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主义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2009)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2009)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框架3邢红兵提要 本研究以联结主义作为理论背景,结合语料库研究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词汇知识的含义及相关属性的变化过程。

我们认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静态词义的转换学习、动态词汇知识的纠正学习、第二语言词汇知识自主表征。

在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以词汇用法为主的动态知识的习得。

关键词 联结主义;第二语言;词汇知识;词汇习得一 引言随着语料库技术的发展,语料资源逐渐丰富,统计手段逐步完善,真实语言材料属性统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联结主义理论(connecti on2 is m)。

联结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真实语言材料获取语言知识并储存于心理词典中,联结主义主张的浮现特征(e mergent p r operties)揭示了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浮现特征的核心原则是语言规则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语言获得过程中表现出自然浮现特征,这种浮现过程可以基于对大量输入语料的统计学习而获得(Ru melhart&McClelland1986,Bates et al.1998,Mac W hinney1999)。

近年来,联结主义理论指导了大量的语言习得研究,例如基于统计的婴儿学习、大规模基于语料库的知识提取以及计算机模拟语言习得研究等。

也有研究者(Stefan et al.2009)将联结主义模型应用到句子理解模拟研究,证明了联结主义理论可以应用到语言习得的各个领域。

与联结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语料库技术所提供的语言统计属性基础。

由于不同类型的大规模语料库资源的建立,我们可以对语言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使得我们对语言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入。

近20年来,汉语语料库建设及其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建立的语料库从内容来看,包括汉语语料库、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语料库、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语料库、双语言对应的平衡语料库等。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指人们在学习或使用第二语言时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于语言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别是理论层面、过程层面和方法层面。

在理论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到不同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实现的。

后来发展出了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过程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研究中,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得到了关注,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参与社会互动来实现的。

在过程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这包括词汇习得、语法习得、语音习得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观察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的表现来了解其习得过程,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和解释。

在方法层面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

其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语言环境法强调学习者需要暴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以便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发展语言能力。

而近年来,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和移动设备上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领域,涉及到理
论、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差异、习得顺序、习得机制、习得难度等问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联结主义理论是知识表达和记忆的一种观点,它认为知识不是储存在人的大脑中,而是以连接的方式存储。

这种连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元素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

联结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假设是,思维和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进行的,也就是说,信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的。

联结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研究中,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认知过程。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分析联结主义和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探讨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3. 研究问题1) 二语习得和联结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联结主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二语习得过程?3) 联结主义对二语习得教学具有什么启示?4) 目前在联结主义视角下进行的二语习得研究有哪些?5) 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是什么?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主要收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联结主义与二语习得的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探究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总结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限制。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并探究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科研和教学实践具有启示作用,为提高学生的二语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6.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归纳和收集,确定研究框架和研究问题。

第二阶段:文献分析,梳理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限制。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2.共同的习得条件: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都受到认知、社会、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输入假设: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输入来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1.初始期: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语言规则的不熟悉,需要借助外语教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

2.中期:学习者开始积累语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但仍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3.发展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4.准母语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已经达到与母语相近的程度,几乎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1.基础能力:个体的智力、工作记忆、认知能力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学习策略: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对习得效果产生影响。

3.情感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习得过程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

四、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1.输出与输入平衡: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输入,同时鼓励学习者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输出。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语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4.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习得情况,并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所借鉴。

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朱雅莉(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82-02摘要联结主义理论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结构的运作来研究认知行为。

该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式表征和浮现特征。

通过联结主义理论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化我们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分布特征浮现表证第二语言习得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in Research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Zhu YaliAbstract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researches cognitive behavior through sim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neural architecture of the brain.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the theory i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To research language ac-quisition with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and it can deepen out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Key word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联结主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在人脑的神经网络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并通过怎样的刺激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2009第一章
关于学习者的语言 系统、学习者习得 过程、学习者本身 的研究
观察、个案、实验 法;长于学习者语 言系统的描写
研究对象 学科归属 研究方法
研究兴趣
心理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对学习者语言系统 关注不多;关注儿 童母语获得心理过 程和机制
语言学习者的语言 系统、习得过程、 习得机制
认知科学
应用语言学
心理学、实验心理 学
通过学习所获得 的语言知识
(监控)
可理解的语言 输入信息
语言习得 装置LAD
习得 语言知识
语言输出
Schumann(1978)“文化适应模式”
• 美国民族事务局的J. W. Powell 第一次使用到 “acculturation”这个词,他在1883 年把“文化适应”定义 为“来自外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 化”。而现在我们提到的文化适应,一般是来自Redfield, Linton 和Herskovits 在1936年的定义:“由个体所组成且 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 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与 之相对应,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 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
Mclaughlin信息加工模式;联结主义理论
• 认知心理学有两种研究取向:信息加工取向(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和联结主义取向(connectionist approach)。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 息加工系统, 而联结主义的研究与神经计算的历史渊源有 密切联系, 所以可以认为联结主义者采用的是“大脑类比 ” , 而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则是“计算机类比” 。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作者:颜志敏曾贤模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4期摘要:本文综述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两大认知理论模式: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先从其概念及观点入手,再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予以评价,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做了借鉴。

关键词:二语习得;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作者简介:颜志敏(1993-),女,贵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本文第一作者;曾贤模(1962-),男,贵州人,副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31.前言二语习得(以下简称SLA)研究已形成两大对立阵营:认知派和社会派,在过去近20年里,虽社会文化取向的SLA研究发展很快,但认知取向的SLA研究一直主导着该领域的刊物(Larsen-Freeman,2007;Zuengler & Miller,2006)。

Gass等人(2007)认为,尽管认知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收到社会派的挑战,SLA作为认知科学的总体方向并未由此改变。

基于认知的SLA研究专著与文集也层出不穷(见文秋芳,2013)。

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认知理论在SLA研究中占据主流优势。

SLA领域引入了重要的认知理论或模式,拥有全新视角和强大解释力的同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探讨有待深入。

因此本文将对SLA研究中四大重要认知理论进行评述,归纳分析其主要特征与研究中存在不足,以期望有助于他们在SLA 研究中的应用。

2.联结主义模型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中述评联结主义模型(Connectionsim,以下简称CM)是一种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及其功能并简化大脑结构特征的信息处理系统。

其核心内容为人类认识能力构成部分(事件、概念和语言)松散地呈现在认知系统内,具有高度互动性(Ellis,2003)。

国外研究主要有二语发展中词汇项与主题作用的匹配、动词形态和数的特征等。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摘要: 桑代克开创了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定律,逐步形成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认知活动并可以动态整体地解释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

其包括练习律、效果律等在内的一系列联结主义学习观已广泛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普遍语法可及说提供理论依据,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在不同领域与不同学科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联结主义二语习得母语一、引言桑代克(Edwar d Lee 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亦称“联结主义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在机能心理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是桑代克在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

二、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们提出某些反射如膝跳反射,不用大脑加工就能发生,他们于是假设其它行为也同样决定于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射,而不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思考。

桑代克虽然也同样将行为看作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但其超越早期行为主义学家之处在于他提出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笔者将阐述此联结主义学习观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桑代克的“学习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则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时强制给予活动则感到焦虑。

桑代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展,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

所以,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