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优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美国最新的空气污染环保排放标准-火力发电厂-中美环保标准对比

美国发电厂污染物排放最新标准根据《洁净空气法案》(CAA)第111章和112章规定和要求,2011年12月16日,美国环保署签署了一项电厂减排有毒空气污染物的法令,包括燃煤燃油电厂锅炉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NESHAP)和新燃烧化石燃料电站、工商业设施锅炉性能标准(NSPS)。
2012年4月16日生效。
特别是,汞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MATS)规定现有和新建的燃煤、燃油锅炉都要实行减排;同时修订了新排放源性能标准。
英文缩写解释:NESHAP: National Emiss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有毒空气污染物国家排放标准NSPS:New Source Performance Standards 新排放源性能标准CAA: Clean Air Act 洁净空气行动MATS: Mercury and Air Toxics Standards:汞及空气污染物标准EGUs: Electric utility steam generating units 蒸汽发电设备MCAT:Maximum Achievable Control Technology 最大限度控制技术Federal Register:联邦纪事一、燃煤和燃油发电机组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发电厂汞及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原来提议的基本相同。
不一样的几点:(1)调整了排放限制,包括利用可吸入颗粒物而不是总的颗粒物替代金属污染物;(2)对煤的分类进行了修改;(3)为了统一,改进监测系统(4)可以用多台机组的平均值;这是第一个燃煤和燃油电厂减少汞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的国家清洁空气行动标准。
根据新标准,自2016年起,发电厂必须采用目前广泛使用并得到认证的污染控制技术,大幅度削减可吸入颗粒物、汞、砷、镍、硒、酸性气体、氰化物等有毒物质的排放。
发电厂是美国汞、砷、氰化物的最大排放源,50%汞和77%酸性气体排放来自电厂。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68种作为水中诸控制污染物名单,注有△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计48种,它们是:
1、挥发性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一二氯乙烷△、1,1,1一三氯乙烷、1,1,2一三氯乙烷、1 , 1 , 2 , 2一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共计10个。
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共计6个。
3、氯代苯类: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氧苯△、六氯苯△,共计4个。
4、多氯联苯△,1个。
5、酚类:苯酚△、间甲酚△、2,4一二氯酚△、2,4,6一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共计6个。
6、硝基苯类:硝基苯△、对硝基甲苯△、2,4一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2,4-苯一硝基氯苯△,共计6个。
7、苯胺类:苯胺△、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6一二氯硝基苯胺,共计4个。
8、多环芳烃类: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一cd)芘、苯并(g,h,l)芘,共计7个。
9、酞酸酯类: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共计3个。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确定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确定周文敏傅德黔孙宗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引言面对我国水环境污染逐年加重的事实,国家环境保护局从”七五’开始,开展“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加强水污染控制与监测,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研究”是该项目的一个分课题。
我国的水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非点源排放,但主要来自数十种类型的工业污染源排放废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进入水环境的有毒化学物质成千上万,不可能一一予以控制,制定标准,限制排放,实施监测,只能是从众多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中筛选出那些面广量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危害大的并具潜在威胁的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这些优选出来作为水污染控制对象的有毒污染物就是本文所说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对优先控制污染物实施的监测即“优先监测”。
正因为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因此,“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将首先用于对占全国等标污染负荷65%、75%、85%的3000家、6000家、90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排人废水污染物的控制与监测。
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参阅《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暂行技术要求(废水部分)》。
抓源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这正是本项研究立题的主要目标: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排放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环境水质反映污染控制程度,而污染源排放又势必影响及至决定环境水质,因此,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黑名单’将逐步用到环境水质指标的制定与监测上来.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地而水.地下水标准均还不能反映我国水环境污染是以有机污染为主这一基本事实,标准的指标体系仅相当于美国等先进国家六十年代末的水平。
“黑名单”的建立为我国环境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与先进国家比,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最大的不足是没有把那些具有“三致”毒性的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有机物列入,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溴仿、苯、甲笨、氯苯等。
美国环境保护署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PriorityPollutants

83. Indeno (1,2,3-cd) pyrene 84. Pyrene 85. Tetrachloroethylene 86. Toluene 87. Trichloroethylene 88. Vinyl chloride 89. Aldrin 90. Dieldrin 91. Chlordane 92. 4,4-DDT 93. 4,4-DDE 94. 4,4-DDD 95. Alpha-endosulfan 96. Beta-endosulfan 97. Endosulfan sulfate 98. Endrin 99. Endrin aldehyde 100. Heptachlor 101. Heptachlor epoxide 102. Alpha-BHC 103. Beta-BHC 104. Gamma-BHC 105. Delta-BHC 106. PCB–1242 (Arochlor 1242) 107. PCB–1254 (Arochlor 1254) 108. PCB–1221 (Arochlor 1221) 109. PCB–1232 (Arochlor 1232) 110. PCB–1248 (Arochlor 1248) 111. PCB–1260 (Arochlor 1260) 112. PCB–1016 (Arochlor 1016) 113. Toxaphene 114. Antimony 115. Arsenic 116. Asbestos 117. Beryllium 118. Cadmium 119. Chromium 120. Copper 121. Cyanide, Total 122. Lead 123. Mercury 124. Nickel 125. Selenium 126. Silver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确定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确定周文敏傅德黔孙宗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引言面对我国水环境污染逐年加重的事实,国家环境保护局从”七五’开始,开展“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加强水污染控制与监测,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研究”是该项目的一个分课题。
我国的水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非点源排放,但主要来自数十种类型的工业污染源排放废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进入水环境的有毒化学物质成千上万,不可能一一予以控制,制定标准,限制排放,实施监测,只能是从众多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中筛选出那些面广量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危害大的并具潜在威胁的污染物作为控制对象.这些优选出来作为水污染控制对象的有毒污染物就是本文所说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对优先控制污染物实施的监测即“优先监测”。
正因为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因此,“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将首先用于对占全国等标污染负荷65%、75%、85%的3000家、6000家、9000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排人废水污染物的控制与监测。
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参阅《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暂行技术要求(废水部分)》。
抓源的污染控制与监测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这正是本项研究立题的主要目标:环境水质和污染源排放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环境水质反映污染控制程度,而污染源排放又势必影响及至决定环境水质,因此,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黑名单’将逐步用到环境水质指标的制定与监测上来.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地而水.地下水标准均还不能反映我国水环境污染是以有机污染为主这一基本事实,标准的指标体系仅相当于美国等先进国家六十年代末的水平。
“黑名单”的建立为我国环境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与先进国家比,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最大的不足是没有把那些具有“三致”毒性的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有机物列入,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溴仿、苯、甲笨、氯苯等。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修订)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2
四川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修订)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目 录
1 项目背景............................................................................................................ 5 1.1 任务来源................................................................................................. 5 1.2 工作过程................................................................................................. 5 2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7 2.1 国家及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7 2.1.1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7 2.1.2 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9 2.2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1 2.3 现行地方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2.4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2 3 标准修订的依据、原则和方法思路.............................................................. 14 3.1 修订依据............................................................................................... 14 3.2 修订原则............................................................................................... 14 3.3 修订方法............................................................................................... 15 3.4 修订思路............................................................................................... 15 4 行业发展、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7 4.1 行业发展............................................................................................... 17 4.2 典型行业产污环节和排放特征........................................................... 18 4.2.1 皮革制品制造业........................................................................ 19 4.2.2 制鞋业........................................................................................ 20 4.2.3 木制家具制造业........................................................................ 20 4.2.4 印刷业........................................................................................ 21 4.2.5 炼油和石化行业........................................................................ 22 4.2.6 农药制造业................................................................................ 23 4.2.7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 23 4.2.8 医药制造业................................................................................ 24 4.2.9 橡胶制品业................................................................................ 24 4.2.10 汽车制造业.............................................................................. 25 4.2.11 电子产品制造业 ...................................................................... 26 4.3 典型行业特征污染物分析................................................................... 27 4.4 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8 4.4.1 VOCs污染防治技术................................................................... 28 4.4.2 典型有毒有害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关键技术............................ 29
中美环境法的比较

中美环境法的比较一、美国环境法的简介要想对中美环境法进行比较,首先要对美国的环境法律制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1970年之前,美国还没有实体的环境法。
一些环境问题,诸如矿采、公害等问题均采用案例法的方式,根据民法处理。
1970年,随着环保运动的兴起,美国创建了环境保护局,并修订了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
随后,美国相继建立了净水法、现代安全饮用水法、农药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等法律。
在有关环境法的立法和诉讼实践中,考虑到环境污染会对公众权利造成伤害,美国的环境法主要是联邦立法,由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下简称EPA)主持立法,各州必须遵循联邦的立法,并建立各州相应的环境法。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州立法的标准,可以高于联邦立法。
比如,由于加利福尼亚州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无法达到联邦规定的标准,加州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进行了单独立法,其要求高于联邦的标准,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创建相关环境法律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环境问题,美国各界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讨和详细研究。
比如,制定环境法背后的动机,究竟是生态学的、科学的、自然的、还是伦理或者是宗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经济学的、政治学、法律学的,或者是神学的。
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应该是现实性的,还是长远性的。
是牺牲我们目前的利益,实行严格的环保法律;还是及时行乐,无限制的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不去考虑子孙后代的未来。
美国是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考虑的环境问题时,自然首先考虑应用经济学手段进行解决,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
但是,环境问题不是个体的问题,环境污染是对公众的公权利的侵害,这种公共权利需要政府立法予以解决,因此美国政府在环境立法和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美国的法院系统,通过对法律的解释,也对环境法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清洁空气法来了解美国的环境法是如何立法和实施的。
美国水中129种“优先污染物”简介

美国水中129种“优先污染物”简介
赵振华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动态》
【年(卷),期】1981(000)008
【摘要】所谓''''优先污染物''''(Priorify Pollutanfs)实际上是指需要优先检测和控制的水中污染物。
1978年以前美国环保局(EPA)企图强制执行《联邦水污染控制法规》遭到一些环境团体的反对,它们向法院提出控告,经在法院外协商,取得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即所谓''''EPA ConsenfDecree'''',它要求EPA提出要控制的污染物名单,这些化合物在污水中的排放
【总页数】3页(P7-9)
【作者】赵振华
【作者单位】环保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松花江水中优先污染物的筛选研究 [J], 翟平阳;刘玉萍;倪艳芳;王东辉
2.小清河沿岸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优先排序的研究 [J], 张洪凯;李峰
3.再生水中优先控制有毒污染物的筛查方法 [J], 钟文珏;王东红;徐小卫;原盛广;王子健
4.利用Trioliein半渗透膜采样技术测定洋河水中的优先污染物 [J], 王毅;刘季昂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5种酚类优先控制污染物 [J], 徐丹丹;田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有毒化学物污染的监测和控制,无疑是环境监测的重点。
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有700万种之多,而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已达10万种。
因此不论从人力、物力、财力或从化学毒物的危害程度和出现频率的实际情况,人们不可能对每一种化学品都进行监测、实行控制,而只能有重点、针对性地对部分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这就必须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在初期,人们控制污染是对一些进入环境数量大(或浓度高)、毒性强的物质如重金属等,其毒性多以急性毒性反映,且数据容易获得。
而有机污染物则由于种类多、含量低、分析水平有限,故以综合指标COD、BOD、TOC等来反映。
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批有毒污染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有机物),可在极低的浓度下于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影响。
许多痕量有毒有机物对综合指标BOD、COD、TOC等贡献甚小,但对环境的危害甚大,此时,常用的综合指标已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状况。
这些就是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它们具有如下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
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
早在70年代中期,就在“清洁水法”中明确规定了129种优先污染物,它一方面要求排放优先污染物的工厂采用最佳可利用技术(BAT),控制点源污染排放。
另一方面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对各水域实施优先监测。
其后又提出了43种空气优先污染物名单。
原苏联卫生部于1975年公布了水体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其中无机物质73种,后又补充了30种,共103种;有机物378种,后又补充了118种,共496种。
实施10年后,又补充了65种有机物,合计达664种之多。
在1975年所公布的工作环境空气和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其中无机物及其混合物266种,有机物856种,合计达1122种之多。
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75年提出的“关于水质的排放标准”的技术报告,列出了所谓“黑名单”和“灰名单”。
“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亦已完成,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见表1-1。
表中标有“△”符号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包括12个类别,4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3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