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军数据链系统

合集下载

TTNT数据链系统的发展分析

TTNT数据链系统的发展分析

TTNT数据链系统发展分析2008年5月13日,首架安装TTNT数据链的F-22A“猛禽”战斗机参加了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的2008年美军联合远征部队第三阶段试验演习(JFEX—08—3),表现出了极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网络中心战能力。

演习表明:F-22不仅具备超强的信息采集能力,而且还能通过机载先进战术瞄准网络数据链系统(TTNT)将海量的战场情报信息和态势图像对其他作战平台进行高速传输和实时共享。

可以说,TTNT是美军下一代战术数据链系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其网络中心战的中枢系统。

本文将从数据链的基本介绍开始,着重剖析TTNT系统,以达到初步掌握其本质的目的。

美军的战术数据链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战体系,从Link4,Link11到Link16以及即将装备的Link22和TTNT,每一步发展都会迅速改变现有的作战格局。

近十年来,战术数据链系统更是经历了战争的考验,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每次战争中的成功应用使数据链系统赢得了“战争中作战能力的倍增器”的美誉。

那什么是战术数据链呢?引用美国国防部对其下的定义:“战术数据链是用于传输机器可读的战术数字信息的标准通信链路”。

战术数据链通过单一网络体系结构和多种通信媒体,将两个或多个指挥和控制或武器系统连接在一起,从而进行战术信息的交换。

战术数据链系统的一般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面我们将对美军目前的通用数据链Link16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TADIL J(北约称之为Link16)研制于20世纪70年代,较其前任而言,是一种保密、大容量、抗干扰的数据链路,采用J序列报文格式。

Link16工作在960~1215MHz频段,传输速率为115.2kbps-238kbps,采用TDMA方式组网,具有跳扩频相结合的抗干扰方式,跳频速率为76900次/秒。

以下是Link16机载数据链的组成图示:由于受到机内空间和载荷量的限制,原有的一些组件被整合成三大任务模块。

美军数据链的装备及发展

美军数据链的装备及发展

2005年10月第16卷第5期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October 2005Vol.16 No 15 收稿日期:2004206211 作者简介:李 颖(197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sunshmegirlly @ ; 赵洪利(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军数据链的装备及发展李 颖, 赵洪利(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北京101416) 摘 要:数据链是美军实现信息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美军已形成多频段覆盖、多功能兼备、多平台并用以及从单机到系统的比较成熟的数据通信系统,代表着当前数据链装备和技术的国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美军现役武器系统与指挥控制平台主要使用的战术数字信息链Link 211、Link 24A 、Link 24C 、Link 216及Link 222,卫星战术数据信息链路及其他一些主要的专用数据链,并对这些数据链路目前的装备情况、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达到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

最后探讨了美国陆、海、空三军数据链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装备;数据链;战术互联网中图分类号:TN 91;E 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27(2005)0520068205Equip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ta Linksin the United State s ArmyL I Y ing , ZHAO Hong 2li(Depart 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 he Academy of Equipment Comm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1416,China )Abstract :Data link is one of t he mo st important means by which t he U SA and it s allied forces can realize information p redominance.At p resent ,t he U SA has formed a comparative mat urity data com 2munication system which has multi 2f requency segment ,multi 2f unction and it s single unite to system.It currently rep resent s t 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 he t rend of develop ment of data link equip ment and technology.The paper introduces tactical digital information links which used in t he current weapon system and command cont rol platforms of t he U SA ,including Link 211,Link 24A ,Link 24C ,Link 216,Link 222,satellite tactical digital information link and some ot her special data links.Then ,t he paper analyzes t hese data links ′equip ment ,main f unc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d technical target s.In t he end ,t he paper discusses t he f ut ure develop ment of data links in t he U SA Ar 2my ,Navy and Air Force.Key words :equip ment ;data link ;tactical internet 数据链技术是各种移动作战平台与网络的互联及信息业务互通的技术基础。

美军无人机通信数据链浅析

美军无人机通信数据链浅析
了超小型无人机、小型战术无人机和中高空长航
时无人机各自的通信数据链特点。
常见用途
VHF 0. 03 ~ 0. 3
0. 3 ~ 1
3. 3 常用通信频段
表 1 不同通信频段的常见用途和特点
波段 频率 / GHz
UHF
25
美军无人机通信数据链浅析
• 适合低功率和远距离的无人机通信
低成本的短程无人机视距链路
2 无人机系统组成
如图 1 所示,一个无人机系统由无人航空器、
任务包、人为因素、控制单元、显示、通信结构和后
勤补给几个部分组成,并与其他军队武器平台集
成,基于自动的 TPED 架构 ( Tasking, Processing,
无人机的通信链路,即通信结构,是连接无人
够对无人机的飞行航路、姿态以及机上的任务包
常用链路
1
2
3
超小型
无人机
表 2 不同类型无人机的通信数据链特点
常用频点 \ 频段
链路用途
RC 遥控
上行数 据 链, 传 输 数 字 式 遥 控 信
号。
常用的频点有 900 MHz 和 2. 4 GHz。
视频传输
下行数据链,传输图像信号。
常用的频点有 1. 3 GHz、2. 4 GHz
和 5. 8 GHz。
• 能够轻易穿透建筑和障碍物
• 常用于无人机通信
• 能够轻易穿透建筑和障碍物
5
C
4~8
宽带视距数据链




6
X
8 ~ 12
中程和远程无人机的视距链路、空中中继
链路
• 保留为军用
7
Ku
12 ~ 18

-数据链

-数据链

伊战中美军的战术数据链数据链已成为美军获取信息优势,提高各种作战平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关键设备。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多种战术数据链,例如战术数字信息链路、公共数据链/战术公共数据链等,这些数据链的使用为美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战术数字信息链路(TADIL)战术数字信息链路(TADIL)是美军用于传输机器可读的数字化信息的标准通信链路,目前投入使用的战术数字信息链路有4种,分别是TADIL-A、TADIL-B、TADIL-C和TADIL-J。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军舰、战斗机以及侦察监视飞机等都装备有一种或多种此类数据链。

二、公共数据链/战术公共数据链(CDL/TCDL)公共数据链(CDL)是作为卫星、侦察机及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间传输图像以及信号情报(通信、电子等情报)的标准链路。

此类数据链用于接收来自各种情报、监视和侦察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情报数据以及测量与特征情报数据。

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捕食者”、“全球鹰”等无人机均装备有CDL/TCDL数据链终端。

三、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态势感知数据链(EPLRS/SADL)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是21世纪部队的骨干数据通信网和战术互联网的心脏,能够为战术部队提供近实时、抗干扰、保密数据分发和通信、识别、定位、导航辅助以及自动报告等功能。

它支持“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FBCB2)系统。

美空军国民警卫队为其近空支援飞机(如A-10和F-16)购买的是硬件经过改进的EPLRS,又称作态势感知数据链(SADL)。

四、自动目标移交系统(ATHS)此次参战的美陆军第4机步师OH-58D侦察直升机就是利用ATHS 和其他通信设备与UH-60、AH-64直升机和空军的F-16、A-10攻击机以及炮兵战术火力系统实时通信,与师属炮兵下辖的目标搜索连的移动目标定位雷达、火炮定位雷达共同搜索、识别和定位敌方各种目标,并引导火力实施打击。

浅谈美军数据链系统

浅谈美军数据链系统

一、数据链概述一、数据链概述(一)数据链的基本组成(一)数据链的基本组成与一般通信系统所不同,数据链除了拥有通信终端、传输设备等基本要素以外,最大区别就是拥有特殊的通信规范,即数据报文的消息标准和控制链路运行的通信协议。

没有这些通信规范,即使有了先进的通信设施和通信网络,也不能称其为数据链。

因此,将数据链视为实际的硬件设备,不如视为一组规范了传输方式、信息格式、各节点间的组网方式、使用的硬件规格等实现信息交换的协定、规范。

另外,数据链还包括一些保障通信安全、可靠运行的辅助设备,如加密/解密装置(密码设备)、自检设备、电源等。

所以,数据链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通信规范。

组成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通信规范。

广义上的数据链系统还包括与数据链相连接的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要素,即与数据链紧密相连的指挥信息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等平台。

这些要素虽然不能直接算作数据链系统的组成要素,但离开它们数据链的作用和功能将不能发挥,所以我们将这些要素称为数据链的外围构成要素,将数据链设备的组成称为数据链的内在组成要素。

正是在这些外围和内在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数据链系统才能有效运作:战术情报信息由各种传感器产生,战术指挥控制信息由指挥信息系统产生,这些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进行传递,并输送到相应的武器系统,形成了战术信息由生产到有效使用的通路。

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在这些联网的平台之间快速流动,将物理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各个作战单元紧密的链接成一个整体。

相互分离的各个作战单元紧密的链接成一个整体。

战术数据链的建设始于20 20 世纪世纪50 50 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空系统和海军舰艇,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大致可分为三类:态势感知数据链,用于各军兵种多种平台之间交换不同类型的最新信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一般工作在低频,波长较长,数据率较低,主要是传输格式化报文信息,包括Link 4A Link 4A、、Link 11Link 11、、Link 16和Link 22等;情报、监视和侦察(ISR ISR)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在高频,波长较短,数据率较高,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包括通用数据链(传输,包括通用数据链(CDL CDL CDL)和战术通用数据链()和战术通用数据链()和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 TCDL TCDL)等;专门)等;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如防空导弹)而设计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形式较为单一的专用数据链,包括JSTARS 专用的监视与控制数据链(SCDL SCDL)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EPLRS EPLRS EPLRS)等。

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研究

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研究

科技信息不再重复。

各档执行元件工作程序见表1所示。

表1A761E 自动变速器各档执行元件工作程序表选挡手柄在D 位D1C1F4F3D2C1F4B3F2F1D3C1F4C3F1D4C1F4C2D5C2C3B1D6C2B2动力挡位1C4B42C4B23C4C3B14C4C2R C3B1B4参考文献[1]刘希恭.凌志LS400轿车维修手册[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张朋相,黄兴华等.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检修[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邹长庚,马伯夷,顾金亭.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与原理诊断[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4]宋敬滨,李彦.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新世纪高职高专汽车运用与维修类课程规划教材).大连理工大学,2010(上接第130页)1.引言数据链系统作战效能的发挥,涉及信息传输、战场信息处理、网络的管理维护等作战应用和装备使用维护的方方面面,系统的规划、设计与作战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数据链系统的应用培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一装备的使用教学,需要在战役、战术系统层面上,对各级参战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数据链系统中各个分系统,各类人员准确、高效地融入到作战训练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平台间“黏合剂”和武器效能“倍增器”的作用[1]。

美军对数据链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通过不断的实战检验、修正与完善,基于数据链平台的作战理念已经渗透到部队训练、演习、作战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使用培训体系,并且成为部队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2.美军数据链作战使用培训简介针对数据链的作战使用培训,美军大体上建立了两级的培训架构:在全军范围内,建立了三军通用的联合培训机构(如,JMTS ,联合多战术数据链学校);在各军兵种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

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数据链操作使用的各个领域,包括指挥控制、战场信息处理、系统规划设计、系统管理维护等共性的基础知识,以及各军兵种、各类作战平台特有的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知识。

点击美国Link16数据链

点击美国Link16数据链

点击美国Link16数据链现代战争中各种作战平台的机动速度越来越快,兵种构成也越来越复杂,作战的重心已经由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

如何将众多复杂的武器平台以及指挥控制平台有机地联为一体,从而建立起“传感器到射手”的实时、自动链接,是多少年来许多人的梦想。

为此,不少国家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数据链。

美国相继研制了Link4、Link11、Link16等数据链,法国研制了W链,意大利研制了ES链等。

其中,Link16是一种被美军及北约部队广泛采用的大容量、保密和抗干扰的新型战术数据链,主要由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指挥控制处理器以及战术数据管理系统组成,它的出现和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的应用更为引人瞩目。

应运而生战争的需要始终是军事技术发展的原动力,这在数据链发展历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制了Link4数据链,实现了航空母舰对舰载机的指挥引导,但Link4功能仅限于单向传输信息,舰载飞机只能接收信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开发了Link11数据链,用于舰船之间、舰船与飞机之间、舰队与岸上指挥机构之间的情报交换,但组网方式存在着等待时间长、反应速度慢的问题。

在60年代的越南战争和70年代的中东战争后,美军进一步认识到军兵种之间的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于1974年正式开始研制Link16数据链的第一代终端,即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由普莱西和柯林斯公司负责研制。

它们首先研制了1类端机,在80年代装备了美国和北约的54架E-3A预警机和许多地面防空指挥所。

到1989年1类端机连同备件一共生产了334部。

80年代研制的2类端机提高了数据速率并降低了发射功率,以减小体积。

后来普莱西和柯林斯公司在2类端机的基础上又研制了2H类和2M类端机。

总的说来,2类端机(包括2H)在海军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大推广,E-2C、F一14、航母、巡洋舰和驱逐舰都装备了2类端机。

美军战术数据链发展分析及启示

美军战术数据链发展分析及启示
e q ui p me n t .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o f US . t a c t i c a l d a t a l i n k s ,a 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o f o u r mi l i t a r y d a t a l i n k s .
科技・ 探索・ 争呜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美军战术数据链发展分析及启示
周 朋
( 海军 9 1 4 0 4部 队 , ; - . 3 : 1 t :秦皇 岛 0 6 6 0 0 1 )
【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 , 数据链发挥 的作 用愈发显著 从 不同角度给 出了战术数据链 的概 念 , 介绍数据链 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
程, 简要分析 美军战术数据链 装备发展 情况. 结合 美军数据链发展趋 势. 简单分析我 军数据链 未来重 点研 究方向 【 关键词 】 战术数据链 ; 结构组成 ; 发展 趋势
An a l y s i s a nd i n s pi r a t i o n o f De v e l o pm e n t o f US . For c e s ’Ta c t i c a l Da t a Li n ks ZH OU Pe n g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a n g l e s , t h e b a s i c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w o r k i n g f l o w o f d a t a l i n k s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 b r i e f a n a b r s i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S . t a c t i c a l d a t a l i n k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数据链概述(一)数据链的基本组成与一般通信系统所不同,数据链除了拥有通信终端、传输设备等基本要素以外,最大区别就是拥有特殊的通信规范,即数据报文的消息标准和控制链路运行的通信协议。

没有这些通信规范,即使有了先进的通信设施和通信网络,也不能称其为数据链。

因此,将数据链视为实际的硬件设备,不如视为一组规范了传输方式、信息格式、各节点间的组网方式、使用的硬件规格等实现信息交换的协定、规范。

另外,数据链还包括一些保障通信安全、可靠运行的辅助设备,如加密/解密装置(密码设备)、自检设备、电源等。

所以,数据链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通信规范。

广义上的数据链系统还包括与数据链相连接的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要素,即与数据链紧密相连的指挥信息系统、武器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等平台。

这些要素虽然不能直接算作数据链系统的组成要素,但离开它们数据链的作用和功能将不能发挥,所以我们将这些要素称为数据链的外围构成要素,将数据链设备的组成称为数据链的内在组成要素。

正是在这些外围和内在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数据链系统才能有效运作:战术情报信息由各种传感器产生,战术指挥控制信息由指挥信息系统产生,这些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进行传递,并输送到相应的武器系统,形成了战术信息由生产到有效使用的通路。

战术信息通过数据链在这些联网的平台之间快速流动,将物理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各个作战单元紧密的链接成一个整体。

战术数据链的建设始于20 世纪50 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空系统和海军舰艇,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大致可分为三类:态势感知数据链,用于各军兵种多种平台之间交换不同类型的最新信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一般工作在低频,波长较长,数据率较低,主要是传输格式化报文信息,包括Link 4A、Link 11、Link 16和Link 22等;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在高频,波长较短,数据率较高,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包括通用数据链(CDL)和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等;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如防空导弹)而设计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形式较为单一的专用数据链,包括JSTARS专用的监视与控制数据链(SCDL)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EPLRS)等。

二、美军数据链的发展情况情况(一)通用数据链:Link系列为主实际上,美军将数据链称作TADIL,Link是北约的叫法。

目前应用的Link系列数据链主要有Link 4/11/16等,正在研制Link 22。

Link 11与Link 16(尤其是link l6)目前仍占据数据链的主导地位。

在2010年以前,美国空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所有作战飞机都将加装Link 16,在“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系列产品中也将装有Link 16及Link 11/22,因此Link 16用户将会激增。

Link 4 是50年代末研制的非保密数据链,主要用于海军对舰载飞机的指挥引导,后来经过2次改进,主要产品是Link4A/4B/4C。

目前装备Link4的平台主要有E-2C,E-3预警机,F-14、F/A-18战斗机,EA-6B、ES-3电子战飞机等。

1、Link 4A数据链Link 4A 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由计算机控制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C型数据格式,通常把战术支援飞机与飞机控制单元连接起来进行飞机控制和目标信息方面的传输,标准传输速率为600~5000bps。

Link 4A 系统一般由控制站/受控站终端系统和传输系统组成。

典型的终端系统由特高频无线电台、调制解调器、通信保密设备、数据处理器和用户接口设备组成。

其中,控制站终端和受控站终端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工作,但控制站终端必须具有全双工通信能力,半双工信道则完成对联机性能的监视功能。

目前,美国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装备了Link 4A 数据链,一般是供舰载飞机使用。

2、Link 11数据链Link 11是70年代投入使用的,用于舰船之间、舰船与飞机之间、舰队与海军陆战队之间、舰队与陆地之间的双向情报交换,主要产品是Link 11A/B。

装备Link 11的有美国海军航母、巡洋舰、驱逐舰、两栖战舰,E-2C、E-3预警机,S-3A、P-3C反潜飞机等。

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88—203—1说明了11号链的详细情况。

Link 11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计算机对计算机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A型数据格式,在具有Link 11功能的各单元,如海上舰艇、飞机和岸上节点之间进行敌情报告等战术数据的交换。

此外,它还可用于协调作战区域内各个平台的作战行动。

Link 11采用轮询技术,通常由计算机、通信保密设备、数据终端、高频或特高频无线电台组成。

Link 11 主要采用高频传播,标准传输速率为1200bps。

但在视距范围内可使用特高频频段实现各种作战平台的互连,标准传输速率为2400bps。

Link 11 系统主要装备于那些能处理并显示作战态势及目标信息的平台。

目前,美国及其盟国都装备有该数据链。

3、Link 16数据链Link 16 于80年代问世,通信容量、抗干扰力和抗毁性大大提高,应用范围从单一军种扩展为三军通用。

Link16是美国和北约部队广泛采用的一种具有扩频、跳频抗干扰能力的战术数据链,也是美军用于指挥、控制和情报的主要战术数据链,具有通信、导航和敌我识别能力,可提供重要的联合互通能力和态势感知信息,主要装备美海军战舰、空军战斗机、预警机以及陆军防御系统等。

此数据链是使用最普遍的态势感知数据链。

它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导航与识别系统,采用战术数字信息链(TADIL)J型数据格式,是美军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并充分发挥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的能力而研制的,具有快速、机动、无线、多用户等特点,现已成为美国国防部最常用的战术数据链之一。

16号链支持战斗群各分队之间的综合通信、导航和敌我识别,用于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

战术数据信息数据链J 一般用于把参战的部队互连起来。

例如,把海上部队、飞机和岸节点互连起来。

它用于交换联合战术数据,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特高频无线电设备。

Link 16终端包括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终端和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两代产品。

MIDS虽是新型终端,但与JTRS以及“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不兼容,因此,美国JTRS计划已增加新的波形,如2007年开始生产并交付与JTRS兼容的MIDS终端。

其中,机载Link 16 系统通常由任务计算机、JTIDS 终端或其后继者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和天线组成。

JTIDS/MIDS是Link 16所独有的设施,它除了可以给Link 16系统提供信息加密、自动入网以及把加密信息高速分发给需要该信息的用户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将需要中继的信息自动、高速地转发出去。

Link 16数据链是在Link 11数据链的基础上研发的,可以与Link 11或Link 4A互操作,标准传输速率为28.8Kbps~238Kbps。

Link 16的核心是时分多址(TDMA)技术。

TDMA技术能实现数百个用户共享并同时使用一个无线电网络,而且不会相互干扰。

该网络的每个成员都分配有一个持续数分之一秒的时隙。

例如,当战斗机上的终端自动、定期发送飞机状态信息时,信息被加密并被分割为数个数据片段,然后这些片段被混合插入所分配的时隙,并以短脉冲群的方式进行发送。

接收终端接收到这些数据片段后对其重新组合、解码,就可以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

目前,Link 16已装备在美国、北约和日本等国的多种平台上。

4、Link 22数据链Link 22是北约国家共同开发,用以取代Link 11的下一代数据链系统,也称北约改进型Link 11。

它是一种保密、抗干扰的超视距战术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海上舰队,可在陆地、水上、水下、空中或太空各平台之间,进行电子战数据交换以及指挥控制指令与情报信息传递。

为了在信息格式上与Link 16兼容,Link 22采用了由Link 16衍生的信息标准以及Link16的结构和协议。

Link 22与Link 16一样也是采用TDMA技术,在高频和超高频频段采用跳频模式以提高抗干扰能力,通过情报自动化网络管理技术提供更好、更优异的性能。

按计划Link 22将在2015年前取代Link 11。

(二)ISR数据链CDL是一种全双工、抗干扰的微波通信系统,是一系列可以互操作的、可供各种特殊应用平台选择使用的数据链,目前主要用于侦察机、无人机等空中平台。

通过CDL,平台可将光电、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等传感器所获取的图像、视频和信号等信息视距或经由中继超视距传输到地面控制站或舰艇。

CDL是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国防部为了满足ISR平台实时传输高保真图像信息的需求,实现各种ISR 平台的互操作,从而进一步地综合利用各种ISR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CDL的最大特点是宽频带和通用性,标准数据率可达10.71~274Mbps,并正在向548Mbps迈进。

但是,CDL适用的是U2、"全球鹰"等大型战略装备,不适用于小型战术平台。

随着主要部件可回收、体积较小的无人机在美军的广泛应用,美国国防部又开发了成本更低、体积更小的TCDL。

TCDL终端是美国海军构筑网络中心环境下先进ISR网络的重要装备,能与CDL 互通,相互间可以实现近实时地连接与互操作。

由于CDL终端之间存在互操作问题,美国空军实施了多平台通用数据链路(MP-CDL)计划。

MP-CDL具有许多先进通信能力,包括自动自我修复网络组成、IP路径选择、自适应传输功率、自动信号获取和抗干扰等。

MP-CDL机载终端能够同时进行视频电信会议、高清晰度视频、通过互联网协议传送话音到公共交换电话网以及访问互联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等任务。

MP-CDL作为一种网络中心数据链路具有向地面作战人员提供实时运动视频的能力。

三、数据链的发展趋势展望(一)高速、宽带和多功能数据链的发展以满足作战需求为根本前提,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对数据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能够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的能力,还要具备传输图像、视频以及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这就要求数据链在带宽和数据吞吐量上有更大的提高,并且在传输过程中能实时、保密、准确,同时信息格式和标准日趋灵活性、可变性,以满足动态战场上多平台之间快速数据交换的需要。

所以,新一代数据链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术体制,以提供更大的带宽、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和准确率,并增大信息传输的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

比如,Link-11的传输速率仅为2275比特/秒,而公用宽频带数据链的传输速率将达到274兆至1000兆比特/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