因学意义相对明确 越靠近病因链近端的因素,涉及的人群面越窄,预防的机 会越小
病因链的近端——当前医学研究的主题
决定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50
慢性病防治策略:综合与整合
+
综合的(Comprehensive):将针对整个人群的
20 世纪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
传染病的控制 疫苗接种 机动车安全 更加安全的工作场所 冠状心脏病,中风的死亡率的下降 更加安全和更加健康的食物 更加健康的母亲和婴儿 家庭计划 饮用水的氟化反应 烟草作为健康危害的认识
流行病学方面的道德标准
道德标准是区分人类行为道德后果的 正确和错误的哲学分支。 出现在流行病学实践和研究中的道德 原则包括: 征得同意 机密性 尊重人权 科学正直
保护社会的责任 个体的责任 个体权利和社区权利的对抗 政府责任 公司责任 医疗保健的权利 个人的自我责任关心 护理质量 选择的自由
公共卫生法律和道德标准
政府有保护群体健康的义务 政府立法, 立税, 花费, 制定章程和惩罚制度的权利 限制个人自由.例如,系安全带的法律或吸烟限制与 人权的对抗。 干预的经济和社会冲击与不干预的对抗. 立法机关和法庭颁布法律.
国内外慢性病流行状况 病因链研究的新认识 慢性病防治策略新进展 慢性病防治的展望 我国慢性病防治面临的问题
21
主要慢性病的病因链
22
病因链的近端——当前医学研究的主题
以“病”为出发点,重点投入——单“病”作战 即使也属于预防的范畴,但是关注的仍然是已经发生了中间疾病 的个体,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预防
基本责任感= patermalism? 个体的自由= 地方间的敌对? 在公共卫生干涉中我们需要征得所有人的同意消息吗 ? 个人权利可以忽略社会责任感吗? E 。例如,爱滋病接 触追踪? “警示原则”=必须证明零风险的干预? 健康的产权? 足够的基金和它的分配
公共卫生道德标准的问题
现代流行病学对疾病预防策略的影响
+
+
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分子和遗传流行病学
关注个体危险因素
44
现代流行病学对疾病预防策略的影响
责备受害者
慢性病是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 是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45
健康斜坡
46
(Making partners: intersectoral action for health)
29
慢性病防治策略新进展
+ + + + +
聚焦3个危险因素 责备受害者 vs. 环境改造 慢性病防治策略:综合与整合 慢性病防治措施:个体干预 + 环境支持 卫生工作者要学会倡导
30
聚焦3个危险因素 3个危险因素——吸烟、不合理膳食、少体力活动
导致
4类主要的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肿瘤、2型糖尿病、
死亡率(/100 000)
男性 48 372 2328 6981 556 女性 47 251 1533 6102 543 合计 48 311 1911 6467 549
* 数值取整,所以部分合计数值可能不等于各组分之和
• 慢性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以前(过早死亡)
1.0
8.7 3.4
138.3
41.2 -52.5
91.6
19.0 -45.1
我国城乡慢性病患病率变化(‰)
250 200 150 100 50 0
合计
1993 1998
6
201 157 132 128 130 193 201
207 157 105
106
104
城市
2003 2008
农村
城市前六位慢性病患病率(‰)变化
(例如,将“提高烟草制品的消费税”与“向吸烟者提供戒烟 服务”结合起来。)
+
整合的:针对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如吸烟、
不合理膳食和少体力活动)采取措施,将针对多种不 同疾病的治疗管理整合起来。
(例如,对各类疾病患者进行自我疾病管理的培训,帮助他们 减少危险行为,管理疾病。)
49
慢性病防治的远期效果
160 140 120 100
79 106 151
1993
2003
2008
80 60 40 20 0 循环系病
20 9 30 38 30 28 49 28 31 22 19 16 13 10 9.6
内分泌
运动系病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
7
农村前六位慢性病患病率(‰)变化
70
61
1993
2003
2008
肺部疾患 导致
50%的全球死亡
31
慢性病防治策略新进展
+ + +
+
+
聚焦3个危险因素 责备受害者 vs. 环境改造 慢性病防治策略:综合与整合 慢性病防治措施:个体干预 + 环境支持 卫生工作者要学会倡导
32
人们在潜意识中有一种“责备受害者”的倾 向
当一个人身患绝症,人们会去责怪他的性 格,会说为什么你得了而别人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