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文化应由: 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
文化是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媒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
撑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章海荣:“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
、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
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
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 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的;
它是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经济性
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
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的内在冲动
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客源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 中介体——旅游目的地客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 回归久居地
旅游文化学
教学内容
基 础 主 体
客 体
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消费与介体文化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媒 体
发 展
教学方式
旅游文化发展历程(4个)
旅游文化的形成: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鼎盛:隋唐五代宋时期的旅游文化(彭路、黄
区域旅游文化(6个)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阳敏)
三秦文化(陈应波) 三晋文化(李琴) 楚文化(冉翠) 吴越文化( 杨丹) 巴蜀文化(陈柔) 其他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城镇旅游文化(4个) 北京的城镇文化 香港的城镇文化(李玲、刘翠华) 成都、重庆的城镇文化(漆尧、唐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旅游文化学

名词解释1.文化: 文化是人创造的而非天自然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在然现象;是为社会所普遍的人所享用的, 不属于个人的;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 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人类的产物, 是人来社会实践的结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广义文化: 泛指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总和, 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 由知识, 态度, 价值观构成的所谓“隐在文化”3.狭义文化: 指在一定的资料生产方式上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相当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特别是知其意识形态。
4.文化模式: 就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
5.旅游文化: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市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6.园林: 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种植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创作而形成的美得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7.企业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历史传统。
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企业管理中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型文化两部分,简答1.文化的基本特征: 地域性, 民族性, 时代性, 承袭性, 变异性。
2.文化的基本功能: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的功能;记录、储存、传播的功能;认知、助知的功能;凝聚的功能;教化、培育的功能。
调节、控制功能。
3.旅游文化的特征: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旅游业的文化特征性就不仅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 也渗透在旅游业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同时, 旅游对接待地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方面、既有积极意义又会产生消极作用;总之,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 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文化学》课件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简介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旅游、文化、历史、经济、政治、民俗等多个领域,是旅游管理、文化传播、社会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旅游文化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旅游文化的认知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运作和管理的认识;4.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旅游与文化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旅游文化;3.旅游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4.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部分:旅游业与管理1.旅游业概述: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2.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3.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4.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1.参观旅游景区;2.实地考察旅游服务企业;3.调研当地旅游文化资源;4.设计旅游策划方案。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旅游文化学的相关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等;2.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应用和效果;3.实践教学:到景区、旅游企业等地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旅游服务的运作和管理;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对旅游文化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旅游文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平时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出勤、课程笔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3.期末论文/项目评价:对学生针对旅游文化学方面的主题完成的论文或项目进行评价;4.课堂测验:对学生对旅游文化学的掌握程度进行评测。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入
80年代,旅游人类学家将旅游者作为一个需要休闲、为摆脱一些社会 束缚而远游的人来研究,旅游活动的文化性质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论证。 进入90年代,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 论著方面,尤瑞的《旅游者的凝视》(1990);亚利· 里德的《旅 行者的心灵:从基加马治到寰球旅游》(1991);玛丽· 路易· 普拉特的 《帝国主义的眼睛:旅行写作与跨文化的演变》(1992);卡伦· 卡普兰 的《旅行质疑:后现代对位移的讨论》(1996);杰姆· 克勒福德的《旅 行文化》(1997);C.T.威廉斯的《旅行文化》(1998)。 □专业研究刊物方面,除《旅游研究年报》(1973年创刊)外、还出现了 英国的《旅游管理》、澳大利亚的《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0 年创刊)等一大批专业性强、内容全面深入的旅游文化研究刊物。 □ 学术交流上,除了定期的旅游文化国际年会,各国、各地区还有为 数众多的各类研讨会。
沈祖祥: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通过对 旅游内部三个相互关联、运动的结构的演变过程进 行 系统研究,描述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 规 律(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1999)。 喻学才先生: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 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喻学才,《旅游 文 化》,2002)。 章海荣:旅游活动实际促成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到 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旅 游 文化的研究视野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旅游主体 文
二、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主要观点 加法利(Jafar Jafari)等:目的地国民族文 化,客源国文化,以及主体和客体、媒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交 际碰撞产生的文化都是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肖洪根,1994)。 马波: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本质以 及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与旅游学有着一 个基本共同的结构(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1998)。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应抓住旅游主体----中介体----客 体----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研究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和民族旅 游 性格的塑造过程(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1999)。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旅游文化学概述1、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中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
3、旅游文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主要包括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保护和传承旅游资源,以及推动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旅游文化的特点:本文1)文化多元性:旅游文化具有多元性,包括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和不同宗教的文化元素。
本文2)交融性:旅游文化具有交融性,它是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本文3)地域性:旅游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密切相关。
本文4)发展性:旅游文化具有发展性,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三、旅游文化的类型与表现形式1、旅游文化的类型:本文1)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文化和国际旅游文化。
本文2)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旅游文化、近代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
本文3)按性质划分:可分为民俗旅游文化、人文旅游文化和自然旅游文化。
2、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1)旅游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本文2)旅游活动:包括文化体验活动、娱乐活动和休闲活动等,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3)旅游服务:包括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和购物服务等,是提高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本文4)旅游纪念品:是反映旅游文化的特殊商品,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1、旅游文化的影响:本文1)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引言现代旅游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现象,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现象。
因此,对于现代旅游活动现象及其本质,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之作出科学、深入、理性的思考、分析、研究与实践,同时还应以文化的角度和视野,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蕴涵和折射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及其规律。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1.1 文化概述1.2 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第二章旅游者文化2.1 旅游者及其文化规定性2.2 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与塑造2.3 休闲文化对旅游者性情的调适第三章旅游景观文化3.1 旅游景观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3.2 旅游景观的社会文化功能3.3 文化积淀与自然景观美3.4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3.5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3.6 作为文化现象的宗教旅游景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题学习欣赏1.泰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3.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4.长城(世界文化遗产)5.明清故宫(世界文化遗产)6.北京的皇家祭坛——天坛(世界文化遗产)7.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8.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9.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世界文化遗产)10.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11.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12.青城山和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13.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14.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15.云岗石窟(世界文化遗产)16.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参考文献1.《旅游文化学》.谢贵安,华国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2.《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编著.青岛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3.《旅游文化学导论》.沈祖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4.《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5.《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6.《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下).王新建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7.《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大型画册)8.《中国世界遗产图典》.旅游天地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9.《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部中华文化信息网,浙江摄影出版社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版10.《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柳正恒,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2月第 1版.(共五辑)11.《中华遗产》.中华书局主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邮发代号:80—25312.《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7月13.《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唐鸣镝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4.《旅游文物鉴赏》.顾维舟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15.《中华文明之光》.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16.《中华文化讲座丛书》.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吴同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17.《厚重河南》.大河报社编辑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共十辑)18.《经典洛阳》.齐永长等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共四卷)19.《洛阳春秋》.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栏目制作.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20.《旅游》(月刊).北京市旅游局主管,旅游杂志社编辑出版.邮发代号:2—15921.《风景名胜》(月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协办.邮发代号:32—7422.《中国国家地理》.(月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邮发代号:2—80623.中国世界遗产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4.中国旅游网(国家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5.国家建设部网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city/other/26.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Chineseindex.html27.中国国家森林公园/28.国家水利风景区http: //. cn/slfjq/2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国家文物局网站(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V—国家地理频道/geography/32.中国风景名胜网/33.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34.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35.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或称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

05
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旅游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 文化理解和认同。
推动社会进步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 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提升国家形象
旅游活动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有助于提升国 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文化互 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旅游来促进文化交流和保护文化遗 产。
旅游文化学的未来趋势
未来,旅游文化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更 全面地揭示旅游文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旅游文化学的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旅 游文化现象和问题,推动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同时,可持续旅游发展将成为旅游文化学的重 要研究方向,以实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旅游文化的特征
01
多样性
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的
旅游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体验。
02
互动性
旅游文化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与当地居民、旅游从
业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有助
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
总结词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是指以地方民俗文化为特 色,通过民俗活动和表演展现地方特色的文 化形式。
详细描述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 艺、民间音乐舞蹈等。这些地方通过展示地 方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游客了解和体验 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同时,这种文 化形式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2、旅游文化
3、艺术审美文化
4、家国同构
二、简答题
1、旅游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2、我们对旅游文化的哲学基础的讨论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
3、旅游动机满足的需要主要有哪四种?
4、影响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几方面?
5、旅游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哪五方面?
三、论述题
1、试论中国传统伦理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2、从旅游业的角度试论旅游文化的实用性特点。
3、试论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中的伦理性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