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

合集下载

十个历史典故

十个历史典故

十个历史典故典故一:屈原投江(约150字)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典故。

其中一个重要的典故是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由于政治挫折和国家动荡,他深感失望和绝望,最终选择跳入江中以示抗议。

这个典故不仅揭示了个人情感的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屈原的壮烈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表达爱国情怀和坚守信仰的象征。

典故二:巫山不是云(约150字)"巫山不是云"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诗词。

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巫山,但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常常误解事物的本质。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应该避免以貌取人、以表面现象判断事物,而要用真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它提醒着我们,人们的诚实和真实才是最有价值的,外表的虚华无法掩盖内在的实质。

这个典故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教导我们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典故三:穷则独善其身(约150字)"穷则独善其身"是一条关于生活态度的典故。

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

这个典故强调了在困境中如何保持自我、坚守自己的原则。

它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尊和自重,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境况。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达到了什么高度,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宽容,以及对每个人的尊重。

典故四:刻舟求剑(约150字)刻舟求剑是一个让人深思的典故。

它源自中国战国时期的故事。

一位人物划船过河,将剑掉入水中,他根据刻船的位置来找剑,而忽视了剑已经漂入水中的事实。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能固守成见,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

它警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保持灵活的思维,不固守一种方法,而要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典故五:黄粱一梦(约150字)黄粱一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它告诉我们不能迷失在幻想中。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沉醉于一个美梦中,以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人生,但当他醒来时,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衷探讨和传颂的话题,其中既有悲壮的故事,也有轻松幽默的趣闻。

下面就来分享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魅力。

1. 鬼谷子与迟到的学生相传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学生必须准时出席上课,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一次,一个学生迟到了,他匆忙赶到鬼谷子的门前,却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不在家”,学生大惊失色,以为鬼谷子已经出走,于是跪在门前苦等。

结果过了半天,鬼谷子走回来了,看到学生跪在门前,笑着说:“你晚到了,我已经出去追寻天地间的奥秘了。

”2. 屈原投江与龙王相助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因忠于国家,被贬配到远方。

有一天,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龙王见状,派遣蛟龙将他救了上来,并护送他离开。

这便是“屈原投江,龙王相助”的典故。

3. 刘备三顾茅庐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一段佳话被传颂至今,展现了刘备对人才的珍视和诸葛亮才华横溢的风采。

4. 秦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陵被发现,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5. 拔舌自缚的郑和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曾在航行途中遇到险情,为保全船员安全,郑和决定拔舌自缚,这一举动展现了郑和对船员的保护之情。

6. 华盛顿的樱桃树之谎据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被发现偷吃樱桃,他害怕被父母责罚,便编造了一个说辞。

这个故事引发了后人对于华盛顿诚实品德的深入探讨。

7. 《元宵节的前一天》描绘了元宵节欢乐的场景《元宵节的前一天》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庆典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8. 孔子与须陀树孔子曾在须陀树下讲学,他的弟子子贡问他:“须陀树为何这么大?”孔子答曰:“因为有礼。

”这段典故讲述了礼仪的重要性。

9. 独行蛮荒的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严酷的监禁下仍能独行蛮荒,著有《史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中国常见历史故事【5则】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1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2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3王侯将相: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

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

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4脸上打草稿北宋时有个叫陆东的,在苏州做官。

某次断案,他判一个犯人流放,当时流放是要在脸上刺字的。

陆东让人在犯人脸上刺上“特刺配某州牢城”几个字。

刺完了,手下一个幕僚说,大人不对啊,不能用“特”这个字。

但凡用这个字的都是朝廷一时旨意,这个犯人只是流放罪不能用这个字。

陆东一听,赶紧叫人把那犯人又拉回来,把“特刺”二字划掉,改成“准条”,重新刺字。

估计这犯人得是有一张高晓松式是大脸,不然恐怕刺不下这么多字。

陆东给犯人刺字刺两回这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没少被人笑话。

简短的历史典故10篇

简短的历史典故10篇

简短的历史典故10篇01、涿鹿之战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祖先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追溯到5000年以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涿鹿之战,即黄帝对蚩尤的战争。

据史书记载,黄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他从小就很聪明、能干,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黄帝所处的时代,大约是我国原始社会逐步解体的时期,私有制、阶级有了初步发展。

氏族公社不断扩大或合并,逐渐形成部落。

黄帝最早居住在陕西北部,后成为黄河流域一个有名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一带定居下来。

当时在黄河流域西北部有一个首领叫炎帝的部落,同一个首领叫蚩尤的九黎族部落发生了冲突,斗争结果是炎帝被打败了。

于是炎帝带领他的部落成员逃到了涿鹿,与黄帝部落合并,结成部落联盟,黄帝、炎帝担任正副首领,这就是炎黄部落,是中华民族的雏形。

炎黄部落合并后,九黎族部落自恃强悍,经常前来骚扰。

为了解除九黎族部落的威胁,一场新的大战开始了。

传说中的蚩尤是一个人头、兽身、长着四眼六臂的怪物。

他有81个弟兄,个个是人头兽身,铜头铁额,凶猛异常。

黄帝更是异常,他一个头颅上长着四张脸,分别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他住在天廷中央,总管春夏秋冬。

他拥有以虎豹熊罴命名的几支精锐部队,还有用玉石磨制的,在当时是很厉害的石刀石斧作武器。

大战开始,蚩尤和他的81位弟兄主动出击,黄帝则调动虎豹熊罴,狮貔貅各路军队,还请来四方天兵神将助战,杀向蚩尤。

双方厮杀成一团,难分难解。

黄帝命大将应龙拦截江河,以大水冲淹蚩尤,蚩尤则请来能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对付。

黄帝又命随军出征的女儿、名叫魃的旱神收云息雨,使狂风暴雨无影无踪。

刹时烈日当空,把蚩尤的军队晒得焦灼不安,四散逃命。

蚩尤眼看就要战败,便使了一个绝招:他和他的弟兄张开大口吐雾,使大地白茫茫、迷濛濛一片,抬头不辨东西南北,使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而蚩尤的军队却能时隐时现,运动自如。

黄帝命人制作一辆指南车,用以辨别方向,并集中力量向蚩尤军队发动强大攻势,最后打败蚩尤军仅并活捉了蚩尤,将他杀死,带到涿鹿埋葬。

30个历史典故

30个历史典故

30个历史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

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

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

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

言语》、《晋书。

顾悦之传》。

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20个历史典故,培养孩子优质品格

20个历史典故,培养孩子优质品格

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 程门立雪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人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里休息。

他们不忍打扰,于是静静等待老师醒来。

不一会儿,屋外下起大雪,天气寒冷,等程颐一觉醒来,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而“程门立雪”也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3. 苏武牧羊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匈奴贵族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还将他流放至遥远偏僻的北海牧羊。

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岁月流逝,节竿上缀的三层牦牛尾都落尽了。

虽然历尽艰辛,他也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4. 管鲍之交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的敌人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

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5.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地有个叫季步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仗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6. 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他同族的一个长辈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把竹席要走了,王恭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

王恭回答,我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7. 赵柔卖犁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

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

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有利可图便动心呢?还是把犁卖给了原来那个人。

8. 缇萦救父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处肉刑,并被押送上京。

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

9. 杨震拒金东汉时有一名大臣名叫杨震,为官清廉,常向朝廷举荐人才。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10则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10则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10则历史典故传达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历史典故,快来看看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

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

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

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

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谈写他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

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

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竞派刺客去暗杀赵盾。

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

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

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

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释义:非,不是。

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
导读: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恐国破后,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隋灭陈后,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徐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

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后来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青梅竹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

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
1.「作文素材」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
2.有名的历史典故
3.十个历史典故
4.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5.「历史典故」三十个经典历史典故及简析
6.小蛮腰的历史典故
7.有关感恩的历史小典故
8.有关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