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总结

合集下载

水的化学知识总结

水的化学知识总结

水的化学知识总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也是生命之源的化合物。

它的化学式为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以下是关于水的化学知识的总结:1. 水的结构: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了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键。

水分子呈现出V形的结构,氢氧键的束缚角约为104.5度。

2. 物理性质:水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

它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因此被称为“万能溶剂”。

此外,水具有高比热容、高比热导率以及表面张力等特性。

3. 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也非常重要。

水是中性的,pH值为7。

它在标准条件下可以同时存在三种形态:固体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水具有特定的气化、沸腾和凝固点,同时还可以经历水的硬度、电离和溶解等过程。

4. 酸碱性:水具有自动电离的性质,即在接触到其他物质时,可以产生酸碱反应。

当水分子失去一个质子(H+)时,形成了氢离子(H3O+),这种离子带正电荷,具有酸性。

与之相反,当水分子接受一个质子时,形成了氢氧根离子(OH-),这种离子带负电荷,具有碱性。

5. 水的溶解性:由于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化合物。

当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它们与水分子之间会进行氢键和离子作用。

溶解性可以通过饱和度来衡量,即某种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所达到的最大量。

6. 水的电导性:水分子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因此水可以导电。

在纯净的水中,水的电导性相对较低,但添加了可溶性盐类和酸碱物质后,水的电导性将会显著增加。

这是由于可溶性盐类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水中分离,产生了可以导电的电解质。

7. 水分子的动力学:水分子具有热运动,通过不断碰撞和交换处于不同能级的状态。

这些动力学的过程导致了水分子的扩散、毛细现象和蒸发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水分子还可以通过氢键形成聚合物,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化学总结水的知识点

化学总结水的知识点

化学总结水的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生命的基础。

在化学中,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1. 水的化学式为H2O,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

2. 水是一种极性分子。

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更电负,所以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导致水分子呈现出偏正性,其中氧原子是负极性,氢原子是正极性。

3. 水的分子间通过氢键相互吸引。

水的氢键是由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和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弱相互作用。

氢键使得水分子之间紧密相连,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表面张力。

4.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由于其极性,水能够溶解许多极性和离子化合物。

它在生物体系中起着溶解、输送和反应媒介的作用。

5.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沸腾时会发生相变。

在沸腾过程中,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热量,使水分子的动能增加。

6. 水的密度最大为4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分子形成规则的结构,导致水的密度达到最大值。

当温度降到4摄氏度以下,水的密度会增加,但并不是由于水的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而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变得更加稳定。

7. 水具有高比热容和高导热性。

由于水的氢键结构,它需要较大的能量来改变水的温度。

这使得水在吸热或放热时能够有效地吸收或释放能量,起到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

8. 水是一种重要的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

例如,水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

9. 水可以通过离子化和脱离子化反应形成酸和碱。

当水分子失去一个质子(即H+离子)时,它变成了酸(H3O+离子)。

相反,当水分子接受一个质子时,它变成了碱(OH-离子)。

10. 水的pH值是测量水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总之,水在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子结构、溶解性、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都是研究的重点。

水的知识点总结化学

水的知识点总结化学

一、水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的密度大约为1克/立方厘米,在大多数温度下是液态的,但在0摄氏度以下会变成固态,而在100摄氏度以上会变成气态。

这些性质使得水在地球上大范围地存在,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2. 化学性质水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但它仍然具有一些化学反应。

例如,水可以发生电解反应,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另外,水也可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如水化合,酸碱中和等。

二、水的结构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是共价键。

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的电负性更高,水分子呈现出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溶解能力强,表面张力大等。

三、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物质。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使得它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使得溶质分子能够在水中被包围并分散,进而达到溶解的目的。

另外,水还能与一些离子性物质发生离子化作用,使得它们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

四、水的物态变化水有三种物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水分子会发生不同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物态形态。

当水分子受到足够的热量时,它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然后再转变为气态,我们常见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就是这种过程的例子。

五、水的电性质水是一个良好的电解质,它可以在电场中发生电导。

这是因为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电离反应,形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这种离子反应使得水具有电导性质,可以在电场中传导电流。

六、水的生物学作用水对于生物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细胞内外的主要溶剂,参与了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此外,水还在身体内维持了稳定的温度和PH值,为身体正常的代谢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水资源的污染和枯竭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要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和处理,使其达到符合人类饮用和生产用水的要求,从而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产。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物理性质1. 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为共价键,其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因此对共价键的两端呈一定的极性。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能够溶解许多极性物质。

2.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密度递减,而温度低于4℃时,密度也递减。

这就是为什么像冰这样相固态的物质,比其液态相水的密度小的原因。

3.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很大,是地球上已知的物质中最大的之一。

这意味着水被加热或冷却的时候,需要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才会产生温度的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水能够在地球上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4.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这些标准温度使得水在地球上能够以液体的形式存在,适合生物生存。

5.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处呈现较高的凝聚力,这使得水能够形成水滴或水面膜的形状。

这一性质也影响了水对其他物质的湿润性和表面活性。

二、水的化学性质1. 水的酸碱性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在25℃时,水的离子积恒定值Kw为1.0×10^-14。

这意味着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离子浓度相乘等于10^-14。

在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离子浓度,而在碱性溶液中则相反。

这决定了水可以作为酸碱中和反应中的溶剂和反应物。

2. 水的电离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自离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氢氧离子。

这种自离化反应是水酸碱性的基础,同时也是许多其他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

3. 水的溶解性由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物质。

这种溶解性决定了水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溶剂和介质的作用。

4. 水的还原性水是一种氧化剂,能够参与许多还原反应。

通过与金属、非金属和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水往往能够将其他物质氧化为较高的氧化态。

水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水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水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结构水的分子式是H2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键角为104.5度。

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电负性更强,因此水分子呈现出部分电负荷的特性,氧原子带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正电荷。

在水的结构中,由于氧原子带负电荷,因此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力较强,使得水分子呈现出较高的凝聚能力和表面张力。

这一特性使得水在自然界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在植物中起着输送养分和保持形态的作用,在动物体内起着溶解物质和调节温度的功能。

二、水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其密度为1g/cm³,在常温下呈现为液态,但在0度以下则呈现为固态冰,而在100度以上则呈现为气态水蒸气。

这一性质使得水具有“三态共存点”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存在。

2. 化学性质水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多种性质,包括溶解性、电解性、还原性和氧化性等。

(1)溶解性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在自然界中有“万物之溶剂”之称。

水可以溶解非极性分子和离子,因为水分子具有部分电负荷的特性,可以与其他不同极性的分子相互作用。

比如在生物体内,水可以溶解营养物质和废物,起到输送和排泄的作用。

(2)电解性水可以发生电离反应,分解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这一特性使得水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可以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电解质。

(3)还原性水可以参与还原反应,将其他物质的氧化物还原成原始状态。

比如在光合作用中,水可以被光能分解成氢氧气,并产生电子供给合成有机物。

(4)氧化性水可以参与氧化反应,将其他物质还原成氧化物。

比如在金属腐蚀中,水和金属发生反应产生金属的氧化物。

此外,水还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比如和氢气反应生成氢氧化物。

三、水的化学反应1. 水的电离反应水可以发生电离反应,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分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其反应式如下:H2O ⇌ H+ + OH-这一反应是水的自离子化反应,是水溶液中酸碱性质的基础。

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资料(一)、水的组成和性质1、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水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3、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4、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氢气。

水的pH为7。

(二)、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注意:①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相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2)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性也是这些)2、原子(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中考化学水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水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水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学习中,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详细总结中考化学中关于水的知识点,包括水的组成、性质、制备和应用等。

一、水的组成1.H2O:水的化学式为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2.氢键:水分子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得氧原子带有负电荷,而两个氢原子带有正电荷。

这种电荷分布导致了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水分子间的氢键极大地影响了水的性质。

二、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无臭: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没有明显的味道和气味。

(2)高沸点:水的沸点很高,为100℃。

水的高沸点使得它能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存在于地球上的可利用状态。

(3)固、液、气三态: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出现三态,即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2.化学性质:(1)酸碱性:水存在着自离解平衡,其中一部分的水分子自然解离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在中性溶液中,H+和OH-的浓度相等,即pH=7、当溶液中的H+浓度高于OH-浓度时,文字接近正在输入红色它被认为是酸性溶液;相反地,如果OH-浓度高于H+浓度,它被认为是碱性溶液。

(2)溶剂性:由于水分子的极性,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它能够溶解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使溶质分子间接触更多,发生化学反应。

三、水的制备1.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自然界循环:水在自然界经历了蒸发、凝结、降雨的循环过程,形成雨水、河水等天然水源。

(2)淡化海水: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水分,通过蒸发海水并使水蒸汽冷凝,可以得到淡水。

(3)水的合成:利用化学反应或电解法制备水。

2.化学反应制水:(1)H2+1/2O2→H2O:氢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

(2)CaO+H2O→Ca(OH)2: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四、水的应用1.饮用水: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人体约70%是由水组成的。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下面将从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应用等方面总结关于水的知识点:一、化学性质1. 水的化学式为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水是一个中性物质,pH值为7,可作为酸碱反应的参照物。

3. 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酸和碱。

与酸反应产生水和盐,与碱反应产生水和金属氢氧化物。

4. 水可以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5. 水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即pH= -log[H+],pOH = -log[OH-],pH + pOH = 14。

二、物理性质1.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是我们常说的1克=1毫升的基准物质。

2.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熔点为0摄氏度。

这些特性使得水可以在地球上存在三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蒸汽)。

3. 水的热容量较高,在吸收或释放相同数量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保持较为稳定的环境温度。

4. 水具有表面张力现象,即水分子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弹性膜,使得一些轻质物体可以在水上漂浮。

5. 水的溶解性很好,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因此被称为“万能溶剂”。

三、应用领域1. 水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体内的温度、输送养分和代谢废物等。

2. 水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用于灌溉、农药施用和畜牧养殖等。

3. 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和溶剂,用于制药、纺织、化工等行业。

4. 水是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在饮用、清洁、烹饪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5. 水是能量生产的重要媒介,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等。

6. 水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结: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广泛应用于生命、农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

对水的研究和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增强对水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缓冲对浓度比接近1 的时候, 当缓冲对浓度比接近 1 的时候 , 缓冲溶液对酸碱 都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这时, 都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这时, pH = pKa 在缓冲溶液选择时, 总是选用 选用p 在缓冲溶液选择时 , 总是 选用 pKa 尽可能接近预 期的pH的缓冲对 例如HAc~Ac 的缓冲对. (HAc)=4 75, 期的pH的缓冲对. 例如HAc~Ac , pKa(HAc)=4.75,对 pH近于 75时使用最佳 近于4 时使用最佳. 于pH近于4.75时使用最佳.
溶度积: 简化为:
Ks(AgCl) = {ceq(Ag+)/c}{ceq(Cl-)/c} {c }{c Ks(AgCl) = ceq(Ag+)ceq(Cl-) )c
二,溶度积规则
1.溶度积规则定义 1.溶度积规则定义 用溶度积来判断沉淀的生成或者溶解的规则, 用溶度积来判断沉淀的生成或者溶解的规则 , 称为溶度积规则. 称为溶度积规则. 难溶电解质AnBm与水组成的两相体系,存在着:
2.一元酸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一元酸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对于: HAc(aq) = H+(aq)+Ac-(aq) 对于: 如果一元酸的浓度为c 解离度为a 则有: 如果一元酸的浓度为c ,解离度为a , 则有: Ka = ceq(H+)ceq(Ac-)/ceq(HAc) = ca2/(1-a) )c )/c /(1 如果解离度很小, 如果解离度很小, 则: 1- a ≈ 1 Ka = ca2/(1-a) ≈ ca2 , /(1 a ≈ (Ka /c)1/2 (此式说明,溶液的浓度越稀, 此式说明,溶液的浓度越稀,
第三章 水化学
第一节溶液通性 依数定律: 依数定律: 对于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性质(蒸汽压下降, 对于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性质(蒸汽压下降, 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以及渗透压等) 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以及渗透压等)与溶液浓 度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度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 凡是遵循依数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凡是遵循依数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本节要掌握: 本节要掌握: 1)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1)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2)等浓度的强,弱,非电解质的蒸汽压降,沸 2)等浓度的强 等浓度的强, 非电解质的蒸汽压降, 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的相对大小的顺序. 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的相对大小的顺序. 比如:测定分子量;制作防冻剂, 以及应用原理(比如:测定分子量;制作防冻剂,干燥
二,酸碱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其pH计算 酸碱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其pH计算 pH
1.用热力学数据计算酸碱的解离常数 1.用热力学数据计算酸碱的解离常数
Ka表示酸的解离常数, 表示酸的解离常数, Kb表示碱的解离常数. 表示碱的解离常数.
则: lnKa (T) = -rGm/RT lnK lnK lnKb (T) = -rGm/RT
2,溶度积规则应用 (1)沉淀转化 例如, (1)沉淀转化 例如,锅炉清洗 (2)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经常使用的溶解方法: (2)沉淀溶解——经常使用的溶解方法:
利用酸碱反应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利用配位反应:很重要, 利用配位反应:很重要,第六章介绍

eq eq eq + eq eq eq + eq eq
当弱酸与强碱, 或者弱碱与强酸之间的中和反应不 完全时, 所得溶液是缓冲溶液! 但完全中和后,则不是缓 冲溶液. 有些文献也把c(共轭酸)/c(共轭碱)也称为c(酸)/c(盐) )/c )/c
5.缓冲溶液的选择 5.缓冲溶液的选择
由于pH 由于pH = pKa - lg{ceq(共轭酸)/ceq(共轭碱)} lg{c 共轭酸)/c 共轭碱)}
4.缓冲溶液pH计算 很重要) 4.缓冲溶液pH计算(很重要) 缓冲溶液pH计算( 对于一般的缓冲溶液,存在着下面的解离平衡: 对于一般的缓冲溶液,存在着下面的解离平衡: 共轭酸(aq) 共轭酸(aq) = H+(aq) + 共轭碱(aq) 共轭碱(aq) 所以有: 所以有: Ka= c (H )c (共轭碱)/c (共轭酸) )c 共轭碱)/c 共轭酸) c (H ) = Kac (共轭酸)/c (共轭碱) 共轭酸)/c 共轭碱) pH = pKa - lg{c (共轭酸)/c (共轭碱)} lg{c 共轭酸)/c 共轭碱)} 注意: 注意:
剂,冷冻剂,低温度融盐等) 冷冻剂,低温度融盐等)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一,酸,碱的概念
1.酸碱的早期概念 2.酸碱的电离理论 3.酸碱的质子理论 凡是可以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酸:凡是可以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凡是可以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碱:凡是可以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4.酸碱的电子理论
溶解 结晶 离子积为:Q = {ceq(Am+)/c}n{ceq(Bn-)/c}m {c {c AnBm(s) nAm+(aq)+mBn-(aq)
或简写为: Q = {c (A )}n{c (B )}m {c {c
eq m+ eq n-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规则: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规则: 平衡正向移动, 当: Q < Ks 时, 平衡正向移动, 沉淀发生溶解 Q = Ks 时, 平衡状态, 为饱和溶液 平衡状态, 平衡逆向移动, Q > Ks 时, 平衡逆向移动, 有新沉淀生成
在计算的时候, 在计算的时候 , 需要注意共轭酸碱解离平衡常 数,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水的离子积之间的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 关系. 关系.
第三节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一,多相离子平衡和溶度积
1衡, 该平衡的平衡常数(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该平衡的平衡常数(Ks) 称为"溶度积" 称为"溶度积". 例如: 溶解 AgCl(s) 结晶 Ag+(aq)+Cl-(aq)
解离度越大,称:稀释定律) 解离度越大, 稀释定律)
ceq(H+)=ca≈(Ka c)1/2 )=ca≈ pH = -lg{ceq(H+)} lg{c = -{pKa + lg(c)}/2 {pK lg(c)}/2
3.碱溶液解离平衡 3.碱溶液解离平衡(以NH3为例) 碱溶液解离平衡( 为例)
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 NH3(aq)+ H2O (l) = NH4+(aq)+OH-(aq) 如果一元碱的浓度为c 解离度为a 则有: 如果一元碱的浓度为c ,解离度为a , 则有: Kb = ca2/(1-a) ≈ ca2 (碱解离度很小时, 则 1-a ≈ 1 ) /(1 a ≈ (Kb /c)1/2 (稀释定律) 稀释定律) ceq(OH-) = ca ≈ (Kb c)1/2 借助水的离子积可得: 借助水的离子积可得: ceq(H+) = Kw /ceq(OH-) pH = -lg{ceq(H+)} lg{c = pKw + lg{ceq(OH-)} = 14 – pOH lg{c 注意: 注意: 水的离子积是水的解离平衡常数, 它与温度有关, 水的离子积是水的解离平衡常数, 它与温度有关, 不同温 的数值有变化, 也会有变化. 度下 Kw = ceq(H+) ceq(OH-) 的数值有变化, ceq(H+) 也会有变化. 不过,任何水溶液中, 总是同时存在, 浓度积永不为0 不过,任何水溶液中, H+和OH-总是同时存在, 浓度积永不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