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合集下载

1.4.1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1.4.1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7.8×(-8.1)×0×(-19.6)=?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 ).
探究点2:绝对值的性质及应用
例4:计算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多个有理数相乘:
第一步:是否有因数0;
第二步:确定符号(奇负偶正);
第三步:绝对值相乘.
作业设计
教科书P32页练习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1.4.1单元
课 题 名 称
《有理数的乘法》
总课时数
2
第( 2 )课 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用一个思考引入,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从而让学生发现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为学生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打下了基础.
2.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能利用法则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
2、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生答疑的方式促进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会运用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
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师生互动,启发式和讲授式结合。
有理数的乘法(2)
多个有理数相乘:
第一步:是否有因数0;
第二步:确定符号(奇负偶正);
第三步:绝对值相乘.
教学反思
负数的倒数是 ________.
a的倒数是______.
二、学生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P31页,思考:

初一数学学科课程资源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有理数的乘法2

初一数学学科课程资源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有理数的乘法2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有理数的乘法,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了深刻的理解,而本节课则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通过题组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多个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帮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进一步理解。
四、翻转独学任务设计
五、小组互学任务设计
活动一:创设时空,小组互学
活动一:复习回顾
小学里学过的乘法运算时,运算律都有哪些?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些运算律对于有理数是否还成立呢?
活动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学
活动一:验证归纳
=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
以上就为乘法分配律
活动三:拓展提高,合作探学
例1:确定下列各式积的符号
(1) ;(2) ;(3) ;(4) ;(5)
观察以上结果,能不能总结出这类题的规律?
归纳:1.几个相乘,如果有因数为0,积为0
2.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六、教学设计反思
板书设计:
例2:计算:(1) (可利用交换律);(2) (可利用交换律);(3) ;(4) (两种方法)。
总结:先达到符号,再计算绝对值,注意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巩固练习:1.计算下列各式:(1) ;(2) ;
(3)
2.选择题:(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4.1《有理数的乘法(2)》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4.1《有理数的乘法(2)》学案

数学:1.4.1《有理数的乘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有理数乘法法则:二、自主探究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 (-4)×(-5),(-2) ×(-3) ×(-4) ×(-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

2、新知应用1、例题3,(P31页)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7.8×(-8.1)×O× (-19.6)师生小结:【课堂练习】计算:(课本P32练习)(1)、—5×8×(—7)×(—0.25);(2)、5812 ()() 121523-⨯⨯⨯-;(3)5832(1)()()0(1)41523-⨯-⨯⨯⨯-⨯⨯-;【要点归纳】: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拓展训练】:一、选择1.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7)×(-6)B.(-6)+(-4)C. 0×(-2)(-3)D.(-7)-(-15)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3)=6B.1(6)32⎛⎫-⨯-=- ⎪⎝⎭C.(-5)×(-2)×(-4)=-40D.(-3)×(-2)×(-4)=-24二、计算:1、111111111111234567⎛⎫⎛⎫⎛⎫⎛⎫⎛⎫⎛⎫-⨯-⨯-⨯---⨯-⎪ ⎪ ⎪ ⎪ ⎪ ⎪⎝⎭⎝⎭⎝⎭⎝⎭⎝⎭⎝⎭;2、111111 111111 223344⎛⎫⎛⎫⎛⎫⎛⎫⎛⎫⎛⎫-⨯+⨯-⨯+⨯-⨯+⎪ ⎪ ⎪ ⎪ ⎪ ⎪⎝⎭⎝⎭⎝⎭⎝⎭⎝⎭⎝⎭;【总结反思】: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如果∠AOB =50°,∠COE =6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OE =110°B.∠BOD =80°C.∠BOC =50°D.∠DOE =30°2.如图,快艇从P 处向正北航行到A 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 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 )A .北偏东30°B .北偏东80°C .北偏西30°D .北偏西50°3.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105°B.115°C.125°D.135°4.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试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设大和尚有x 人,依题意列方程得( ) A.()31001003x x +-= B.()31001003x x --= C.10031003x x -+= D.10031003x x --= 5.方程1﹣22x -=13x +去分母得( ) A.1﹣3(x ﹣2)=2(x+1)B.6﹣2(x ﹣2)=3(x+1)C.6﹣3(x ﹣2)=2(x+1)D.6﹣3x ﹣6=2x+26.若单项式2x 3y 2m 与﹣3x n y 2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n 的值是( )A .2B .3C .4D .57.有理数m ,n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n│-│m -n│的结果是( )A.mB.2n-mC.-mD.m-2n8.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 是一个很长的链,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 000 000个核苷酸.3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3×107B .30×106C .0.3×107D .0.3×1089.运用等式性质的变形,正确的是( )A.如果 a=b ,那么 a+c=b ﹣cB.如果a b c c =,那么 a=bC.如果 a=b ,那么a b c c =D.如果 a=3,那么 a 2=3a 210.若8a =, 5b =,且 0a b +>,那么-a b 的值为( ) A .3或13 B .13或-13 C .3或-3 D .-3或-1311.如果温度上升10℃记作+10℃,那么温度下降5℃记作( )A .+10℃B .﹣10℃C .+5℃D .﹣5℃12.据资料显示,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0000000平方千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地球海洋面积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A.73610⨯B.83.610⨯C.90.3610⨯D.93.610⨯二、填空题13.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晋”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14.22.5°=________°________′;12°24′=________°.15.一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a 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若卖出这两件衣服商店共亏损8元,则a 的值为______.16.小明买了20本练习本,店主给他八折优惠,结果便宜1.6元,每本练习本的标价是________元 .17.﹣3xy ﹣x 3+xy 3是_____次多项式.18.填在如图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则a+b ﹣c 的值是_____.193-的相反数是_____.20.对于有理数a ,()b a b ≠,我们规定:2*5a b a ab =--,下列结论中:()()3*22--=-①;**a a b b =②;**a b b a =③;()()**.a b a b -=-④正确的结论有_____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三、解答题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AD BC ,B D ∠=∠延长BA 至点E ,连接CE ,且CE 交AD 于点F ,EAD ∠和ECD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1)求证:①//AB CD ;②2EAD ECD APC ∠+∠=∠;(2)若70B ∠=︒,60E ∠=︒,求APC ∠的度数;(3)若APC m ∠=︒,EFD n ∠=︒请你探究m 和n 之间的数量关系.22.解下列方程(1)2x+5=3(x ﹣1)(2).23.如图,点O 为原点,A ,B 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 :OB=2(1)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 , .(2)点A ,B 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5个单位/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则几秒后A ,B 相距1个单位长度?(3)点AB 以(2)中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 从原点O 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是否存在常数m ,使得3AP+2PB ﹣mOP 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 值以及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一辆出租车从A 地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往返,每次行驶的路程(记向东为正)记录如下(x >6且x <14,单位:km):(1)写出这辆出租车每次行驶的方向;(2)求经过连续4次行驶后,这辆出租车所在的位置(结果可用x 表示);(3)这辆出租车一共行驶了多少路程(结果用x 表示)?25.先化简,再求值:5(3a 2b-ab 2)-4(-ab 2+3a 2b ),其中a=12,b=-13. 26.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格线运动,它从A 处出发去看望B 、C 、D 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例如从A 到B 记为:A→B(+1,+4),从D 到C 记为:D→C(﹣1,+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1)图中A→C(______,_____),B→C(______,_____),D→_____(﹣4,﹣2);(2)若这只甲虫从A 处去P 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2,﹣1),(﹣2,+3),(﹣1,﹣2),请在图中标出P 的位置;(3)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27.已知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2x =,且x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在原点的左边. 求式子32339()4c d x ab+-⨯-+的值 28.如图1,已知∠MON=140°,∠AOC 与∠BOC 互余,OC 平分∠MOB ,(1)在图1中,若∠AOC=40°,则∠BOC=__________°,∠NOB=__________°.(2)在图1中,设∠AOC=α,∠NOB=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写出推理的主要过程,但每一步后面不必写出理由);(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AOB 绕着点O 顺时针转动到如图2的位置,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D4.C5.C6.C7.C8.A9.B10.A11.D12.B二、填空题13.祠14.30 12.415.6016.417.四18.-12819.3﹣ SKIPIF 1 < 0 .解析:320. SKIPIF 1 < 0解析:①②④三、解答题21.(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65°;(3)12m n=,见解析.22.(1)x=8;(2)x=423.﹣10 524.(1)第一次是向东,第二次是向西,第三次是向东,第四次是向西;(2)这辆出租车所在的位置是向东(7﹣12x)km;(3)这辆出租车一共行驶了(7172x-)km的路程.25.-11 3626.(1) (3,4);(2,0);A;(2)答案见解析;(3)10.27.6428.(1)50°,40°;(2)2α-β=40°;(3)不成立,2α+2β=40°.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快艇从P 处向正北航行到A 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 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 )A .北偏东30°B .北偏东80°C .北偏西30°D .北偏西50°2.在直线l 上有A 、B 、C 三点,AB=5cm,BC=2cm,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A .7cmB .3cmC .7cm 或3cmD .以上答案都不对3.∠A 的余角与∠A 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 2∠A 是( )A .直角B .锐角C .钝角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方程x ﹣4=3x+5移项后正确的是( )A .x+3x =5+4B .x ﹣3x =﹣4+5C .x ﹣3x =5﹣4D .x ﹣3x =5+4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 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设车x 辆,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3229x x -=+B.3(2)29x x -=+C.2932x x +=- D.3(2)2(9)x x -=+ 6.《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现有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cm ,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 ,宽增加2cm ,就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宽为x cm ,可列方程为( )A.2(30)1x x -=-+B.2(15)1x x -=-+C.2(30)1x x +=--D.2(15)1x x +=-- 7.若A 和B 都是五次多项式,则( )A.A+B 一定是多项式B.A ﹣B 一定是单项式C.A ﹣B 是次数不高于5的整式D.A+B 是次数不低于5的整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xy x y -+-的项是xy ,x ,y ,4B .单项式m 的系数为0,次数为0C .单项式22a b 的系数是2,次数是2D .1是单项式 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x =2是方程2x+1=4的解B .5不是单项式C .﹣3ab 2和b 2a 是同类项D .单项式3ab 的系数是3 10.已知a ,b 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b -<B.0ab <C.0a b +>D.b-a >011.如果a 与-3的和是0,那么a 是( ) A.13- B.13 C.-3 D.31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3与13B.2与|-2|C.(-1) 2与1D.-4与(-2) 2二、填空题13.若90,90αββγ∠+∠=︒∠+∠=︒,则α∠与γ∠的关系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1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正方体中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或代数式互为相反数,则2x+3y 的值为____.15.某小组几名同学准备到图书馆整理一批图书,若一名同学单独做要 40h 完成.现在该小组全体同学一起先做 8h 后,有 2 名同学因故离开,剩下的同学再做 4h ,正好完成这项工作.假设每名同学的工作效率相同,问该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若设该小组共有 x 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16.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p 的绝对值等于2,则关于x 的方程(a+b)x 2+3cd•x-p 2=0的解为________.1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b|-|c +b|+|b -a|=________.18.若23a b =,则a b b +=_____. 19.用“>”“<”或“=”填空.(1)-56________-67;(2)-45________-35; (3)|-7|________0;(4)|-2.75|________|+234| 20.计算(﹣0.25)2007×(﹣4)2008=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O 为直线AD 上一点,∠AOC 与∠AOB 互补,OM 和ON 分别是∠AOC 和∠AOB 的平分线.(1) 试说明:∠AOB =∠COD ;(2) 若∠COD =36°,求∠MON 的度数.22.(1)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若AC =5cm ,BD =2cm ,求线段CD 的长.(2)如图,已知∠COB =2∠AOC ,OD 平分∠AOB ,且∠COD =20°,求∠AOB 的度数.23.(12分)阅读:我们知道, 于是要解不等式,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不等式,按上述思路,我们有以下解法:解:(1)当30x -≥,即3x ≥时: 34x -≤解这个不等式,得:由条件,有: (2)当< 0,即 x < 3时,解这个不等式,得:由条件x < 3,有: < 3∴ 如图, 综合(1)、(2)原不等式的解为:根据以上思想,请探究完成下列2个小题:(1); (2)。

1.4.1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习题精讲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4.1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习题精讲 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解:原式=(6+8-1)⊕(3×5-1)=13⊕14=13+14
(2)[4⊗(-2)]⊗[(-5)⊕(-3)].
解:原式=(-8-1)⊗(-8-1)=-9×(-9)-1=80
-1=26
谢谢观看!
【例】计算:(-48) ( 1 1 1 ) 3 4 6
1 1 1 【错解】 原式= -48 3 -48 4 -48 6
=-36 【错因分析】用乘法分配律时符号处理错.
【正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 6.下面的运算正确的是( C ) A.-8×(-4)(-3)(-125)=-(8×125)×(4×3)=-12 000
把__________ a(bc) . 后两个数 相乘,积相等,即(ab)c=_________ 3.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乘,再把_________ 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 积相加 .即a(b +c)=_____________ ,有时也可以逆用:a· b+a· c= ab+ac
1 1 (-12) ( - -1)=-4+3+1=0 B. 3 4
C. -9
16 1 51=(10+ ) 51=-510+3=-507 17 17
D.-2×5-2×(-1)-(-2)×2=-2(5+1-2)=-8
7.若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a,b,c,d,它们的积 abcd=25,则a+b+c+d等于( D ) A.-8 B.12 C.-8或12 D.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8.计算:(1-2)(2-3)……(2 011-2 012)(2 013- 2 014)=____ 1 . 9.已知abc>0,a>c,ac<0,则a____0 > , < b____0 填“>”“<”或“=”) < ,c____0.( 10.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负整数的积是____ -6 .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知识讲解】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知识讲解】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
解:(1)原式=-5; (2)原式=2; (3)原式=15; (4)原式=-5.
归纳总结
利用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乘法运算时,优先结合具有以下 特征的因数:
①互为倒数; ②乘积为整数或便于约分的因数.
能力提升
计算:(1)(-7)×8×(-1
2 7
)×(-0.125);
(2)(-
3 4
)×(9-1
1 3
合作讨论
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小明看到之后立马举手,
表示“我会,这道题简单”,然后在黑板上快速写出了他的解
答过程,如下所示:
(-12)×(
32-
1 4

1 6
)
解:
原式=-12×
2 3
? -__12×
1 4
? _+_12×
1 6
你赞同小明的 做法吗?你还有
其他答案吗?
=-8-3+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2
-5).
解:(1)原式=-9; (2)原式=-2.
课堂小结 1.乘法运算律的语言表述; 2.乘法运算律的符号表示; 3.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作业布置 课本P33 练习题
=-9
正确解法:
注意事项 1.不要漏掉符号,
(-12)×(
2 3

1 4

1 6
)
2.不要漏乘!
=(_-_1_2)_×_32
+(-12)×(-
1 4
)+(_-_1_2)_×_61_
=-8+3-2
=-7
课堂练习
(3)100×(-3)×(-5)×0.01; (4)(-4)×(-5)×(-0.25).
×[(-15)

【教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人教)

【教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人教)

【教学设计】《1.4.1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人教)【教学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计算(五分钟训练):(1)(-2)×3; (2)(-2)×(-3);(3)4×(-1.5); (4)(-5)×(-2.4);(5)29×(-21); (6)(-2.5)×16;(7) 97×0×(-6); (8)(-9.3)×(-7.8)×0;(9)-35×2; (10)(-84)×(-86);(11)0.2×3×(-5);(12)24×(-0.125);(13)(-0.6)×(-1.5);(14)1×2×3×4×(-5);(15)1×2×3×(-4)×(-5);(16)1×2×(-3)×(-4)×(-5);(17)1×(-2)×(-3)×(-4)×(-5);(18)(-1)×(-2)×(-3)×(-4)×(-5)。

讲授新课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14),(16),(18)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5),(17)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1)3×(-5);(2)3×(-5)×(-2);(3)3×(-5)×(-2)×(-4);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其应用(第2课时)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其应用(第2课时)课件

A.加法交换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分配律
4.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C ) A.-6×(-5)×(-3)×(-2)=180 B.(-36)×16-19-13=-6+4+12=10 C.(-15)×(-4)×+15×-12=6 D.-3×(+5)-3×(-1)-(-3)×2=-3×(5-1-2)=-6
33
解:1+12×1+14×1+16×…×1+210×1-13×1-15×1-17×…×1-211 =32×54×76×…×2210×23×45×67×…×2201=32×23×54×45×76×67×…×2210×2201 =1×1×1×…×1=1.
课堂小结
1.乘法交换律:
数的范围已扩充 到有理数.
D.b>0,c>0
10.计算:(-4)×-115×(-0.25)×23=__-__45___.
11.计算:(1-2)×(2-3)×(3-4)×…×(2019-2020)=_-__1___.
12.若 a+b+c>0,且 abc<0,则 a、b、c 中负数有__1__个.
30
13.用简便方法计算: (1)(-9)×31289+(-8)×-31289; 解:原式=31289×(-9+8)=-31289. (2)(-12.5)×-67×(-4); 解:原式=-(12.5×4)×67=-50×67=-4267.
27
= 71 (9) 2 (9)
27
=
639
(
2) 3
= -639 2
3
21
典例精练
4.下面是小强和小刚两位同学在求 711156×(-8)的值时,各自的解题过程,请 你阅读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理数乘法符号法则

有理数乘法符号法则

D. 1 (5) (3)
提示:负因数的 个数为偶数,积 为正数.
3.计算:
(1)(-2) 3 (4) (1)
(2)
3
7



4
5



7
12

解:(1)原式=(-6)×(-4)= 24
3.计算:
(1)(-2) 3 (4) (1)

5 12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1 2



2 3

5 8 12 12 15 2 3
2 27
(3)
(1)



5 4


8 15

3 2



2 3


0
(1)
解:
(1)



5 4


8 15

3 2



2 3


65 4
(2) (5) 6 ( 4) 1
54
(2)解: (5) 6 ( 4) 1
54
56 4 1 6 54
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 步,再做哪一步?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问题2 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 (8.1) 0 (19.6). 0
1.4.1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R·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 法运算,并知道了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 零,或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 零,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学案)
一、课前热身【课前复习,回顾旧知】 1、计算:
(1)(-35)×(-1) (2)(-15)× 4 (3) ×() (4)(-4)× 0
2、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
(1)53- (2)-2 (3)7
31- (4)
二、学习目标【为了目标,全力以赴】
1. 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2. 会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自学内容:P 31-P 31
?
知识点: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 ;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
积是 。

即“偶正奇负”。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 。

注意: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因数是小数的要化为分数,
是带分数的通常化为假分数,以便能约分。

(1)()()432-⨯⨯- (2)()()()756-⨯-⨯- (3)()825.1258-⨯⨯⎪⎭
⎫ ⎝⎛-

(4)()()110001.0-⨯-⨯ (5)⎪⎭⎫ ⎝⎛-⨯⎪⎭⎫ ⎝⎛-⨯⎪⎭⎫ ⎝⎛-
9421143 (6)()()⎪⎭
⎫ ⎝⎛-⨯⨯-⨯-1310567
'
四、基础训练【摩拳擦掌,初试牛刀】(必做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2)(-3) D.(-7)-(-15)

4、c b a ,,均为不等于0的有理数,其积必为正数的是( )
A. c b a ,,同号
B.c b a ,,0> 异号
C. c a b ,,0>异号
D. b a c ,,0>同号
5、五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正因数的个数为( )个
A. 0
B. 2 或2或4
6、在 -2, 3, 4,-5这四个数中,任何两个数相乘,所得积最大的是( )
A. 20
B. -20
C. 12
D. 10
7、如果,4,7==n m 那么=mn .
8、若,10,16,5-=-==c b a 则()()=⋅-⋅-c b a
~
9、计算:
(1)38(4)(2)4⎛⎫⨯-
⨯-⨯- ⎪⎝⎭
(2)()()⎪⎭⎫ ⎝⎛-⨯⨯+⨯-3131119
(3)()()25.175.02.1-⨯⨯- (4)()⎪⎭
⎫ ⎝⎛-
⨯-⨯⎪⎭⎫ ⎝⎛-⨯835.25416.1
-
(5) 5832
(1)()()0(1)41523-⨯-⨯⨯⨯-⨯⨯-.
五、能力提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选做题)
10、已知0321=+++++c b a ,求()()()321-⋅-⋅-c b a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